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共21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共21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
及其方法
从思维的角度,谈谈“大敦穴”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
从材料中“大敦穴”的发现过程来看,这是一种经验归纳。它是通过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例,并且这种事例没有出现反例,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从思维角度看,它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医学宝典《黄帝内经》记载:一个患头痛病的樵夫不慎碰破了脚趾,却感到头不痛了。后来,他头痛病复发,又偶然碰破了上次碰破过的脚趾,头痛又好了。以后一旦头痛复发,他就有意地去刺破该处,结果每次都有减轻头痛的效果。郎中听到此事后,经过反复针刺实验,终于发现这个地方就是针灸穴位中的“大敦穴”。
情景探究
1.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具有概括性)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议题一 归纳推理的含义
推理1: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运动能够产生热。
推理2:体育老师对全班40名同学逐一进行体育达标测试,每位同学都顺利通过,得出结论:这个班级的学生体育达标。
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前提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比较以上两个推理有什么不同?
(2)类型:
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
①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2.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2)特征: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
(3)局限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个对象都进行一一考察
(认识对象复杂性——人的精力、能力和认识条件的有限性)
这就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
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如下:
S1 是(或不是)P
S2 是(或不是)P
S3 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S2,S3……Sn 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
3.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特点: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
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可表示如下: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Sn 是(或不是)P
(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
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
麻雀会飞,
乌鸦会飞,
大雁会飞,
天鹅,秃鹫,喜鹊,海鸥等等也会飞
所以,所有的鸟都会飞。
【示例评析】
一个农夫在野外抓到一只火鸡,带回家喂食饲养。火鸡畏畏缩缩地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我好吃的,嗯,肯定有阴谋。”一个月过去了,农夫每天一日三餐准时给它送饭。火鸡也放下戒心,它想:“日久见人心,这是个好人!”几个月过去了,圣诞节前一天,农夫将火鸡放进微波炉烤了。
运用归纳推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这只火鸡错在哪里。
(3)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错误:
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的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简单枚举 归纳推理 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
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科学 归纳推理 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联系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相关链接】: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与科学归纳推理
【想一想】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属于完全归纳推理。这一观点对吗?
(4)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意义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②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③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项目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别 考察对象的范围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与前提关系 必然的 或然的
结论的 可靠性 只要前提为真,推理结构正确,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推出真结论,是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即便前提都为真,结论也未必真
联系 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都属于归纳推理。 【知识整合】比较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针对训练1】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所以,所有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这个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 B.完全归纳推理 C.不完全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B
【针对训练2】“在我们班上,我不会讲日语,你不会讲日语,小丽不会讲日语,小强也不会讲日语,所以我们班没有人会讲日语。”这一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 B.联言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 D.不完全归纳推理
D
【针对训练3】以下对归纳推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归纳推理是按推理中个别与一般的认识关系划分的
②归纳推理是必然推理
③归纳推理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④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有一位从没走出山东某山村的老农,看到自己身边的村民皮肤都是黑黝黝的,所以认为“人的皮肤都是黑的”。其实,人类学家早就指出,人种可以大致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以及棕色人种四种。
议学思考:老农的为什么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老农错在哪儿?
人的皮肤都是黑的!
老农身边的村民皮肤都是黑黝黝的
老农并没有看到所有的人的皮肤都是黑黝黝的
真实的
遗漏了认识对象
没有满足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探究与分享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
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议题二 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
(1)含义: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等。
例:甲、乙、丙、丁四户人家都报告说,家人发生了呕吐、昏迷现象。警察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情况也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井水可能是引起呕吐、昏迷的原因。
求同法 方法描述 方法特点 特点 补充说明
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 异中求同 “异”:指各场合的其他情况各不相同;
“同”:指各个场合都有一个共同的情况。
①求同法
a
A
求异法 (差异法) 方法描述 方法特点 特点 补充说明
在被研究现象出现与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其他情况相同,唯有一个情况不同。 同中求异 “同”:两个场合除有A与无A之外,其余情况都相同;
“异”:先行情况A和被研究现象a一个场合有,另一个场合无
②求异法
例:100年前,一艘远洋船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途中,除五个中国人外,其他人全病得奄奄一息。经诊断,他们都患有维生素C缺乏病。同坐一艘船,同样是人(同),为什么中国人同外国人情况却不一样呢 原来中国人爱喝茶,茶叶中有维生素C。(异)
例:中国科学家发现,当太阳上的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很少时,长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很少。
共变法 方法描述 方法特点 特点 补充说明
被考查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 注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不超出共变限度 从变果求变因 从被研究现象的变化情况,寻求先行情况中唯一随同变化的情况
③共变法
A1
a1
a2
a3
A2
A3
相关链接
剩余法
A.含义: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B.特点:“从余果求余因”。
求同求异并用法
A含义: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个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B.特点:“既识同又辨异”。
例如:医疗队调查甲状腺肿大原因:
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不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得出结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例如:居里夫人发现,沥青铀矿石的放射性强度是该矿石中含铀量放射性强度的许多倍。她推测:在沥青铀矿石中还有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她从沥青铀矿石中提炼沉淀物,从沉淀物中发现了两种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元素钋po和镭。
【针对训练5】遇难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坚持多久 有人研究发现, 会游泳的人在水温0℃时可以坚持15分钟,2.5 ℃时是30分钟,5℃时是1小时, 10℃时是3小时,25℃ 时是一昼夜。可见, 人在水中坚持的时间长短与水温高低有因果联系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剩余法 D.共变法
【针对训练4】“鼓响时鼓面有震动,锣响时锣面有震动,胡琴响时琴弦有震动;各种发声的东西很不相同,但都和震动有关。可见,声音是由震动引起的。”这里用的是寻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A
D
【针对训练6】我国著名中医孙思邈发现山区的老百姓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的视力在白天很正常,到了晚上,光线不足,病人就像麻雀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人们把这种病称为“雀盲眼”(学名夜盲症)。为什么有钱人不得这种病呢?这分明是穷人身上缺少点什么才引起的,他分析,这可能是穷人很少吃荤的缘故。他用动物的肝脏来治夜盲症,果然有效。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C
【解析】孙思邈比较了解穷人的情况,都患夜盲症;又把穷人和富人进行比较,得出了富人不患夜盲症是因为富人多吃荤,而穷人少吃荤。这符合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特点“既识同又辨异” 。故正确答案为C项。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完全归纳推理
含义
特点
方法(保真条件)
不完全归纳推理
含义
必要性
特点
逻辑错误
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因果联系及其方法
求同法
求异法
共变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剩余法
课堂小结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