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概念的概述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概念的概述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4.1概念的概述
材料中的问题出在哪里?
孩子:妈妈给我10元钱。
妈妈:干什么?
孩子:我要买本书。
妈妈:什么书要10元钱?
孩子:是《三元》。
妈妈:那剩下的7元呢?
3元=《三元》?
什么是概念?
防止简单地把相同语词当作相同概念
一、概念的含义
有眼睛、有耳朵、有四肢
能直立行走
能用肺呼吸
能血液循环
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 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
非本质属性
任何对象都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在动物这一领域中,人的属性是多方面的。
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他们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1.概念与属性
(1)属性
①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属性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是指既为某事物所具有,也可能为其它事物所具有的属性。
①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②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2)概念
2.概念的表达(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
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
⑴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
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
母亲、妈妈、
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女人
先生
老师、医生、尊者等
(1)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语词是概念的体现者,没有语词,概念就不能存在。
(2)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3)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
①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
②孤立的助词和叹词通常不表达概念。如:的、了、着、吧
【易混易错】比较概念与语词
重温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同学们更加明确自身的使命和担当,也对共青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中国共青团员是指年龄在14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加入了共青团的中国青年。在高中学生队伍中,有很多学生已经加入共青团成为共青团员,也有许多学生正积极申请入团。
议学情境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阅读课本P24—25页,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请从材料中找出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概念的外延又是什么,并根据它们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
议学提示
中国共青团员是指年龄在14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加入了共青团的中国青年。
中国共青团员有:中学生共青团员,大学生共青团员,入职共青团员等等。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②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
内涵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
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人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
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
内涵
水果有苹果、梨、香蕉、橘子、葡萄······
蔬菜有土豆、茄子、芹菜、西红柿······
“人”包括古今中外、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音和不同生活习惯的所有的人·····
外延
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道:“姓名 ”“雨果。”“干什么的 ”“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 ”“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本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宪兵闹出这样的笑话,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理解雨果所说的概念的( )
A.内涵 B.外延 C.内涵和外延 D.含义
即时训练
C
【知识拓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具有从属关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变关系。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例如:“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内涵比“三角形”的内涵大,它在“三角形”的内涵的基础上增加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内涵,因而“直角三角形”的外延比“三角形”的外延小,它在“三角形”的外延中排除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反之“三角形”的内涵比“直角三角形”的内涵小,其外延比“直角三角形”的外延大。
小结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含义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作用 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一个概念究竟在指“谁”。反映事物“量”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关系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1)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类型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
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A
A
A
A
B
B
B
B
包含关系
包含于关系
第1组:“《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
第2组:“动物”与“马”
第3组:“马”与“动物”
第4组:“中学生”与“球迷”
即时训练
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1.全同关系
2.属种关系
3.种属关系
4.交叉关系
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2)不相容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A
B
全异关系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其不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其中一个概念为另一个概念的补概念。如:白马和非白马构成马。
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例如,白马和黑马,是反对关系,二者不能构成马的全部外延。
反对关系
⑵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A+B=C
A+B < C
【注意】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课堂小结
概念的概述
概念的含义
概念的基本特征
属性
概念
含义
分类
含义
特征
表达方式
内涵
外延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位于介休市、灵石县、沁源县三市县地界,属晋中市代管。“绵山风景名胜区”与“晋中市”这两个词项的外延之间是
A.种属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即时训练
D
甲组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
A.S:社会保障 P:社会保险
B.S:辩证法 P:形而上学
C.S:发散思维 P:聚合思维
D.S:刑事责任 P:民事责任
即时训练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