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下图示意1950年至1990年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0°~10°S,180°~90°W)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的相关性。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SOI低时,副热带高压弱,海面温度高②海面温度升高,副热带高压增强,SOI升高③SOI高时,信风强,海面温度低④海面温度降低,信风减弱,SOI升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当SOI值为负距平且数值较大时( )A.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增强 B.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偏少C.南美秘鲁沿岸海域渔业增产 D.南美秘鲁附近洪涝相对增加玉加拉湾是位于北印度洋东部的世界第一大海湾,其南部以一个巨大的豁口与赤道印度洋连通,是孟加拉湾与外部大洋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下图为孟加拉湾地理位置以及其表层洋流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孟加拉湾豁口6°N断面洋流流向发生季节转换的时间为( )①3月②5月③8月④10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与豁口西侧相比,夏季豁口东侧盐度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盐度较高;降水 B.盐度较高:太阳辐射C.盐度较低;蒸发 D.盐度较低;洋流南北向洋流对于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科考发现:近几十年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呈现冰进—冰退—冰进的周期性变化,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海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和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当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减小时,该海域( )A.上空大气温度降低 B.与上空大气间热量交换减弱C.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表层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6.德雷克海峡出现冰进时( )A.秘鲁寒流增强 B.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升高C.赤道逆流增强 D.南极洲大陆将变得更加寒冷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会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下图为北太平洋海域(局部)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能正确表示甲海域水温特征的是( )A.A B.B C.C D.D8.随着核辐射物质的扩散,下列海域可能最先发现畸形鱼的是( )A.马来西亚西部海域 B.加拿大西部海域C.美国东部海域 D.智利西部海域集装箱船是高速航行船舶,合理利用洋流,可以降低油料消耗。下图为跨太平洋集装箱船舶的航行线和主航道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航道与其利用洋流对应正确的是( )A.主航道1—日本暖流 B.主航道2—加那利寒流C.主航道3—北太平洋暖流 D.主航道4—阿拉斯加暖流10.与航道3、4相比,航道1、2最大的优势是( )A.顺风顺水 B.海上风浪小 C.航行距离短 D.运输需求大上升流是海洋中一类非常缓慢的垂直向上的海水运动。受盛行风影响,我国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存在上升流。下图示意粤阁沿海部分海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影响该上升流形成的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2.上升流发生时,与乙处相比,甲处表层海水( )A.水温较高,密度较大 B.水温较低,密度较大C.水温较高,密度较小 D.水温较低,密度较小13.珠江口的径流注入对上升流影响明显,表现在( )A.枯水期径流注入量少,上升流加强 B.枯水期径流注入量少,上升流减弱C.丰水期径流注入量大,上升流减弱 D.丰水期径流注入量大,上升流加强海洋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着水热交换,从而影响全球的水平衡和热平衡。热平衡值是指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额。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额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与其他海域相比,40°N—60°N海域收入与支出差值突出,可能的原因是( )①纬度低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多②纬度高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少③寒流的作用明显④暖流的作用明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大西洋赤道附近海域向大气输送水热的主要方式( )①赤道低压带②信风带③赤道暖流④季风环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图为某海域海水运动及冷、暖海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当图中东部过渡层位置明显向西偏移时( )A.东部沿海大气降水剧增 B.西部沿海大气降水不变C.赤道上空大气环流增强 D.图中洋流流向发生逆转17.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加大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 B.深刻影响沿岸水循环强度C.增加大洋东岸的海水盐度 D.减弱沿岸海水的净化速度18.下图为某次科考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关于流经③处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慢途经海轮的航速 B.不利于渔场的形成C.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下图为世界某大陆部分地区相关事物分布示意图,图中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与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关系密切的是( )A.东南信风 B.陆地径流 C.盛行西风 D.寒暖流交汇20.轮船在M海域航行时最有可能遇到( )A.冰山横行 B.极光现象 C.海雾弥漫 D.狂风骤雨受季风影响,粤东海域夏季存在明显的上升流。下图示意粤东海域夏季水深10米以内的平均水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相对于其他季节,该洋流附近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该地成因最相似的渔场是(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 D.索马里渔场22.夏季某台风中心位于A处时,台风对粤东沿岸洋流的影响是( )A.洋流增强,水温降低 B.洋流减弱,水温降低C.洋流增强,水温升高 D.洋流减弱,水温升高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四幅图所示海域流经的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4.图②处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是( )A.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B.大陆沿岸有大量的河水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C.地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把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D.有洋流经过,带来丰富的饵料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洋流为暖流的是( )A.a、b B.a、c C.b、c D.b、d26.洋流会使流经海域的等温线发生变化,能正确表示c洋流的是( )A. B. C. D.27.下面为四福不同半球不同性质海水等温线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图示洋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与罗斯环流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转偏向力C.海陆轮廓 D.大气环流29.罗斯环流中( )A.a受东北风影响,b受西北风影响 B.a受东北风影响,b受西南风影响C.a受东南风影响,b受西南风影响 D.a受东南风影响,b受西北风影响二、材料分析题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是喜温耐旱的热带树种。适宜生长地区年平均气温20~30℃,年平均降水量300~800mm。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可以储存大量水,旱季来临则迅速“脱光”身上的叶子。图a是沿0°经线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b是非洲区域及猴面包树景观图。(1)指出图a所示的北半球季节,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2)说出高纬环流和低纬环流高度的差异,并以低纬环流为例,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3)图a所示季节在图b中的甲地拍摄到的猴面包树景观图是_____(填序号),说出该地此季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1)说明图中M海域渔场的成因。(2)分析图示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3)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4)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密度等方面。下图为“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1)说出图中曲线①代表的海水性质在全球的分布规律。(2)分析图中曲线②代表的海水性质甲处高于乙处的主要原因。(3)列举图中曲线③代表的海水性质的影响因素。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由此可知SOI低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小,副热带高压弱,东南信风减弱;SOI高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大,东南信风增强。读图可知,SOI低时,表层海温距平值高,结合材料中表层海温距平的定义可推知,SOI低时海面温度高,反之海面温度低。故选A。2.答案:D解析:当SOI值为负距平且数值较大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达最小,信风势力最弱,南太平洋东部水温上升,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因此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增多,南美秘鲁沿岸海域渔业减产,南美秘鲁附近洪涝相对增加。故选D。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洋流流向。图示区域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会发生季节变化,孟加拉湾海域5—10月盛行西南风,10月至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故豁口6°N断面洋流流向发生季节转换的时间为5月和10月。②④正确,故选C。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夏季,孟加拉湾海域受陆地地表径流的补给量大,海水盐度低,豁口东侧受来自孟加拉湾向南低盐度洋流的影响,海水盐度低;阿拉伯海位于副热带地区,晴天多,气温高,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豁口西侧受来自阿拉伯海向东北高盐度洋流的影响,盐度较高。D正确。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海—气热量交换。由图可知,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在2月达到最小,9月达到最大,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减小,时间为9月至次年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大陆周围海域2月气温最高,因此,这段时间海水温度升高,受海洋影响,上空大气温度升高,A错误;海洋与上空大气间热量交换加强,B错误;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达最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全年最大,太阳辐射达最强,因此在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减小期间,太阳辐射先增强后减弱,C错误;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减小,海水温度升高,表层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D正确。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冰进时洋流特征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海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可知,德雷克海峡冰进期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对南半球而言,北上的海水水温较途经海域低,因此,冰进期秘鲁寒流增强,A正确。秘鲁寒流位于南半球太平洋东岸,秘鲁寒流增强导致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降低,B错误。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会使得赤道附近太平洋东侧水位升高,赤道逆流是自西向东流动的补偿流,因而德雷克海峡出现冰进时赤道逆流减弱,C错误。冰进时,存在很多海冰的德雷克海峡几乎处于封闭状态,阻塞环南极大陆的洋流,加快南太平洋环流,增加东澳大利亚暖流向南极洲的热量输送,从而使南极洲变暖,D错误。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分布及性质特征。结合图示洋流分布可知,甲海域受千岛寒流影响,而千岛寒流向南流,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B选项为向北流的暖流,C、D选项为向南流的暖流,均不符合题意。A选项为向南流的寒流,且寒流流经表层海区海水温度低,使得在海水表层的垂直方向上,等温线向上弯曲,符合题意。故选A。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污染的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核污染水随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扩散至北美洲西岸,从而使得加拿大西部海域的鱼类受到核辐射影响而畸形,B正确。排放的核污染水最终会受全球洋流系统影响污染全球海域,但注意题干信息“最先发现畸形鱼”,A、C、D选项海域均不是最先发现畸形鱼的海域。故选B。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日本暖流主要分布在日本东海岸附近,与主航道1分布海域不符合 A错误加那利寒流主要分布在非洲沿岸,与主航道2分布海域不符合 B错误主航道3与北太平洋暖流分布海域大致相吻合 C正确阿拉斯加暖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与主航道4分布海域不符合 D错误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图中的航道并没有标明航向,而洋流相对方向稳定,不同的航行方向不可能都是顺风顺水,A错误;航道1、2会受到西风影响,风浪并不小,B错误;航道1、2相对于航道3、4所跨经度少,且位于较高纬度,接近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因此航行距离较短,C正确;没有信息能说明航道1、2的运输需求大,相对而言主航道3线路密度更大,D错误。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上升流的形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该海域夏季盛行由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排除B、D。若为东南风,则对于该海域来说是向岸风,不利于形成上升流,排除A。若为西南风,风向则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易形成上升流,故选C。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因素。甲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减少,导致底层冷海水上泛,使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海水的密度增大;乙处距离陆地较远,底层冷海水上泛少,因此乙处海水温度较高,密度较小,B正确,A、C、D错误。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径流对上升流的影响。丰水期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入海径流向东扩展到乙处表层,由于珠江水为陆地淡水,相比底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密度较小,海水层结稳定,上升流减弱,C正确,D错误;枯水期对应我国粤闽沿海地区的冬季,结合材料信息“我国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存在上升流”,得出枯水期不存在上升流,也就没有减弱和加强之说,A、B错误。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海—气水热平衡差异的原因。由图可知,大西洋40°N~60°N海域收入与支出差值为负值,说明该海区热量支出大于收入。40°N~60°N海域纬度较高,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少,①错误,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40°N~60°N海域主要为北大西洋暖流,增温作用明显,使海水蒸发量大,热量支出较多,③错误,④正确。综上,②④正确,故选D。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赤道低压带通过对流上升将海洋热量和水分带给大气,赤道暖流通过对大气的增温增湿,向大气输送水分和热量,①③正确;信风带由较高纬度流向赤道,没有发生赤道海域的水热输送,②错误;季风环流发生在与赤道海域有一定距离的区域,④错误。综上,故选A。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东部过渡层明显向西偏移时,赤道东部近海地区被冷水占据,说明气温下降,气流下沉增加,降水减少,A错误。西部海域大气上升增加,降水增加,赤道上空大气环流增强,B错误,C正确。图中洋流受信风吹拂形成,东部过渡层位置向西偏移时,信风势力增强,图中洋流流向不会发生逆转,D错误。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显示的洋流有南赤道暖流和大洋东部沿岸的寒流,寒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会缩小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也会降低流经海域的海水盐度,A、C错误。洋流会影响流经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深刻影响着沿岸的水循环强度,B正确。洋流可以使海洋污染物得到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D错误。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流经③处海域的洋流为秘鲁寒流。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会加快自南向北航行海轮的航速,也会减慢自北向南航行海轮的航速,A错误;秘鲁寒流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有利于渔场的形成,B错误;流经③处海域洋流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C正确;秘鲁寒流会把污染区的污染物带至其他海域,从而扩大污染物的影响范围,D错误。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渔业资源丰富程度的因素。读图可知,M海域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吹拂,形成上升补偿流,将营养物质带到海水表层,孕育大量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丰富,A正确,D错误;M海域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地表径流稀少,B错误;此处纬度低,不受盛行西风影响,C错误。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航行的影响。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不会出现冰山横行,A错误;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M海域位于低纬度地区,B错误;该处纬度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寒流流经,水汽冷凝易形成海雾,C正确;该海域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D错误。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渔场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季节,该洋流附近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夏季风作用形成的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成因与索马里渔场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相似,D正确,北海渔场与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A、B错误;秘鲁渔场是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带来营养物质,但该地东南信风较为稳定,无季节差异,C错误。2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台风对洋流的影响。当台风中心位于A处时,粤东海域受台风影响主要吹西南风,与原来的西南季风叠加,风力加强,上升流加强,水温降低,A正确,B、C、D错误。2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洋流性质的判读。读图,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一般由低温向高温方向流动的为寒流,由高温向低温方向流动的为暖流。故可以判断出①④是暖流,②③是寒流。D对。2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读图可知,图②中洋流是寒流,且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有世界著名大渔场,与秘鲁寒流的特征相符。该处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表层海水饵料丰富,吸引大量鱼类,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A对。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图中a为北太平洋暖流,b为加利福尼亚寒流,c为东澳大利亚暖流,d为秘鲁寒流,因此为暖流的有a、c,B正确,A、C、D错误。2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洋流性质。根据所学可知,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一致。洋流c的流向为向南,因此等温线应向南凸出,A、B错误。c洋流位于南半球,越往南,水温越低,C正确,D错误。2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根据“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北递增为南半球”可知,①③为南半球,②④为北半球;再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的洋流为自北向南流的寒流。故选B。2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由图分析可知,罗斯海地处极地东风控制下,盛行东南风,表层海水受东南风的吹拂从罗斯海东岸向西岸运动,到西岸后受大陆轮廓的影响转向低纬运动,到达60°S附近时受西风漂流影响,自西向东流动,从而形成环流,排除C、D。环流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移,排除B。图中罗斯环流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故选A。2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由图示可知,a向西流动,结合上题分析,受极地东风控制,形成离岸的陆坡流,南极地区极地东风为东南风,A、B错误;b自西向东流动,受盛行西风影响,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北风,C错误,D正确。30.答案:(1)夏季。判断依据: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北,为北半球的夏季。(2)低纬环流高度大于高纬环流高度。原因: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对流旺盛,导致环流所达高度较高。(3)①;气候特点:高温少雨。成因:处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甲地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解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据图a可知,该季节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北,即气压带、风带北移,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2)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特征。据沿0°经线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可知,低纬环流高度大于高纬环流高度。其原因与不同纬度近地面气温有关,低纬度地区相对于高纬度地区而言,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因此对流旺盛,导致环流所达高度较高。(3)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据材料可知,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有干湿两季。据(1)题的分析可知,图a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甲地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处于干季,且处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因此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据材料可知,猴面包树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可以储存大量水,旱季来临则迅速“脱光”身上的叶子,因此可判断为①景观。31.答案:(1)该海域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底层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浮游生物繁生,鱼类饵料丰富,利于渔场形成。(2)沿海地区常年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导致气温较低。(3)受(本格拉)寒流流向(自南往北流)的影响,轮船航行速度较慢;受(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海雾,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受(本格拉)寒流对船只速度影响,轮船航速减慢,导致轮船能耗增加等。(4)沿海地区地处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稀少,地表干旱严重;受来自大陆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空气干燥,水汽很少;沿岸(本格拉)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加剧干旱,导致沿海地区沙漠广布。解析:(1)形成渔场的直接原因是饵料丰富,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而浮游生物的数量是由营养物质的丰富度决定的,营养物质一般在海洋底部或由河流携带而来,图中显示M海域附近沿海多沙漠,因此河流较少,所以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海洋底部。据图可知,M海域位于南半球的低纬地区,盛行风为东南信风,该地位于大陆西岸,所以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是离岸风。表层海水被离岸风吹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从海底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丰富,利于浮游生物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因此该海域饵料丰富,所以M海域鱼类种类和数量繁多,形成渔场。(2)根据经纬度以及洋流分布可知,该地沿海地区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寒流对流经沿岸起降温的作用,因此图示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3)由图示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洋流是本格拉寒流,流向是自南往北流,轮船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与洋流流向相反,轮船退行速度较慢,且由于逆洋流而行,会耗费燃料,耗费航行时间。寒流降温作用显著,附近水汽容易凝结,因此沿岸地区海雾较多,轮船航行时能见度较低,轮船的航行安全受到一定的影响.(4)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人类活动等。图示沿海地区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该纬度会受信风影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空气中水汽含量少,不易产生降水。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寒流对沿岸地区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剧了沿海地区的干旱程度,导致沿海地区沙漠广布。32.答案:(1)同一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夏季较高,冬季较低;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2)甲地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故盐度较高;乙地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较低。(3)温度;盐度;压力。解析:(1)图中曲线①代表的海水性质为海水温度。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水平方向上,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根据所学知识还知,同一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海水热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因此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2)图中曲线②代表的海水性质为海水盐度。甲处位于副热带海区,乙处位于赤道附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故盐度较高;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较低。(3)曲线③代表的海水性质为海水密度。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温度、盐度、压力。其中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