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球与地球仪 教案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地球与地球仪 教案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能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4.知道经纬度的划分依据,比较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5.能够在经纬网上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3.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
4.认识地球仪,掌握经纬线特点及经纬度的划分,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依据。
5.记忆特殊经纬线的名称及度数。
6.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展示:随着视野的升高,所看到的地球的面貌。
介绍: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随着视野的升高,我们看到地球上的小桥流水、高楼大厦、层峦叠嶂、山河大势,直至卫星拍摄到地球全貌。那么,地球在宇宙中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新知讲解】
地球在宇宙中
展示:教材太阳系示意图或多媒体资源。
提问:根据教材,认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在太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2)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
学生代表回答。
明确: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地球位于第三位。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组成了地月系。
展示:教材宇宙的天体系统示意图或多媒体资源。
提问:结合教材知识,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学生代表回答。
明确:
过渡:现在,我们通过地球卫星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是个球体。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认识地球的形状的?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播放:视频《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阅读盖天说和浑天说,归纳“盖天说”和“浑天说”的主要观点。
过渡:人类是在什么时候验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他是由谁验证的?
学生: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注意时间、地点和人物。
提问: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还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登高望远、远望海上船只靠岸和离岸、月全食的形状、飞机上看地平线是弧线等。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归纳总结: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真理的探寻过程是漫长的,科学的意义在于不断的探索新知!
设问:地球是个正球体吗?
展示:地球的基本数据: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地球极半径为6357千米;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明确: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过渡: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如此巨大,我们要对它的整体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话,该如何操作呢?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
三、地球仪
讲述: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就是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教师用手指拨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到地球仪会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
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实的地球做比较,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地球仪的特点。
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⑩高、中、低纬度是怎么划分的?
教师:结合教材及PPT引导学生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总结经纬线及经纬度的特点。
活动:自制地球仪
要求:(1)在小乒乓球画出:南北两极、赤道,并且每隔30°画一条经线和纬线。
(2)标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3)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
(4)在南北两极点各钻一个小孔,用铁丝为地球仪制作一个支架。
学生交流:在小组间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过渡: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
讲述:经纬网的定义,介绍不同形态的经纬网,从多角度认识经纬网;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教师: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课堂练习】
读图获取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小明搜集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并进行了探究活动。据此完成1—2题。
1. 下列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位于太阳系之中
B.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
C. 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D. 八颗行星皆是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2. 由图可知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位于( )
A. 金星与地球之间 B. 火星与木星之间
C. 木星与土星之间 D. 土星与海王星之间
3.下列四张卡片反映的是某同学摘录的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内容,其中内容有误的是( )
4.读经纬网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下表。
纬度 经度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高中低纬度
A
B
C
D
(2)A所在的纬线的形状是_________。
(3)A所在经线的长度与B所在经线的长度_________。
(4)B点位于A点的_________方向。
答案:
1.D 2.B 3.D
4.(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40°N 170°E 西 北 中 20°N 170°W 西 北 低
40°N 150°E 东 北 中 25°N 175°E 西 北 低 (2)圆形 (3)相等
(4)东南
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在宇宙中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太阳系
3.天体系统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地球的大小
三、地球仪
1.地球仪上重要的点、线、轴
2.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相互关系;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经纬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