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1.(2024三下·萍乡期末)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   的。在 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   克食盐。在20℃时, 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   克白糖。
【答案】有限;36;204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等有关。物质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在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量是不-样的。通过溶解能力的实验操作可知,在20℃时,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盐,204克白糖,74克味精,9.6克小苏打。
2.(2024三下·萍乡期末)水在自然界以液态、   和   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   变化。
【答案】固态;气态;温度变化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波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波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3.(2024三下·萍乡期末)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温度的一种单位。空气的温度简称   ,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   。使用气温计测量温度时要避免太阳直射,且距地面   的位置进行。
【答案】摄氏度;气温;气温计;1.5米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单位。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使用气温计读数时,要将气温计挂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高的位置进行;读数时,保持气温计竖直,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4.(2024三下·萍乡期末)云的观察分为   和   两个方面。根据云量我们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   。
【答案】云量;云状;阴
【知识点】云的种类;云量
【解析】【分析】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云。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根据云量我们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
5.(2024三下·萍乡期末)   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了   一书。
【答案】竺可桢;《物候学》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观察和记录,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资料。经过长期观测天气,记录、分析,写出了《物候学》一书。
6.(2024三下·萍乡期末)叶有   地排列在茎上,可以接受更多阳光,更好地进行   。
【答案】规律;光合作用
【知识点】叶的作用;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子在茎上是有顺序排列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7.(2024三下·萍乡期末)根、茎、   作为营养器官,花、果实和   作为繁殖器官,互为存在条件,实现各自功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物种繁衍。
【答案】叶;种子
【知识点】茎的作用;叶的作用;花的结构、作用;果实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与植物的营养有关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它们互为存在条件,实现各自功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物种繁衍。
8.(2024三下·萍乡期末)植物的根有   、   和   的作用。
【答案】固定植物;吸收水分;营养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营养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
9.(2024三下·萍乡期末)常见衣服的材料有   、毛料、   、丝绸。
【答案】棉布;合成纤维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化;服装材料
【解析】【分析】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常见衣服的材料有棉布、毛料、合成纤维、丝绸等。
10.(2024三下·萍乡期末)下列与溶解快慢无关的因素是(  )。
A.颗粒大小 B.水的温度 C.是否搅拌 D.物质的颜色
【答案】D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加热、搅拌、碾碎可以加快溶解。所以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都与溶解快慢有关,与物质的颜色无关。
11.(2024三下·萍乡期末)与水的三态变化相似的是 (  )。
A.白纸燃烧 B.压扁易拉罐 C.苹果发黄 D.铁钉生锈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白纸燃烧、苹果发黄、铁钉生锈都是化学变化,压扁易拉罐是物理变化。
12.(2024三下·萍乡期末)下列现象不属于蒸发的是(  )
A.打开冰棍包装纸,周围冒“白气”
B.夏天在教室地面洒水降温
C.热天,狗伸出舌头散热
D.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A.打开冰棒包装纸,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即发生了液化现象。
B.夏天在教室地面酒水降温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C.热天,狗伸出舌头散热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D.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属于蒸发现象。
13.(2024三下·萍乡期末)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大多是从(  )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A.根 B.茎 C.种子 D.叶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一生;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植物的种子在合适的环境下会萌发生长,生长成一株新的植物,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14.(2024三下·萍乡期末)气象台预报某一天的降水概率为70%以上,就是说 (  )。
A.有下雨的可能性 B.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C.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答案】B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降水概率指的是今天这个城市下雨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多少。在预报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会降雨的概率为这个数,概率是个数学名词,它的直观意义是指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明天的降水概率是70%,说明下雨的可能性较很大,它属于可能性中的不确定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所以选B。
15.(2024三下·萍乡期末)古诗文中“无心插柳柳成荫”是用植物的 (  )繁殖新的柳株。、
A.茎 B.根 C.叶 D.种子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
【解析】【分析】植物的有性繁殖一般指种子繁殖,无性繁殖也叫营养繁殖,是指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的繁殖,插柳是用柳树的茎繁殖的方式。
16.(2024三下·萍乡期末)下列哪项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
A.重力作用 B.太阳的辐射 C.空气的流动 D.以上都对
【答案】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空气流动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风就是空气水平流动形成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故选C。
17.(2024三下·萍乡期末)当我们的风向标指向东方时,风向是 (  )
A.西风 B.东风 C.北风 D.南风
【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当我们的风向标指向东方时,风向是东风。
18.(2024三下·萍乡期末)多余的盐颗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饱和。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饱和状态的认识,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这个现象叫做饱和。
19.(2024三下·萍乡期末)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相风铜乌来观测风向。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相风铜鸟来观测风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
20.(2024三下·萍乡期末)做饭用的锅最好选用塑料、木头等材料来做。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和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像锅柄需用不良导体才能防止烫伤,我们家里做饭用的各种锅,锅身多为金属材料,而锅把手一般用木头或橡胶来制作,其主要原因是金属材料导热性好,更好地利用热量。
21.(2024三下·萍乡期末)夏天看不到水蒸气,但是冬天能看见水蒸气。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水蒸气都是以气态形式存在,因此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水蒸气。
22.(2024三下·萍乡期末)湿衣服晾晒后变干了,是因为湿衣服上的水都滴落下来了。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就变干了,衣服上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23.(2024三下·萍乡期末)云有卷云、积云、层云三种主要形态,卷云最容易形成降雨。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云的种类;云量
【解析】【分析】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卷云、层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羽毛状的云不会形成降雨。题目说法错误。
24.(2024三下·萍乡期末)不是所有植物的花繁殖后代时都需要昆虫帮助传粉。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授粉
【解析】【分析】不是所有植物的花繁殖后代时都需要昆虫帮助传粉,一般来讲所有的植物都要开花结果来繁殖后代。传粉的媒介方式有风媒、虫媒。依靠风力来传粉的就不需要昆虫了。题目说法正确。
25.(2024三下·萍乡期末)马铃薯是植物的茎,属变态茎。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根、茎、叶作为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作为繁殖器官,互为存在条件,实现各自功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物种繁行。植物的茎:马铃薯、姜、洋葱、藕等。马铃薯的食用部分是块状茎,马铃薯是植物的茎,属于变态茎,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6.(2024三下·萍乡期末)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分类,分别填在方框里
泥土 塑料 铜矿 石块 钢铁 木头 水泥砖 合成纤维
【答案】天然材料:泥土、铜矿、石块、木头;人造材料:塑料、钢铁、水泥砖、合成纤维。
【知识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解析】【分析】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常见的材料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分类泥土、铜矿、石块、木头属于天然材料;塑料、钢铁、水泥砖、合成纤维属于人造材料。
27.(2024三下·萍乡期末)水的二态变化:我们在课堂上做过如下三个实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应题目。
(1)在实验一中,水沸腾时,我们看到气泡变化的图合理的是 (  )
A. B. C.
(2)如图乙,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沸腾水面下,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发生的变化是   (填“变鼓”或“变扁”),是因为水沸腾后产生了   。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组测得的水的温度变化与时间关系如下表所示:
测量时间/分 2 4 6 8 10 12 14 停止加热2 分钟后
水温/℃ 40 68 82 96 99 99 99 90
根据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水沸腾的温度是 (  )
A.96℃ B.99℃ C.
(4)实验二、实验三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  )
A.固定温度计的位置
B.标记原来水或冰的高度
C.帮助固定试管
(5)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体积变大的是实验   (填“二”或“三”),水开始结冰和冰开始融化的温度都是   ℃左右。
(6)在实验二中,冰中加入食盐,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升高水的温度 B.降低冰周围的温度 C.让冰变咸
【答案】(1)A
(2)变鼓;大量的热空气,热空气体积膨胀
(3)B
(4)B
(5)二;0
(6)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沸腾时,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沸腾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水大量的汽化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故选A。
(2)由于空气受热体积会变大,所以塑料袋会变鼓。
(3)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据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水沸腾的温度是99℃。故选B。
(4)橡皮筋绑在外边,这是在用橡皮筋做好标记,方便观察水面的变化。故选B。
(5)水结冰体积会变大,所以是实验二;水开始结冰和冰开始融化的温度都是0℃左右。
(6)当盐掺在碎冰里,盐就会在冰中溶解而发生吸热作用,使冰周围的温度降低。故选B。
28.(2024三下·萍乡期末)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我们可以采用   、   等方法加快水果糖的溶解。
(2)我选择“   能否加快水果糖的溶解”进行研究。
(3)实验时需要的材料(在所需要材料后打“ “) 。
两份相同的水果糖(  ) 两个烧杯(  ) 玻璃棒(  ) 冷水(  )热水(  )
(4)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放热水;搅拌
(2)用热水
(3)两份相同的水果糖(√);两个烧杯(√);冷水(√);热水(√)
(4)水温越高,溶解越快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影响物质溶解快慢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水的温度越高、搅拌、切碎,物质溶解越快。
(1)根据加快溶解的认识,加快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可以用用热水、搅拌、切碎等方法。
(2)我选择“用热水能加快水果糖的溶解”进行研究,猜测水温越高,溶解越快。
(3)结合研究的问题,需要的材料及仪器有两份相同的水果糖,两个烧杯,烧杯用来盛放液体,搅拌棒用来搅拌,同等质量的热水与冷水。玻璃棒是用来搅拌的,在这个实验中用不到。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热水与冷水倒入装有水果糖的烧杯中,观察水果糖的溶解程度。
(4)通过实验,发现热水中水果糖溶解得快,冷水中水果糖溶解的慢,水温越高,溶解越快。
1 / 11.(2024三下·萍乡期末)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   的。在 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   克食盐。在20℃时, 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   克白糖。
2.(2024三下·萍乡期末)水在自然界以液态、   和   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   变化。
3.(2024三下·萍乡期末)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温度的一种单位。空气的温度简称   ,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   。使用气温计测量温度时要避免太阳直射,且距地面   的位置进行。
4.(2024三下·萍乡期末)云的观察分为   和   两个方面。根据云量我们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   。
5.(2024三下·萍乡期末)   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了   一书。
6.(2024三下·萍乡期末)叶有   地排列在茎上,可以接受更多阳光,更好地进行   。
7.(2024三下·萍乡期末)根、茎、   作为营养器官,花、果实和   作为繁殖器官,互为存在条件,实现各自功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物种繁衍。
8.(2024三下·萍乡期末)植物的根有   、   和   的作用。
9.(2024三下·萍乡期末)常见衣服的材料有   、毛料、   、丝绸。
10.(2024三下·萍乡期末)下列与溶解快慢无关的因素是(  )。
A.颗粒大小 B.水的温度 C.是否搅拌 D.物质的颜色
11.(2024三下·萍乡期末)与水的三态变化相似的是 (  )。
A.白纸燃烧 B.压扁易拉罐 C.苹果发黄 D.铁钉生锈
12.(2024三下·萍乡期末)下列现象不属于蒸发的是(  )
A.打开冰棍包装纸,周围冒“白气”
B.夏天在教室地面洒水降温
C.热天,狗伸出舌头散热
D.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
13.(2024三下·萍乡期末)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大多是从(  )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A.根 B.茎 C.种子 D.叶
14.(2024三下·萍乡期末)气象台预报某一天的降水概率为70%以上,就是说 (  )。
A.有下雨的可能性 B.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C.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15.(2024三下·萍乡期末)古诗文中“无心插柳柳成荫”是用植物的 (  )繁殖新的柳株。、
A.茎 B.根 C.叶 D.种子
16.(2024三下·萍乡期末)下列哪项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
A.重力作用 B.太阳的辐射 C.空气的流动 D.以上都对
17.(2024三下·萍乡期末)当我们的风向标指向东方时,风向是 (  )
A.西风 B.东风 C.北风 D.南风
18.(2024三下·萍乡期末)多余的盐颗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饱和。 (  )
19.(2024三下·萍乡期末)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相风铜乌来观测风向。 (  )
20.(2024三下·萍乡期末)做饭用的锅最好选用塑料、木头等材料来做。 (  )
21.(2024三下·萍乡期末)夏天看不到水蒸气,但是冬天能看见水蒸气。 (  )
22.(2024三下·萍乡期末)湿衣服晾晒后变干了,是因为湿衣服上的水都滴落下来了。 (  )
23.(2024三下·萍乡期末)云有卷云、积云、层云三种主要形态,卷云最容易形成降雨。 (  )
24.(2024三下·萍乡期末)不是所有植物的花繁殖后代时都需要昆虫帮助传粉。 (  )
25.(2024三下·萍乡期末)马铃薯是植物的茎,属变态茎。 (  )
26.(2024三下·萍乡期末)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分类,分别填在方框里
泥土 塑料 铜矿 石块 钢铁 木头 水泥砖 合成纤维
27.(2024三下·萍乡期末)水的二态变化:我们在课堂上做过如下三个实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应题目。
(1)在实验一中,水沸腾时,我们看到气泡变化的图合理的是 (  )
A. B. C.
(2)如图乙,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沸腾水面下,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发生的变化是   (填“变鼓”或“变扁”),是因为水沸腾后产生了   。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组测得的水的温度变化与时间关系如下表所示:
测量时间/分 2 4 6 8 10 12 14 停止加热2 分钟后
水温/℃ 40 68 82 96 99 99 99 90
根据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水沸腾的温度是 (  )
A.96℃ B.99℃ C.
(4)实验二、实验三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  )
A.固定温度计的位置
B.标记原来水或冰的高度
C.帮助固定试管
(5)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体积变大的是实验   (填“二”或“三”),水开始结冰和冰开始融化的温度都是   ℃左右。
(6)在实验二中,冰中加入食盐,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升高水的温度 B.降低冰周围的温度 C.让冰变咸
28.(2024三下·萍乡期末)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我们可以采用   、   等方法加快水果糖的溶解。
(2)我选择“   能否加快水果糖的溶解”进行研究。
(3)实验时需要的材料(在所需要材料后打“ “) 。
两份相同的水果糖(  ) 两个烧杯(  ) 玻璃棒(  ) 冷水(  )热水(  )
(4)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有限;36;204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等有关。物质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在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量是不-样的。通过溶解能力的实验操作可知,在20℃时,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盐,204克白糖,74克味精,9.6克小苏打。
2.【答案】固态;气态;温度变化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波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波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3.【答案】摄氏度;气温;气温计;1.5米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单位。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使用气温计读数时,要将气温计挂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高的位置进行;读数时,保持气温计竖直,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4.【答案】云量;云状;阴
【知识点】云的种类;云量
【解析】【分析】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云。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根据云量我们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
5.【答案】竺可桢;《物候学》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观察和记录,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资料。经过长期观测天气,记录、分析,写出了《物候学》一书。
6.【答案】规律;光合作用
【知识点】叶的作用;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子在茎上是有顺序排列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7.【答案】叶;种子
【知识点】茎的作用;叶的作用;花的结构、作用;果实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与植物的营养有关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它们互为存在条件,实现各自功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物种繁衍。
8.【答案】固定植物;吸收水分;营养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营养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
9.【答案】棉布;合成纤维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化;服装材料
【解析】【分析】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常见衣服的材料有棉布、毛料、合成纤维、丝绸等。
10.【答案】D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加热、搅拌、碾碎可以加快溶解。所以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都与溶解快慢有关,与物质的颜色无关。
11.【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白纸燃烧、苹果发黄、铁钉生锈都是化学变化,压扁易拉罐是物理变化。
12.【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A.打开冰棒包装纸,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即发生了液化现象。
B.夏天在教室地面酒水降温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C.热天,狗伸出舌头散热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D.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属于蒸发现象。
13.【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一生;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植物的种子在合适的环境下会萌发生长,生长成一株新的植物,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14.【答案】B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降水概率指的是今天这个城市下雨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多少。在预报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会降雨的概率为这个数,概率是个数学名词,它的直观意义是指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明天的降水概率是70%,说明下雨的可能性较很大,它属于可能性中的不确定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所以选B。
15.【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
【解析】【分析】植物的有性繁殖一般指种子繁殖,无性繁殖也叫营养繁殖,是指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的繁殖,插柳是用柳树的茎繁殖的方式。
16.【答案】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空气流动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风就是空气水平流动形成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故选C。
17.【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当我们的风向标指向东方时,风向是东风。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饱和状态的认识,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这个现象叫做饱和。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相风铜鸟来观测风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和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像锅柄需用不良导体才能防止烫伤,我们家里做饭用的各种锅,锅身多为金属材料,而锅把手一般用木头或橡胶来制作,其主要原因是金属材料导热性好,更好地利用热量。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水蒸气都是以气态形式存在,因此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水蒸气。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后就变干了,衣服上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云的种类;云量
【解析】【分析】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卷云、层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羽毛状的云不会形成降雨。题目说法错误。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授粉
【解析】【分析】不是所有植物的花繁殖后代时都需要昆虫帮助传粉,一般来讲所有的植物都要开花结果来繁殖后代。传粉的媒介方式有风媒、虫媒。依靠风力来传粉的就不需要昆虫了。题目说法正确。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根、茎、叶作为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作为繁殖器官,互为存在条件,实现各自功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物种繁行。植物的茎:马铃薯、姜、洋葱、藕等。马铃薯的食用部分是块状茎,马铃薯是植物的茎,属于变态茎,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6.【答案】天然材料:泥土、铜矿、石块、木头;人造材料:塑料、钢铁、水泥砖、合成纤维。
【知识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解析】【分析】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常见的材料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分类泥土、铜矿、石块、木头属于天然材料;塑料、钢铁、水泥砖、合成纤维属于人造材料。
27.【答案】(1)A
(2)变鼓;大量的热空气,热空气体积膨胀
(3)B
(4)B
(5)二;0
(6)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沸腾时,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沸腾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水大量的汽化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故选A。
(2)由于空气受热体积会变大,所以塑料袋会变鼓。
(3)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据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水沸腾的温度是99℃。故选B。
(4)橡皮筋绑在外边,这是在用橡皮筋做好标记,方便观察水面的变化。故选B。
(5)水结冰体积会变大,所以是实验二;水开始结冰和冰开始融化的温度都是0℃左右。
(6)当盐掺在碎冰里,盐就会在冰中溶解而发生吸热作用,使冰周围的温度降低。故选B。
28.【答案】(1)放热水;搅拌
(2)用热水
(3)两份相同的水果糖(√);两个烧杯(√);冷水(√);热水(√)
(4)水温越高,溶解越快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影响物质溶解快慢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水的温度越高、搅拌、切碎,物质溶解越快。
(1)根据加快溶解的认识,加快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可以用用热水、搅拌、切碎等方法。
(2)我选择“用热水能加快水果糖的溶解”进行研究,猜测水温越高,溶解越快。
(3)结合研究的问题,需要的材料及仪器有两份相同的水果糖,两个烧杯,烧杯用来盛放液体,搅拌棒用来搅拌,同等质量的热水与冷水。玻璃棒是用来搅拌的,在这个实验中用不到。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热水与冷水倒入装有水果糖的烧杯中,观察水果糖的溶解程度。
(4)通过实验,发现热水中水果糖溶解得快,冷水中水果糖溶解的慢,水温越高,溶解越快。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