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独立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九上·金华月考)熏艾柱是中医调理身体常用的手段,下列制作艾柱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艾叶 B.晒干艾叶C.卷成艾柱 D.燃烧艾柱【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A、 清洗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 晒干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 卷成艾柱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 燃烧艾柱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2023九上·金华月考)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将牛奶及奶制品摄入量由300克改为300~500克。牛奶及奶制品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等,因其富含( )A.纤维素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答案】D【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七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和膳食纤维,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解答】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构成和修复人体组织的主要物质,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组织更新都是来自于蛋白质,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选D。3.(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来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干燥氧气 B.稀释浓硫酸C.pH试纸测酸碱性 D.锌粒放入试管中【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律判断。【解答】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故A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B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C错误;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D错误。故选A。4.(2023九上·金华月考)截至2022年末,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达4.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铁铁轨刚出厂时一般为25米,根据需要可把25米长的铁轨焊接起来连成几百米长甚至几千米长,然后再铺在路基上。高铁轨道焊接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该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C【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解答】根据方程式 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因此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5.(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器中,其正常工作时电流约为4A的是( )A.电饭煲 B.笔记本电脑C.电风扇 D.电视机【答案】A【知识点】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大小判断。【解答】 A.电饭煲的工作电流约4A,故A正确;B.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电流约0.5A,故B错误;C.电风扇工作电流约0.3A,故C错误;D.电视机工作电流约0.5A,故D错误。故选A。6.(2023九上·金华月考)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中国举行。如图所示为我国运动员在往届冬奥会上参加不同比赛项目时顽强拼搏的英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加速冲刺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增加B.乙图中: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减少C.丙图中:越野滑雪运动员在斜坡雪面上加速向下滑行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增加D.丁图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人不再对冰壶做功,冰壶的机械能逐渐减少【答案】C【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 ABC.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D.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解答】 A.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加速冲刺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所以机械能增加,故A正确不合题意;B.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从空中下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C.越野滑雪运动员在斜坡雪面上加速向下滑行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由于雪橇与雪面之间存在摩擦,重力势能减小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故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D.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手与冰壶不再接触,手对冰壶的作用力消失,冰壶靠惯性向前滑行,所以人不再对冰壶做功; 冰壶滑行过程中,克服与冰面的摩擦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冰壶的机械能会逐渐减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7.(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塑料、羊毛属于合成材料C.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 D.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答案】D【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简单的有机物;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氧化物【解析】【分析】 A.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B.合成材料包括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C.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D.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的统称。【解答】 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错误;B.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B错误;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不是氧化物,错误;D.淀粉和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8.(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和转化规律分析判断。【解答】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B正确;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氧化亚铁,故C错误;D.硫酸钡为白色沉淀,不能与氯化钾反应,故D错误。故选B。9.(2023九上·金华月考)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如图是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B.②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答案】A【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判断。【解答】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故A错误符合题意;B.②是胃,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③是胰腺,胰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糖类等,故C正确不合题意;D.④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0.(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利用四种机械提起同一个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解析】【分析】ABC.根据比较滑轮组的省力情况;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G×2L=F4×3L,解得:;比较可知,最省力的是C。故选C。11.(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是课本中选取的几个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四个实验都用到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思想B.乙图研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实验中两个灯泡的规格应相同C.丙图烧瓶中液体选用煤油是由于煤油的比热容小,实验效果明显D.丁图中食物燃烧过程中若熄灭了,可以重新点燃直至完全燃尽,测出试管中液体的最高温度【答案】B【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食物与营养;比热容【解析】【分析】 A.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是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需要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B.进行科学探究时,样本越普通,越具有代表意义,这样得到的结论会更准确;C.由Q=cmΔt可知,加热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比较大;D.丁图是研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通过试管中液体的最高温度反应物质能量的多少 。【解答】 A.甲图是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其影响因素有速度和质量,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动能大小通过纸盒被撞击后 移动的距离来判断,运用了转换法; 乙图电功率与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有关,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反应,运用 了转换法; 丙图研究影响电流产生热量的因素,其影响因素有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产生热量大小通过温 度计示数的变化来体现,运用了转换法; 丁图是研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其影响因素有食物的种类、食物的质量、研磨程度等,需要用到控制变量 法。能量的多少通过液体的温度体现,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合题意;B.尽量选择规格不同的灯泡,这样得到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Q=cmΔt可知,加热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比较大,实验效果明显,故C正确不合题意;D.丁图中食物燃烧过程中若熄灭了,可以重新点燃直至完全燃尽,测出试管中液体的最高温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2.(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是某地使用的“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光电池板,“腰挎”照明灯,“脚踩”蓄电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光电池板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B.小风扇利用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照明灯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D.蓄电池夜晚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B【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解析】【分析】A、根据光电池板光能转化为电能分析;B、根据风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分析;C、根据灯照明是电能转化光、热能分析;D、根据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分析。【解答】A、 光电池板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不符合题意;B、 小风扇利用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符合题意;C、 照明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不符合题意;D、 蓄电池夜晚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不符合题意;故选B。13.(2023九上·金华月考)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将自由往下降落称为“收”,将整个滑轮称为“绳制”(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答案】B【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滑轮都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不费力,且力的大小与方向无关,故A错误,B正确;C.两次实验都是克服重力做功,根据W=Gh可知,二者做的功相等,故C错误;D.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即二者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B。14.(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答案】A【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铁只能与硝酸银反应,不能与硝酸锌反应分析;B、根据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等质量锌和铁反应铁消耗盐酸质量大于锌分析;C、根据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溶液质量会增加,达到饱和后保持不变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分析。【解答】A、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铁只能与硝酸银反应,不能与硝酸锌反应,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溶液中溶质种类由三种变成两种,不会变成一种,符合题意;B、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等质量酸产生等质量氢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则完全反应铁消耗盐酸质量大于锌,产生氢气质量铁大于锌,不符合题意;C、 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随着硝酸钾的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至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溶液pH从小于7增大,至等于7,最后大于7,不符合题意;故选A。15.(2023九上·金华月考)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都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电路总功率变大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电路总功率变小C.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功率不变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变阻器功率变小【答案】D【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所测的物理量,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的关系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变阻器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因此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而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根据P=UI可知,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变小,故D正确;ABC.变阻器对灯泡没有影响,即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根据P=UI可知,灯泡功率不变。根据I总=IL+I变可知,总电流变小。根据P总=U总I总可知,总功率变小,故A、B、C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总分40分)16.(2023九上·金华月考)芋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1)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台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食醋B.熟石灰C.食盐D.纯碱(2)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根据上述现象,请推测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 。【答案】(1)a(2)受热易分解【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所具有的性质。 这些性质通常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得到,并且不改变物质的组成或结构。 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1) 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台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因为食醋是酸性的,可以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去除碱性物质,B物质显碱性;C物质是中性;D物质是碱性;(2) 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根据上述现象,请推测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 受热易分解;故答案为:(1)a(2) 受热易分解17.(2023九上·金华月考)学习了酸的有关性质,我们对“酸”有了深刻的认识。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选填“吸水性”、“脱水性”或“腐蚀性”)。(2)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答案】(1)脱水性(2)挥发【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解答;(2)根据浓硫酸的挥发性解答。【解答】(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2)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18.(2023九上·金华月考)请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完成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制作血涂片时,需要推出薄而均匀的血膜,其正确的顺序应是 。(填图甲中序号)(2)图乙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起凝血、止血功能的细胞是 。(填图乙中序号)【答案】(1)312(2)3【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根据涂片制作的过程分析;(2)根据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分析。【解答】 (1)制作血涂片时,沾一滴血在干净载玻片右端,取一边缘光滑平齐的玻片作为推片,推片与载片约成20~30°,并与血滴接触,使血滴在玻片边缘散开,迅速将玻片推向左方。制作成一均匀和厚度适中的血涂片,则正确的顺序应是③①②。(2) 图乙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起凝血、止血功能的细胞是血小板,故选③。19.(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为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有 (填字母编号)。(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D的类别是 。【答案】(1)AB(2)盐【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结合鉴别题需不同现象区分解答;(2)根据酸和碱的性质分析。【解答】(1)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与氢氧化钙不反应,可用氢氧化铜鉴别硫酸和氢氧化钙溶液,A正确;二氧化碳与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用于鉴别硫酸和氢氧化钙,B正确;盐酸与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钼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硫酸和氢氧化钙,C错误;(2)碳酸钠等盐类物质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答案为:(1)AB;(2)盐。20.(2023九上·金华月考)小明去商场购物时,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如图),若扶梯的高度是5m,扶梯长是7m,小明质量为60千克,扶梯用10s把小明从一楼送到二楼,扶梯对小明做功 J;扶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是 W。【答案】3000;300【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扶梯克服小明重力做的功W=Gh=60kg×10N/kg×5m=3000J;则扶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解答】根据W=Gh计算扶梯克服小明重力做的功,再根据计算扶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21.(2023九上·金华月考)“华龙一号”是我国百万千瓦级第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作为我国当前最先进、最安全的核电站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走出国门的新名片。(1)“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内部发生的是 的链式反应(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2)图中是核辐射标志的是 。(填字母)【答案】(1)核裂变(2)C【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解析】【分析】(1)根据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解答;(2)根据常见标志的含义解答。【解答】(1)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内部发生的是核裂变的链式反应。(2)根据图片可知,表示核辐射标志,故选C。22.(2023九上·金华月考)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甲、乙表示血管,A表示某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分析作答:(1)若A为小肠,则甲血管中的含氧量 乙血管中的含氧量。(填“高于”或“低于”)(2)空气中的某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该气体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答案】(1)高于(2)左心房【知识点】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根据体循环的知识分析解答;(2)根据肺循环的知识分析解答。【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该循环为体循环,若A为小肠,则甲为体动脉,乙为体静脉,那么甲血管中的含氧量高于乙血管中的含氧量。(2)空气中的某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该气体从肺泡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经肺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23.(2023九上·金华月考)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1)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 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2)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含有下列哪些成分 ____。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答案】(1)滤过(2)A;B;C;D【知识点】血液循环【解析】【分析】 (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 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2)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管。【解答】 (1)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滤过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故由③肾小囊刚流入④肾小管的液体(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故选ABCD。24.(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 V,R2的最大阻值为 Ω。【答案】3;10【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乙图确定滑片在a端和b端的电流和电压表的示数,然后根据U总=U1+U2列出两个方程计算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滑片在a端时,变阻器的阻值为零,只有R1工作,此时电阻最小而电流最大,那么此时电流为0.6A,电压表的示数为0,根据U总=U1+U2=0.6A×R1 ①;当滑片在b端时,变阻器与R1串联,此时电阻最大而电流最小,则电流为0.2A,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V,根据U总=U1+U2=0.2A×R1+2V ②;①②联立解得:U总=3V,R1=5Ω;则R2的最大阻值为:。25.(2023九上·金华月考)某次实验后,废液缸中残留物由稀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等试剂混合而成。同学们讨论后得到共识: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但对于其它离子还不能确认。为了确定该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同学们将残留物进行过滤,所做的实验和现象如下:①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④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1)仅通过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废液缸的液体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2)小组同学对上述4个实验进行分析讨论,一致认为可以简化,只要实验 (填实验序号)即可达到实验目的。【答案】(1)H(2)②③【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因为若液体中有H+,则滤渣会被溶解,因为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共存,滤渣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碳酸根离子即有难溶于水的碳酸钡存在;(2)经过分析,加酚酞滤液变红说明上层溶液中可能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或是两者的混合物,也说明原溶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中加稀硫酸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有Ba2+,无SO42- ,CO32-。因为钡离子与它们都不共存;而加入氯化钡也是证明无SO42- ,CO32-,也说明滤液中一定有OH-。【解答】 (1)仅通过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废液缸的液体中一定没有H+。(2)小组同学对上述4个实验进行分析讨论,一致认为可以简化,只要实验 ②③ 即可达到实验目的。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总分40分)26.(2023九上·金华月考)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⑤(序号可重复);(3)小强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 组。(4)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这体现酶具有 性。【答案】(1)温度(2)4243(3)二(4)专一【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其中的变量即可;(2)根据先升温后摇匀,再保温后加碘液观察的顺序分析解答;(3)根据唾液淀粉酶在37℃左右活性最强分析;(4)根据酶的专一性解答。【解答】(1)根据表格时间可知,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是温度不同,那么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根据题意可知,先向1、2、3试管加入淀粉溶液;再向4、5、6试管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接下来水浴保温处理5min达到预定温度,再将两个试管混合充分摇匀。为了避免温度变化,此时再放入水中加热,最后加入碘液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即可即正确顺序为①→④②④③→⑤。(3)根据题意可知,37℃的试管中酶的活性最强,淀粉被分解,加入碘液不会出现蓝色,故选第二组。(4)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这体现酶具有专一性。27.(2023九上·金华月考)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2)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填字母)。A.Na2CO3 B.NaOH C.NaCl【答案】(1)BaCO3、CuSO4(2)NaCl、BaCl2、NaOH(3)A;B【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钡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分析;(2)根据流程中各步反应的现象及所加试剂的用量分析;(3)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分析。【解答】(1) 步骤1固体粉末加足量水,得无色溶液,碳酸钡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BaCO3、CuSO4 。(2) 无色溶液中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F和无色溶液D,白色沉淀F加足量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A和无色气体B,则说明白色沉淀E中一定有能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碳酸钡沉淀,无色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和剩余的氯化钡,无色溶液D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产生碳酸钡,由此证明无色溶液D中还一定有氢氧化钠。(3) 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故选AB。故答案为:(1) BaCO3、CuSO4 ;(2) NaCl、BaCl2、NaOH ;(3)AB。28.(2023九上·金华月考)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没挂钩码的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杠杆左边A处挂4个1N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6个重0.5N的钩码,小明根据这次实验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实验中的不妥之处是: 。(3)图乙和丙中的杠杆都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乙和F丙,则F乙 F丙。(选填“>”“<”或“=”,设杠杆质地均匀,支点恰好在杠杆的重心,不计支点处摩擦)(4)继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如图丁所示,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B点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弹簧测力计在A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缓慢匀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则:①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②若只将测力计的作用点由点A移至C点,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摩擦,杠杆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左(2)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可能有偶然性(3)=(4)Gh2/Fh1;不变【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那端调节;(2)在物理学中,往往需要多做几次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可以使得出的实验结论更客观,准确;(3)杠杆虽然没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注意分析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否改变,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4)①克服钩码重力做的是有用功,拉力做的是总功,根据公式计算即可;②当拉力的作用点发生变化时,注意分析总功和有用功的变化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杠杆的左端翘起,说明左端轻,因此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实验次数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论错误,因此小明实验中的不妥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可能有偶然性;(3)当杠杆倾斜平衡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会减小,但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此时二者的比值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那么F乙=F丙。(4)①根据图丁可知,克服钩码重力做的是有用功W有=Gh2,总功是W总=Fh1,杠杆的机械效率为:;②将测力计的作用点由点A移至C点,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这时有用功和总功都不变,因此机械效率不变。29.(2023九上·金华月考)科学学习小组用图1所示电路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部分器材的规格已标明)。(1)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很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压表是否断路C.检查开关是否接触不良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2)小华组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始终为3V,而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已知仅导线发生故障,则图1中导线 (选填“①”、“②”或“③”以及故障名称)。(3)小华进行六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在U﹣I图象中描点,得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则根据记录的数据和图象可知:①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②实验中所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 。A.5Ω2A B.10Ω2A C.20Ω1A D.30Ω1A【答案】(1)D(2)①断路(3)0.75;D【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解析】【分析】(1)在闭合开关前,为了避免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要求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据此分析判断。(2)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如果灯泡的位置发生断路,那么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则示数接近3V。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因此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3)①根据图像确定小灯泡的额定电流,然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②根据图2确定电路的最小电流和对应的电压,根据U变=U总-UL计算出变阻器的电压,再根据计算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即可。【解答】(1) 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很小,那么应该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所致,则此时应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再根据两个电表的示数是否改变即可,故选D。(2)小华组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始终为3V,而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那么可能是灯泡位置发生断路所致,但是能够保持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那么发生故障的是导线①;(3)①根据图像可知,当灯泡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3A=0.75W;②根据图像可知,最小电流为0.1A,此时电压表示数为0.5V,则变阻器的电压为:U变=U总-UL=3V-0.5A=2.5V,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故选D。30.(2023九上·金华月考)大理石中含有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查阅资料:I.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1)图1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填字母)。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2)图1装置丙的作用是 。(3)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装置可以选用图2中的 。(4)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高重新设计了图所示的方案。则图3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 。【答案】(1)D(2)吸收水分,干燥气体(3)戊(4)氯化钡【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铜可除去硫化氢杂质分析;(2)根据气体通过溶液后会带有水蒸气分析;(3)根据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证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排除氯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解答】(1)甲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则甲中盛放的试剂应选用硫酸铜溶液,故选D。(2)气体通过甲和乙后会带有水蒸气,要收集干燥二氧化碳,图1丙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气体中水分,干燥气体。(3)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则收集装置可以选用图2中的戊。(4) 图示是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证明二氧化碳的反应,所以要先排除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钡反应, 图3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氯化钡。故答案为:(1)D;(2) 吸收水分,干燥气体 ;(3)戊;(4)氯化钡。四、简答题(共5小题,6分+7分+8分+6分+8分,共35分)31.(2023九上·金华月考)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在1和2之间有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名称是 ,在人体臂肌肉注射的新冠肺炎疫苗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结构是 (填图甲中的序号)。(2)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b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血管c的名称是 (3)救治失血过多的病人常需要输血,应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科技发展到今天,血型也可以改造,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 “去除后”,就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答案】(1)房室瓣;1(2)肺静脉(3)凝集原【知识点】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 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 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3)根据对血型的认识分析解答。【解答】 (1)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在1右心房和2右心室之间有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名称是房室瓣。 在人体臂肌肉注射的新冠肺炎疫苗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结构是右心房,故选①。(2)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时,血液中氧气增加了,这个器官可能是肺,则与肺相连的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3)血型的种类是由凝集原决定的。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去除”后,就可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32.(2023九上·金华月考)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肥料(主要成分是K2CO3),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含量,取现有的草木灰40g放入锥形瓶中,将40g盐酸分4次(每次10g)加入瓶中,所得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如下表;已知K2CO3+2HCl=2KCl+H2O+CO2↑(假设草木灰中除K2CO3外,其它物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所加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g 49.68 59.36 69.12 79.12(1)第一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克。(2)以上四次实验,其中盐酸有剩余的是第 次。(3)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0.32(2)三、四(3)生成二氧化碳总量为0.32g+0.32g+0.24g=0.88g;设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为xK2CO3 +2HCl =2KCl+ H2O+ CO2↑138 44X 0.88g;解得:x=2.76g;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2)反应前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减小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表格数据找到加入10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时物质的质量的减小量的关系,据此推测啥时完全反应即可;(3)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最终反应结束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最后与草木灰的质量作比即可。【解答】 (1)(2) 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后,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49.68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40g+10g-49.68g=0.32g;第二次加入10g稀盐酸后,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59.38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49.68g+10g-59.36g=0.32g;第三次加入10g稀盐酸后,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69.12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59.36g+10g-69.12g=0.24g;说明第三次实验后碳酸钾已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那么其中盐酸有剩余的是三、四次;(2)根据分析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后,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49.68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40g+10g-49.68g=0.32g;故填:0.32;33.(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所示是疫情期间推出的一款消毒机器人,机器人可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对需要消毒场所进行智能消毒。消毒机器人自身质量为50kg,利用蓄电池驱动,可自主回桩充电。使用前对机器人进行测试:在储液箱中装满消毒液,消毒液质量为20kg,关闭喷洒装置并使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此过程中,牵引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消毒机器人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1)如果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并消毒时,具有的动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3-5s内,牵引力做功多少焦?(3)该机器人在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的功率为多少瓦?【答案】(1)变小(2)根据图片可知,3-5s内机器人受到的牵引力为200N,速度为1m/s,那么机器人运动的距离s=vt=1m/s×2s=2m,因此牵引力做功:W=Fs=200N×2m=400J(3)该机器人在匀速直线运动时,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v=200N×1m/s=200W。【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2)根据乙图确定3~5s内机器人受到的牵引力,根据丙图确定速度,再根据s=vt计算距离,最后根据W=Fs计算牵引力做功;(3)根据P=Fv计算牵引力做功的功率。【解答】(1) 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并消毒,速度不变,但是质量减小,则动能变小。34.(2023九上·金华月考)图甲为某款新型电饭煲,额定电压为220V,它采用了“聪明火”技术,智能化地控制不同时间段的烹饪温度,以得到食物最佳的营养和口感,图乙为其电路原理图,R1和R2为电阻不变的电热丝,S1是自动控制开关.将电饭煲接入220V电路中,在电饭煲工作的30min内,它消耗的电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求:(1)S和S1均闭合,电路中的总电流;(2)0~30min,电饭煲产生的总热量。【答案】(1)根据图乙可知, S和S1均闭合, R1与R2并联,此时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为660W,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2)根据丙图可知,0~30min内,以660W工作15min,以440W工作15min,则电饭煲产生的热量为:Q=W总=P1t1+P2t2=660W×900s+440W×900s=9.9×105J。【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可知, S和S1均闭合, R1与R2并联,此时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根据计算电路中的电流。(2)根据丙图确定电饭煲的电功率和对应的工作时间,根据W=Pt分别计算产生的热量,最后二者相加即可。35.(2023九上·金华月考)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小明将某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图1),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率变化如图2所示。请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1)写出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滴加硫酸钠溶液对应的电导率是图2中的 “选填甲或乙”。并对所选曲线变化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Ba(OH)2+H2SO4=BaSO4↓+2H2O(2)乙;乙曲线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电导率减小过程中,但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 目不为零,因此电导率不为零。充分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或硫酸钠溶液,溶液中的离 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又开始增大。【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 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分析;(2)根据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降低,但不会降至为0,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离子浓度会变为0,导电率降至为0分析。【解答】(1) 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2) 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降低,但不会降至为0, 充分反应后,继续滴加硫酸钠溶液,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又升高,所以滴加硫酸钠溶液对应的电导率是图2中的乙。故答案为:(1)Ba(OH)2+H2SO4=BaSO4↓+2H2O;(2)乙;乙曲线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电导率减小过程中,但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 目不为零,因此电导率不为零。充分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或硫酸钠溶液,溶液中的离 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又开始增大。1 / 1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独立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九上·金华月考)熏艾柱是中医调理身体常用的手段,下列制作艾柱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艾叶 B.晒干艾叶C.卷成艾柱 D.燃烧艾柱2.(2023九上·金华月考)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将牛奶及奶制品摄入量由300克改为300~500克。牛奶及奶制品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等,因其富含( )A.纤维素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3.(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来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干燥氧气 B.稀释浓硫酸C.pH试纸测酸碱性 D.锌粒放入试管中4.(2023九上·金华月考)截至2022年末,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达4.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铁铁轨刚出厂时一般为25米,根据需要可把25米长的铁轨焊接起来连成几百米长甚至几千米长,然后再铺在路基上。高铁轨道焊接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该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5.(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器中,其正常工作时电流约为4A的是( )A.电饭煲 B.笔记本电脑C.电风扇 D.电视机6.(2023九上·金华月考)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中国举行。如图所示为我国运动员在往届冬奥会上参加不同比赛项目时顽强拼搏的英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加速冲刺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增加B.乙图中: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减少C.丙图中:越野滑雪运动员在斜坡雪面上加速向下滑行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增加D.丁图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人不再对冰壶做功,冰壶的机械能逐渐减少7.(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塑料、羊毛属于合成材料C.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 D.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8.(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 )A. B.C. D.9.(2023九上·金华月考)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如图是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B.②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10.(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利用四种机械提起同一个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A. B.C. D.11.(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是课本中选取的几个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四个实验都用到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思想B.乙图研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实验中两个灯泡的规格应相同C.丙图烧瓶中液体选用煤油是由于煤油的比热容小,实验效果明显D.丁图中食物燃烧过程中若熄灭了,可以重新点燃直至完全燃尽,测出试管中液体的最高温度12.(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是某地使用的“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光电池板,“腰挎”照明灯,“脚踩”蓄电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光电池板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B.小风扇利用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照明灯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D.蓄电池夜晚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3.(2023九上·金华月考)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将自由往下降落称为“收”,将整个滑轮称为“绳制”(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14.(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15.(2023九上·金华月考)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都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电路总功率变大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电路总功率变小C.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功率不变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变阻器功率变小二、填空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总分40分)16.(2023九上·金华月考)芋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1)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台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食醋B.熟石灰C.食盐D.纯碱(2)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根据上述现象,请推测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 。17.(2023九上·金华月考)学习了酸的有关性质,我们对“酸”有了深刻的认识。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选填“吸水性”、“脱水性”或“腐蚀性”)。(2)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18.(2023九上·金华月考)请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完成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制作血涂片时,需要推出薄而均匀的血膜,其正确的顺序应是 。(填图甲中序号)(2)图乙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起凝血、止血功能的细胞是 。(填图乙中序号)19.(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为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有 (填字母编号)。(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D的类别是 。20.(2023九上·金华月考)小明去商场购物时,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如图),若扶梯的高度是5m,扶梯长是7m,小明质量为60千克,扶梯用10s把小明从一楼送到二楼,扶梯对小明做功 J;扶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是 W。21.(2023九上·金华月考)“华龙一号”是我国百万千瓦级第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作为我国当前最先进、最安全的核电站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走出国门的新名片。(1)“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内部发生的是 的链式反应(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2)图中是核辐射标志的是 。(填字母)22.(2023九上·金华月考)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甲、乙表示血管,A表示某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分析作答:(1)若A为小肠,则甲血管中的含氧量 乙血管中的含氧量。(填“高于”或“低于”)(2)空气中的某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该气体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23.(2023九上·金华月考)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1)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 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2)由③刚流入④的液体中,含有下列哪些成分 ____。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24.(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 V,R2的最大阻值为 Ω。25.(2023九上·金华月考)某次实验后,废液缸中残留物由稀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等试剂混合而成。同学们讨论后得到共识: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但对于其它离子还不能确认。为了确定该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同学们将残留物进行过滤,所做的实验和现象如下:①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④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1)仅通过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废液缸的液体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2)小组同学对上述4个实验进行分析讨论,一致认为可以简化,只要实验 (填实验序号)即可达到实验目的。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总分40分)26.(2023九上·金华月考)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 →⑤(序号可重复);(3)小强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 组。(4)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这体现酶具有 性。27.(2023九上·金华月考)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2)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填字母)。A.Na2CO3 B.NaOH C.NaCl28.(2023九上·金华月考)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没挂钩码的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杠杆左边A处挂4个1N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6个重0.5N的钩码,小明根据这次实验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实验中的不妥之处是: 。(3)图乙和丙中的杠杆都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乙和F丙,则F乙 F丙。(选填“>”“<”或“=”,设杠杆质地均匀,支点恰好在杠杆的重心,不计支点处摩擦)(4)继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如图丁所示,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B点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弹簧测力计在A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缓慢匀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则:①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②若只将测力计的作用点由点A移至C点,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摩擦,杠杆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9.(2023九上·金华月考)科学学习小组用图1所示电路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部分器材的规格已标明)。(1)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很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压表是否断路C.检查开关是否接触不良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2)小华组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始终为3V,而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已知仅导线发生故障,则图1中导线 (选填“①”、“②”或“③”以及故障名称)。(3)小华进行六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在U﹣I图象中描点,得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则根据记录的数据和图象可知:①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②实验中所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 。A.5Ω2A B.10Ω2A C.20Ω1A D.30Ω1A30.(2023九上·金华月考)大理石中含有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查阅资料:I.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1)图1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填字母)。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2)图1装置丙的作用是 。(3)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装置可以选用图2中的 。(4)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高重新设计了图所示的方案。则图3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 。四、简答题(共5小题,6分+7分+8分+6分+8分,共35分)31.(2023九上·金华月考)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在1和2之间有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名称是 ,在人体臂肌肉注射的新冠肺炎疫苗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结构是 (填图甲中的序号)。(2)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b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血管c的名称是 (3)救治失血过多的病人常需要输血,应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科技发展到今天,血型也可以改造,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 “去除后”,就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32.(2023九上·金华月考)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肥料(主要成分是K2CO3),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含量,取现有的草木灰40g放入锥形瓶中,将40g盐酸分4次(每次10g)加入瓶中,所得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如下表;已知K2CO3+2HCl=2KCl+H2O+CO2↑(假设草木灰中除K2CO3外,其它物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所加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g 49.68 59.36 69.12 79.12(1)第一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克。(2)以上四次实验,其中盐酸有剩余的是第 次。(3)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3.(2023九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所示是疫情期间推出的一款消毒机器人,机器人可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对需要消毒场所进行智能消毒。消毒机器人自身质量为50kg,利用蓄电池驱动,可自主回桩充电。使用前对机器人进行测试:在储液箱中装满消毒液,消毒液质量为20kg,关闭喷洒装置并使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此过程中,牵引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消毒机器人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1)如果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并消毒时,具有的动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3-5s内,牵引力做功多少焦?(3)该机器人在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的功率为多少瓦?34.(2023九上·金华月考)图甲为某款新型电饭煲,额定电压为220V,它采用了“聪明火”技术,智能化地控制不同时间段的烹饪温度,以得到食物最佳的营养和口感,图乙为其电路原理图,R1和R2为电阻不变的电热丝,S1是自动控制开关.将电饭煲接入220V电路中,在电饭煲工作的30min内,它消耗的电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求:(1)S和S1均闭合,电路中的总电流;(2)0~30min,电饭煲产生的总热量。35.(2023九上·金华月考)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小明将某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图1),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率变化如图2所示。请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1)写出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滴加硫酸钠溶液对应的电导率是图2中的 “选填甲或乙”。并对所选曲线变化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A、 清洗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 晒干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 卷成艾柱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 燃烧艾柱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D【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七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和膳食纤维,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解答】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构成和修复人体组织的主要物质,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组织更新都是来自于蛋白质,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选D。3.【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律判断。【解答】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故A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B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C错误;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D错误。故选A。4.【答案】C【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解答】根据方程式 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因此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5.【答案】A【知识点】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大小判断。【解答】 A.电饭煲的工作电流约4A,故A正确;B.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电流约0.5A,故B错误;C.电风扇工作电流约0.3A,故C错误;D.电视机工作电流约0.5A,故D错误。故选A。6.【答案】C【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 ABC.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D.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解答】 A.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加速冲刺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所以机械能增加,故A正确不合题意;B.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从空中下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C.越野滑雪运动员在斜坡雪面上加速向下滑行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由于雪橇与雪面之间存在摩擦,重力势能减小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故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D.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手与冰壶不再接触,手对冰壶的作用力消失,冰壶靠惯性向前滑行,所以人不再对冰壶做功; 冰壶滑行过程中,克服与冰面的摩擦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冰壶的机械能会逐渐减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7.【答案】D【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简单的有机物;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氧化物【解析】【分析】 A.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B.合成材料包括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C.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D.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的统称。【解答】 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错误;B.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B错误;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不是氧化物,错误;D.淀粉和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8.【答案】B【知识点】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和转化规律分析判断。【解答】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B正确;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氧化亚铁,故C错误;D.硫酸钡为白色沉淀,不能与氯化钾反应,故D错误。故选B。9.【答案】A【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判断。【解答】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故A错误符合题意;B.②是胃,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③是胰腺,胰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糖类等,故C正确不合题意;D.④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0.【答案】C【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解析】【分析】ABC.根据比较滑轮组的省力情况;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G×2L=F4×3L,解得:;比较可知,最省力的是C。故选C。11.【答案】B【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食物与营养;比热容【解析】【分析】 A.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是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需要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B.进行科学探究时,样本越普通,越具有代表意义,这样得到的结论会更准确;C.由Q=cmΔt可知,加热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比较大;D.丁图是研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通过试管中液体的最高温度反应物质能量的多少 。【解答】 A.甲图是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其影响因素有速度和质量,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动能大小通过纸盒被撞击后 移动的距离来判断,运用了转换法; 乙图电功率与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有关,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反应,运用 了转换法; 丙图研究影响电流产生热量的因素,其影响因素有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产生热量大小通过温 度计示数的变化来体现,运用了转换法; 丁图是研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其影响因素有食物的种类、食物的质量、研磨程度等,需要用到控制变量 法。能量的多少通过液体的温度体现,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合题意;B.尽量选择规格不同的灯泡,这样得到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Q=cmΔt可知,加热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比较大,实验效果明显,故C正确不合题意;D.丁图中食物燃烧过程中若熄灭了,可以重新点燃直至完全燃尽,测出试管中液体的最高温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2.【答案】B【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解析】【分析】A、根据光电池板光能转化为电能分析;B、根据风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分析;C、根据灯照明是电能转化光、热能分析;D、根据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分析。【解答】A、 光电池板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不符合题意;B、 小风扇利用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符合题意;C、 照明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不符合题意;D、 蓄电池夜晚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不符合题意;故选B。13.【答案】B【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滑轮都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不费力,且力的大小与方向无关,故A错误,B正确;C.两次实验都是克服重力做功,根据W=Gh可知,二者做的功相等,故C错误;D.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即二者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B。14.【答案】A【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铁只能与硝酸银反应,不能与硝酸锌反应分析;B、根据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等质量锌和铁反应铁消耗盐酸质量大于锌分析;C、根据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溶液质量会增加,达到饱和后保持不变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分析。【解答】A、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铁只能与硝酸银反应,不能与硝酸锌反应,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溶液中溶质种类由三种变成两种,不会变成一种,符合题意;B、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等质量酸产生等质量氢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则完全反应铁消耗盐酸质量大于锌,产生氢气质量铁大于锌,不符合题意;C、 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随着硝酸钾的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至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溶液pH从小于7增大,至等于7,最后大于7,不符合题意;故选A。15.【答案】D【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所测的物理量,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的关系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变阻器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因此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而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根据P=UI可知,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变小,故D正确;ABC.变阻器对灯泡没有影响,即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根据P=UI可知,灯泡功率不变。根据I总=IL+I变可知,总电流变小。根据P总=U总I总可知,总功率变小,故A、B、C错误。故选D。16.【答案】(1)a(2)受热易分解【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所具有的性质。 这些性质通常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得到,并且不改变物质的组成或结构。 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1) 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台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因为食醋是酸性的,可以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去除碱性物质,B物质显碱性;C物质是中性;D物质是碱性;(2) 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根据上述现象,请推测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 受热易分解;故答案为:(1)a(2) 受热易分解17.【答案】(1)脱水性(2)挥发【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解答;(2)根据浓硫酸的挥发性解答。【解答】(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2)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18.【答案】(1)312(2)3【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根据涂片制作的过程分析;(2)根据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分析。【解答】 (1)制作血涂片时,沾一滴血在干净载玻片右端,取一边缘光滑平齐的玻片作为推片,推片与载片约成20~30°,并与血滴接触,使血滴在玻片边缘散开,迅速将玻片推向左方。制作成一均匀和厚度适中的血涂片,则正确的顺序应是③①②。(2) 图乙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起凝血、止血功能的细胞是血小板,故选③。19.【答案】(1)AB(2)盐【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结合鉴别题需不同现象区分解答;(2)根据酸和碱的性质分析。【解答】(1)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与氢氧化钙不反应,可用氢氧化铜鉴别硫酸和氢氧化钙溶液,A正确;二氧化碳与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用于鉴别硫酸和氢氧化钙,B正确;盐酸与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钼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硫酸和氢氧化钙,C错误;(2)碳酸钠等盐类物质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答案为:(1)AB;(2)盐。20.【答案】3000;300【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扶梯克服小明重力做的功W=Gh=60kg×10N/kg×5m=3000J;则扶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解答】根据W=Gh计算扶梯克服小明重力做的功,再根据计算扶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21.【答案】(1)核裂变(2)C【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解析】【分析】(1)根据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解答;(2)根据常见标志的含义解答。【解答】(1)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内部发生的是核裂变的链式反应。(2)根据图片可知,表示核辐射标志,故选C。22.【答案】(1)高于(2)左心房【知识点】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根据体循环的知识分析解答;(2)根据肺循环的知识分析解答。【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该循环为体循环,若A为小肠,则甲为体动脉,乙为体静脉,那么甲血管中的含氧量高于乙血管中的含氧量。(2)空气中的某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该气体从肺泡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经肺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23.【答案】(1)滤过(2)A;B;C;D【知识点】血液循环【解析】【分析】 (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 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2)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管。【解答】 (1)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滤过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故由③肾小囊刚流入④肾小管的液体(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故选ABCD。24.【答案】3;10【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乙图确定滑片在a端和b端的电流和电压表的示数,然后根据U总=U1+U2列出两个方程计算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滑片在a端时,变阻器的阻值为零,只有R1工作,此时电阻最小而电流最大,那么此时电流为0.6A,电压表的示数为0,根据U总=U1+U2=0.6A×R1 ①;当滑片在b端时,变阻器与R1串联,此时电阻最大而电流最小,则电流为0.2A,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V,根据U总=U1+U2=0.2A×R1+2V ②;①②联立解得:U总=3V,R1=5Ω;则R2的最大阻值为:。25.【答案】(1)H(2)②③【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因为若液体中有H+,则滤渣会被溶解,因为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共存,滤渣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碳酸根离子即有难溶于水的碳酸钡存在;(2)经过分析,加酚酞滤液变红说明上层溶液中可能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或是两者的混合物,也说明原溶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中加稀硫酸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有Ba2+,无SO42- ,CO32-。因为钡离子与它们都不共存;而加入氯化钡也是证明无SO42- ,CO32-,也说明滤液中一定有OH-。【解答】 (1)仅通过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废液缸的液体中一定没有H+。(2)小组同学对上述4个实验进行分析讨论,一致认为可以简化,只要实验 ②③ 即可达到实验目的。26.【答案】(1)温度(2)4243(3)二(4)专一【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其中的变量即可;(2)根据先升温后摇匀,再保温后加碘液观察的顺序分析解答;(3)根据唾液淀粉酶在37℃左右活性最强分析;(4)根据酶的专一性解答。【解答】(1)根据表格时间可知,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是温度不同,那么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根据题意可知,先向1、2、3试管加入淀粉溶液;再向4、5、6试管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接下来水浴保温处理5min达到预定温度,再将两个试管混合充分摇匀。为了避免温度变化,此时再放入水中加热,最后加入碘液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即可即正确顺序为①→④②④③→⑤。(3)根据题意可知,37℃的试管中酶的活性最强,淀粉被分解,加入碘液不会出现蓝色,故选第二组。(4)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这体现酶具有专一性。27.【答案】(1)BaCO3、CuSO4(2)NaCl、BaCl2、NaOH(3)A;B【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钡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分析;(2)根据流程中各步反应的现象及所加试剂的用量分析;(3)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分析。【解答】(1) 步骤1固体粉末加足量水,得无色溶液,碳酸钡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BaCO3、CuSO4 。(2) 无色溶液中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F和无色溶液D,白色沉淀F加足量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A和无色气体B,则说明白色沉淀E中一定有能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碳酸钡沉淀,无色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和剩余的氯化钡,无色溶液D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产生碳酸钡,由此证明无色溶液D中还一定有氢氧化钠。(3) 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故选AB。故答案为:(1) BaCO3、CuSO4 ;(2) NaCl、BaCl2、NaOH ;(3)AB。28.【答案】(1)左(2)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可能有偶然性(3)=(4)Gh2/Fh1;不变【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那端调节;(2)在物理学中,往往需要多做几次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可以使得出的实验结论更客观,准确;(3)杠杆虽然没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注意分析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否改变,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4)①克服钩码重力做的是有用功,拉力做的是总功,根据公式计算即可;②当拉力的作用点发生变化时,注意分析总功和有用功的变化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杠杆的左端翘起,说明左端轻,因此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实验次数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论错误,因此小明实验中的不妥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可能有偶然性;(3)当杠杆倾斜平衡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会减小,但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此时二者的比值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那么F乙=F丙。(4)①根据图丁可知,克服钩码重力做的是有用功W有=Gh2,总功是W总=Fh1,杠杆的机械效率为:;②将测力计的作用点由点A移至C点,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这时有用功和总功都不变,因此机械效率不变。29.【答案】(1)D(2)①断路(3)0.75;D【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解析】【分析】(1)在闭合开关前,为了避免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要求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据此分析判断。(2)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如果灯泡的位置发生断路,那么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则示数接近3V。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因此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3)①根据图像确定小灯泡的额定电流,然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②根据图2确定电路的最小电流和对应的电压,根据U变=U总-UL计算出变阻器的电压,再根据计算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即可。【解答】(1) 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很小,那么应该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所致,则此时应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再根据两个电表的示数是否改变即可,故选D。(2)小华组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始终为3V,而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那么可能是灯泡位置发生断路所致,但是能够保持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那么发生故障的是导线①;(3)①根据图像可知,当灯泡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3A=0.75W;②根据图像可知,最小电流为0.1A,此时电压表示数为0.5V,则变阻器的电压为:U变=U总-UL=3V-0.5A=2.5V,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故选D。30.【答案】(1)D(2)吸收水分,干燥气体(3)戊(4)氯化钡【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铜可除去硫化氢杂质分析;(2)根据气体通过溶液后会带有水蒸气分析;(3)根据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证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排除氯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解答】(1)甲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则甲中盛放的试剂应选用硫酸铜溶液,故选D。(2)气体通过甲和乙后会带有水蒸气,要收集干燥二氧化碳,图1丙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气体中水分,干燥气体。(3)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则收集装置可以选用图2中的戊。(4) 图示是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证明二氧化碳的反应,所以要先排除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钡反应, 图3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氯化钡。故答案为:(1)D;(2) 吸收水分,干燥气体 ;(3)戊;(4)氯化钡。31.【答案】(1)房室瓣;1(2)肺静脉(3)凝集原【知识点】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 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 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3)根据对血型的认识分析解答。【解答】 (1)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在1右心房和2右心室之间有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名称是房室瓣。 在人体臂肌肉注射的新冠肺炎疫苗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结构是右心房,故选①。(2)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时,血液中氧气增加了,这个器官可能是肺,则与肺相连的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3)血型的种类是由凝集原决定的。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去除”后,就可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32.【答案】(1)0.32(2)三、四(3)生成二氧化碳总量为0.32g+0.32g+0.24g=0.88g;设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为xK2CO3 +2HCl =2KCl+ H2O+ CO2↑138 44X 0.88g;解得:x=2.76g;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2)反应前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减小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表格数据找到加入10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时物质的质量的减小量的关系,据此推测啥时完全反应即可;(3)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最终反应结束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最后与草木灰的质量作比即可。【解答】 (1)(2) 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后,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49.68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40g+10g-49.68g=0.32g;第二次加入10g稀盐酸后,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59.38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49.68g+10g-59.36g=0.32g;第三次加入10g稀盐酸后,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69.12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59.36g+10g-69.12g=0.24g;说明第三次实验后碳酸钾已完全反应,盐酸有剩余;那么其中盐酸有剩余的是三、四次;(2)根据分析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后,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49.68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40g+10g-49.68g=0.32g;故填:0.32;33.【答案】(1)变小(2)根据图片可知,3-5s内机器人受到的牵引力为200N,速度为1m/s,那么机器人运动的距离s=vt=1m/s×2s=2m,因此牵引力做功:W=Fs=200N×2m=400J(3)该机器人在匀速直线运动时,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v=200N×1m/s=200W。【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2)根据乙图确定3~5s内机器人受到的牵引力,根据丙图确定速度,再根据s=vt计算距离,最后根据W=Fs计算牵引力做功;(3)根据P=Fv计算牵引力做功的功率。【解答】(1) 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并消毒,速度不变,但是质量减小,则动能变小。34.【答案】(1)根据图乙可知, S和S1均闭合, R1与R2并联,此时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为660W,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2)根据丙图可知,0~30min内,以660W工作15min,以440W工作15min,则电饭煲产生的热量为:Q=W总=P1t1+P2t2=660W×900s+440W×900s=9.9×105J。【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可知, S和S1均闭合, R1与R2并联,此时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根据计算电路中的电流。(2)根据丙图确定电饭煲的电功率和对应的工作时间,根据W=Pt分别计算产生的热量,最后二者相加即可。35.【答案】(1)Ba(OH)2+H2SO4=BaSO4↓+2H2O(2)乙;乙曲线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电导率减小过程中,但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 目不为零,因此电导率不为零。充分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或硫酸钠溶液,溶液中的离 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又开始增大。【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 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分析;(2)根据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降低,但不会降至为0,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离子浓度会变为0,导电率降至为0分析。【解答】(1) 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2) 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降低,但不会降至为0, 充分反应后,继续滴加硫酸钠溶液,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又升高,所以滴加硫酸钠溶液对应的电导率是图2中的乙。故答案为:(1)Ba(OH)2+H2SO4=BaSO4↓+2H2O;(2)乙;乙曲线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电导率减小过程中,但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 目不为零,因此电导率不为零。充分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或硫酸钠溶液,溶液中的离 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又开始增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独立作业(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独立作业(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