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 流水地貌——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下图)。在冲积平原的河流河床上,分布着各种形态的泥沙堆积体,其高程在平水位以下者,统称为浅滩。可细分为边滩、心滩与江心洲。浅滩之间,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称为深槽。浅滩与深槽交替分布,使河床上出现纵向波状起伏的微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的水位升高 B.河岸护坡工程建设C.河道来沙量减少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洲地,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态。《说文解字》称:“水中可居曰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冲积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泥沙淤积体。下图为长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图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其下游河道狭窄 B.地势低平,流速慢C.水位季节变化小,侵蚀弱 D.河道弯曲3.图示沙洲近年来面积有减小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上游修建水库②流域降水量减少③上游植树造林④人们在沙洲上挖沙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4.①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5.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日落时可以映照出九个落日的倒影。下图为开都河上的落日倒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 )A.以风力堆积为主 B.河床底部起伏不平C.石灰岩广布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7.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以下观察顺序正确的是( )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B.凹凸河岸→S形河湾→河床剖面C.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D.U形河谷→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美国西北部某河流在一片开阔的边滩上多自然堆积的倒木,当地水利专家就地取材,将部分倒木堆置到另一侧的岸边(如图)。据此完成下题。8.推测该河流图示河段( )A.径流量较小 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自北向南流动 D.输沙总量较大9.人工在河岸堆置倒木主要是为了( )A.减弱河流侵蚀,可能导致边滩甲萎缩 B.保护植物栖息地,可能导致水流减慢C.减弱河流侵蚀,可能导致边滩乙扩张 D.保护植物栖息地,可使河床灌丛稳定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形成的裸露土地,为树木生长创造了条件。研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的树木分布,可以确定河道变迁速率。下图是1968年美国小密苏里河漫滩上树龄等值线河河道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甲、乙、丙、丁四处,河道变化速率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甲处树龄小,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河流发生截弯取直,原河道废弃 B.曲流重新恢复,原河漫滩树种复活C.区域地势较低,河漫滩易被淹没 D.河流水位较低,河漫滩较容易出露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2.关于图中①②两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河道较深 B.②流速较快C.①堆积作用明显 D.②侵蚀作用明显13.从自然因素考虑,适宜建村落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的牛轭湖具有相对独立的沉积结构,是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荆江段主要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众多,主要是因为( )A.水量变化小,流速慢 B.植被覆盖率低C.侧蚀显著,河道弯曲 D.泥沙淤积严重15.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形状差异显著,与其关联性最大的是( )A.冲淤状况 B.生物多样性状况C.季风气候 D.位于平原地区16.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能成为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关键在于( )A.湖面宽湖水深 B.河相沉积为主 C.不与长江连通 D.水热条件优越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研究发现,阴山南麓洪积扇发育众多,下层扇体面积大于上层,如同叠瓦,被称为“叠瓦状洪积扇”。下图为阴山南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乙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 )A.形成早,颗粒大 B.形成早,颗粒小C.形成晚,颗粒大 D.形成晚,颗粒小18.推测甲、丙洪积扇面积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丙河流域降水更丰沛 B.丙河流域土质更疏松C.甲河流域地势更陡峭 D.甲河流域植被更茂密沙洲的发育及位置变化对河道形态产生影响,间接影响江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下游镇扬江河段不同时期沙洲分布变化较大。图中a、b两图分别示意1779-1843年、1868年长江镇扬段支流入江口外沙洲发育及并岸情况。完成下面小题。19.与1779-1843年相比,1868年该河段形态的变化是( )A.河道北汊出现明显萎缩 B.河道南汊出现明显扩宽C.河道由弯曲向笔直发展 D.河道北汊将与长江合并20.图示河段南岸未来极易出现崩塌,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整治汊道②护岸加固③修建水库④浅滩植树种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距今8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左图所示),距今约3.7万年,柴汶河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改变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倒淌河的形成过程是( )A.先溯源侵蚀,后下切侵蚀,河水倒流 B.先下切侵蚀,后溯源侵蚀,河水倒流C.先侧向侵蚀,后溯源侵蚀,河水倒流 D.先流水沉积,后下切侵蚀,河水倒流23.与古沂河比,河流袭夺前古柴汶河( )A.流速慢、流量小 B.流速快、流量小 C.流速慢、流量大 D.流速快、流量大澜沧江沿线山高谷深,河谷多呈“V”字形,沿江阶地发育较少,但在中游某地却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如图)。阶地发育在澜沧江右岸,全部为基座阶地(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在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阶地面上的砾石成分复杂,磨圆度较高。据此完成下面问题。24.该河段左、右两岸阶地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 )①岩层坚硬程度的差异②构造运动的差异③河流凹凸岸的差异④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5.与阶地T6相比,阶地T5形成的年代( )A.地壳上升速率慢 B.地壳上升速率快C.河流径流量大 D.河流挟带的泥沙多26.阶地面上的砾石磨圆度较高,是因为( )A.距离河流近 B.距离河流远 C.搬运距离长 D.搬运距离短27.河床演变受水沙变化影响显著。水少沙多,河床容易淤积;水多沙少,河床易被冲刷。长江九江段是鄱阳湖湖口以上的河段,该段南北两岸皆为平原地形。如图为1963﹣2002年九江段某断面深度变化示意图。1972﹣2002年,该河段河道断面深度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长江中上游流域降水增加 B.鄱阳湖湖区退耕还湖C.长江中上游径流总量减少 D.长江水的含沙量增大28.丁坝是一种治导河流、保护堤岸的水利建筑物,一端与堤岸连接成丁字形。能改变水流,使堤岸不受冲刷,丁坝可使泥沙在坝田里淤积,以造成新岸。按照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可将丁坝分为上挑、正挑、下挑三种。这三种丁坝对水流结构的影响很不一样。如图为其中两种丁坝(a)(b)示意图,数字代表面流、底流、坝田淤积、坝头冲刷坑、坝田冲刷。读图,完成下题。下列关于丁坝的表述,正确的是( )A.a丁坝流水冲刷作用强,造成坝档间冲刷河B.a丁坝适宜来沙量大、流速大的河流C.b丁坝有利于坝档之间的落淤D.b丁坝造成局部冲刷十分强烈二、材料分析题29.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示描述冲积扇的景观特征。(2)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结合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梵净山位于我国贵州省东北部,山体高大而陡峭,在地质历史时期为海域环境,形成之初海底岩浆活动频繁,并不断接受海水沉积作用。梵净山地表出露岩石主要为变质岩,而梵净山周边低地丘陵为喀斯特地貌,故梵净山成为贵州省少有的被喀斯特低山丘陵包围的变质岩“孤岛”。下图为梵净山景观图。(1)简述梵净山“孤岛"的形成过程。(2)指出梵净山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种类,并说明理由。(3)梵净山发育有众多河流,试说出该地河流地貌的主要特征。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特米古堰塞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上游巴塘河段。该河段属金沙江流域的深切峡谷地貌,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在2000m以上,两岸山体自然坡度陡峻,在30°以上。该区域内河谷多呈“V”形,宽度为200~400m,属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小于4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该湖气温最高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19℃;气温最低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3.7℃。下图示意金沙江上游巴塘河段地形。(1)指出特米古滑坡体发生的河岸,并说明理由。(2)说出特米村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3)说明特米古滑坡体形成后对上游河段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地貌变化的因素。注意关键词“整体萎缩”。由于长江上游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植被覆盖率的提高,长江中游河道来沙量减少,边滩萎缩,C正确。上游河段水利工程建设,使得中游河段洪峰流量减少,河道水位下降,且即便考虑A、D选项,其结果是侵蚀作用加强,注意题干信息“除侵蚀作用外”,排除A、D。河岸护坡工程建设是部分河段的建设,不会导致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B错。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沙洲的形成条件。沙洲是因为泥沙淤积形成,河道弯曲,加上地势低平,使得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淤积,B,D不符合题意;其下游河道狭窄导致图示河段流速减慢,利于淤积,A不符合题意;地处长江下游,为季风气候,水位季节变化大,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沙洲面积减小的原因。沙洲面积减小可能是因为长江上游流域植树造林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修建水库拦水拦沙,使来沙量减少,①③正确。流域降水量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②错误。近年来在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沙洲上挖沙破坏沙洲的可能性不大,④错误。综上,故选A。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图文分析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流水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流水侵蚀,①坡表现为流水堆积,故为迎水坡,C、D错误;水流在流速快时侵蚀作用较强,在流速慢时堆积作用较强,故①坡流速较慢,A错误,B正确。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河流侵蚀作用。根据前期和后期沙波剖面对比可知,②④坡泥沙被侵蚀,①③坡泥沙堆积。故选D。6.答案:D解析:“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正确;“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A错误;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B错误;石灰岩广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景观主要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和干谷等,C错误。故选D。7.答案:A解析: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边滩广阔,且有倒木堆积,说明丰水期图示河段径流量大,流水对地貌的塑造强烈,目前为枯水期,边滩裸露,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正确,A错误;一年生灌必体积重量更小,沉积应该晚于倒木,故一年生灌木所在地应位于倒木下游方向,因为被流水搬运到边滩处,倒木先堆积,所以可推知河流自南向北流动,C错误;有大量堆积物不代表含沙量、输沙总量大,例如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含沙量较小的河流也能形成边滩、心滩,且图示河段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较小,D错误。故选B。9.答案:A解析: 由材料可知,河岸目前已经紧通民宅,随着河流凹岸继续被侵蚀,民宅地基受到威胁,因此通过堆置倒木来减缓河流侵蚀,凹岸被侵蚀的物质少了,通过弯道横向环流带到凸岸边滩的物源也少了,可能造成边滩甲姜缩;入工在河岸堆置倒木主要是为了保护民宅不受河流侵蚀威胁,而非为了保护植物栖息地;减弱河流侵蚀,下游边滩乙物源减少,可能姜缩。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答案:B解析:河道变迁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则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而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树龄等值线最密集、密度最大的地方是乙处,因此乙地河道变迁速率最大,A、C、D错误,故选B。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树龄大小可以反映河漫滩的形成时间,树龄越小,说明该处河漫滩形成的时间晚,读图甲处树龄小,说明河流发生截弯取直,原河道废弃形成新的陆地,所以甲处树龄较短,A正确;读图曲流并未恢复,B错误;区域地势较低,河漫滩易被淹没,则不利于树木的生长,不会出现树木,C错误;河流水位较低,河漫滩较容易出露,则树木更早在此生长,树龄较长,D错误。故选A。12.答案:A解析:流水主要有侵蚀和搬运沉积作用,图中①是河流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道较深,A正确,C错误;②位于河流凸岸,外力以沉积作用为主,流速较慢,BD错误。故选A。13.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②③是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①④是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从自然因素考虑,适宜建村落的是在流水沉积的凸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相关知识点,河流上中下游地貌特点。根据题意以及图示分析可知,长江上游水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烈,到了中下游荆江段河床坡度减小,河流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显著,河流不断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发生弯曲,水流不畅,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众多牛轭湖。中下游荆江段水量变化小,流速慢,但不是牛轭湖众多的原因,A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低与牛轭湖众多无直接关联,B错误;侧蚀显著,河道弯曲是荆江段牛轭湖众多的原因,C正确;泥沙淤积严重是流水堆积地貌,牛轭湖是流水侵蚀地貌,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15.答案:A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牛轭湖形成的原因是河道弯曲,河流以侧蚀为主。本题题干关键词是牛轭湖形状差异显著的原因是什么,据图分析可知,长江中下游荆江不同河段,上游来沙量及水流挟沙力均不同,使得凹岸侵蚀状况与凸岸沉积状况差异显著,曲流弯曲系数不同,导致形成的牛轭湖形状差异显著。因此BCD都不是原因,为错误选项。A选项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故选A。16.答案:D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牛轭湖河道弯曲,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流速缓慢,湖面宽阔,湖水较浅,水热条件优越,营养盐类丰富,小型鱼类丰富,各种生物的食物来源众多广泛,成为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D正确。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早期以河相沉积为主,后期以湖相沉积为主,兼有河相沉积和湖相沉积,仅在汛期与长江连通,故ABC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17.答案:A解析:乙地堆积物是不同历史时期堆积形成的,下层比上层的时间要早;图示洪积扇的下层扇体面积大于上层,说明过去河流流量大,流水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大,形成的洪积扇面积大;故乙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形成早,颗粒大。故选A。18.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丙河流均位于阴山的南坡,流域内的降水量和土质差别不大,A、B错误;图示甲河比丙河流程长,洪积扇的面积较大。说明甲河流域的地势较陡,流水侵蚀作用更强,河流洪水期携带的沙石物质多,C正确;如果甲河流域植被更茂密,则流水侵蚀作用弱,河流洪水期携带的沙石物质少,其洪积扇面积就小,D错误。故选C。19.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与1779—1843年相比,1868年该河段沙洲面积扩大,河道北汉变为沙洲,河道出现明显萎缩,A正确;1868年河道南汉沙洲增多,河道变窄,B错误;由图可知,沙洲增多,受沙洲阻挡,河道更加弯曲,C错误;1868年河道北汊变为沙洲,不会与长江合并,D错误;故选A。20.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北汉沙洲多,河流水多往南汉流,且南汉河道窄,流速快,流水不断侵蚀南岸,南岸有崩塌风险。整治汉道有利于水流下泄,降低水位,减少崩塌现象发生,①正确;护岸加固增加河岸抗侵蚀能力,有利于降低崩塌发生的可能性,②正确;修建水库主要是为应对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对减少崩塌的作用不大,③错误;浅滩植树种草可以保持水土,减轻流水对河岸的冲刷,减少崩塌现象的发生,④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21.答案:C解析:“V”形河谷,河谷横剖面呈“V形,两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沿河多急流、瀑布,侵蚀作用以下蚀为主。22.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古沂河河床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古柴河地势较低,为低位河,落差大,流速快,向上游溯源侵蚀,切穿了分水岭,袭夺了古沂河的河道,由于古沂河与古柴汶河河床之间存在较大高差,袭夺发生之初,在大拐弯(袭夺发生点)处形成瀑布,河流溶差变大,流速加快,再加上被袭夺河的上源水量汇入,下蚀作用强,分水岭处地势由袭夺前的西南高东北低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故河流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变为东北流向西南,发生“倒转”,形成倒淌河,A正确,排除BCD。故选A。23.答案:B解析:由题可知,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表明古沂河流速慢,落差小,侵蚀能力弱,而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低,河流落差大,地势陡峻,流速快,导致其侵蚀能力强,AC错误;据图可知,与古沂河比,河流袭夺前古柴汶河源头汇水面积小,流量小,B正确,D错误。故选B。24.答案:B解析: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②正确;河流凹岸遭受侵蚀可能无法形成阶地,已经形成的阶地也可能因遭受侵蚀而消失,③正确。同一河谷两侧的岩层坚硬程度差异应不是很大。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岸侵蚀,右岸的沉积物沉积环境差,难以在右岸形成如此多的阶地,①④错。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B。25.答案:A解析:与阶地T6相比,阶地T5面积较大,且阶地面倾角较小,说明阶地T5形成时期,该地区地壳较稳定,地壳上升速率慢,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A正确,B错;阶地T5与阶地T6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难以确定,C错;阶地T5形成时期,该地区地壳较稳定,地壳上升速率慢,河流的流速相对较慢,河流挟带的泥沙少,D错。故选A。26.答案:C解析:河流阶地都是在河流沿岸形成的,只是受地壳抬升或河流下切侵蚀等因素的影响,阶地的海拔有所差异,阶地上的砾石磨圆度与距离河流的远近无关,AB错;磨圆度是指岩石或矿物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经冲刷、滚动、撞击后,棱角被磨圆的程度。一般来说,河流搬运砾石的距离越长,或经过反复搬运,阶地面上的砾石磨圆度越高,C正确,D错。故选C。27.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1972-2002年期间,总体上河床变深,应该是河流冲刷作用的结果。结合材料信息“水少沙多,河床容易淤积;水多沙少,河床易被冲刷”,说明此期间长江九江段水多沙少,D错误;长江流域降水增加,导致径流量增加,造成冲刷作用增强,河床变深,A正确,C错误;鄱阳湖位于该河段下游,其退耕还湖对该河段影响小,A正确,故选A。28.答案:C解析:图(a)为上挑丁坝,图(b)为下挑丁坝,不同丁坝对水流结构的影响很不一样,上挑式丁坝有利于泥沙淤积,因为水流漫过上挑丁坝后,可将泥沙带向河岸一便,有利于坝档之间的落淤,AB错误,C正确。下挑丁坝则与之相反,造成坝档间冲刷,河心淤积,且危及坝根安全。对于非淹没丁坝,则以下挑为好,其水流较平顺,绕流所引起的冲刷较弱,相反上挑将造成坝头水流紊乱,局部冲刷十分强烈,D错误。故选:C。29.答案:(1)特征:位于山脉和丘陵的东侧;南部冲积扇面积较大;北部冲积扇面积较小;冲积扇大多为东西走向;西侧较窄,东侧较宽;扇顶海拔较高,扇缘海拔较低;扇顶颗粒粒径较大,扇缘颗粒粒径较小。(2)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解析:(1)冲积扇是山区具有经常性水流的河流,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降低,携带的部分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以出山口为顶点向外辐射的扇面形堆积体。作为河流沉积地貌,在出山口处冲积扇海拔较高,扇缘海拔较低;由于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降低,扇顶的沉积物粒径较大,扇缘粒径较小;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冲积扇主要是西部山地的河流和黄河形成,冲积地势大体呈西高东低的特点。(2)冲积扇的成因是泥沙堆积,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30.答案:(1)板块挤压过程中岩层断裂,地下岩浆沿断裂带侵入岩石圈内部,部分岩石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海水沉积物经固结成岩形成的石灰岩覆盖在变质岩岩面,地壳挤压抬升使梵净山所在区域出露地表;高大的梵净山山体在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下,地表石灰岩被剥蚀,变质岩出露,形成梵净山“孤岛”。(2)主要岩石种类:大理岩。理由:梵净山所在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为主,故该地石灰岩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大理岩。(3)河谷多呈“V”形;河流溯源和向下侵蚀强烈,河道较深;河流落差大,多山涧瀑布景观等。解析:(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喷出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玄武岩。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2)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砂岩变石英岩、花岗岩变片麻岩。(3)流水作用可以导致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搬运;在流水的冲刷作用下,地表岩石和土壤会被剥离并搬运到其他地方,形成各种地貌特征。例如,峡谷、河流阶地、冲积平原等都是流水作用形成的。31.答案:(1)金沙江东岸。理由:特米古滑坡体发生的位置东岸为谷地地形,雨季诱发的山体滑坡体沿谷地流向金沙江,且滑坡体自金沙江右岸谷地向左岸呈扇形分布。(2)特米村布局在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处,有利于村落建设;特米村在临近金沙江的坡地上布局,既方便取水,又可以减少洪涝威胁。(3)减缓河流流速,加剧河床淤积;抬升河流水位,淹没河岸低地。解析:(1)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分布可以得出河流的流向,同时从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特米古滑坡体位于金沙江的东岸,原因可以从金沙江的河谷特征入手,从图中可以看出,特米古滑坡体发生的位置东岸为谷地地形,当地为季风气候,雨季降水较多,因此大量的降水会诱发的山体滑坡体沿谷地流向金沙江,并且滑坡体自金沙江右岸谷地向左岸呈扇形分布。(2)从图中可以看出特米村布局在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处,开阔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村落建设,扩大村庄面积;其次从地图中可以得出特米村在临近金沙江的坡地上布局,既可以方便取水,又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威胁。(3)当特米古滑坡体形成后,上游河段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会在河床上沉积,导致河床抬升,伴随着的滑坡体的出现,上游的河流水文也会抬升,导致河水水位上升,淹没了上游河段的沿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