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全章训练巩固 习题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全章训练巩固 习题课件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小专题(九) 平行线的“拐点”问题
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类型一 过拐点作平行线
1. 如图,AB∥CD,EF⊥CD于点F. 若∠BEF=150°,则∠ABE的
度数是 ( D )
A. 30° B. 40° C. 50° D. 60°
第1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如图,AB∥CD,∠A=54°,∠AEC=18°,则∠C的度数是
( A )
A. 36° B. 34° C. 32° D. 30°
第2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如图所示为一条沿湖公路.若第一次拐弯后两条道路所成的角∠A=
100°,第二次所成的角∠B=135°,第三次所成的角是∠C,这时的
道路(CQ)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AP)平行,则∠C的度数
为 .
第3题
145°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如图,AB∥DE,∠B=70°,∠D=140°,求∠BCD的度数.
第4题
解:如图,过点C作FG∥AB. ∵ AB∥DE,∴ AB∥FG∥DE. ∴ ∠D
+∠FCD=180°,∠B+∠BCG=180°.∵ ∠D=140°,∠B=
70°,∴ ∠FCD=180°-∠D=180°-140°=40°,∠BCG=
180°-∠B=180°-70°=110°.∴ ∠BCD=180°-∠FCD-
∠BCG=180°-40°-110°=30°
1
2
3
4
5
6
7
8
9
10
5. 如图,∠BED=∠B+∠D,猜想AB与CD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第5题
解:AB∥CD 理由:如图,过点E作∠BEF=∠B,∴ AB∥EF.
∵ ∠BED=∠BEF+∠FED,∠BED=∠B+∠D,∠BEF=∠B,
∴ ∠FED=∠D. ∴ CD∥EF. ∴ AB∥CD.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如图①,AM∥NC,点B位于AM,NC之间,∠BAM为钝角,
AB⊥BC,垂足为B.
(1) 若∠C=40°,则∠BAM的度数为 ;
130°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如图,过点B作BF∥DM,∴ ∠ADB+∠DBF=180°.
∵ BD⊥AM,∴ ∠ADB=90°.∴ ∠DBF=90°=∠ABD+∠ABF.
又∵ AB⊥BC,∴ ∠ABC=90°=∠CBF+∠ABF. ∴ ∠ABD=
∠CBF.
∵ AM∥NC,BF∥DM,∴ NC∥BF. ∴ ∠C=∠CBF. ∴ ∠ABD=
∠C
(2) 如图②,过点B作BD⊥AM,交AM的反向延长线于点D,试说
明:∠ABD=∠C.
第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AB∥EF 理由:如图,过点C作CG∥AB,过点D作
DH∥AB,则CG∥DH. ∵ CG∥AB,∠B=25°,∴ ∠BCG=25°.
∵ ∠BCD=45°,∴ ∠GCD=∠BCD-∠BCG=45°-25°=20°.
∵ CG∥DH,∴ ∠CDH=∠GCD=20°.∵ ∠CDE=30°,∴ ∠HDE
=∠CDE-∠CDH=30°-20°=10°.∵ ∠E=10°,∴ ∠HDE=
∠E. ∴ DH∥EF. ∴ AB∥EF.
7. 如图,∠B=25°,∠BCD=45°,∠CDE=30°,∠E=10°,
AB与EF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第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8. (1) 如图①,若AB∥DE,∠B=135°,∠D=145°,求∠BCD
的度数.
解:(1) 如图,过点C作CH∥AB,∴ ∠B+∠BCH=180°.
又∵ AB∥DE,∴ CH∥DE. ∴ ∠HCD+∠D=180°.∴ ∠B+∠BCH
+∠HCD+∠D=180°+180°,即∠B+∠BCD+∠D=360°.
∴ ∠BCD=360°-∠B-∠D=360°-135°-145°=80°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如图①,在AB∥DE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BCD,∠D之
间的数量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解:(2) ∠B+∠BCD+∠D=360° 理由:如图,由(1),知
∠B+∠BCH=180°,∠HCD+∠D=180°,∴ ∠B+∠BCH+
∠HCD+∠D=180°+180°,即∠B+∠BCD+∠D=360°.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如图②,AB∥EF,根据(2)中的结果,直接写出∠B+∠C+
∠D+∠E的度数.
  
第8题
解:(3) ∠B+∠C+∠D+∠E=540°
1
2
3
4
5
6
7
8
9
10
类型二 补全截线或被截线
9. 一张纸条如图所示,BC∥DE,将纸条沿着BE进行折叠.若∠ABC=
38°,求∠DEF的度数.
 第9题
解:如图,延长AB交DR于点T. ∵ BC∥DE,∴ ∠ATR=∠ABC=
38°.∵ AT∥EC,∴ ∠CER=∠ATR=38°.由题意,知∠DEB=
∠CEB= ×(180°-38°)=71°,∴ ∠DEF=180°-∠DEB=
109°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如图,AB∥CD,∠1=∠2,则∠BEF与∠EFC相等吗?请说明
理由.
第10题
解:∠BEF=∠EFC
理由:如图,延长BE交DC的延长线于点H. ∵ AB∥CD,∴ ∠1=
∠H. 又∵ ∠1=∠2,∴ ∠H=∠2.∴ BH∥CF. ∴ ∠BEF=∠EFC.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5张PPT)
4.2 平 行 线
4.2.1 平 行 线
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01
基础过关
02
能力进阶
03
思维拓展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B.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C.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D.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已知一平面内有∠AOB,P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过点P画一条直线与
OA平行,则这样的直线( D )
A. 有且只有一条 B. 有两条
C. 不存在 D. 有一条或不存在
3.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 )
A. 因为a∥d,b∥c,所以c∥d
B. 因为a∥c,b∥d,所以c∥d
C. 因为a∥b,a∥c,所以b∥c
D. 因为a∥b,d∥c,所以a∥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l2满足下列条件,分别写出其对应的位置
关系:
(1) 若l1与l2没有公共点,则l1与l2 ; 
(2) 若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 若l1与l2有两个以上的公共点,则l1与l2 .
平行 
相交 
重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观察如图所示的三棱柱,用符号表示下列线段的位置关系:AC
CC1,BC B1C1.
第5题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如图,PC∥AB,QC∥AB,则点P,C,Q (填“在”或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理由:
.
第6题
在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
这条直线平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教材P184练习第2题变式)如图,在∠AOB内有一点P.
(1) 过点P画l1∥OA;
解:(1) 如图所示
(2) 过点P画l2∥OB;
解:(2) 如图所示
(3) 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的夹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第7题
解:(3) 测量过程略 l1和l2的夹角与∠O相等或互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在如图所示的方格图中,经过线段AB外一点C,用直尺画线段AB的
垂线EF和平行线GH,并通过测量,写出EF,GH的位置关系.
第8题
解:如图所示 测量过程略 EF⊥G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教材P184练习第3题变式)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a外一
点O的4条直线中,与直线a相交的直线有( B )
A. 4条 B. 3条 C. 2条 D. 1条
第9题
B
10. 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其中只有两条平行,那么
它们( C )
A. 没有交点 B. 有一个交点
C. 有两个交点 D. 有三个交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在某段高铁的修建中,铁路路基要通过一平地上的点E. 如图,
AB,CD是一河流的两岸,并且AB∥CD,E为直线AB外一点,现在
要使铁路路基过点E且与岸CD平行,建筑工人在修建时过点E,修建
路基EF,使EF∥AB,这种作法正确的理由是
.
第11题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
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如图,D,E,F是线段AB的四等分点.
(1) 过点D作DH∥BC交AC于点H,过点E作EG∥BC交AC于点
G,过点F作FM∥BC交AC于点M.
解:(1) 如图所示
(2) 量一量线段CH,HG,GM,MA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解:(2) 测量过程略
CH=HG=GM=MA
 第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量一量线段BC,DH,EG,FM的长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第12题
解:(3) 测量过程略
FM∶EG∶DH∶BC=AF∶AE∶AD∶AB=1∶2∶3∶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在书写艺术字时,常运用画“平行线段”这种基本作图方法,如图
所示为书写的字母“M”.
(1) 请从正面、上面、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上各找出一组平行线段,
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解:(1) 答案不唯一,如正面:AB∥EF;上
面:A'B'∥AB;右面:DD'∥HR
第13题
(2) EF与A'B'有何位置关系?
解:(2) EF∥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图中AB所在的直线与RH所在的直线有公共点吗?若没有公共
点,能否说这两条直线平行?你还能找出两组具有类似位置关系的直线
吗?由此可知在叙述平行线的概念时,应注意什么?
解:(3) AB所在的直线与RH所在的直线没有公
共点
不能说这两条直线平行 具有类似位置关系的还有
EF所在的直线和DD'所在的直线,BB'所在的直线
和DH所在的直线(答案不唯一) 可知在叙述平
行线的概念时,必须要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一
限制条件
第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13张PPT)
4.1 相 交 线
4.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01
基础过关
02
能力进阶
03
思维拓展


1. 下列图形中,∠1和∠2不属于同位角的是( C )
C
A. B. C. D.
2. 如图,∠4的内错角是( D )
A. ∠1 B. ∠2 C. ∠3 D. ∠5
第2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 ∠C与∠1是内错角 B. ∠A与∠B是同旁内角
C. ∠2与∠3是内错角 D. ∠A与∠3是同位角
第3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教材P178练习第1题变式)如图,∠A与
是内错角;∠B与 是同位角;∠ACB
与 是同旁内角.
第4题
∠ACD,∠ACE
∠DCE,∠ACE  
∠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如图,写出图中各对角的位置关系:
第5题
(1) ∠C和∠D是 角;
(2) ∠B和∠GEF是 角;
(3) ∠A和∠D是 角;
(4) ∠CFD和∠AFB是 角.
同旁内 
同位 
内错 
对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如图,△ABC的顶点A在直线DE上.
(1) 与∠B是同旁内角的有哪些角?它们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
直线所截形成的?
解:(1) ∠EAB与∠B是同旁内角,它们是直线DE与BC
被直线AB所截形成的;∠BAC与∠B是同旁内角,它们是
直线AC与BC被直线AB所截形成的;∠C与∠B是同旁内
角,它们是直线AB与AC被直线BC所截形成的
第6题
(2) 与∠C是内错角的有哪些角?它们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
线所截形成的?
解:(2) ∠1与∠C是内错角,它们是直线DE与BC被直线AC所截形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教材P179练习第3题变式)如图,找出图中用数字标出的角中的同
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第7题
解:同位角有∠3与∠7,∠4与∠6,∠2与∠8
内错角有∠1与∠4,∠3与∠5,∠2与∠6,∠4与∠8
同旁内角有∠2与∠4,∠2与∠5,∠4与∠5,∠3与∠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 ∠3与∠6是同旁内角 B. ∠2与∠4是同位角
C. ∠1与∠6是对顶角 D. ∠5与∠3是内错角
第8题
A
9. 如图,图中能与∠C构成同旁内角的角有( D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第9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如图,∠6与∠9是 角,它们是直线 与 被直
线 所截形成的;∠3与∠5是 角,它们是直线
与 被直线 所截形成的;与∠1是同位角的角为
;在标有数字的九个角中,同位角共有 对,内错角共有 对,
同旁内角共有 对.
第10题
内错 
AC 
DE 
BE 
同位 
BC 
AC 
BE 
∠7,∠8
6 
4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40°,∠2=105°.求:
(1) ∠1的同位角的度数;
解:(1) ∠1的同位角是∠4,因为∠2+∠4=180°,∠2
=105°,所以∠4=75°
第11题
(2) ∠4的内错角的度数;
解:(2) ∠4的内错角是∠5,因为∠5=∠1,∠1=40°,
所以∠5=40°
(3) ∠3的同旁内角的度数.
解:(3) ∠3的同旁内角是∠4,由(1),得∠4=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如图所示为一个跳棋棋盘,下面是它的游戏规则:一个棋子从某一
个起始角开始,经过若干步跳动后,到达终点角.跳动时,每一步只能
跳到它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位置上.如从起始位置∠1跳到终
点位置∠3的路径有路径1:∠1 ∠9 ∠3;路径2:
∠1 ∠12 ∠6 ∠3等.
(1) 写出从∠1到∠8的一条路径;
解:(1) 路径不唯一,如∠1 ∠9 ∠8
第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写出从起始位置∠1依次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顺序跳
到终点位置∠8的路径;
解:(2) ∠1 ∠10 ∠5 ∠8
第12题
(3) 写出从起始位置∠1跳到终点位置∠8的路径,要求跳遍所有的
角,且不能重复.
解:(3) 路径不唯一,如∠1 ∠9 ∠2 ∠10 ∠3 ∠4 ∠11 ∠5 ∠6 ∠12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24张PPT)
第4章总结提升
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01
体系构建
02
考点突破
03
素养提升


考点一 相交线与垂线
第1题
1. 如图,按各组角的位置,判断错误的是( D )
A. ∠1与∠2是对顶角 B. ∠3与∠4是内错角
C. ∠2与∠5是同位角 D. ∠5与∠6是同旁内角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过直线l外一点P画直线l的垂线CD,下列的三角板放置正确的是
( D )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CD,OF平分∠BOD,
∠AOC=66°,则∠EOF的度数为 .
第3题
1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如图,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的缺水问题,
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
(1) 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的位置,使它到四个村庄
的距离之和最小.
解:(1) 如图,连结AC,BD交于点H,则点H即为
蓄水池的位置
第4题
(2) EF是河流的一条边,若计划把河水引入蓄水池中,
则怎样开渠最短?请说明理由.
解:(2) 如图,过点H作HG⊥EF,垂足为G,则线
段HG即为开渠的路线 理由: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
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考点二 平行线及其判定
5. 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相交于点O,且直线a∥c,则直线b和c
的位置关系是( B )
A. 平行 B. 相交 C. 垂直 D. 平行或垂直
6. 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DC的是( D )
A. ∠1=∠2 B. ∠1=∠E
C. ∠3+∠A=180° D. ∠3+∠C=180°
第6题
B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如图,CE⊥DG,垂足为C,∠BAF=50°,∠ACE=140°.试判
断AB和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7题
解:AB∥CD 理由:∵ CE⊥DG,∴ ∠ECG=90°.∵ ∠ACE=
140°,∴ ∠ACG=∠ACE-∠ECG=50°.∵ ∠BAF=50°,
∴ ∠BAF=∠ACG. ∴ AB∥DG,即AB∥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考点三 平行线的性质
8. (2022·陕西)如图,AB∥CD,BC∥EF. 若∠1=58°,则∠2的
度数为( B )
A. 120° B. 122° C. 132° D. 148°
第8题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 (2023·南通)如图,在△ABC中,∠ACB=90°,顶点A,C分别
在直线m,n上.若m∥n,∠1=50°,则∠2的度数为( A )
A. 140° B. 130° C. 120° D. 110°
第9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一个小区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于地面AE,CD平行于地
面AE,那么∠ABC+∠BCD的度数为 .
第10题
27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如图,BD∥AF∥CE,∠ABD=60°,∠ACE=36°,AP是
∠BAF的平分线.求∠PAC的度数.
第11题
解:∵ BD∥AF,∠ABD=60°,∴ ∠BAF=∠ABD=60°.∵ AP是
∠BAF的平分线,∴ ∠PAF= ∠BAF=30°.又∵ AF∥CE,∠ACE
=36°,∴ ∠CAF=∠ACE=36°.∴ ∠PAC=∠PAF+∠CAF=30°
+36°=6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如图,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原本直线传播的光线的方向发生
了偏折,这就是折射现象.已知图中∠1=47°,∠2=30°,则光的传
播方向改变的度数为( A )
A. 13° B. 15° C. 17° D. 19°
第12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 如图,AB∥EF,点C在EF上,∠EAC=∠ECA,CB平分
∠DCF,且AC⊥BC. 有下列结论:① CA平分∠DCE;② AE∥CD;
③ ∠1+∠B=90°;④ ∠BDC=2∠1.其中,正确的有( D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第13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 如图,用数字表示的角中,同位角有a对,内错角有b对,同旁内角
有c对,则ab-c= . 
第14题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F⊥CD,∠DOE∶∠BOD=
3∶2.若∠AOC=28°,则∠EOF的度数为 .
第15题
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 如图,∠1=120°,∠2=60°,∠3=105°,则∠4=
时,AB∥EF.
第16题
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 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1=∠2,∠3=∠D,则
BD与CE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第17题
解:BD∥CE 理由:∵ ∠1=∠2,∴ AD∥BE. ∴ ∠D=∠DBE.
∵ ∠3=∠D,∴ ∠DBE=∠3.∴ BD∥C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 如图,AM∥BN,∠A=60°,P是射线AM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
合),BC平分∠ABP交射线AM于点C,BD平分∠PBN交射线AM于
点D.
(1) 求∠CBD的度数.
解:(1) ∵ AM∥BN,∴ ∠ABN+∠A=180°.
∴ ∠ABN=180°-60°=120°.∴ ∠ABP+∠PBN
=120°.∵ BC平分∠ABP,BD平分∠PBN,
∴ ∠ABP=2∠CBP,∠PBN=2∠DBP. ∴ 2∠CBP
+2∠DBP=120°.∴ ∠CBD=∠CBP+∠DBP=
60°
第1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当点P运动时,∠APB∶∠ADB的比值是否随之变化?若不变,
请求出这个比值;若变化,请找出变化规律.
解:(2) 不变 ∵ AM∥BN,∴ ∠APB=
∠PBN,∠ADB=∠DBN. ∵ BD平分∠PBN,
∴ ∠PBN=2∠DBN. ∴ ∠APB∶∠ADB=
∠PBN∶∠DBN=2
第1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当∠ACB=∠ABD时,求∠ABC的度数.
解:(3) ∵ AM∥BN,∴ ∠ACB=∠CBN.
∵ ∠ACB=∠ABD,∴ ∠CBN=∠ABD. ∴ ∠ABC
+∠CBD=∠CBD+∠DBN. ∴ ∠ABC=∠DBN.
由(1),知∠ABN=120°,∠CBD=60°,
∴ ∠ABC+∠DBN=60°.∴ ∠ABC=30°
第1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共15张PPT)
4.2 平 行 线
4.2.3 平行线的性质
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01
基础过关
02
能力进阶
03
思维拓展


1. (2023·云南)如图,直线c与直线a,b都相交.若a∥b,∠1=
35°,则∠2的度数为( D )
A. 145° B. 65° C. 55° D. 35°
第1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教材P190例4变式)(2023·泸州)如图,AB∥CD,若∠D=
55°,则∠1的度数为( A )
A. 125° B. 135° C. 145° D. 155°
第2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2022·长沙)如图,AB∥CD,AE∥CF,∠BAE=75°,则
∠DCF的度数为( C )
A. 65° B. 70° C. 75° D. 105°
第3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2023·济宁)如图,a,b是直尺的两边,a∥b,把三角板的直角
顶点放在b上.若∠1=35°,则∠2的度数是( B )
A. 65° B. 55° C. 45° D. 35°
第4题
B
5. 如图,直线l1,l2,l3被直线l4所截.若l1∥l2,l2∥l3,∠1=
126°32',则∠2的度数是 . 
第5题
53°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如图,直线a∥b,点C,A分别在直线a,b上,AC⊥BC. 若∠1=
50°,则∠2的度数为 . 
第6题
40° 
7. 如图,AB∥CD,∠D=42°,∠CBA=64°,则∠CBD的度数
是 .
第7题
7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教材P191例6变式)如图,将方格图中的图形向右平行移动4格,再
向下平行移动3格,画出平行移动后的图形.
第8题
解: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如图,直线AB∥CD,BC平分∠ABD,∠1=54°.求∠2的度数.
第9题
解:∵ AB∥CD,∠1=54°,∴ ∠1=∠ABC=54°.∵ BC平分
∠ABD,∴ ∠ABD=2∠ABC=108°.∵ AB∥CD,∴ ∠BDC=180°
-∠ABD=72°.∴ ∠2=∠BDC=7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如图,EF∥AC,∠ABD的顶点B在直线EF上.若∠CAB=40°,
∠ABD=60°,则∠DBF的度数为( B )
A. 10° B. 20° C. 30° D. 40°
第10题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如图,要使图形A经过平行移动后与下方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下列
移动方法正确的是( A )
A. 向右平行移动4格,再向下平行移动4格
B. 向右平行移动6格,再向下平行移动5格
C. 向右平行移动4格,再向下平行移动3格
D. 向右平行移动5格,再向下平行移动3格
第11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如图,AB∥CD,CD∥EF,则∠BCE等于 ( C )
A. ∠2-∠1 B. ∠1+∠2
C. 180°+∠1-∠2 D. 180°-∠1+∠2
第12题
C
13. 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AB∥CD,那么∠α的度数
是 .
第13题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如图,DE∥BC,CD是∠ACB的平分线,∠ACB=40°,则
∠EDC的度数为 .
第14题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如图,AB∥CD,∠ABD的平分线BF和∠BDC的平分线DE交于
点E,BF交CD于点F.
(1) 求∠1+∠2的度数;
解:(1) ∵ BF,DE分别平分∠ABD和∠BDC,
∴ ∠ABD=2∠1,∠BDC=2∠2.又∵ AB∥CD,∴
∠ABD+∠BDC=180°,即2∠1+2∠2=180°.∴ ∠1
+∠2=90°
第15题
(2) 若∠2=40°,求∠3的度数.
解:(2) ∵ ∠2=40°,∠1+∠2=90°,∴ ∠1=90°
-∠2=50°.又∵ AB∥CD,∴ ∠1+∠3=180°.∴ ∠3=
180°-∠1=1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P为BC上一点,设∠CDP=
∠α,∠DPC=∠β.当点P在BC上运动时(点P不与点B,C重合),
∠α与∠β的和与∠B有什么关系?
 第16题
解:如图,过点P作PQ∥AB,交AD于点Q. ∵ AB∥CD,∴ PQ∥CD.
∴ ∠DPQ=∠α.∵ PQ∥AB,∴ ∠CPQ=∠B. 又∵ ∠CPQ=∠DPQ+
∠β=∠α+∠β,∴ ∠α+∠β=∠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共15张PPT)
小专题(八)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类型一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求角或确定角的关系
1. 如图,DA⊥AB,CD⊥DA,∠B=66°,则∠C的度数是
( A )
A. 114° B. 124° C. 134° D. 144°
第1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如图,∠1=75°,∠2=75°,∠3=112°,则∠4的度数是
( C )
A. 34° B. 44° C. 68° D. 105°
第2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如图,AB∥CD,∠A=∠C,∠B=50°,则∠C的度数
为 ,∠D的度数为 .
第3题
130°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如图,AB∥CD,∠1=∠2,∠3=∠4,∠B=65°,求∠BAD的度
数.请将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第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 AB∥CD(已知),
∴ ∠4=∠ (   ).
∵ ∠3=∠4(已知),
∴ ∠3=∠ .
∵ ∠1=∠2(已知),
∴ ∠1+∠CAF=∠2+∠CAF,
即∠BAE=∠ .
∴ ∠3=∠ .
∴ AD∥BE(   ).
∴ ∠B+∠ =180°.
∵ ∠B=65°,
∴ ∠BAD= .
B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AE 
CAD 
CA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AD 
115° 
第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5. 如图,∠1+∠AFE=180°,∠A=∠2,试说明:∠A=∠C+
∠AFC. 请将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第5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 ∠1+∠AFE=180°,
∴ CD∥EF(   ).
∵ ∠A=∠2,
∴ (   ).
∴ AB∥CD∥EF.
∴ ∠A= ,∠C= ( 
 ). 
∵ ∠AFE=∠CFE+∠AFC,
∴ (等量代换).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FE 
∠CF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
等 
∠A=∠C+∠AFC 
第5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类型二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确定位置关系
6. 如图,AB∥DE,∠1=∠2,则AE与DC的位置关系是( B )
A. 相交 B. 平行 C. 垂直 D. 无法确定
第6题
B
1
2
3
4
5
6
7
8
9
10
7. 下面是小明做的一道解答题,请帮他把解答过程补充完整.
第7题
如图,CD∥AB,∠DCB=70°,∠CBF=20°,∠EFB=130°.
(1) 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 若∠CEF=68°,求∠ACB的度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1) EF AB.
理由:∵ CD∥AB, ,
∴ ∠DCB=∠ABC= (   ).
∵ ∠CBF=20°,
∴ ∠ABF=∠ABC-∠CBF= .
∵ ∠EFB=130°,
∴ ∠ABF+∠EFB= .
∴ EF∥AB(   ).
∥ 
∠DCB=70° 
70°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0° 
180°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 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第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2) ∵ EF∥AB,CD∥AB,
∴ EF∥CD( 
 ).
∴ ∠CEF+∠ECD=180°.
∵ ∠CEF=68°,
∴ ∠ECD=112°.
∴ ∠ACB=∠ECD-∠DCB= .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也互相平行 
42° 
第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点E,F,H,M是CD上
的点,∠1+∠2=90°,BH⊥EM于点G,则EF与BH平行吗?请说
明理由.
第8题
解:EF∥BH 理由:∵ AB∥CD,∴ ∠2+∠AEM=180°,即∠2+
∠1+∠FEM=180°.∵ ∠1+∠2=90°,∴ ∠FEM=90°.
∵ BH⊥EM,∴ ∠HGM=90°.∴ ∠FEM=∠HGM. ∴ EF∥BH.
1
2
3
4
5
6
7
8
9
10
9. 如图,EF⊥AC,垂足为F,BD⊥AC,垂足为M,∠1=∠C,点
N在AD上.若∠2=∠3,则AB与MN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第9题
解:AB∥MN 理由:∵ EF⊥AC,BD⊥AC,∴ EF∥BD. ∴ ∠3=
∠CDM. ∵ ∠2=∠3,∴ ∠2=∠CDM. ∴ MN∥CD. ∴ ∠AMN=∠C.
∵ ∠1=∠C,∴ ∠1=∠AMN. ∴ AB∥MN.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如图,∠1+∠2=180°,∠B=∠3.
(1) DE与BC平行吗?为什么?
解:(1) DE∥BC ∵ ∠1+∠2=180°,∠1+∠ADG
=180°,∴ ∠ADG=∠2.∴ AB∥EF. ∴ ∠B=∠EFC.
∵ ∠B=∠3,∴ ∠3=∠EFC. ∴ DE∥BC
第10题
(2) 若∠C=76°,∠AED=2∠3,求∠CEF的度数.
解:(2) ∵ DE∥BC,∠C=76°,∴ ∠AED=∠C=
76°,∠C+∠DEC=180°.∴ ∠DEC=180°-∠C=
104°.∵ ∠AED=2∠3,∴ ∠3=38°.∴ ∠CEF=∠DEC
-∠3=66°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5张PPT)
4.1 相 交 线
4.1.2 垂 线
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01
基础过关
02
能力进阶
03
思维拓展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一条直线的垂线只有一条
B. 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若两条直线相交,则交点叫做垂足
D.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教材P180习题4.1第2题变式)(2022·河南)
第2题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D,垂足为O. 若∠1=
54°,则∠2的度数为( B )
A. 26° B. 36° C. 44° D. 54°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如图,C是线段AB上方一点,连结AC,BC,过点C作CP⊥AB,
垂足为P. 若BC=6,AC=3,则CP的长可能是( A )
A. 2 B. 4 C. 5 D. 7
第3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如图,如果直线ON⊥直线a,直线OM⊥直线a,那么OM与ON重
合,其理由是
.
第4题
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
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ON⊥OM.
若∠AOM=40°,则∠NOD的度数为 .
第5题
1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教材P176练习第3题变式)如图,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
(1) 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
解:(1) 如图所示
(2) 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
解:(2) 如图所示
(3) 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 的距离,线段 的长度是
点C到OB的距离;
OA 
PC 
(4) 判断线段PC,PH,PO的大小关系(用“<”连接),并说明
判断的依据.
解:(4) PH<PC<PO,判断的依据是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所有各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如图,∠AOB=∠BOC=∠AOC,射线OD在∠AOC内部,
OD⊥OA,求∠BOD的度数.
第7题
解:因为∠AOB=∠BOC=∠AOC,∠AOB+∠BOC+∠AOC=
360°,所以∠AOB=∠BOC=∠AOC=120°.因为OD⊥OA,所以
∠AOD=90°.所以∠DOC=∠AOC-∠AOD=30°.所以∠BOD=
∠BOC+∠DOC=1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AB⊥CD
的是( C )
A. ∠AOD=90° B. ∠AOC=∠BOC
C. ∠BOC+∠BOD=180° D. ∠AOC+∠BOD=180°
第8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如图,AD⊥BD于点D,BC⊥CD于点C,AB=acm,BC=
bcm,则BD长的取值范围是( D )
A. 大于acm B. 小于bcm
C. 大于acm或小于bcm D. 大于bcm且小于acm
第9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且∠BOD=2∠BOC. 若以O
为端点的射线OE⊥CD,则∠BOE的度数为( B )
A. 30° B. 150°或30°
C. 150° D. 以上均不正确
第10题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如图,AB⊥AC,AD⊥BC,垂足分别为A,D,则图中能表示点
到直线距离的线段共有 条.
第11题
12. 在同一平面内,已知线段AB的长为10cm,点A,B到直线l的距离
分别为6cm和4cm,则符合条件的直线l有 条.
5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从火车站到码头怎样走最近?画图并说明理由.
解:(1) 如图,沿AB走最近 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从码头到铁路怎样走最近?画图并说明理由.
解:(2) 如图,沿BD走最近 理由: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所有各点
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3) 从火车站到河流怎样走最近?画图并说明理由.
第13题
解:(3) 如图,沿AC走最近 理由: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所有各点
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13. 如图,火车站、码头分别位于点A,B处,直线a和直线b分别表示
河流与铁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P是∠BOC的平分线,
EO⊥AB于点O,FO⊥CD于点O,OP平分∠EOF吗?请判断并说明
理由.
解:OP平分∠EOF 理由:因为EO⊥AB,FO⊥CD,所以∠EOB
=∠COF=90°.所以∠EOB-∠BOC=∠COF-∠BOC,即
∠COE=∠BOF. 因为OP是∠BOC的平分线,所以∠COP=∠BOP.
所以∠COE+∠COP=∠BOF+∠BOP,即∠POE=∠POF. 所以
OP平分∠EOF.
第1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6张PPT)
4.2 平 行 线
4.2.2 平行线的判定
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01
基础过关
02
能力进阶
03
思维拓展


1. 如图,∠1=∠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C )
A. AD∥BC B. AB∥CD
C. AD∥EF D. EF∥BC
第1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如图,BD平分∠ABC,若∠1=∠2,则( D )
A. AD=BC B. AB=CD
C. AB∥CD D. AD∥BC
第2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的是( D )
A. ∠1=∠3 B. ∠2+∠4=180°
C. ∠4=∠5 D. ∠2=∠3
第3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则 ∥ ,理由
是 .
第4题
BC 
E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如图,舞台上的灯光由灯带上位于点A和点C的两盏激光灯控制.光线
AB与灯带AC的夹角∠A=40°,当光线CB'与灯带AC的夹角∠ACB'
= 时,CB'∥AB.
第5题
1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教材P188练习第1题变式)如图,点B在射线CA上,BD⊥BE,
∠1+∠C=90°,则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说明理由.
第6题
在下列解答中,填空(理由或数学式).
CF∥BD. 理由如下:
∵ BD⊥BE(已知),
∴ ∠DBE=90°(垂直的定义).
∴ ( ∠1 )+( ∠2 )=90°.
又 ∵∠1+∠C=90°( 已知 ),
∴ ( ∠2 )=( ∠C )(等量代换).
∴ BD∥C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
∠2
已知
∠2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教材P188练习第3题变式)如图所示为一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
形图案,其中∠1=∠2=50°,∠3=130°,请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
说明理由.
第7题
解:OA∥BC,OB∥AC 理由:∵ ∠1=50°,∠2=50°(已
知),∴ ∠1=∠2.∴ OB∥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50°,∠3=130°(已知),∴ ∠2+∠3=180°.∴ OA∥BC(同旁内
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如图,有下列条件:① ∠DCA=∠CAF;② ∠C=∠EDB;③
∠BAC+∠C=180°;④ ∠GDE+∠B=180°.其中,能判定
AB∥CD的是( C )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第8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如图,若∠3=∠4,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D )
A. ∠1=∠2
B. ∠1=∠3且∠2=∠4
C. ∠1+∠3=90°且∠2+∠4=90°
D. ∠1+∠2=90°
第9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如图,∠1=∠A,∠2=∠B,则图中的平行线有 对.
第10题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 AG同时平分∠BAC与∠EDF(   ), 
∴ ∠DAC= ∠BAC,∠GDF= ∠EDF(   ).
又∵ ∠BAC=∠EDF(   ),
∴ ∠DAC=∠GDF(   ).
∴ AC∥DF(   ).
11. 某品牌遮阳伞如图①所示,图②是其剖面图.若AG同时平分∠BAC
与∠EDF,且∠BAC=∠EDF,请在以下推理过程中的括号内填写适
当的理由.
第11题
已知 
角平分线的定义
 
已知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如图,∠C=∠1,∠2+∠D=90°,∠1+∠D=90°,则AB与
CD平行吗?为什么?
第12题
解:AB∥CD ∵ ∠2+∠D=90°,∠1+∠D=90°(已知),
∴ ∠2=∠1(同角的余角相等).∵ ∠C=∠1(已知),∴ ∠2=∠C
(等量代换).∴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C为直角顶点,边AB和
边DE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 若固定三角板ABC不动,改变三角板CDE
的位置(其中点C的位置始终不变),则当∠APD的度数为多少时,
DE∥AC?
第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如图①,当∠APD+∠A=180°时,DE∥AC(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A=60°,∴ ∠APD=180°-∠A=180°-60°=
120°.如图②,当∠APD=∠BAC=60°时,DE∥AC(同位角相
等,两直线平行).综上所述,当∠APD的度数为120°或60°时,
DE∥AC
第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17张PPT)
4.1 相 交 线
4.1.1 对 顶 角
第4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01
基础过关
02
能力进阶
03
思维拓展


1. (教材P172练习第1题变式)如图,下列各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 A )
A. ∠1和∠2 B. ∠1和∠3
C. ∠2和∠4 D. ∠2和∠5
第1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022·北京)如图,利用工具测量角,则∠1的度数为( A )
A. 30° B. 60° C. 120° D. 150°
第2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022·苏州)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C=75°,
∠1=25°,则∠2的度数是( D )
A. 25° B. 30° C. 40° D. 50°
第3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则∠1+∠2+∠3的度数是( B )
A. 210° B. 180° C. 150° D. 120°
第4题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E是∠AOC的平分线,且OC恰好平
分∠EOB,则∠AOD的度数为 .
第5题
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如图,∠1与∠2 互补,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 个.
第6题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如图,有两堵墙,要测量地面上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
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应如何测量(运用本节知识)?
第7题
解:延长AO与BO,在AO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在BO的延长线上取
一点D,测出∠COD的度数,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到∠AOB的
度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D平分∠BOF,∠COE=
90°,∠DOF=30°.
(1) 求∠AOC的度数;
解:(1) 因为OD平分∠BOF,所以∠BOD=∠DOF
=30°.所以∠AOC=∠BOD=30°
第8题
(2) 试判断射线OE是否平分∠AOF,并说明理由.
解:(2) 射线OE平分∠AOF
理由:由题意,得∠DOE=180°-∠COE=90°,所
以∠COE=∠DOE. 因为∠AOC=30°=∠DOF,所以
∠COE-∠AOC=∠DOE-∠DOF,即∠AOE=
∠EOF. 所以射线OE平分∠AO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有下列说法:① 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② 若一个角
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③
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
角.其中,正确的是 ( 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 D. ①③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教材P171例2变式)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
80°,∠BOE∶∠DOE=3∶2,则∠AOE的度数是 ( D )
A. 100° B. 116° C. 120° D. 132°
第10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如图,直线DE与BC相交于点O,∠1与∠2互余,∠AOE=
116°,则∠1的度数是 . 
第11题
2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如图,直线AB和DF相交于点O,∠COB=90°,OE平分
∠AOF,求2∠EOF-∠COD的度数.
第12题
解:因为 OE平分∠AOF,所以∠AOF=2∠EOF. 因为∠AOF=
∠BOD,∠COB=90°,所以2∠EOF-∠COD=∠AOF-∠COD
=∠BOD-∠COD=∠COB=9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射线OF在
∠BOD内部.
(1) 若∠AOC=56°,求∠BOE的度数;
解:(1) 由题意,得∠AOD=180°-∠AOC=124°.
因为OE平分∠AOD,所以∠DOE=∠AOE= ∠AOD
=62°.所以∠BOE=180°-∠AOE=118°
第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若∠DOE∶∠DOF∶∠BOF=7∶3∶1,求∠COE的度数.
解:(2) 因为OE平分∠AOD,所以∠AOE=∠DOE.
因为∠DOE∶∠DOF∶∠BOF=7∶3∶1,所以
∠AOE∶∠DOE∶∠DOF∶∠BOF=7∶7∶3∶1.所以∠AOE=
×180°=70°,∠DOF= ×180°=
30°,∠BOF= =10°.所以∠BOD=∠DOF+
∠BOF=40°.因为直线AB,CD相交于点O,所以
∠AOC=∠BOD=40°.所以∠COE=∠AOC+∠AOE
=110°
第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观察图形,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1) 如图①,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2) 如图②,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3) 如图③,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4) 探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
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
2 
6 
12 
n(n-1) 
(5) 若有202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
第14题
409455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