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课题:第6课 戊戌变法
课型: 课时:1课时 主备人: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标内容要求 知道康有为、染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课标解读 近代化的探素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线索之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技术上的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批知识分子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这场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块内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两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百日维新则是这一运动的高潮。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触犯了以慈禮大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它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次有益探索。同时,它的失败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對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公车上书的概况,以及维新派的实践活动与维新思想,培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 2.阅读课本内外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拓宽并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家国情怀: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 重难点 1.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2.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法 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近代以来,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屈的中国人民相继发起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挽救民族危机,但相继失败。尤其甲午中日战败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一批先进的国人认识到必须进行制度方面的革新,才能挽救中国,变革的风暴悄然来临。 二、新授课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教师讲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康有为,主张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进行维新变法。 教师提问:那么公车上书又是什么呢?结合课本和视频,完成表格。 学生回答: 教师讲授:汉代以公家的马车送各地举人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后来公车也代指举人。那么公车上书有没有成功呢?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又进行了哪些活动呢?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没有成功;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 教师讲授:那他们办报刊宣传的思想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梁启超主张变,严复翻译《天演论》主张变革。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教师讲授:就在这时,一个坏消息传来,1897年,德国出兵强占了山东胶州湾,其他列强也竞相效仿,中华民族危机再度加深。康有为第5次上书光绪皇帝,呼吁即可变法。光绪帝表示不愿做亡国之君,同意变法。就此,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就此开始。 (二)百日维新 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课本梳理百日维新的相关内容 并分析其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所发布的维新措施有没有反对者 学生回答:旧官僚、旧读书人、旧军队。 教师讲解:我们将这些称之为顽固派,因为变法损害了以慈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所以他们极力阻挠和破坏变法,并且慈禧太后还掌握了实权。那变法是否能顺利进行呢 学生回答:1898年9月21日,慈太后等顽固派发动政变,因禁了光绪皇帝,大肆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教师讲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学生回答: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②顽固派势力强大;③没有发动广大群众;④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的弱小;启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教师讲授: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败得悲壮,因为戊成六君子本可以逃走,但是他们决心用自己的鲜血发出不甘为亡国奴的怒吼之声,用自己的生命唤醒沉睡麻木的广大民众… 教师讲授:戊戌变法的影响一维新思想厂泛传播,促进了思想启蒙。值得一提的是,戊戌变法中几乎所有维新措施都被废除,唯独创办的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保留下来,它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在不久的将来,革命之火从北京大学席卷全国.
课堂 小结 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自上而下进行维新,但最终失败,变法虽然失败了,却进一步传播了近代民主思想,也为随后更大的社会变革积蓄力量。
板书设计
作业 设置 感悟:“如果你是当时的维新派,你会怎么做”。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