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2.1《感官、大脑与认知》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2.1《感官、大脑与认知》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人体司令部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的、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学习内容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④说出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举例说出保护脑健康的主要措施。 6.3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相关器官的方法。 7.3人的生活习惯影响机体健康 ②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学业要求 通过对生命系统构成层次的初步学习,乐于探究和实践,关注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 能通过测量、调查、统计,分析自身生活习惯和外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人体司令部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二个综合探究单元。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剖析的是自己的切身情况,是身边的真实现状,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形成科学的认知并逐步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本单元的知识性、结构性、综合性较强,其中知识涉及诸多领域,有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从感觉到知觉,从外在行为到内在心理过程;也关系到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脑的结构与功能,各种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等;同时,单元的探究能力训练点是“提出问题”要素,对这一能力点的训练要注重达成课标所要求的“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围绕科学知识目标和科学探究目标,本单元设计了“感官、大脑与认知”“保护感官”“人体司令部”“脑的保健”四个主题活动。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出来,并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再通过搜集证据、查阅资料提供大量的资料,以供学生用来解决提出来的问题。
主题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级的科学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地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经具备了提出问题、收集证据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但本单元的内容展现出来的文字量,信息量很大,对学生专注力、阅读、理解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注重资料呈现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说出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举例说出保护脑健康的主要措施。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认识感官、大脑和认知之间关系。 探究实践:能基于各种感官与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感官与人脑以及它们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态度责任: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 通过不同感官观察真假花特征,并做出判断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在观察的基础上,聚焦疑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辨别真花与假花的活动中,体会各种感观在观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能围绕活动中的疑惑,有方向、有范围地提出问题。
任务2 名称: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阅读眼、耳、鼻、舌、皮肤感知物体信息的资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大脑认知事物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搜集证据的基础上总结发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不同的感觉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任务3 名称:强刺激反应方式与作用 教师讲解一个强刺激反应案例,让学生举一反三。 设计意图:此活动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
任务4 名称:游戏——蒙眼识钱 第一步,蒙住眼睛按照钱的大小识别,交流识别结果。第二步,按照盲人的方法识别,交流识别结果,两次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蒙眼识钱”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到感官的互补性,盲人可以用触觉来弥补视觉的不足。还要渗透感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感官。
第2课时 任务1 名称:知识回顾,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回顾感官、大脑与认知的过程。交流已知、简单的保护感官办法。对每一种感官的保护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选择其中一个做具体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导学生提出一个现实性、普遍性较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任务2 名称: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首先开展模拟实验,在比较中认识近视的原理。然后搜集资料探索近视的成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近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证据等途径揭秘近视形成的基本原理,找到导致近视形成的原因,列举保护视力的方法。
任务3 名称:怎样保护其他感官 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列举保护各种感官的方法。 设计意图:能收集有关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资料,讨论、总结保护各种感官的方法,并以适当形式交流。
第3课时 任务1 名称:从蚊子事件谈起 围绕黑夜蚊子侵扰事件让学生讨论,一边讨论一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 设计意图:从讨论蚊子侵扰事件入手,然后分析人对待蚊子的反应及行为过程,由此确定了脑是接收信息与发布命令的司令部。
任务2 名称:认识脑是生物的基础 开展调查,脑能产生情感;通过讨论、评价,脑是产生意志的基础;查阅资料,总结概括脑的高级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讨论、评价、查阅不得等途径,能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任务3 名称:脑的活动和游戏 提供四种活动游戏供学生选择,体会脑的高级脑功能。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体验人体各系统协调配合活动,感受生命的神奇。
第4课时 任务1 名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有关脑结构和功能的视频,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而提出探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拓展脑的结构与功能,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提问题的方向和内容。
任务2 名称:认识脑的结构与功能 讲解左右脑分工和大脑皮层区域划分。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认识左右脑分工的侧重和大脑皮层区域划分。
任务3 名称:怎样开发脑脑 收集资料,列举开发脑的主要措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结合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列举保护脑的主要措施。
任务4 名称:怎样开发脑 提供多种开发智力游戏供学生选择,讲清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体验大脑是可以开发的,越开发越聪明。
任务5 名称:评价脑健康 利用教材,提供各种场景,让学生判断健康与不健康,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也是对自己生活习惯的回顾、反思与评价。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感官、大脑与认知 1.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 2.大脑认知事物过程 3.强刺激反应方式与作用 4.蒙眼识钱游戏 第2课时:保护感官 1.知识回顾,提出问题 2.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3.怎样保护其他感官 第3课时:人体司令部 1.从蚊子事件谈起 2.认识脑是生物基础 3.脑的活动和游戏 第4课时:脑的保健 1.认识脑的结构与功能 2.怎样保护脑 3.怎样开发脑 4.评价脑健康
评价指标 第1课时:感官、大脑与认知 1.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不同的感觉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科学观念) 2.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认识感官、大脑和认知之间关系。 (科学思维) 3.在观察、辨别真花与假花的活动中,体会感官的单一功能不利于综合认识事物,并能结合体会和疑惑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探究实践) 4.在对人脑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感悟人脑的神奇。(责任态度) 第2课时:保护感官 1.在实验、收集资料、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列举保护感官的方法。(科学观念) 2.在比较中认识感官对认知世界的重要性,知道怎样保护各种感官。(科学思维) 3.在体会感官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保护眼睛等感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 4.结合近视成因来认识科学用眼,树立健康生活意识。(责任态度) 第3课时:人体司令部 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科学观念) 2.能够细致分析从感官接受刺激到大脑决策反应,再到产生动作行为的过程,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科学思维) 3.能够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科学探究) 4.在游戏中体验人体各系统协调配合活动,感受生命的神奇。(责任态度) 第4课时:脑的保健 1.会举例说出为保护脑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科学观念) 2.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有利于脑健康和脑开发的方法。(科学思维) 3.能够结合脑的功能,提出脑的保健和开发的问题,培养学生基于事物之间的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 4.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习得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责任态度)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选一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 1.喝醉酒的人走路时会摇摇摆摆的,其主要原因是( ) A.酒精麻醉了大脑 B.酒精麻醉了脑干 C.酒精麻醉了小脑 2.人的器官完成各种活动的“指挥官”是( ) A.心脏 B.肌肉 C.脑 3.下面做法( )不利于保护消化器官。 A.吃饭定时定量 B.经常不吃早饭 C.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4.在看到《中国乒乓》中的运动员比赛胜利时,科科和聪聪激动得跳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神经传递过程是( ) A.看到进球,感受刺激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决策一传出神经一肌肉反应 B.看到进球,感受刺激一传出神经一神经中枢做决策一传入神经一肌肉反应 C.看到进球,感受刺激一神经中枢做决简一传入神经一肌肉反应 5.小脑的主要功能是( ) A.指挥我们的身体 B.保持身体平衡 C.控制呼吸和心跳 6.科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人的左脑偏重于( ) A.数学、语言、书写 B.音乐、绘画、情感 C.所有 7.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不包括( ) A.语言 B.思维 C.维持身体平衡 8.我们每天要保证( )小时的睡眠才能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A.7---8 B.8---9 C.9--10 9.为了保护听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定期用硬物掏耳朵 B.远高噪声场所 C.长时间接打电话 10.下列属于缺乏意志表现的是( ) A. 愚公移山 B.铁杵成针 C.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参考答案】 ACBA BACC BC 二、辨一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合理安排不同的活动,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 ) 2.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执行着不同的任务,分工也很精细。( ) 3.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构成,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 ( ) 4.摸到很烫的物体,我们会立刻把手缩回来。 ( ) 5.躺着看书、在行驶的车辆上看书都可能引发近视。( ) 6.眼睛可以长时间看手机,不会损伤视力。( ) 7.我学画画时手上磨出茧子,但也坚持下来了,这是有意志的表现。( ) 8.一个人“眼疾手快”是因为这个人视力很好。( ) 9.“翻转打手”游戏中谁被打到的次数越少,就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 10.我们不能经常用手抠鼻孔,更不能用硬物挖鼻孔。( ) 【参考答案】 √√√√ √ √ √√ 三、连一连,将脑的结构名称与功能以及在图中相应位置连线。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 1.研究发现: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体重的2.5%,却消耗着身体20%的能量和25%的氧气。为了保护大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酸的、甜的、辣的,是谁告诉我们不同的味道 行走、奔跑、跳跃,是谁在指挥我们的运动 忧愁、哭泣、大笑,是谁控制着我们的情绪 【参考答案】 1.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愉悦心情 2.大脑 五、实验题 为了弄清楚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清楚物体的,奇奇做了如下面右图的实验。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中间的放大镜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白纸板、放大镜和蜡烛高度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2.实验中将蜡烛移到合适的距离,使蜡烛能够在白纸板上呈现清晰的像,然后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此时蜡烛呈现在白板上的像会变得___________(填“模糊”或“更清晰”);适当缩短蜡烛与5倍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后,白纸板上的像会变得_________(填模糊”或“更清晰”)。 3.根据以上实验,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奇奇发现,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但是,不健康的用眼方式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使晶状体过度_________(填“变薄”或“变厚”),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形成的原因。 4.我们应该怎样科学用眼,保护眼睛呢 请提出你的建议。 (至少三条) 【参考答案】 1.视网膜 晶状体 2.模糊 更清晰 3.变厚 4.①注意用眼卫生;②用眼一段时间后注意休息;③不躺着看书,不在行驶的车辆上、光线不好的环境中看书;④饮食均衡,不挑食、偏食。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感官→大脑→认知 ↓ ↓ 保护 结构、功能 (大脑、小脑脑干) (司令部) ↓ 保护、开发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第1课时
感官、大脑与认知
(大象版)五年级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不同的感觉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01
02
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认识感官、大脑和认知之间关系。
03
在观察、辨别真花与假花的活动中,体会感官的单一功能不利于综合认识事物,并能结合体会和疑惑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观念
04
在对人脑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感悟人脑的神奇。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新知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的假花非常鲜艳、逼真,能以假乱真。观察两朵花特点,哪朵是真的?哪朵是假的?
观察准备:一朵真花,一朵假花
1
2
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
新知导入
温馨提示:我们应该怎么观察?
鼻子闻
眼睛看
耳朵听
舌头尝
皮肤摸
用不同感官观察

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
新知导入
把观察比较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1号花 2号花



皮肤
判断真假
叶片有复杂的叶脉,花瓣有细密的平行纹理
弯折花瓣没有声音
叶脉简单,花瓣纹理不明显
弯折花瓣有轻微的“啪啪”声
有一股花香
有一股塑料味
摸起来湿润,柔软
摸起来干燥,有点硬
真花
假花
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
新知导入
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在利用感官识别假花的过程中,我们能提出哪些需要探索的问题?
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
新知导入
大脑
眼睛能看到花朵的形状、颜色、大小,鼻子能闻到花朵的气味……是什么把不同感官的感觉结果综合起来的,判断它是一朵假花?
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
新知导入
大脑是如何把不同感官感觉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并认识事物的?
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1.眼睛是如何把视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
观察眼睛结构
视网膜
视神经
瞳孔
晶状体
将外界的光信息转化成为视觉信号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推测眼睛各个结构的作用。
具有调节作用,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度,以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
把视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保护眼睛不受强光的刺激。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并产生视觉信号,视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我们是怎么看到物体的?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2.耳朵是如何把听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
观察耳朵结构
耳蜗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推测耳朵各部分结构作用。
声音进入的通道
产生振动
放大声音
产生听觉信号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大脑是怎么收集听觉信息的?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振动,刺激耳蜗的听觉细胞产生听觉信号。听觉信号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我们就形成了听觉。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3.鼻子是如何把嗅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
物体的气味进入鼻腔,刺激鼻黏膜内的嗅觉细胞产生嗅觉信号,嗅觉信号沿嗅觉神经传递给大脑。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4.舌头是如何把味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
食物刺激到舌头上的味蕾时,味蕾就产生了味觉信号。味觉信号沿味觉神经传至大脑,这时人就感受到了物体的味道。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5.皮肤是如何把触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
人体皮肤上有很多感受器,触摸物体时会感受到软硬、冷热、光滑与粗糙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触觉。
探究新知
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小结:大脑收集各种感官信息并认知事物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物体
刺激
感觉器官
神经传递
大脑
感知物体
探究新知
强刺激反应方式与作用
你认为人体感知事物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光线
声音
气味
人在黑暗的环境中无法看到物体,在隔音的环境中不易察觉外面的动静。因此,光线、声音、气味等外界刺激是人体感知事物的前提条件
探究新知
强刺激反应方式与作用
过强的外界刺激也可能会损害感官,这时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反应来避免这种伤害。说一说,遇到强刺激时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刺激 反应 应对方法
强光
强噪音
刺激性气味
高温物体
冰冷物体
尖锐物体
探究新知
强刺激反应方式与作用
马上闭上眼睛,过一会慢慢睁开
戴遮阳帽或者墨镜
烦躁、心慌、恐惧
张大嘴巴,捂住耳朵
感觉气味难闻,鼻腔不舒服,头晕
捏住鼻子,赶紧远离
烫手,瞬间缩回
戴隔热手套
凉得透心,浑身打颤
戴棉手套接触
疼,瞬间缩回
远离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各种感官,避免因受到强刺激造成伤害。
探究新知
游戏:蒙眼识钱
如果人的某一个感官真的失去了功能又会怎样呢?
第五套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各一张。
游戏准备
探究新知
游戏:蒙眼识钱
如果人的某一个感官真的失去了功能又会怎样呢?
两人一组,相互轮换。蒙上眼睛,试着根据纸币的大小把它们辨认出来,比一比谁认对得最多。
游戏规则
探究新知
游戏:蒙眼识钱
盲人是根据纸币上面的盲文来进行辨认的。现在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中,每张纸币正面的右下角都印有盲文。
记住每种面值纸币上的盲文,蒙上眼睛,根据盲文再次进行“蒙眼识钱”比赛。
探究新知
游戏:蒙眼识钱
想象一下,和我们大脑中对纸币的认知相比,一位天生失明的人大脑中的纸币会是什么样子的?假如我们突然听不到声音,看歌剧表演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探究新知
游戏:蒙眼识钱
盲人由于视觉器官的损失,就要靠其他感官去弥补,他的其他感官会比平常人更灵敏。例如盲人的触觉更灵敏,学习使用盲文更便捷。盲人的嗅觉也比一般人灵敏。感觉器官对人体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
教师寄语
1.在“蒙眼识钱游戏中,我们主要是通过______来辨识纸币的大小的。
2.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物体刺激_______,神经传递______感知物体。
3.体育课上,小明看到沙包砸向自己,快速伸手接住沙包。这是由人体的_______来指挥他做出反应。
4.眼球中的_______把物体的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
课堂练习
填空题
触觉
感觉器官
大脑
大脑
视网膜
1.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下面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脑→神经系统→物体→感觉器官
B.物体→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C.物体→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大脑
2.声波通过( )传到鼓膜,鼓膜振动,刺激耳蜗的听觉细胞产生听觉信号。
A.鼓膜 B.外耳道 C.听小骨
课堂练习
选择题
C
B
3.我们看到一朵花时,神经系统完成了以下哪种活动过程,帮助我们形成认知?( )
A.花反射光进入眼睛→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视神经→大脑
B.花反射光进入眼睛→大脑→视神经→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
C.花反射光进入眼睛→视神经→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大脑
4.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 )。
A.小脑 B.大脑 C.脊柱
课堂练习
选择题
A
B
1.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
2.我们对所有事物的认知都是从视觉开始的。( )
3.过强的外界刺激可能损害感官。( )
4.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 )
课堂练习
判断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不同的感觉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哪些?有什么作用?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感官、大脑与认知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人体感知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许多物体的认知都是一个综合感知的过程,例如提到苹果,人们会在脑海中呈现出苹果的形状、颜色,摸起来的硬度、光滑度,闻起来的气味儿,吃起来的口感等。这是人综合了各种感官的认识形成的对苹果的认知。教学时,从辨别真花、假花的观察活动切入,是为了把各种感官的认知进行梳理并有效地综合起来,以便作出判断。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要典型一些,真花和假花不能仅凭眼睛就能确定,必须要加入更多感官的观察才行。如果有其他合适的对比材料,也可以代替真花和假花用于教学。 “提出问题”是本单元探究能力的重要训练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活动的基础上,从事物的不同特征与人的各种感觉及感觉的关系、从单一感官与综合认知之间的区分和联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合并与筛选,可以全班研究一个问题,也可以各小组分别研究一个问题,但必须是通过调查等形式能够解决的问题。 搜集证据的过程可以不同形式呈现,比如提供一个虚拟网站资源,或者提供资料单,或者结合相应视频等形式。尽量让学生活动起来,不是只看教科书的单一形式。在对证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概括,以形成教材第17页所显示的感知物体的模式图。 活动环节要考虑到强刺激对人感官的伤害,可以一个典型事例为代表,发现强刺激会损害感官,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反应来避免这种伤害。其余事例可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蒙眼识钱”的游戏要注意准备新的纸币,新纸币上的盲文突出,旧纸币上的盲文不容易感觉到。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进行代替,引领学生感受感官的重要性和互补性。
学习者分析 通过感官认识事物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点,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解,并且始终运用着。至于什么器官把各种感官观察的结果进行综合、归纳与判断,学生知道是大脑的功能。但大脑是如何做到的,学生没有深入探讨过。教师需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收集大量的证据帮助学生提炼、归纳与概括,了解大脑工作的基本过程,认识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不同的感觉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认识感官、大脑和认知之间关系。 探究实践:在观察、辨别真花与假花的活动中,体会感官的单一功能不利于综合认识事物,并能结合体会和疑惑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态度责任:在对人脑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感悟人脑的神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人体是通过各种感官感知世界。 难点:认识人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能体会到各种感观在观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基本能不能大脑认知事物过程能收集处理信息,综合和概括认知事物的过程。能基本能不能强刺激反应方式与作用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能基本能不能蒙眼识钱游戏能认识到感官功能互补。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名称: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教师活动1 提供观察物体:一朵真花,一朵假花 1.活动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的假花非常鲜艳、逼真,能以假乱真。观察两朵花特点,哪朵是真的?哪朵是假的? 2.温馨提示 我们应该怎么观察? 教师强调:不知道的物体不能随便品尝。 3.把观察比较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4.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在利用感官识别假花的过程中,我们能提出哪些需要探索的问题? 5.眼睛能看到花朵的形状、颜色、大小,鼻子能闻到花朵的气味……是什么把不同感官的感觉结果综合起来的,判断它是一朵假花? 6.聚焦:大脑是如何把不同感官感觉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并认识事物的?学生活动1 利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观察 组内观察,班级交流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小组研讨后提出共同的问题 大脑 活动意图说明:在辨别真花与假花的活动中,体会各种感观在观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能围绕活动中的疑惑,有方向、有范围地提出问题。环节二:大脑怎样认知事物教师活动2 1.眼睛是如何把视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 (1)出示眼睛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眼睛。 (2)推测眼睛各个结构的作用。 教师讲解: 瞳孔: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保护眼睛不受强光的刺激。 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度,以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 视网膜:将外界的光信息转化成为视觉信号 视神经:把视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3)归纳概括:我们是怎么看到物体的? 教师小结: 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并产生视觉信号,视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耳朵是如何把听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 (1)出示耳朵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2)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师: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3)推测耳朵各部分结构作用。 教师讲解: 外耳道:声音进入的通道 骨膜:产生振动 听小骨:放大声音 耳蜗:产生听觉信号 (4)大脑是怎么收集听觉信息的? 教师讲解: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振动,刺激耳蜗的听觉细胞产生听觉信号。听觉信号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我们就形成了听觉。 3.鼻子是如何把嗅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回答。 4.推测:舌头是如何把味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 5.阅读教材图文资料,皮肤是如何把触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 6.教师小结:大脑收集各种感官信息并认知事物的过程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展示示意图 学生活动2 观察眼睛结构,说出名称 猜测眼睛各个结构的作用 回答 学生观察,并说出结构名称 物体的气味进入鼻腔,刺激鼻黏膜内的嗅觉细胞产生嗅觉信号,嗅觉信号沿嗅觉神经传递给大脑。 食物刺激到舌头上的味蕾时,味蕾就产生了味觉信号。味觉信号沿味觉神经传至大脑,这时人就感受到了物体的味道。 人体皮肤上有很多感受器,触摸物体时会感受到软硬、冷热、光滑与粗糙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触觉。活动意图说明:在搜集证据的基础上总结发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不同的感觉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环节三:强刺激反应方式与作用教师活动3 1.你认为人体感知事物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教师讲解: 人在黑暗的环境中无法看到物体,在隔音的环境中不易察觉外面的动静。因此,光线、声音、气味等外界刺激是人体感知事物的前提条件。 2.过强的外界刺激也可能会损害感官,这时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反应来避免这种伤害。说一说,遇到强刺激时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1)强光 (2)强噪音 (3)刺激性气味 (4)高温物体 (5)冰冷物体 (4)尖锐物体 教师整理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各种感官,避免因受到强刺激造成伤害。学生活动3 光线、声音、气味 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此活动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环节四:游戏——蒙眼识钱教师活动4 如果人的某一个感官真的失去了功能又会怎样呢? 1.游戏准备: 第五套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各一张。 2.游戏规则 两人一组,相互轮换。蒙上眼睛,试着根据纸币的大小把它们辨认出来,比一比谁认对得最多。 3.盲人是根据纸币上面的盲文来进行辨认的。现在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中,每张纸币正面的右下角都印有盲文。 记住每种面值纸币上的盲文,蒙上眼睛,根据盲文再次进行“蒙眼识钱”比赛。 4.想象一下,和我们大脑中对纸币的认知相比,一位天生失明的人大脑中的纸币会是什么样子的?假如我们突然听不到声音,看歌剧表演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小结: 盲人由于视觉器官的损失,就要靠其他感官去弥补,他的其他感官会比平常人更灵敏。例如盲人的触觉更灵敏,学习使用盲文更便捷。盲人的嗅觉也比一般人灵敏。感觉器官对人体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学生活动4 分组游戏,交流游戏结果 再次分组游戏,交流游戏结果 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蒙眼识钱”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到感官的互补性,盲人可以用触觉来弥补视觉的不足。还要渗透感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感官。
7.板书设计 感官、大脑与认知 刺激 传递神经 物体 感觉器官 大脑 感知物体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填空题 1.在“蒙眼识钱游戏中,我们主要是通过______来辨识纸币的大小的。 2.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物体刺激_____,神经传递______感知物体。 3.体育课上,小明看到沙包砸向自己,快速伸手接住沙包。这是由人体的_______来指挥他做出反应。 4.眼球中的_______把物体的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 二、选择题 1.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下面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脑→神经系统→物体→感觉器官 B.物体→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C.物体→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大脑 2.声波通过( )传到鼓膜,鼓膜振动,刺激耳蜗的听觉细胞产生听觉信号。 A.鼓膜 B.外耳道 C.听小骨 3.我们看到一朵花时,神经系统完成了以下哪种活动过程,帮助我们形成认知?( ) A.花反射光进入眼睛→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视神经→大脑 B.花反射光进入眼睛→大脑→视神经→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 C.花反射光进入眼睛→视神经→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大脑 4.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 )。 A.小脑 B.大脑 C.脊柱 三、判断题 1.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 2.我们对所有事物的认知都是从视觉开始的。( ) 3.过强的外界刺激可能损害感官。( ) 4.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 ) 【参考答案】 一、触觉 感觉器官 大脑 大脑 视网膜 二、CBAB 三、√ √√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认知过程中去逐步分析和抽取人们认知事物的步骤及过程,从而对感官、大脑和认知有一个连贯的认识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结合科学资料逐层分析一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再从人们认识生活现象的广泛分析中综合相同的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