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四课那些年,那些人,那些路本课主人公:阿倍仲麻吕(日本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大家好,我是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公元717年,19岁的我有幸被选为遣唐留学生之一,终于能够去到我仰慕已久的唐朝。这次我跟随的是由557人组成的第八次遣唐使团。天皇每年都会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交流,但能进入使团的只有使者、僧人、留学生和各行各业的精英,如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等遣唐使的组成遣唐使遣唐使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节。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来华目的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开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材料引自《百年留学》(1)持续时间长(2)来华次数多(3)遣唐规模大(4)人员素质高依据下列材料归纳遣唐使来华的特点。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3BB9699A615072F33A2D7F2042825409E74418739478CCFE042368A9978AAA8C0D69BECA006E016AFCFD402FEC3B700C5AEC73BEFFE372DE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到中国?3月出发,路上惊涛骇浪不断袭来,像恶魔一样要把我们吞噬。经过艰险的旅程,终于在9月底安全到达。在路上,我结交了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玄昉等好朋友,靠着对长安的向往才坚持了下来。你们知道为什么我这么向往唐朝吗? —阿倍仲麻吕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3BB9699A615072F33A2D7F2042825409E74418739478CCFE042368A9978AAA8C0D69BECA006E016AFCFD402FEC3B700C5AEC73BEFFE372DE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卷第廿五,推古天皇三十一年秋七月条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到中国?政治目的:学习先进制度、法律等经验,进而推进日本改革。文化交流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外交目的:日本希望与唐朝建立友好的对外关系。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有什么影响?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二宫八省】【唐朝:三省六部】日文的书写系统包括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平假名由汉字草书演化而来,片假名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得来。日文平假名日文片假名【日本:平城京】【唐朝:长安城】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隋唐长安城建造而成,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日本·唐招提寺中国·佛光寺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唐朝:开元通宝】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日本茶道】【唐人茶道】日本和服女子唐朝仕女学习的主要内容 唐朝先进之处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制度建筑文化生活风俗中央官制等先进制度建筑技术汉字、书法艺术、典籍、天文历法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革新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饮食、服饰、茶道等端阳节、七巧祭、中元节等。我在唐朝停留了有三十多年,学习到许多先进的文化。但我十分怀念我的家乡,也曾请奏归国,但被盛情挽留……直至,天宝十一载(752年),我已经是个5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这时,我得知与我一同入唐留学的故交吉备真备在第十一次遣唐使团的名单,我思考良久,决定再次奏请回乡。圣人(唐玄宗)感念我多年为唐朝鞠躬尽瘁,且家有年迈高堂,便应允我回国…六月,我随藤原清河大使一行辞别长安,往扬州延光寺邀请高僧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阿倍仲麻吕十月十五日,我们从苏州黄泗浦启航。天不遂人愿!我遇到了风暴,船触礁不能继续航行,与其他三条船失去联系,最后被风暴吹到越南的驩州海岸。更惨的是,全船一百七十余人,绝大多数惨遭当地土人杀害,幸存者只有我和藤原清河等十余人。公元755年6月,我们历尽艰险回到长安。好友们见到我脱险归来,不胜为之惊喜。幸好,鉴真大师不是和我同一条船,他顺利到达了日本!在我邀请他之前,鉴真大师已经5次东渡日本失败……——阿倍仲麻吕753年,晁衡启航回国途中遇到风暴,传言已经遇难,友人李白悲痛欲绝,写下《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目的:时间:次数: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弘传佛法唐玄宗时期先后六次尝试东渡鉴真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66岁东渡成功123456我们能从鉴真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鉴真弟子祥彦百折不挠、矢志不渝、不畏艰难、持之以恒……①佛法:带去大量书籍,弘扬佛法,使日本的佛教走向正轨。②医药:带去大量的药方,帮助辨别药物,被誉为“日本医药之祖”。贡献: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③书法:鉴真及其弟子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对日本书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⑤建筑:唐招提寺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④雕塑:利用“干漆法”雕塑工艺铸造许多佛像,在雕塑艺术上留下宝贵遗产。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méng) ”,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最高成就)。鉴真东渡的贡献?我为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扬佛法而感到高兴。回想在大唐这么多年,我认识了诗人王维、李白、储光曦等一群好友;通过寒窗苦读,我考中了进士!成为了唯一一个通过大唐科举考试的日本人。这是令我毕生骄傲的事情。我最怀念的还是担任“洛阳司经校书”的日子,负责典籍整理,接触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其中,《大唐西域记》以及这本书背后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阿倍仲麻吕玄奘,唐代著名高僧,自幼爱好佛学,13岁出家,18岁在佛教界已经小有名气。因为他精通佛学中的《经》《律》《论》三藏,故尊称他为 “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腰前系着小包袱。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脚穿草鞋。1、 玄奘孤身一人:贞观初年(时间),为了前往天竺取经(目的),历经4年长途跋涉才到达天竺。历经4年长安丝绸之路天竺行程10万里沿途110多个国家2、 玄奘天竺游历:那烂陀寺玄奘在天竺住了14年,遍访天竺的名寺,曾在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精研佛学理论。游历天竺各地,并与当地佛学家辩论,名声大震,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玄奘最终拒绝了戒日王的盛情挽留,回到了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迎接,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3、 玄奘回唐贡献(影响):(1)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带回657部佛经(2)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玄奘和弟子在19 年,将约1300多卷梵文经论译成汉语,是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3)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古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可以大量虚构,要注意区分历史和文学的本质区别,不能把小说当成历史。其实,按照唐朝的学制,我本来只能逗留10年,但我德才兼备,诗文俱佳,得到当朝的赏识,出任了很多官职。我当过最高的职位就是秘书监,能够在圣人(玄宗)身旁侍奉。韩国首尔景福宫勤政殿记得有一年正月初一贺正,圣人在含元殿接见各国使臣。本来呢,新罗、大食居东班,吐蕃、日本居西班。但是这次,我们和新罗调换了位置,居东班首位!——阿倍仲麻吕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新罗→唐朝唐朝→新罗政治制度科举考试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音乐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的人参、牛黄等药材大量输入唐朝,新罗商人从唐朝贩回丝绸、瓷器、茶叶、图书等。特点:双向交流新罗代表留学生:崔致远·《桂苑笔耕》新罗人崔致远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东罗马金币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反映出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后来……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颠簸,我也再没有回到家乡。大历五年(770年),我安眠于繁华的长安。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又将其先进的文化传播到周围的国家,增进彼此友谊,我很自豪我能够成为中日双方交流的桥梁!——阿倍仲麻吕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原因:(1)唐朝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2)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3)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唐朝政府还对这些外商进行钱粮等方面的补贴。并且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2)坚持对外开放(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日本、新罗等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中国到天竺学习佛教文化新罗引进来传出去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