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世界的聚落 教案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世界的聚落 教案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2.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城镇的发展过程、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导入:乡村和城镇景观视频及图片。
介绍: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镇。
设问:从视频和图片中,你能看出乡村和城镇的哪些景观特征?
【新知讲解】
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展示:乡村图片。
讲述:乡村通常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主的聚落。
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乡村的哪些景观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
过渡:让我们再来看看聚落的另外一种主要形式——城镇。
展示:城镇图片。
讲述:城镇是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城镇的哪些景观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
归纳:
过渡: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引发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
提问:举例说出主要的城市问题及建议。
学生代表回答。
总结: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改造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向自然索取的也就越来越多。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中,所以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
过渡:那我们现在已经非常细致的学习了什么是城镇,什么是乡村,以及两者的特点,但是关于聚落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咱们分析,比如聚落是怎样发展的?
学生:你的家乡近些年发生了哪些变化?阅读教材P70 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示意,思考乡村演变为城市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代表回答。
过渡:为什么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就需要分析和总结有利于聚落发展的条件。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
展示:聚落图片。
提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跟哪些地理条件有关系
学生自主回答。
明确:聚落的形成受水源、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过渡: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
展示: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傣族的竹楼、蒙古高原的蒙古包、北极地区的冰屋,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等。
【课堂练习】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
3.图示传统居落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
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
答案:
1.D 2.A 3.A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聚落的形态,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乡村和城镇不同的景观特征;了解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从而形成人地协调的理念。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1.聚落定义、主要形式
2.乡村和城镇的景观特征
3.城市发展过程中引发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阶段。
聚落与地理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2.聚落的空间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世界各地民居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