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二上语文19古诗二首之敕勒歌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统编二上语文19古诗二首之敕勒歌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诗歌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下,接着用“穹庐 ”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 的四面八方,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其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抒发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单元除了《敕勒歌》之外,还编排了《夜宿山市》《雾在哪里》《雪孩子》 3 篇诗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想象 ”,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 情感体验 ”。相比于《雾在哪里》仿照课文例句说话和《雪孩子》在想象中续编 故事的创造想象,《敕勒歌》更侧重于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再现想象。 本课的课后习题为“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 ”。
【学情分析】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得到了初 步的培养。在此之前,学生也接触了《江南》和《画》等古诗,在课外他们也积 累了不少古诗。但《敕勒歌》这首诗描写的是草原风光,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 过草原,同时诗中有个别字词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突破重 难点的字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画面等方式,大
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景象。
【本课教学总目标】
1.认识“似、庐、笼、盖、苍、茫 ”六个生字,会写“ 阴、似、野、苍、茫 ”
五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1
【教学重难点】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川 ”“苍苍 ”等词语的含义。
3.通过想象画面初步理解诗意,再说说诗句描绘的景象。
怎么?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设计】1 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大脑运动操
师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第 18 课《古诗二首》中的《敕勒歌》。
在上课前,我们要做到书本铅笔齐备好,坐姿端正不乱摇。专心听讲记得牢,
认真书写错字少。
1.小游戏 :看图猜诗句。
师:做好了学习准备,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吧,你能看图猜出对应的诗句吗
(PPT 出示三幅图,让学生看图猜诗句。然后出示三句诗,分别是:江南可 采莲,莲叶何田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师:瞧,在第一幅图中,层层叠叠的碧绿的莲叶映衬着鲜艳美丽的莲花,这
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这句诗来;中间这幅
2
图中,太阳依傍山峦渐渐落下,辽阔的河面向着大海滔滔东流,这正是王之涣在
《登鹳雀楼》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所描绘的景象;最后一幅图中,有
个人凝望着眼前的瀑布,这个人就是李白,他望着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
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千古名句。
师:这些诗句我们都学过,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积累了这么多有关景物
描写的诗句。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草原的古诗,它就是《敕勒歌》。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看图猜诗句这个大脑运动操,既可以把学生的注 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又可以复习学过描写景物的古诗,并顺势引入《敕勒
歌》的学习。】
版块二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
师:关于这首诗我们有以下学习目标。
(PPT 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 借助插图、联系生活 实际,理解“川 ”“苍苍 ”等词语的含义;3.通过想象画面初步理解诗意,再
说说诗句描绘的景象。)
板块三 知识点讲解
一、读准课题,认识“敕勒 ”
师 :知道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先齐读课题——《敕勒歌》。也许有
同学会问 :“老师,敕勒是什么呀 ”其实“敕勒 ”是我国古代北方生活在草
原上的游牧民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一首民歌,也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之一。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一)自由朗读,读通诗句
师 :读完课题,知道了“敕勒 ”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读这
首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认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词你们读准了吗 “似 ”“苍 ”是平舌音,“笼 ”“苍 ”
“茫 ”是后鼻音,请跟着老师读准。
(PPT 出示:“似、穹庐、笼盖、苍苍、茫茫 ”。)
3
师:在这里老师还要特别提醒“见 ”这个字,通过注释我们可以知道“见 ”
同“现 ”,是“显现 ”的意思,所以在这首诗里它不读“jiàn ”而读“xiàn ”。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师:读准了生字词的读音,老师也想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请你边听边留意老
师的朗读节奏,并用“/ ”给诗句标上节奏。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你们画对了吗 现在请你大声朗读古诗,把每句诗读
得流利、有节奏。
读好了,请大家看课文插图,你能用一个词说说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原吗
有的同学说:“这是一片壮丽的草原。”有的同学还会说:“这是一片辽阔的
草原。 ”是的啊,这片草原是那么的壮丽,那么的辽阔。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首诗,看看在这壮丽辽阔的草原上出现了
哪些景物 请你用笔圈画出来。
同学们找好了吗 瞧,这是老师找到的景物,你们都找到了吗 如果找错了,
注意要改正哦!
(PPT 出示古诗,圈起“敕勒川 ”“ 阴山 ”“穹庐 ”“ 四野 ”“天 ”“野 ”
“草 ”“牛羊 ”。)
四、借助插图,初解诗意
(一)理解诗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1.借助字源,理解“川 ”字。
(PPT 出示诗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诗里景物,谁能猜猜“川 ”是什么吗 我想有的同学
会说“川 ”是河流。
我们看,这是“川 ”字的甲骨文,它看起来就像一条河流,所以“川 ”的确
有河流的意思。但河流流经的地方往往会有一大片平原,所以“川 ”也有平原的
意思,“敕勒川 ”指的就是“敕勒平原 ”。
师:那你们知道“敕勒平原 ”在哪里吗?根据“敕勒川,阴山下 ”这句诗,
我们可以知道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PPT 分别出示“川 ”字的甲骨文和河流流经大平原的图片。)
2.借助图片,理解“穹庐 ”。
4
师:同学们能接着猜猜“穹庐 ”是什么吗 我们看,这是敕勒人居住的房子,
叫做“蒙古包 ”,古代的时候也叫做“毡帐 ”。“穹庐 ”就是毡帐上圆圆的大屋
顶。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穹庐?是的,作者把天空比作穹庐,喻指天空就像蒙
古包的圆顶,广阔无边。 (PPT 出示蒙古包图片。) 3.扣词语,想画面。 师:知道了“川 ”“穹庐 ”的意思,那敕勒人看到了怎样的敕勒平原和阴山?
天空和原野又是什么样的?请你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
这句诗描绘的景象。 你们都说好了吗 我们听听这位同学的分享。 (播放学生录音:我看到了在连绵起伏的阴山脚下,有一片辽阔的平原,敕勒 人就生活在那里。在他们的眼里,天空好像是蒙古包的大屋顶,笼盖着四面八方 的原野。) 4.体验情感,指导朗读。 师:咦 那老师有个疑问了,天空是很大很大的,蒙古包的屋顶再大,能比天
还大,盖住四野吗 为什么敕勒人会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呢 我们都知道,蒙古包是敕勒人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一生中最亲近、
最离不开的地方,把天空比作“穹庐 ”,笼盖了四野,体现了敕勒人对头顶这片
天、脚下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就像自己离不开“穹庐 ”一样,离不开草原。
现在我们把这句诗读一读吧,注意要读出敕勒平原的辽阔和阴山的雄伟,还
要读出敕勒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二)理解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苍苍 ”。
(PPT 出示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师:在这句诗里,再次描写了草原的天空,这里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诗句中用
了哪一个词来形容
没错,用了“苍苍 ”这个词来形容草原的天空。同学们,你们能想一想“苍
苍 ”是怎样的吗
“苍苍 ”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哦,在形容不同事物时,有不同的意思。
5
看,这是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这里“苍苍 ”的意思是灰白色的;这是片郁
郁苍苍的树林,这里“苍苍 ”的意思是绿绿的。那聪明的你们能想想“天苍苍 ”
是怎样的吗 有同学可能想到了,“天苍苍 ”就是指天空蓝蓝的。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茫茫 ”。
师:知道了草原上的天空是蓝蓝的,那草原上的原野又是怎样的呢 诗句中用
了哪一个词来形容
诗里用了“茫茫 ”这个词来形容草原上的原野。“茫茫 ”也是个神奇的魔术
师,它和“苍苍 ”一样,在形容不同事物时,有不同的意思。
看,这是一片茫茫的大海,它无边无际,我们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是一片茫
茫的云海,云雾浓厚,我们什么也看不清楚。聪明的你们知道“野茫茫 ”是怎样
了的吗 噢,原来“野茫茫 ”就是指原野无边无际的。
3.扣词语,想画面。
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我们知道草原上的天空是蓝蓝的,原野是无边无际
的,那草是什么颜色?牛、羊长得怎样?请你继续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想象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景象。
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分享。
(播放学生录音:草原上一望无际的天空是那么的蓝,草原上的原野一片碧 绿,茫茫无边。一阵风吹过来,茂盛的牧草弯下了腰,肥壮的牛羊出现在我们的
眼前。)
这位同学结合课文插图抓住了“草 ”和“牛羊 ”等景物,想象草原上“风吹
草低见牛羊 ”的景象,说的真棒,老师相信同学们也说的和她一样棒!
4.指导朗读。
我们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原野,写了草原上
所有的景象,它们好像就在我们眼前,但是它们是静止不动的,但当我们读到“风
吹草地见牛羊 ”时,眼前的景象突然就豁然开朗起来,仿佛活过来一样。
能生活在这样蓝蓝的天底下,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肥壮的牛羊,敕勒
人会有什么感受 他们的心中应该充满了对家园的自豪与骄傲吧!带着这种情感,
我们读一读这句诗。
6
5.观看视频,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草原,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领略草原的风光!
6.指导朗读。
师:这样的草原美景,把我们深深打动,多么壮丽的草原风光,多么美丽的
人间天堂,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敕勒歌》吧!
五、小结方法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这首诗我们就学完了,请你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
的 这堂课我们通过借助插图、想象画面学习了《敕勒歌》这首诗。借助插图、
想象画面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我们可以找出诗中描写的事物,结合插图,加以
想象,再根据诗句的内容,连成画面。
六、课堂练习
师: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这首诗,现在请你完
成下面的练习。
通过“敕勒川,阴山下 ”这句诗,我们可以知道“敕勒川 ”位于阴山脚下,
所以第一题答案选 A。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穹庐 ”是指“毡帐的大屋顶 ”,第二题答案
选 B 。
“天苍苍,野茫茫 ”说明草原十分广阔,第三题答案也选 B。
同学们都做对了吗 都做对的同学请给自己点个赞吧。
【设计意图: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想象 ”和本课的课后习题“读诗句, 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重难点字词的基础上,
通过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初步理解诗意,再说说诗句描绘的景象。】
板块四 指导写字
一、指导写字
师:在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书写“苍 ”“茫 ”这两个字。要想写好这
两个字,我们一要看结构,二要看位置,三要看关键笔画。
我们先来看看“苍 ”字。“苍 ”是上下结构,“艹 ”要写得窄、扁,下半
7
部的“仓 ”要写得宽、大,“仓 ”上面的撇、捺相交于竖中线左侧,撇捺要
写得舒展,收笔撇低捺高。
我们一起来书空 :横、竖、竖、撇、捺、横折钩、竖弯钩。
我们再来看看“茫 ”字。“茫 ”字也是上下结构,“艹 ”同样要写得窄、
扁,“ 氵 ”首点在左上格横中线上方,“亡 ”的点笔在右上格,收笔在横中
线上。
我们一起来书空 :横、竖、竖、点、点、提、点、横、竖弯。
二、学生练习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 85 页,把这两个字先描红一遍,再写一遍吧。
板块五 拓展阅读或练习
一、作业布置
师 :相信同学们都能写好,最后给同学们布置个小作业 :
根据自己对《敕勒歌》的理解,画一幅简笔画。
师 :本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再见!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