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4. 5.1 判断的概述学习内容与目标1、理解判断的含义;2、掌握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3、了解判断的真、假的含义以及判定判断真、假的依据,理解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4、理解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懂得判断通过语句来表达;5、理解判断划分的标准或依据以及判断的类型。1、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笑林广记﹒ 殊禀部》载:“铺司递紧急公文,官恐其迟,拨一马骑之, 其人赶马而行。人问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答日:“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探究与分享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什么?(对什么进行了判断?)这个送信人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1、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笑林广记﹒ 殊禀部》载:“铺司递紧急公文,官恐其迟,拨一马骑之, 其人赶马而行。人问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答日:“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错误的,这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假判断,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启示: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定。探究与分享判断及其基本特征01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使用判断的原因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牛顿2.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就是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即对认识对象的性质或属性、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示例评析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因此,小张和小赵的话是判断,小李的话不是判断。【思考】1.材料中谁说的话是判断?2.如何检验判断的真假?下列语句都属于判断句吗?(1)小明是高中生。(2)小明还不是大学生。(3)为什么花儿这么红?(4)小明长得真高啊!(5)小明啊!(6)你觉得这次考的怎么样?【开动脑筋:判一判】是肯定判断是否定判断不是判断,是疑问句是感叹 判断不是判断,仅是感叹不是判断,是疑问句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反问句,是判断3、判断的基本特征(P31):(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2)判断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真判断: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假判断:判断的断定不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检验标准社会实践【相关链接】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语境。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比如,“现在是上午8点整”这个判断究竟是真还是假,要看说话者所指的时间在什么时区,表示时间的装置是如何设置的,等等。1、以下不属于判断的是( )A.小王和小李是同学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C.今天是阴天还是晴天呢D.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解析】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没有对认识对象作出断定。C2、判断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判断的基本特征有(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②有真假之分③来源于社会实践④对认识对象既不肯定又不否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及判断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A符合题意。A判断的表达与类型02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小伙的六种语言形式表达了几个意思?这句话是一个判断吗?(2)一个判断可以用一个单纯的字或一个词表达吗?(3)判断的表达形式应该是什么?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1.这是新学生宿舍。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3.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新”的含义表达不明确。因为这句话既可以表达“新学生”,也可以表达“新宿舍”语句中概念搭配不当。因为能呼吸的只有空气,不应该包括阳光和海水。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吸烟只是患肺癌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条件。合作探究1.判断的表达形式:语句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判断。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补充)(1)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 语句(2)明确、准确的判断表达:②根据语义、语境确定判断要表达的含义: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2)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语境里,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他走了。——可以表示为“他离开这里了”或“他死了”这样两个判断。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语境或语句的歧义造成的。例如: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一个人是不会死的。人总是要死的。凡人皆有一死。人统统要死的。难道有人不死吗?都表示同一个判断“人是要死的”。(1)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知识拓展】 判断和语句的关系(3)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则不表达判断。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感叹句也可表达判断)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②难道你不是因为我才美丽 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你快过来!⑤上帝啊!⑥禁止醉酒驾车!⑦你真是太漂亮了!①陈述句,表判断②反问句,表判断③疑问句,不表判断④祈使句,不表判断⑤感叹句,不表判断⑥祈使句,表判断⑦感叹句,表判断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2、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分类: 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复合判断本身包括其他判断的判断分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归纳总结类型 含义 举例性质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雪是白色的关系判断 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联言判断 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小明不但是班长,而且是团支书选言判断 断定对象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面对困难要么迎头而上,要么退缩不前假言判断 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就去爬山。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位哲学家。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6、我们可以出发吗?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复联言判断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复合判断的选言判断体验判断真真真真假不是判断小 结判断的概述判断的表达与类型判断及其基本特征使用判断的原因判断的含义判断的基本特征判断的来源和检验标准判断的类型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判断有真假之分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判断的表达形式练习: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认可。据此分析下面判断为假的是(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②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者③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在全球得以实现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世界各国认同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判断的特征,根据材料分析判断的真假,同时考查判断的表达,必须明确。③④过于绝对。D练习:判断需要通过语句来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不同的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同一语句也可能表达不同的判断。下列语句表达同一判断的是( )①“武汉人民是不会被疫情打倒的。”与“武汉人民难道会被疫情击垮吗?”②“中国越发展,越会加大对外开放。”与“中国发展放缓,就不会对外开放。”③“实践证明,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与“实践证明,除非努力否则不能成功。”④“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伟大的建党精神怎么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了呢?”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判断与语句的关系的运用。①前后表达意思相同;②前后不一致,第二种说法与实际不相符合;③前后一致,④前后不一致,所以答案选A,①③。A练习:从断定的方式来看,下列选项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一致的是( )①小李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②小明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③无机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④爱国不是一个用来喊的口号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判断基本特征的运用。断定的方式一是肯定,二是否定。“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断定方式是肯定。①的断定方式是否定;②的断定方式是肯定;③的断定方式是肯定,④的断定方式是否定,所以②③与题干一致,断定方式都是肯定,答案选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