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闭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闭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卷分判断题、选择题和综合题三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全卷采用闭卷形式。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正确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错误涂黑)
1. 网上交往具有虚拟的特点,我们要拒绝网上交友。( )
2.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
3. 人大代表田某向人民代表大会提交建设金融强国的建议,这是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的体现。( )
二、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4. 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小浩因细微分差错失冠军,许多人为他感到遗憾。但他并不沮丧,表示自己享受比赛过程,还将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夺冠。从中可以感受到小浩有( )
①信守承诺的个人美德②出人头地的人生目标
③积极乐观的情绪表达④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某中学开展“走近企业家”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本地知名企业,近距离观看员工辛勤工作的场景,聆听企业家做强实业、关爱员工、热心公益的故事。这一活动有利于学生( )
①感知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②明白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④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2024年以来,某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以“远离危险”为主题,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向未成年人宣传禁毒、防诈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该做法旨在( )
A.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 构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家庭防线
C. 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D. 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7. 2023年12月4日,某地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宪法日·共读宪法”活动。通过阅读宪法第五条部分内容(见图),可判断出( )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 宪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B.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C.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8. 近年来,浙江启动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信访、公安、法院等多家单位进驻当地社会治理中心,通过一窗受理、统一分流,促使纠纷双方达成协议,及时把群众的矛盾化解在源头。由此可见( )
①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②行政机关具有法律监督职权
③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屏障④社会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之际,国家安全机关公布了一个典型案例:小磊在互联网平台发现境外组织发布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后,拨打了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随后此案得到了查处。小磊的做法给青少年的启示是( )
A. 要以网络安全为国家安全的根本
B. 要及时侦查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C 要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D. 要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使公民权利
10. 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见示意图)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该项目符合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理由是( )
①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废弃资源的利用效率②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③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④坚持开放发展,构建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 )
A.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B.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C.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D.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2分)
12.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中国人而言,燃放烟花爆竹有其特定的含义。由于烟花爆竹燃放量不断增加,安全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地方政府先后推出了“禁燃令”。随着时间推移,“让春节更有年味儿”“为燃放烟花爆竹解禁””等呼声越来越高。经过充分论证,部分地方政府陆续将原先的“禁燃令”调整为“限燃令”
材料二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选摘如下:
第五条公安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以及非法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燃放烟花爆竹,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
(1)一些地方从“禁燃令”到“限燃令”的规则调整说明了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一些地方出台“限燃令”的合理性。
(3)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谈谈如何让“限燃令”限得有效。
13. 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想引领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行动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 (第三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节目用“典”的视角来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工程顺利完成,“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深入推进。 ◇浙江启动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积极培育数字影视、网络直播等文化新业态。 ◇2023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揭晓,这些获评人物共同筑成了浙江的年度“最美风景”。 “浙”里少年 41名学生经过学习培训和实践考核,走上了“红船小讲解”的岗位,将红船精神外化为自己的实践力量。 一群少年走进美丽乡村,向各地游客展示剪纸这一传统技艺,并把他们自行设计制作的富有剪纸元素的书签、团扇等文创产品推荐给游客。
(1)联系材料二中的“文化行动”,简述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面对“新的文化使命”青少年应有的担当。
参考答案
1.错误2.错误3.错误
4.D5.A6.C7.D8.B9.C10.A11.D
12. (1)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①部分地方政府陆续将原先的“禁燃令”调整为“限燃令”,体现了政府坚持依法行政;
②有利于消除烟花爆竹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公共安全、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安全等;
③体现了尊重生命、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
④有利于广大市民增强自律意识,提高道德素养,爱护公共环境,遵守社会公德等。
(3)①让“限燃令”限得有效,党和政府及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②让“限燃令”限得有效,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③让“限燃令”限得有效,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13. (1)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⑤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等;⑥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