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21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21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从思维的角度,谈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科学性的理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
相互替代。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有利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辩证思维
战略思维
系统思维
逻辑思维
历史思维
探究与分享1
提示:
(1)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臆造的,不是形而上学思维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应该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
(3)新发展理念是运用整体的和动态的辩证思维方式,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等看待我国社会发展问题而得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
新发展理念属于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1
1.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正确思维的条件)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的含义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从认识的层次看,认识的过程是思维运行的过程,因此,科学思维应该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
从思维规则的层次看,合乎逻辑是正确思维的基本要求,因此,科学思维应该是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从认识结果的层次看,正确的思维应该能够指导实践,并且能够实现认识的预期目的,因此,科学思维应该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3.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议题一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4.从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看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科学思维
遵循逻辑思维要求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性解决问题
思维方式
实践中
辨一辨:有人认为“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并列的思维形态”。
议题一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易混易错】: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
(1)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问题。它既包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也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其外延不同。
(2)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能力。
议题一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下列属于科学思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辩证唯物主义
④存在即被感知
⑤能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思维  
⑥符合主体需要的思维 
⑦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⑧与主观臆想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的思维




议题一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隋书·律历志》载:“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过剩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不足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早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就推算出圆周率的值介于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密率为355/113,约率为22/7.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圆周率这个值。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适用性?
祖冲之基于实践推算出圆周率的值,揭示了圆周计算中的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只要今天人们仍然要计算圆周,圆周率就仍然是适用的。进一步说, 科学思维的客观性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或人们观念的不同而改变。
探究与分享2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1)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2)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1)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议题二 科学思维的特征
【例】: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他号召人们:“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中国革命需要学习别国革命的经验,但这种学习并不是要求人们去照抄书本上的个别词句或别国革命的具体公式。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为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必须认真地调查研究中国的情况,独立地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议题二 科学思维的特征
材料一: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腊尔进行观测,从两地测得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
材料二: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视问题要防止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直面问题,就不能有“遮丑心态”。遮丑不能去疾,只会阻碍改进的脚步。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思维特征的理解。
①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议题二 科学思维的特征
1.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制造。描神画鬼……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2.马克思深入分析晚清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深刻揭露西方列强在中国犯下的血腥暴行,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人民革命,深信这个伟大而古老的国家必将获得解放。
3.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精确预报日食和月食。
4.2007年10月24日,满载国人“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以下材料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议题二 科学思维的特征
例: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A.人的思维都是正确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为
C.思维结果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D.科学思维无须实践检验
【解析】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所以C符合题意。A、D说法错误。正确的思维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故B错误。
C
议题二 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具有量化性
①科学思维既重视“是不是”“有没有”的定性分析,又重视“是多少”“有多少”的定量分析。
②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错误到正确,从模糊到清晰,从粗糙到精细,正是思维走向科学的体现。
据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 386 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 233亿元,增长6.9%。上述材料反映
A.重视对认识对象进行定性分析
B.重视对认识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C.思维方法不同,对感性材料分析的结果也就不同
D.经济发展情况不具有客观性
B
议题二 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具有普适性
作为科学思维结果的科学定律、科学原理等,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只要是在某一科学定律或科学原理适用的范围内,只要相关的条件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显现其效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
A.客观性 B.量化性 C.普适性 D.预见性
C
议题二 科学思维的特征
4.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的关系
(1)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2)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
(3)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
议题二 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
不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
的特征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三者关系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恩格斯曾根据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作了精辟的分析,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7年前(1887年)就以惊人的准确性预言了战争的发生和结果,他指出:“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战争。那时会有800万到1 000万的士兵彼此残杀……”事实证明了恩格斯的真理性预言。材料表明科学思维
①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结果具有预见性
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④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课堂练习
2.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如果把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捆绑在一起,两个物体之和,比原来重的物体更重,其下落速度应该比原来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更快;由于轻的物体下落速度慢,这两个绑在一起的物体的下落速度,应该比那个重的物体的下落速度更慢。既是更快又是更慢,不可能都成立,所以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结论的质疑充分表明
①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课堂练习
3.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它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企业的领导者要善于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态势,适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主要表明
①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③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