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品篆刻之美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题 品篆刻之美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核心素养目标 1.审美与理解:使学生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传统篆刻艺术的美感与文化底蕴。2.技法与实践:使学生掌握篆刻技法,能够亲手制作一枚印章,体验篆刻的乐趣。3.文化自信:帮助学生领会篆刻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教学重点 学习和了解中国篆刻艺术发展历史,了解篆刻的材质和用途。欣赏吴昌硕大师的作品。教学难点 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传统篆刻艺术的美感与文化底蕴,并能通过所学能够亲手创作一枚班级印章。材料准备 中国篆刻视频、篆刻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播放中国篆刻视频) 观看视频,感受篆刻的演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篆刻的兴趣合作探究 任务一:你了解篆刻艺术吗?你知道印章有哪些特点吗? 小组讨论,总结并准备小组汇报。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和总结能力讲授新课 走进经典“日庚都萃车马”讲解印章的发展历史。随着文字的不断演变,印章名称几经演变,不同朝代的称呼也各有不同。玺:早期的印章称为“玺”,当时人人可用,并无等级差别,但自从秦始皇建立 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便规定“玺”只能是天子专用,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印:秦汉时期的官方印章通称“印”。章:两汉官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有的被称作“章”。印章:将“印”和“章”连称为“印章”是从汉代开始的。印信:汉魏的大量私印中有称某某“印信”的,所以印信也被看作是印章的一种名称。老师带领学生赏析不同的印章作品。4.介绍晚清最后的艺术大师吴昌硕。任务二:欣赏吴昌硕的篆刻作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枚,与同学交流你的认识。5.播放视频再识吴昌硕 1.欣赏不同的印章作品图片资料,感受印章的演变。2.结合教材,记录要点,准备分享。3.积极提问,与组内同学交流意见。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认识了解吴昌硕。 学习新知,加深对篆刻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篆刻作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传统篆刻艺术的美感与文化底蕴。课堂练习 篆刻是 篆法 、 章法 、 刀法 、三者的结合。2.请看右图,两汉官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有的被称作是( )A.玺 B.印C.章 D.戳 课堂完成并回答。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本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业布置 运用老师给的篆体,设计一个(×年级×班)班级印章。要求:1.尺寸大小为:10×10CM2.印章边框不限于正方形、圆形、椭圆;3.可以稍作变化,但是效果要清晰、有创意。 记录课后作业,准备完成。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堂小结 印章的功能:身份凭证、行使职权、辨别真伪印章的名称: 玺、印、章、印章、印信等等。演变:不同朝代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欣赏吴昌硕大师的作品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认真聆听总结。 通过总结分享,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板书 课题:品篆刻之美一、走进经典二、篆刻的发展历程①玺:只能是天子专用,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②印:秦汉时期的官方印章通称“印”。③章:两汉官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有的被称作“章”。④印章:将“印”和“章”连称为“印章”是从汉代开始的。⑤印信:汉魏的大量私印中有称某某“印信”的,所以印信也被看作是印章的一种名称。功能演变晚清最后的艺术大师吴昌硕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封泥”:封泥也称“泥封”,是中国古代文书的封缄形式之一,可以防止文书在传递中被人偷看。2.造型多变的印章:现代印章样式多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但古代印章形式却比现代要丰富。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分析:1高清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印章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视野。)2.视频(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吴昌硕艺术大师,更好地理解篆刻创作的技巧和情感表达。)3.动画视频(生动呈现中国篆刻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篆刻文化内涵的理解。)技术手段说明:1.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资源,便于全体学生观看和讨论。2.在线学习平台:搭建网络课程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布置作业、进行在线测试和交流,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3.移动终端应用:开发手机或平板应用,让学生随时随地欣赏印章作品、学习篆刻知识。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方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思西泠印社中人我爱宁静(边款)我爱宁静无须老人令 近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