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把握适度原则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思考: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适度“水”存在的条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或100℃ )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了。100度0度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或临界点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1)度的含义: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2)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3)度与关节点的关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例如,“一个苹果”的“一”已不是单纯的量,而是有“苹果”作为内容的量。【知识整合】全面理解度1.质和量的统一表现为度。例如,人只有通过身高、体重、血压等系列量的规定才能成为现实的、具体的人,否则就只是“人”的抽象。量因为与质相结合面成为具体存在物的量。质是使事物得以存在的东西,然而质的存在还需要借助量的规定。2.度是事物保持自已质的量的限度,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范围。在度中质和量的关系是:一定的质规定一定的量,一定的量又制约一定的质。一定的量把一定的质限制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质的稳定性保持着,该事物仍然是它自身;超出这一范围, 质的稳定性就遭到破坏,该事物就变为他事物。有那么一个人饿了,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吃.吃到一半,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聪明地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饼子,都是白白的浪费。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什么?什么是适度?“笨人吃饼”吃饼前吃完饼事物数量和程度的变化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渐进、不显著显著饥质变量 变饿汉吃饼的过程饱引起质变的节点度的范围:0—6.5个饼超出这个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饥饱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1)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2)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量变质变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思考:结合上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3.掌握适度原则(1)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2)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3)如何遵循适度原则①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例】: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适当、适度,切忌走极端。比如,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太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又如,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② 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得中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1)折中主义的含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相关链接】(2)特征和表现:①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例如政治与军事、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教育、政治与业务等关系,在折中主义看来,都是并行的、等同的,因而取消政治的统帅地位。这种观点,表面看来似乎“公正”和“全面”,实际上却是本末倒置,是非不分,把人们引到邪道上去。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③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比如在与人交往中,折中主义表现为无明确的做人原则和立场,使人人满意但又不得罪任何人,盲目追求“一团和气”的一种态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各方讨好等。这其实不利于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在交友过程中,我们如果懂得适度原则,就不会毫无原则、立场,盲目追求与他人的一团和气。事实上,交往中真正得到众人欣赏的人,一定是在交往的原则问题上不会模棱两可的人,一定会遵循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平等尊重、坦率热情等原则。③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课堂小结(1)保持质的状态:需要“得中”,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2)促成质变:不能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发生质变,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练一练1.饮茶对健康有益,但茶叶中含有相当量的氟气素,如果氟元素超过安全量,就会引起氟魔牙和氟骨病的产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注意量的积累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坚持适度的原则D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例如,水的温度起初对于水的滴液状态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后来由于液体水的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便会达到这样一个点,在这一点上这种凝聚状态会发生变化,水会变成蒸汽或冰。”这段话中的“这一点”是 ①区分量变与质变的基本标志 ②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限度 ③度的两端存在着的关节点或临界点 ④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和引起质变的节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3.2021年的7月7日是小暑节气,在小暑之前,起风时还有可能是凉风;在小暑节气之后,风中就开始带着热浪了。这时,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可起到清凉防暑的作用,但是注意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这说明 A.做任何事情,都要把量变保持在一定的“度”内B.要积极促进量的积累C.要限制量的积累D.有些情况下,坚持适度原则更为有利D4.为了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少这一个问题,很多车企都在不断的进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某车企最终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终于研究出了“刀片电池”。这说明 A.要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B.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C.“得中”而处之D.创造条件,积极促成对人有利的质变D5.高三学生高考备考进入冲刺阶段,常用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两句诗中的哲理激励自己。下列成语相同规律的有①造顶之石,不惜肩扛 ②九层之台,起于垒土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④铸鼎将成,必足薪炭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D6.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既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同呼吸共命运,又要敢破敢立,不能让结构性风险进一步集聚,成为未来各国发展的“软肋”。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②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③重视部分作用,使整体服从部分 ④深化合作实现全球治理的共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