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这些事我来做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这些事我来做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资源简介

课 题 《这些事我来做》 备课人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做家务的意义,掌握必要的简单劳动技能和家务小窍门,学会在做家务时注意安全。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争取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增强主动承担家务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坚持做家务的习惯,逐步养成乐于劳动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做家务的意义,掌握家务劳动技能和小窍门,增强主动承担家务的意识。 教会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争取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培养学生坚持做家务的习惯。
【学习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做家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主动做家务的内在动力。 如何引导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既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理解父母的担忧,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坚持长期做家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习准备】 收集各种家务劳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任务学习设计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家务劳动的意义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组织学生进行 “我来比划你来猜” 的游戏。 看视频,猜动作:教师播放一些做家务的视频片段,如擦桌子、扫地、炒菜、洗衣服等,让学生猜出视频中的家务劳动名称。 看图片,说家务: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放牛、喂羊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也是家务劳动的一种,家庭成员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必须从事的劳动都叫家务活。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家里做过哪些家务呢?作为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还可以为家人分担些什么呢?”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这些事我来做。 (二)家务成果交流会 图片展示我会做: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会做的家务劳动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自己是如何做这些家务的。 预设:会照顾花草和宠物;会擦桌子扫地;会洗衣服叠被子等。 视频展示我会做:教师播放一些学生做家务的视频,如洗袜子、和妈妈叠衣服、擦地、包饺子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家务劳动的过程。 交流做家务好处: 观看他人谈好处: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些人分享做家务的好处,如体会父母的不容易,增强家庭责任感;带来快乐;学会本领等。 结合自己谈好处: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做家务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如成为一种习惯;学会知识;越发自信;收获家人的爱等。 听听家长谈好处:教师播放一段家长谈孩子做家务好处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家长对孩子做家务的看法和感受。 众多好处我来分:教师组织学生将做家务的好处进行分类,如扫地、洗衣服、收拾书桌等可以归为学技能;学会体贴他人、有责任心、勇于承担等可以归为学做人;学会垃圾分类、花的习性等可以归为学知识。 教师小结:做家务不仅能减轻大人的负担,还能使我们在动手的过程得到不少收获,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主动承担我来做 倾听日记谈感受:教师播放夏丛艳的日记音频,让学生认真倾听。 读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能从夏丛艳的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观看视频议做法: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些孩子什么事都让父母做。 讨论交流:这些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你觉得这些孩子可爱吗?这些同学请爸爸妈妈做的事情究竟该由谁来做呢? 播放视频论想法: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些人发表观点,如写作业,没有时间做家务;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小时工阿姨做;不用我们做,做家务太累了等。 讨论交流:对这些观点有什么看法? 教师小结:我们不能事事总是依赖别人,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夏丛艳一样从小学会独立。我们既要兼顾学习,也要勇于承担家务,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教师出示《中小学生守则》第三条: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 教师总结:作为家里的小主人,我们要积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自理能力,担当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习更多的本领,提高各项能力,成就未来更优秀的自己。 第二课时:学会与父母沟通,争取做家务的机会 (一)出示调研,引发思考(5 分钟) 教师播放一首轻松的儿歌,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做家务的好处。 教师出示一份家务调研结果,展示每天坚持做家务的人较少的情况。 思考:什么原因导致每天坚持做家务的人少呢?你们的困惑和烦恼是什么? (二)换位思考,知父母 畅所欲言,诉说烦恼: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大人们不让孩子做家务。 说说相似的经历:让学生分享自己被大人拒绝做家务的经历和感受。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教师提问:“大人们为什么不让我们做,大人们担心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大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预设:怕我们累着、学习最重要、帮倒忙等。 家长担心,引发思考: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家长的担心是否有道理,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年龄小怕累着、安全问题、影响学习等。 追问:家长的这些态度和担心都有一定的道理,难道我们就不做家务了吗?怎么才能说服大人,让他们放心我们做家务呢? (三)出谋划策,解烦恼 出谋划策,交流方法: 分享故事:教师播放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故事音频,让学生认真倾听。 追问: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可以把这个有意义的故事讲给家长听,相信父母会理解我们的。 量力而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大人放心让自己做家务。 预设:应该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胜任,打消大人的顾虑。 小结:做家务时有的同学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也是大人不让我们做家务的原因之一,怎么办? 持之以恒: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做家务的重要性。 预设:“万事从来贵有恒”,我们长时间地坚持做家务。 写信表达:教师展示丹丹给妈妈的信,让学生阅读。 说说学到了哪些与父母沟通的智慧。 小结:写信与家长沟通要做到态度诚恳,言辞恭敬,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而且情真意切地把自己的诉求表达清晰,这样才会得到家长的理解。 梳理方法,学会沟通: 总结沟通方法:教师出示 “三块魔石”,分别是道理魔石、恒心魔石、巧思魔石。 小结:与大人沟通的智慧:掌握三块魔石,相信有了这三大 “法宝”,就一定会说服父母,帮助你得到做家务的机会,实现做家务的愿望。 出示珊珊表情变化图:教师展示珊珊从被大人拒绝做家务到成功说服大人的表情变化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与父母沟通的效果。 (四)学以致用,巧沟通 创设情境,学以致用:教师创设一些情境,如想帮奶奶择菜,可奶奶却说:“不用你帮,你去看书吧!” 开着水龙头,你正高兴地刷碗,妈妈皱着眉头说:“太浪费水!算了,还是我来洗吧!” 妈妈觉得我自己洗不干净头发。妈妈觉得搓垃圾太脏,不让你做等。 让学生思考在这些情境中,如何与大人沟通。 预设:和奶奶分享做家务的好处;虚心向妈妈请教,坚持刷碗;多洗几遍就干净了,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等。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为家中的小主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苦心,善于与父母沟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主动承担,坚持做家务,用行动证明自己能胜任,让他们放心地把这些事,交给懂事有担当的我们来做! 第三课时:学习家务技能,坚持做家务 (一)出示调研,引思考 教师出示一份家务调查表,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每天坚持做的家务越来越多,不会做的家务也不少,想做的家务更多。 教师抽取一些学生的新烦恼,如有的家务不会做,想做,又怕做不好,怕帮倒忙等,引发学生思考。 展示 “学习” 图,学着做:教师展示一张学习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会做的家务可以学着做。 (二)开动脑筋,学着做 向谁学: 向他人学: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向老师、家长、同学等学了哪些家务活。 通过媒介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哪些媒介学习家务劳动,如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 向大自然学: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可以从大自然中学到哪些家务劳动的方法,如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习整理物品等。 怎么学: 分享怎么学习家务: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家务劳动的方法和经验。 追问:你们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相同点了吗? 小结:不会做,我们可以学着做,在学习做家务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观察、主动请教、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学窍门: 展示家务小窍门:教师展示一些家务小窍门,如用醋清洁水垢、用牙膏去除污渍等。 怎样学到更多的小窍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到更多的家务小窍门。 预设:留心观察、善于学习、努力钻研、敢于尝试。 讲安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做家务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预设:用燃气灶、用电、用刀具等。 小结:安全无小事,我们做家务时一定要把安全记在心里,这样家长才会放心让我们去做家务。 (三)承诺 “签约”,坚持做 参加活动促主动: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才能促使自己更积极主动地做家务呢?你参加过哪些活动吗?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参加家务劳动我能行主题班会,主动帮家长做家务;“我是家务小能手” 手抄报的作业,激发主动做家务兴趣,掌握了新的本领,学习和做家务两不误;每周布置做家务的作业,培养主动做家务的意识;假期作业做家务,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不易,懂得了感恩,也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自理能力;每月末全家总动员一起大扫除,温馨、快乐等。 追问:只是凭兴趣做家务,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这样行吗? 小结:“万事从来贵有恒”,做家务不是一时兴起,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收获更多。 长期坚持想办法: 制订计划长期做: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家务计划,明确自己每天、每周、每月要做的家务劳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签订家务承诺书:教师组织学生签订家务承诺书,承诺自己会坚持做家务,遵守家务计划,为家庭分担责任。 (四)总结 教师总结:当 “做家务” 成为一种习惯,它所带来的好处是不可估量的!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分担父母的辛劳,温暖家人的心房,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明天! 第四课时:家务劳动成果展示与分享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视频中展示孩子们在家里做家务的场景,如扫地、擦桌子、做饭等。 提问学生:“看着这些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家务劳动成果展示与分享。 (二)家务劳动成果展示 个人展示:教师让学生依次上台展示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学会的家务劳动技能和成果,如展示自己叠的整齐的衣服、擦得干净的窗户、做的美味的饭菜等。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介绍自己是如何学会这些家务劳动的,以及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小组展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家务劳动进行展示,如小组一起展示包饺子的过程、打扫房间的成果等。小组展示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现场表演等方式进行,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和发表意见。 家长评价:教师邀请一些家长来到课堂,让家长对孩子们的家务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看到孩子做家务后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孩子的期望和建议。 (三)分享家务劳动中的故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话题为 “在做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呢?”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在做家务劳动中的故事和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从这些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务劳动能力。 (四)评选家务小能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选活动,评选出本班的 “家务小能手”。评选标准可以包括家务劳动的技能水平、参与度、坚持性、创新能力等方面。 学生们进行投票评选,教师统计票数,确定 “家务小能手” 的名单。 教师为 “家务小能手” 颁发奖状和奖品,鼓励他们继续发挥榜样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五)总结与展望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同学们在这段时间里的成长和进步。 教师展望未来,鼓励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坚持做家务劳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务劳动能力,为家庭的幸福和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