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地球的演化——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鱼类 B.哺乳动物 C.两栖动物 D.无脊椎动物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A.中生代和新生代 B.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2022年6月26日,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这是北美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几近完好无损的猛犸象木乃伊,令所有专家都激动不已。下图是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研究表明,猛犸象毛皮和脂肪层很厚。推测其生存时期的气候条件( )A.寒冷 B.炎热 C.干旱 D.温暖4.猛犸象繁盛时期( )A.裸子植物繁盛 B.海洋蓝藻开始出现C.被子植物繁盛 D.陆地低等植物出现5.在发现猛犸象木乃伊的地层中,科考人员还可能发现( )A.三叶虫化石 B.可开采的铁矿 C.恐龙化石 D.哺乳动物化石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6.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7.爬行类生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宙 D.新生代8.下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图中(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A.①、I B.②、Ⅱ C.③、Ⅱ D.②、Ⅲ10.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 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C.年龄最老的是I 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1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地质时期是指(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第四纪14.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15.该地质时期(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分析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17.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植被是气候变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的研究可获得气候变化信息。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两岸分布有多处人类文明遗址,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地区人类活动及文化演化的重要原因。下图为白水河流域距今5.53~4.12千年前各类种属植被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与现代相比,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植被最突出的特征是( )A.耐寒植物丰富度高 B.亚热带种属数量多C.温带物种优势明显 D.耐旱植物占比更大19.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白水河流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 )A.暖湿→冷干 B.冷干→暖湿 C.暖湿→暖干 D.冷湿→暖湿2024年到来不久,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命名了一种来自江西的恐龙——赣地巨龙(见图1),其生存年代为距今9000多万年前。图2示意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小题。20.赣地巨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A.志留纪 B.白垩纪 C.寒武纪 D.第四纪21.通过研究赣地巨龙化石,可以( )A.判断古植被分布规律 B.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C.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 D.加速生物的演化进程如图示意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据材料,新生代第三纪初期的气候特点应该是(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23.在石炭纪向二叠纪过渡时期( )A.被子植物极其繁盛 B.大陆冰川面积较广C.海平面略高于现代 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24.图中化石对应生物生存的地质时期被称为( )A.爬行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C.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2023年5月,我国古生物科考队-珠峰科考分队在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活动中,在定日县岗嘎镇附近发现了大量喜马拉雅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已灭绝的海生爬行动物,嘴长、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生活在距今2.5亿年至9000万年的海洋中。如图为鱼龙化石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鱼龙化石的发现,说明珠穆朗玛峰在地质史上( )A.经历了山地至沧海的变化 B.一直寒冷干燥C.海域光照、热量条件较好 D.海域浮游植物数量极少26.鱼龙繁盛时期( )A.联合古陆最终解体 B.安第斯山脉已形成C.也是铁、镍的重要生成期 D.鸟类已开始出现庐山瀑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唐代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描绘出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观。庐山瀑布周边地区山地陡峭,云雾弥漫,森林树木相映,景观美不胜收。下图为庐山瀑布及其周边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图中涉及的地球圈层数目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8.图中“瀑布”所属的圈层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29.“瀑布”所属的圈层( )A.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B.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C.促使地球表面物质迁移 D.在陆表仅以液态存在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图示甲所处的地质时期是( )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太古宙31.乙所处的地质时期( )A.鱼类开始出现 B.恐龙从盛行至消失C.灵长类动物出现 D.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32.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 )①蕨类植物繁盛②裸子植物极度兴盛③地壳运动剧烈④第四纪气候的变化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019年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见图),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它与恐龙易于同一时代,曾经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完成下面小题。33.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34.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成于该地质年代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二、材料分析题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对青藏高原地区实地考察后,绘制了一幅当地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部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1)考察结论1:该地区最古老的岩层形成年代应为____代。(2)考察结论2: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由____环境到____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垂直分布的位置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填“上升”“下降”或“水平”)运动。(3)根据材料二中的气候变化分析:新生代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____,此时期,海平面较现代____。(4)约1.5亿年前,全球气候特征为____、____;植物进化处于____植物时代。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媒体2022年4月13日电,中国研究团队对产自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一件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这是广西首次发现的距今约2.52亿~2.47亿年的大型鱼龙化石,并将其命名为“粗壮百色鱼龙”。下面为鱼龙复原图和地质年代图。(1)该鱼龙生存的地质年代属于______(填“④”或“③”)。(2)④时期陆地面积______(填“扩大”或“缩小”)。(3)该鱼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末期,恐龙______(填“灭绝”或“繁盛”),海洋中50%以上的______(填“无脊椎动物种类”或“裸子植物种类”)灭绝。(4)列举⑤地质年代动物界发生的主要事件。3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典型动物是____,所示的地质年代是____代。(2)要了解地球的演化,研究____是最主要的途径;生物总是从____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的越____、____生物的化石。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古生代寒武纪以前,只有简单的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从寒武纪开始,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答案:D解析: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因此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正确,ABC错。故选D。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加拿大纬度高,毛皮和脂肪层具有御寒的功能,毛皮和脂肪层很厚,意味当时气候寒冷。A正确CBD错误。故答案选A。4.答案:C解析:根据上题可知,猛犸象繁盛时期为第四纪,第四纪所在的新时代被子植物繁盛。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海洋蓝藻开始出现元古宙:陆地低等植物出现在古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5.答案:D解析: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根据上题可知,猛犸象繁盛时期为第四纪,为新生代,因此,哺乳动物化石较多。三叶虫化石在古生代地层;可开采的铁矿在前寒武纪地层中,恐龙化石主要存在于中生代地层中,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6.答案:D解析:从纵向上看,由下而上时代距今越来越近,图中生物从早到晚出现的顺序应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7.答案:B解析:生物物种的多少需要关注图中的横向宽度。由图可知,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中后期最宽,表明此时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8.答案:C解析:从生物多样性来看,奥陶纪比寒武纪生物物种更加丰富,A选项错误。从所学知识可知,侏罗纪是大型爬行类生物恐龙所在的时代,并非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B选项错误。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到第3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其地表温度相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第3次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C选项正确。生物的演化其影响因素较多,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D选项错误。故选C。9.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不同时代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因此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①和Ⅱ,②和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答案:C解析:①到③地层形成在不同的时代,沉积时间不同,因此厚度不可能一样,A错误;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B错误;年龄最老的地层是最下部的地层,Ⅰ位于Ⅱ的下部,①和Ⅱ中含有相同的生物化石,属于相同时代的地层,因此Ⅰ地层年龄最老,C正确;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11.答案:B解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答案:C解析: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答案:B解析: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图中有数量众多的恐龙和高大植物,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ACD错误,B正确。故选B。14.答案:C解析:结合图示可知恐龙数量众多,而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ABD错误,C正确。故选C。15.答案:C解析: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ABD错误,C正确。故选C。16.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爬行类开始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开始出现在新生代,两栖类开始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鱼类开始出现在古生代早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7.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种类越多,读图可知,爬行动物种类最多的地质年代应是中生代,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8.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白水河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现在的白水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从图中可知距今5.53-4.12千年前还有热带与亚热带种属植物,因此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最突出的特征是亚热带种属数量多,B正确;耐寒植物丰富度低,A错误;现在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物种在现代的优势更明显,C错误;现代是温带季风气候,而当时有大量热带亚热带种属,当时气候更湿润,因此现代耐旱物种占比更大,D错误。故选B。19.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热带与亚热带种属数量在上升,说明气候总体在变暖,不耐旱种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说明气候先变湿后变干,因此该时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暖湿→暖干,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赣地巨龙生存年代为距今9000多万年前,对照图中地质年代表可知,赣地巨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1.答案:B解析:赣地巨龙生活在其适应的自然环境之中,因此通过研究该化石可以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B符合题意;赣地巨龙只是局部地区的一种爬行动物,研究赣地巨龙化石并不能判断古植被分布规律,更不能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与加速生物演化进程完全无关,排除ACD。故选B。22.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全球平均气温比现代高,全球平均降水比现代多,说明当时气候的特点是暖湿,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答案:B解析:被子植物极其繁盛和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发生在新生代时期,AD错误。石炭纪向二叠纪过渡时期全球平均温度较低,地球处于冰期,大陆冰川面积广大,海平面较低,B正确,C错误。故选:B。24.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图中化石对应的生物是恐龙,生存在中生代时期,该时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答案:C解析:珠穆朗玛峰鱼龙化石的发现,说明珠穆朗玛峰所在地区在地质史上曾经是海洋;珠穆朗玛峰发现大量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说明该地区光照、热量条件较好,浮游植物数量多,海洋生物量大,适合喜马拉雅鱼龙的生存。故C选项正确。26.答案:D解析:鱼龙生活在距今2.5亿年至9000万年的海洋中,所生活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发生在新生代;安第斯山脉形成于新生代;铁、镍的重要生成期为前寒武纪时期:中生代鸟类开始出现。故D选项正确。27.答案:D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庐山瀑布属于水圈,瀑布周边的岩石属于岩石圈,弥漫的云雾属于大气圈,周边的森林属于生物圈。因此,图中涉及的地球圈层结构有4个。故D选项正确。28.答案:B解析:瀑布为地表河流遇断层、悬崖而形成,因此,瀑布所属的圈层为水圈。故B选项正确。29.答案:C解析:瀑布所属的圈层为水圈,由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的水体组成;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水圈可以促进地球表面物质的迁移;水圈在陆表可以以液态、固态形式存在。故C选项正确。30.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甲被子植物发展,说明是新生代,A正确。古生代是蕨类植物发展,B错误。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发展,C错误。太古宙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D错误,故选A。31.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乙裸子植物发展,为中生代,恐龙从盛行至消失,B正确。鱼类开始出现和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都是在古生代,AD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是新生代,C错误,故选B。32.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丙所处的地质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同时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剧烈,成为重要的成煤期,①③正确。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中生代,②错误。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是新生代,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3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古宙处于距今25亿年前~5.41亿年前,古生代处于距今5.41亿年前~2.52亿年前,中生代处于距今于2.52亿年前~6600万年前,新生代约从6600万年前至今。材料信息表明,海王龙生活在7000万年前,与恐龙处于同一时代,应属于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34.答案:C解析:前一题分析可知,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主要成矿时期是前寒武纪,不在中生代,A错误;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不在中生代,B错误;从植物界的演化进程来看,中生代裸子植物盛行,C正确;喜马拉雅运动发生在新生代,不在中生代,D错误。故选C。35.答案:(1)古生(2)海洋 陆地 上升(3)大冰期(或冰期) 低(或降低)(4)温暖(暖) 干燥(干) 裸子解析:(1)考察的地层中含有化石,可知为沉积岩,图中信息显示有三叶虫化石,说明地层的形成不晚于古生代。(2)从图可知,三叶虫生产的环境是海洋环境,而恐龙生存的是陆地环境,推断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经历是海洋环境到陆地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垂直分布的位置可知,地壳经历上升运动。(3)从图可知,新生代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气候变冷,海平面较现代低。(4)距今1.5亿年时为中生代,从图上看,这时进入温暖期,气候特征为温暖、干燥,植物进化处于裸子植物时代。36.答案:(1)④(2)扩大(3)灭绝无脊椎动物种类(4)出现灵长类和人类。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该鱼龙生存的地质年代距今约2.52亿~2.47亿年,读图可知这一时期属于④(中生代)。(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时期(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3)鱼龙生存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中生代末期除恐龙灭绝外,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4)⑤地质年代为新生代,出现了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37.答案:(1)①. 恐龙;②. 中生(2)①. 地层和化石;②. 低级;③. 简单;④. 低级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