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习目标1. 科学思维的含义和两个基本条件2. 什么是不科学思维3. 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4. 科学思维的特征议题一科学思维的含义思考:“砖家”们的奇葩建议是否科学?视频导入提示:并非专家说的都是对的,我们分析专家观点时,应根据科学思维的特征去客观评价,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从认识的层次角度从思维规则的层次角度从认识结果的层次角度1.科学思维的含义2.不科学思维的含义是指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从思维规则的层次看,它是不符合逻辑的思维。从思维方式及结果看,它是片面僵化的思维。其不能有效指导实践,也不能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预期目的。它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认识对象,而是脱离实际,主观臆想。(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3.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要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内容本身为真4.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科学思维科学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思维方式实践中科学思维统称注:科学思维方法 ≠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问题。它既包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也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后者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其外延不同。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能力。下列属于科学思维的是①我思故我在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③辩证唯物主义④存在即被感知⑤能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思维 ⑥符合主体需要的思维 ⑦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⑧与主观臆想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的思维√√√√议题二科学思维的特征思考: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数学王子高斯十岁时候使用的计算方法,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适用性?祖冲之基于实践推算出圆周率的值,揭示了圆周计算中的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只要今天人们仍然要计算圆周,圆周率就仍然是适用的。进一步说,科学思维的客观性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或人们观念的不同而改变。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关键词:客观实际、如实反映、客观规律)(1)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应认识对象。(2)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延安时期,陈云经过多年理论学习和长期工作实践,结合自身体会总结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充满唯物辩证法的领导原则和工作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10月24日,满载国人“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是我国探月计划三部曲“绕、落、回”中的绕阶段第二颗绕月探测器。……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 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议学材料结果具有预见性材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什么特征?2.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科学家发现天王星轨道受到引力摄动,预测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位置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腊尔进行观测,从两地测得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思维特征的理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3.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1)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2)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小结——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的关系主要特征 区别 联系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1)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2)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3)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结果具有预见性 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课堂总结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思维的含义 条件内涵科学思维的特征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课堂练习1. 所谓科学思维,是指人们为了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而应该具有的思辨模式和认识方法,它是连接实践与理论的桥梁。下列对科学思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 ②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思维③内容与形式真正实现统一的思维 ④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 2022年11月,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根据计划,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其主要任务为:验证空间站支持乘组轮换能力,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开展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安装与调试,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实验等。此次目标任务的设定体现了科学思维① 追求认识到客观性 ② 具有主观臆想性③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 ④ 结果具有可检验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课堂练习3.不科学思维的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下列成语和典故反映不科学思维的是① 未雨绸缪 ② 智子疑邻③ 抽薪止沸 ④ 掩耳盗铃A.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③④B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