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6. 好看的器物》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6. 好看的器物》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好看的器物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2011版《美术学科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通过美术课程,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基于以上的指导思想,本节课关注学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器物的不同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增进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理论依据: 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作为理论支撑,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直观性教学、尽可能生动有趣的在活动中探究新知。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好看的器物》是《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第三册第6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全套美术教材泥塑系列课业中的第三课。教材要求学生捏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感受泥塑的基本方法,了解体验用泥进行造型活动的乐趣。通过塑造出生动的容器,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延续一年级《玩泥巴》和《小花垫》两课内容,复习团、揉、捏、压、盘、搓等基本技法,在本课学习中,继续学习巩固泥塑的基本技法。从生活实际出发,徒手捏制小容器,并尝试使用不同工具,用刻画和添加的方法对容器进行装饰,使其既实用又美观。本课的学习为后面《我喜欢的动物》等课业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情况: 对于我校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容器是他们生活中常见并经常使用的器物,笔筒、水杯、汤碗……每天都伴随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但是对于器物和容器的概念学生不是很了解,需要教师进行简单介绍。我校二年级的学生喜欢美术活动,尤其对动手操做的内容兴趣浓厚,他们经过之前泥塑课的学习,对于泥塑的基本技法有所体验和初步了解,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但是如何创新使用相关技法徒手捏制不同种类的容器,并将它制作精细以及装饰美观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与实践。此外,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过的泥塑相关课业不多,因此除了知识技能与审美体验之外,继续培养学生在泥塑中的良好习惯也很重要。 我校美术学科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工作,学生可以通过小贴纸、评价章、评价表等不同形式,进行自评、互评,对于他评、师评,乃至家长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也已形成常规。但是,对于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述的能力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评价语言上要为其搭建脚手架,提供外部支持。 教学方式: 通过谈话式、体验式,以及实践活动式等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及支架式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具体体现在: 1.任务驱动: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及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进入各个体验与探究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当前问题,使新旧知识更好的衔接。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导入环节创设的情景,为艺术馆捏制展出器物,到学习过程中几个循序渐进的小任务,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支架式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围绕学习主题,分解教学难点,通过问题链、师生互动示范等不同方法,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的方式由浅入深逐步建构新知,最后通过多元评价体现建构的意义。 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教学课件、视频、图片、教师范作、自制教具,以及容器实物等,加之教师设问,创造学习情境,逐步开展教学活动。 技术准备: 教师:教材、自制课件、鹰形鼎仿制品、多宝格教具;彩泥及泥塑工具、范作;笔帽、水彩笔等文具;拍立得相机、评价贴纸、收藏证明等。 学生:教材、彩泥(一大包两小包)、泥工工具(每组一套)、容器实物(每组一套)、评价表。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 知识:(1)了解器物的相关知识,体验徒手捏制小容器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揉、按、压、捏、搓、粘、刻等基本技法。 技能:运用泥塑的基本技法捏制美观新颖的小容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泥造型的过程,在体验与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对泥这一造型媒材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立体造型能力,在评价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古老器物的文化底蕴,增进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体验用泥进行塑造的乐趣中,感受美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泥塑的方法,并能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容器。 教学难点: 创造出形态各异、造型新颖、美观的小容器。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课前准备 常规:提出本节课形成性评价关于“习惯态度”方面的评价点:围绕“卫生干净”和“积极参与活动”这两方面进行。 明确本课习惯态度方面的评价点。 常规培养,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促进学生发展。 多媒体课件 30秒
激趣导入 1.小游戏:火眼金睛,教师展示鹰形陶鼎的仿制品:“猜一猜这是什么?” 2.设问:“哪里最吸引你?” 3.教师介绍有关鹰形陶鼎的历史和造型方面的知识。 4.板书课题:器物。 引出本节课内容:用泥塑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件小器物。” 学生欣赏、观察后回答。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倾听,了解鹰形鼎的相关知识。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了解古代手工艺者将器物与动物美感融为一体的巧妙,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明确学习内容。 多媒体课件 1 分30秒
体验探究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拓眼界,初步感受不同时期容器的造型特点及美感。 1.设问:“什么是器物?请你说一说。” 2.告知器物和容器的定义。 3.创设情境:厂小艺术馆正在举办“穿越古今”器物展,除展出的古代和现代的容器,还要征集同学们的优秀原创作品,通过三项鉴定就可以展出在博物馆中。 4.播映器物展视频,引导学生观看的同时找出一件自己认为最好看的。 5.板书:好看的。 (形成完整课题:好看的器物) 6.集体反馈,设问“你认为哪件容器最好看?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相应的容器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评价:___美观、__新颖。(板书) 二、活动一:探究容器的制作方法。 1. “彩泥变变变” 布置探究任务:“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把泥变成一件容器呢?现在就请你试一试吧!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书中15页。” 2.请成功捏制出容器的同学举起来,并询问:“哪位同学有困难?” 预设一:全班都成功捏制出了容器。 (1)请学生介绍自己用了哪些学过的泥塑技法。 (2)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预设二:有个别学生没捏制出容器。 (1)请成功的同学介绍自己所用的泥塑技法,同时请有困难的同学根据同学的叙述进行尝试。 (2)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设问“怎样让容器站立更加平稳呢?” 4.引导学生在鉴定卡上对自己的第一项进行鉴定。 三、活动二:探究容器的新颖造型 1.小组探究:欣赏组内同学们带来的容器,并说一说哪件的造型最新颖。 2.集体反馈:请两个小组到前边展示组内造型最新颖的容器,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总结使容器造型变得更新颖的方法: (1)变形。 课件出示几张使用这种方法改变外形的容器图片。 (2)象形。 设问:“这种方法巧妙地将容器的外形和功能进行了结合,刚刚欣赏过的哪件容器也是用了这个方法呢? 4. “造型变变变” 要求:运用所学方法,改变容器的造型。比一比谁的造型更新颖。可以借助托盘中的工具。 5.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改变容器造型的方法。 (师评:教师鼓励积极参与的同学,并给予奖励。) 6.请组内推荐出的学生到投影下演示使造型更新颖的方法。 预设一:运用象形的方法改变容器的造型。 预设二:运用变形的方法改变容器的造型。 改变造型的过程中渗透将容器变宽和变高的方法。以及怎样巧妙的借助工具。 7.教师进行拓展示范:①先把两块泥饼压在一起,使颜色更丰富。②用尺子切一个小口。③卷起来。 设问:“像什么呢?运用了什么方法?” 8.设问:“这件容器应该放到新颖还是美观的位置?” 教师小结:“美在每个人心中的标准是不同的,我认为这件容器在美观的基础上,颜色以及外形更新颖,所以我放到新颖这一侧。” 9.播放微课视频,介绍另一种捏制容器的方法,同时颜色进行创新。 (1)将各色泥条粘在一起。(2)擀平。(3)粘接。(4)底部向里折。(5)用工具按平。(6)将外形塑造的更新颖。 10.请学生在鉴定卡上对第二项进行鉴定。 四、活动三:探究容器的装饰方法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欣赏并思考组内的容器用了什么装饰方法,使其更加美观。 2.集体反馈:请同学介绍组内最好看的一件容器用了什么装饰方法? 3、总结装饰方法: (1)刻画。 课件出示不同装饰花纹、图案的容器,引导学生可以刻画些什么,拓宽学生思路。 添加。 ①启发设问:“可以添加什么?” ②设问:“我们还可以回忆旧知识,这是用了什么方法?” ③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巧妙地利用这些花纹联想出新的造型。 ④结合象形的方法进行创新。 师生互动演示: 1、教师演示 (1)将容器的外形塑造的更加精细。 设问:“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 ①容器的外壁薄厚不一. ②容器口高低不平。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可以借助身边的工具,比如使用水彩笔,滚动笔擀,使边缘更加圆润、流畅。” (2)将外形稍作调整,使造型更像花朵。 (3)教师小结:“外形不仅新颖,而且更加精细、美观了。”(放到美观处) 2、师生互动演示 设问:“哪位同学想用刚刚学的刻画或添加的方法将自己的容器进行装饰呢?” 预设一:运用刻画的方法。 (1)请同学挑选工具在容器外壁上按压出图案。 (2)提示要力度适中,使图案更清晰。 (3)图案、花纹要有秩序美感。 预设二:运用添加的方法。 (1)同学捏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花纹,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添加在容器外壁上。 (2)提示要粘接牢固。 六、欣赏书中学生作品,尝试用美术语言评述 学生组内交流:我最喜欢这件作品,因为它(___新颖\___美观)。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聆听。 观看视频,欣赏不同时期、造型各异的容器。 学生可能回答:我认为__号容器最好看。因为颜色好看;有漂亮的花纹;外形独特……… 学生尝试捏一个容器。 学生可能回答:团、揉、按、捏。 学生可能回答:揉、压、捏…… 成功的同学叙述制作步骤及方法。有困难的同学根据所说技法再次进行尝试。 学生可能回答:揉、压、捏……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拿出鉴定卡,对第一项进行鉴定。 小组合作,欣赏组内容器,找出造型最新颖的。 学生介绍。 了解使容器造型更新颖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鹰形陶鼎。 学生将自己的容器的造型变得更加新颖。 互相欣赏、交流。 被推荐的学生进行演示,并介绍方法。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学生观看。 学生可能回答:像一朵花。用了象形的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答。 观看微课视频。 对第二项进行鉴定。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合作交流装饰方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大胆想象、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盘。 学生思考并分析,可能回答: 1.捏的时候用力均匀,厚的地方再捏一捏,随时调整。2.把容器倒过来在桌子上轻轻压一压。 认真观看教师示范,了解怎样将容器变得更加精细、美观。 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下示范,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并在组内交流。 了解器物和容器的概念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欣赏视频中教师精选的容器图片,开拓眼界,对不同时期的容器的造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出示完整课题。 引导学生对视频中的容器进行感知、评价和判断,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接着教师对相关容器做进一步的介绍,提升学生审美判断的素养。 回忆旧知,探究容器的制作方法。初次实践,感受泥的可塑性,初步体验立体造型的乐趣。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探究实践中总结出捏制容器的基本技法。 提示学生注意细节,为更好地创作做铺垫。 通过评价使学生明确当前阶段自身达到的水平,促进学生不断提高。 欣赏生活中的容器,开拓思路,总结方法,引导学生捏出造型新颖、各异的容器。 运用所学方法改变容器的造型,使其更加新颖。尝试使用不同工具。 通过组内欣赏、交流,拓宽思路。 通过学生示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并渗透基本的改变造型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难点,进行引导、示范、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和技巧。 拓宽思路,启发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明确对作品的评价标准。 了解另一种捏制容器的方法,再次拓宽学生思路。并引导学生可以在颜色上进行创新。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生活中的容器,通过观察、触摸,感受其美感,探究容器的不同装饰方法。 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欣赏、了解不同的装饰容器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突破难点 教师通过示范使学生明确怎样可以将容器塑造的更加精细,精细的容器也更美观。 使学生明确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引导学生可以巧用工具对容器进行装饰,使其更加美观。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对书中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拓宽眼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学会用美术语言对作品进行评价。 视频 多媒体 课件 实物投影 实物投影 视频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 实物投影 26分钟
艺术实践 “超级变变变” 1.布置作业、提出要求:请你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对小容器进行装饰。 2.提前告知第三项的评价内容:新颖、美观。 3.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及时帮助指导。 辅导要点: (1)使容器更加精细; (2)容器的造型与装饰。 4.教师使用拍立得,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拍照。 5.教师发给“卫生干净”的小组奖励贴纸。 明确作业要求,进行艺术实践。 培养学生立体造型的能力。运用所学的方法对容器进行装饰。体验创作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 7分钟
展示评价 1.利用鉴定卡对“第三项鉴定内容”:新颖/美观,进行自评、对桌互评。 2.通过鉴定的作品展示到前边的“多宝格”中,全班同学进行欣赏。 3.请同学用美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 4.作品被拍照的同学作为代表到前边,由教师为其颁发收藏证明。其他同学课下再由教师颁发。 欣赏同学作品,根据评价点进行自评、互评。 通过鉴定的同学将作品进行展示。 运用美术的语言评价自己的作品。 教师颁发“收藏证明”。 在欣赏、评价中学习,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借鉴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对美术的长久喜爱之情。 4分30秒
拓展延伸 1.出示整套的容器,鼓励学生课下继续制作。 2.引导学生将作品应用在生活当中,装饰美化环境。 学生开拓眼界、激发继续创作的欲望。 课堂知识能力的学习最终要在生活中应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 30秒
课后反思 1.对本课“习惯态度”进行自评和互评。 2.师评。 3.学生结合本课学习情况填写我的进步和下次加油两项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填写评价表。 激励学生不断改进自身不足,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结合“形成性评价”内容,围绕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多元化评价——评价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课前:明确“习惯态度”方面的评价点:卫生干净、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有目标地约束自己,提高能力。 课中:1.教师根据评价点随时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进行评价,奖励小贴纸。 【设计意图】受到表扬的同学提高了自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对没有做到的同学也是一种提醒与鞭策。 2.利用“鉴定卡”对各阶段学习内容进行自评、互评 鉴定一:“彩泥变变变” 学习内容:会运用基本技法捏制容器。 鉴定二:“造型变变变” 学习内容:改变容器造型,使其更新颖。 鉴定三:“超级变变变” 学习内容:将容器塑造的更精细、装饰美观。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使学生明确当前阶段自身学习掌握的水平,不断提高。 创作前提前明确评价标准,提高作业质量。 3.优秀作品展示到前边“多宝格”中,教师拍照并为其颁发“收藏证明”。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评价。 课后:1.学生结合本课学习情况对“习惯态度”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2.填写“我的进步”和“下次加油”两项内容。 3.师评。 【设计意图】综合检测本课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不断反思,改进自身不足,不断进步。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300-500字数)
促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全面发展 1.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创设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以“厂小艺术馆征集原创作品”为生活情境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努力通过三项“鉴定”,最终获得“厂小艺术馆收藏证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文化情境: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呈现古今中外经典陶艺精品,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今文化的差异。利用动画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的能力;并通过让学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对艺术品进行评述,渗透审美意识。 (3)创设问题情境:以建构理论为支撑,通过问题链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作品,感知作品的美,并逐步掌握泥塑造型的基本方法。 2.层层递进,玩中学: 从导入环节的“火眼金睛”,到体验探究环节中的“彩泥变变变”、“造型变变变”和“超级变变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探究泥塑基本技法、器物造型及装饰的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提升创意实践核心素养。 3.多元评价贯穿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将“形成性评价”贯穿始终,在各个环节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评价语、彩色贴纸、评价单、鉴定卡、现场拍照制作收藏证书等,巧妙地融入课堂,从“习惯态度”“知识技能”到“过程与方法” ,关注全体学生,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