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测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测试题

资源简介

1.(2024四下·莱芜期末)做小孔成像实验时,需要点燃的蜡烛、有孔的纸板,还需要 (  )。
A.手电筒 B.成像屏 C.镜子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是因为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因此形成一个倒立实像。做小孔成像实验,需要点燃的蜡烛、有孔的纸版,还需要成像的屏幕。不需要手电筒和镜子。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2.(2024四下·莱芜期末) “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科学的角度看, “垂柳成荫”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光线遇到柳树等不透明的物体时,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因此在柳树下形成了阴影,即“垂柳成荫”。这种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一个典型例子,也是物理学中光现象的一个重要应用。
3.(2024四下·莱芜期末)北极星属于 (  )。
A.大熊座 B.小熊座 C.狮子座
【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极星位于小熊星座,这是一个在夜空中容易辨认的星座,其排列与北斗星相似,但亮度稍逊。小熊星座中的斗柄的最末一颗星被称为北极星,它是夜空中可见的亮度和位置相对稳定的恒星,距地球大约430光年。
4.(2024四下·莱芜期末)如图所示,通过潜望镜能够观测到高处物体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内部的两面平面镜互相反射的原理制成的。两个镜面必须要相对放置,平行放置,A符合题意。
5.(2024四下·莱芜期末)地球由外到内依次分为(  )三个圈层。
A.地幔 地壳 地核 B.地壳 地核 地幔 C.地壳 地幔 地核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6.(2024四下·莱芜期末)冬天开空调时,空调出风口 (  ),房间能更快得暖和起来。
A.向上吹 B.向下吹 C.平吹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这是因为热空气总是要上升的,而冷空气总是要下降的。当空调的出风口朝下时,更容易让空气形成对流,从而使室内温度上升。这种做法基于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通过调整空调出风口的方向,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热空气上升的自然规律,加快室内温度的提升速度。
7.(2024四下·莱芜期末)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一根铝条,铝条上a、b、c各点蜡的熔化先后顺序是(  )。
A.a b c B.b a c C.a c b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根据热传递的顺序,离热源近的位置的蜡烛会先融化。C选项符合题意。
8.(2024四下·莱芜期末)“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时之所以会感到热,主要是因为(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时之所以会感到热,主要是因为太阳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人身上。
9.(2024四下·莱芜期末)如图所示,当用剪刀剪断细线后,曲别针会(  ).
A.落向地面 B.被磁铁吸住 C.悬浮在空中
【答案】B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在实验中,曲别针被磁铁吸引,即使细线被剪断,曲别针仍然会被磁铁吸引并靠近。这是因为磁铁对铁磁性物体(如曲别针)有吸引力,这种力量足以克服重力影响,使得曲别针被磁铁吸引而不是落向地面。
10.(2024四下·莱芜期末)下列现象和地球引力有关的是(  )。
A.重物提起来很费劲 B.磁铁吸起曲别针 C.粉笔吸墨水
【答案】A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地球引力,也称为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这种力使得所有物体都向地球中心方向施加作用,包括瀑布飞流直下、树根向地生长等现象。
11.(2024四下·莱芜期末)某天晚上8 点钟,小明看到了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到了晚上9点,他发现北斗七星的位置(  )移动了。
A.向西 B.向东 C.向南
【答案】A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 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所以某天晚上8点钟,晴晴在天空中看到了北斗七星,到了晚上9点,她发现北斗七星的位置向西移动了。
12.(2024四下·莱芜期末)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是(  )。
A.草原过度放牧 B.绿化荒山 C.乱砍滥伐森林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 根据对保护地表的认识,减少草原上牛羊数目有利于草原植被恢复,是保护地表的行为。其余都不利于地表保护。
13.(2024四下·莱芜期末)如图所示,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a B.b C.c
【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钉生锈的主要原因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选项B符合题意。
14.(2024四下·莱芜期末)通过制作某些东西来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  )。
A.分析数据 B.推理 C.建立模型
【答案】C
【知识点】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 科学家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的联系。
15.(2024四下·莱芜期末)下列谚语或古诗词描述的物质变化,与另外两项不同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A.铁杵磨针是把减小了它的体积,没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大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16.(2024四下·莱芜期末)在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中,在水中放入木屑是为了(  )。
A.便于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B.提高水温
C.加快热的传递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在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中,由于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向不明显,所以在水中放入木屑是为了便于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17.(2024四下·莱芜期末)右图同学模拟地震实验:手持木棒两端,并用力压弯,继续用力直至折断。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
A.听到木棒断裂的“咔嚓”声,手感觉震动
B.没有声音,手感觉震动,有麻木感
C.听到木棒断裂的“咔嚓”声,手几乎没有感觉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做地震的模拟实验,把几条颜色不同的毛巾叠放在桌上,当作水平岩石层。两手按在“岩层”上,把它慢慢向中间挤压。两手握住一根木棍的两端,用力折树枝,树枝会慢慢的变弯了,当力超过了树枝的承受能力树枝就会折断了,树枝被折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额感。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A是正确的选项。
18.(2024四下·莱芜期末)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了圆筒结构的物品,这就是仿生。仿生一般要经过(  )四个过程。
A.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检测模型→开发产品
B.生物性能→建立模型→开发产品→检测模型
C.生物性能→检测模型→建立模型→开发产品
【答案】A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 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仿生的过程是: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19.(2024四下·莱芜期末)VR 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完全虚拟的(  )环境。
A.二维 B.三维 C.四维
【答案】B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虚拟现实技术(VR)通过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这种技术允许用户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沉浸式的体验方式。
20.(2024四下·莱芜期末)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
(1)右图是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这是一个   实验。
(2)在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   ,土豆泥相当于   。
(3)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
(4)在实验操作中,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实验时要带上护目镜
B.将番茄酱从土豆泥的小洞倒入,并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C.可以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
【答案】(1)模拟
(2)岩浆;地壳
(3)烧瓶中水量变少
(4)C
【知识点】水的蒸发;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这个实验通过模拟火山喷发的自然现象,帮助我们理解和探索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中,使用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而酒精灯加热则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环境。
(2)通过加热土豆泥,观察番茄酱(代表岩浆)从土豆泥(代表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实验旨在展示地壳深处温度和压力如何影响岩浆的活动,进而导致火山喷发。
(3)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烧瓶中水量减少。
(4)在实验操作中,将番茄酱从土豆泥的小洞倒入,并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不可以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
21.(2024四下·莱芜期末)探究蜡烛的燃烧
(1)点燃蜡烛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   生成。
(2)用手摸一下烧杯外壁,会感到烫,这种传热方式属于   。
(3)燃烧片刻后将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
(4)蜡烛在燃烧时,蜡油会往下流,原因是____。
A.地球引力的作用 B.物体热胀冷缩 C.蜡油有热量
【答案】(1)水
(2)热传导
(3)二氧化碳
(4)A
【知识点】热传递;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燃烧的本质是可燃物和氧气发生的剧烈反应,氧气是助燃气体,氧气能使可燃性物质燃烧。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点燃蜡烛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水生成。
(2)用手摸一下烧杯外壁,会感到烫,这种传热方式属于热传导。
(3)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燃烧片刻后将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4)蜡烛在燃烧时,蜡油会往下流,这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22.(2024四下·莱芜期末)模拟雨的形成
(1)上图是模拟“雨的形成”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弯玻璃管口处可以看到“白气”, 这些“白气”是   。
(2)一段时间后,烧杯内壁上会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是   形成的。
(3)如果在烧杯上方放置冰块,烧杯内的小水珠____。
A.变多 B.变少 C.没有变化
(4)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水时,需要在烧瓶底部垫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
A.使温度上升更快
B.不让烧瓶掉下去
C.使烧瓶底部受热均匀
【答案】(1)小水滴
(2)水蒸气受冷
(3)A
(4)C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
(1)上图是模拟“雨的形成”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弯玻璃管口处可以看到“白气”, 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2)一段时间后,烧杯内壁上会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
(3)如果在烧杯上方放置冰块,环境温度低,水蒸气更容易凝结。烧杯内的小水珠会变多。
(4)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水时,需要在烧瓶底部垫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瓶底部受热均匀。
23.(2024四下·莱芜期末)劳动课上,小明学会了清炒土豆丝这道家常菜,回家后他试着做给妈妈吃。在做菜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很多的科学问题:切完土豆后菜刀上有白色的“粉末”,切开的土豆在空气中会变色……
(1)菜刀上的白色“粉末”是什么物质 如何检验
(2)小明去除土豆皮时,不小心将手划破了个口子,该怎么办
(3)用完的菜刀怎样才能防止生锈
【答案】(1)淀粉;滴加碘酒
(2)消毒包扎
(3)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安全常识;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1) 菜刀上的白色“粉末”是淀粉,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色,可以通过滴加碘酒看是否变色来检验。
(2)手指被刀切伤,需要立即进行消毒包扎。
(3)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水的接触,破坏生锈的条件,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
24.(2024四下·莱芜期末)将合适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中
A.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咸少反光建筑材料的使用 C.注意控制照明亮度 D.平面镜
E.人工白昼 F.吹泡泡 G.阳光 H.萤火虫 I.彩光污染 J.用喷壶制造 K.小水滴
【答案】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是否能够自己发光,我们将物体分为光源和非光源;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凿壁偷光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污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可以通过咸少反光建筑材料的使用,注意控制照明亮度等进行防治;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平面镜会产生反射;彩虹是光折射后形成的色散现象,需要在阳光下,有三棱镜、水滴、泡泡等物质,能够让光照射后进行折射。
1 / 11.(2024四下·莱芜期末)做小孔成像实验时,需要点燃的蜡烛、有孔的纸板,还需要 (  )。
A.手电筒 B.成像屏 C.镜子
2.(2024四下·莱芜期末) “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科学的角度看, “垂柳成荫”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3.(2024四下·莱芜期末)北极星属于 (  )。
A.大熊座 B.小熊座 C.狮子座
4.(2024四下·莱芜期末)如图所示,通过潜望镜能够观测到高处物体的是(  )。
A. B. C.
5.(2024四下·莱芜期末)地球由外到内依次分为(  )三个圈层。
A.地幔 地壳 地核 B.地壳 地核 地幔 C.地壳 地幔 地核
6.(2024四下·莱芜期末)冬天开空调时,空调出风口 (  ),房间能更快得暖和起来。
A.向上吹 B.向下吹 C.平吹
7.(2024四下·莱芜期末)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一根铝条,铝条上a、b、c各点蜡的熔化先后顺序是(  )。
A.a b c B.b a c C.a c b
8.(2024四下·莱芜期末)“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时之所以会感到热,主要是因为(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9.(2024四下·莱芜期末)如图所示,当用剪刀剪断细线后,曲别针会(  ).
A.落向地面 B.被磁铁吸住 C.悬浮在空中
10.(2024四下·莱芜期末)下列现象和地球引力有关的是(  )。
A.重物提起来很费劲 B.磁铁吸起曲别针 C.粉笔吸墨水
11.(2024四下·莱芜期末)某天晚上8 点钟,小明看到了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到了晚上9点,他发现北斗七星的位置(  )移动了。
A.向西 B.向东 C.向南
12.(2024四下·莱芜期末)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是(  )。
A.草原过度放牧 B.绿化荒山 C.乱砍滥伐森林
13.(2024四下·莱芜期末)如图所示,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a B.b C.c
14.(2024四下·莱芜期末)通过制作某些东西来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  )。
A.分析数据 B.推理 C.建立模型
15.(2024四下·莱芜期末)下列谚语或古诗词描述的物质变化,与另外两项不同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2024四下·莱芜期末)在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中,在水中放入木屑是为了(  )。
A.便于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B.提高水温
C.加快热的传递
17.(2024四下·莱芜期末)右图同学模拟地震实验:手持木棒两端,并用力压弯,继续用力直至折断。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
A.听到木棒断裂的“咔嚓”声,手感觉震动
B.没有声音,手感觉震动,有麻木感
C.听到木棒断裂的“咔嚓”声,手几乎没有感觉
18.(2024四下·莱芜期末)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了圆筒结构的物品,这就是仿生。仿生一般要经过(  )四个过程。
A.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检测模型→开发产品
B.生物性能→建立模型→开发产品→检测模型
C.生物性能→检测模型→建立模型→开发产品
19.(2024四下·莱芜期末)VR 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完全虚拟的(  )环境。
A.二维 B.三维 C.四维
20.(2024四下·莱芜期末)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
(1)右图是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这是一个   实验。
(2)在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   ,土豆泥相当于   。
(3)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
(4)在实验操作中,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实验时要带上护目镜
B.将番茄酱从土豆泥的小洞倒入,并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C.可以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
21.(2024四下·莱芜期末)探究蜡烛的燃烧
(1)点燃蜡烛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   生成。
(2)用手摸一下烧杯外壁,会感到烫,这种传热方式属于   。
(3)燃烧片刻后将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
(4)蜡烛在燃烧时,蜡油会往下流,原因是____。
A.地球引力的作用 B.物体热胀冷缩 C.蜡油有热量
22.(2024四下·莱芜期末)模拟雨的形成
(1)上图是模拟“雨的形成”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弯玻璃管口处可以看到“白气”, 这些“白气”是   。
(2)一段时间后,烧杯内壁上会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是   形成的。
(3)如果在烧杯上方放置冰块,烧杯内的小水珠____。
A.变多 B.变少 C.没有变化
(4)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水时,需要在烧瓶底部垫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
A.使温度上升更快
B.不让烧瓶掉下去
C.使烧瓶底部受热均匀
23.(2024四下·莱芜期末)劳动课上,小明学会了清炒土豆丝这道家常菜,回家后他试着做给妈妈吃。在做菜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很多的科学问题:切完土豆后菜刀上有白色的“粉末”,切开的土豆在空气中会变色……
(1)菜刀上的白色“粉末”是什么物质 如何检验
(2)小明去除土豆皮时,不小心将手划破了个口子,该怎么办
(3)用完的菜刀怎样才能防止生锈
24.(2024四下·莱芜期末)将合适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中
A.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咸少反光建筑材料的使用 C.注意控制照明亮度 D.平面镜
E.人工白昼 F.吹泡泡 G.阳光 H.萤火虫 I.彩光污染 J.用喷壶制造 K.小水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是因为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因此形成一个倒立实像。做小孔成像实验,需要点燃的蜡烛、有孔的纸版,还需要成像的屏幕。不需要手电筒和镜子。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光线遇到柳树等不透明的物体时,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因此在柳树下形成了阴影,即“垂柳成荫”。这种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一个典型例子,也是物理学中光现象的一个重要应用。
3.【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极星位于小熊星座,这是一个在夜空中容易辨认的星座,其排列与北斗星相似,但亮度稍逊。小熊星座中的斗柄的最末一颗星被称为北极星,它是夜空中可见的亮度和位置相对稳定的恒星,距地球大约430光年。
4.【答案】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内部的两面平面镜互相反射的原理制成的。两个镜面必须要相对放置,平行放置,A符合题意。
5.【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6.【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这是因为热空气总是要上升的,而冷空气总是要下降的。当空调的出风口朝下时,更容易让空气形成对流,从而使室内温度上升。这种做法基于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通过调整空调出风口的方向,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热空气上升的自然规律,加快室内温度的提升速度。
7.【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根据热传递的顺序,离热源近的位置的蜡烛会先融化。C选项符合题意。
8.【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时之所以会感到热,主要是因为太阳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人身上。
9.【答案】B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在实验中,曲别针被磁铁吸引,即使细线被剪断,曲别针仍然会被磁铁吸引并靠近。这是因为磁铁对铁磁性物体(如曲别针)有吸引力,这种力量足以克服重力影响,使得曲别针被磁铁吸引而不是落向地面。
10.【答案】A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地球引力,也称为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这种力使得所有物体都向地球中心方向施加作用,包括瀑布飞流直下、树根向地生长等现象。
11.【答案】A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 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所以某天晚上8点钟,晴晴在天空中看到了北斗七星,到了晚上9点,她发现北斗七星的位置向西移动了。
12.【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 根据对保护地表的认识,减少草原上牛羊数目有利于草原植被恢复,是保护地表的行为。其余都不利于地表保护。
13.【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钉生锈的主要原因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选项B符合题意。
14.【答案】C
【知识点】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 科学家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的联系。
15.【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A.铁杵磨针是把减小了它的体积,没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大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16.【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在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中,由于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向不明显,所以在水中放入木屑是为了便于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17.【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做地震的模拟实验,把几条颜色不同的毛巾叠放在桌上,当作水平岩石层。两手按在“岩层”上,把它慢慢向中间挤压。两手握住一根木棍的两端,用力折树枝,树枝会慢慢的变弯了,当力超过了树枝的承受能力树枝就会折断了,树枝被折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额感。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A是正确的选项。
18.【答案】A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 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仿生的过程是: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19.【答案】B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虚拟现实技术(VR)通过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这种技术允许用户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沉浸式的体验方式。
20.【答案】(1)模拟
(2)岩浆;地壳
(3)烧瓶中水量变少
(4)C
【知识点】水的蒸发;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这个实验通过模拟火山喷发的自然现象,帮助我们理解和探索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中,使用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而酒精灯加热则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环境。
(2)通过加热土豆泥,观察番茄酱(代表岩浆)从土豆泥(代表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实验旨在展示地壳深处温度和压力如何影响岩浆的活动,进而导致火山喷发。
(3)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烧瓶中水量减少。
(4)在实验操作中,将番茄酱从土豆泥的小洞倒入,并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不可以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
21.【答案】(1)水
(2)热传导
(3)二氧化碳
(4)A
【知识点】热传递;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燃烧的本质是可燃物和氧气发生的剧烈反应,氧气是助燃气体,氧气能使可燃性物质燃烧。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点燃蜡烛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水生成。
(2)用手摸一下烧杯外壁,会感到烫,这种传热方式属于热传导。
(3)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燃烧片刻后将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4)蜡烛在燃烧时,蜡油会往下流,这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22.【答案】(1)小水滴
(2)水蒸气受冷
(3)A
(4)C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
(1)上图是模拟“雨的形成”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弯玻璃管口处可以看到“白气”, 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2)一段时间后,烧杯内壁上会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
(3)如果在烧杯上方放置冰块,环境温度低,水蒸气更容易凝结。烧杯内的小水珠会变多。
(4)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水时,需要在烧瓶底部垫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瓶底部受热均匀。
23.【答案】(1)淀粉;滴加碘酒
(2)消毒包扎
(3)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安全常识;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1) 菜刀上的白色“粉末”是淀粉,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色,可以通过滴加碘酒看是否变色来检验。
(2)手指被刀切伤,需要立即进行消毒包扎。
(3)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水的接触,破坏生锈的条件,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
24.【答案】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是否能够自己发光,我们将物体分为光源和非光源;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凿壁偷光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污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可以通过咸少反光建筑材料的使用,注意控制照明亮度等进行防治;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平面镜会产生反射;彩虹是光折射后形成的色散现象,需要在阳光下,有三棱镜、水滴、泡泡等物质,能够让光照射后进行折射。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