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03 讲 运动的快慢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1.知道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2.理解速度的概念。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3.认识匀速直线运动。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4 大考点) 4.理解并会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5.会使用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1、速度(1)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m/s。常用的单位还有 km/h。关系:1m/s=3.6km/h。(3)速度的公式:通常用字母 v 表示速度,用字母 s 表示路程,用字母 t 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v s 。t(4)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①蜗牛的速度约为 1.5×10-3m/s。②人步行约为 1.1m/s。③人骑自行车约为 5m/s。④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约为 30m/s。⑤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⑥真空中的光速为 3×108m/s。2、运动快慢的比较(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2)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3)用路程除以时间,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3、匀速直线运动(1)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或某一距离)的运动速度,就知道了它在任意时间段内或任意运动点上的速度。②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s(3)计算公式: v ;不能从数学角度把公式 s=vt 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t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4)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 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甲乙所示。(5)匀速直线运动仅为理想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存在,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不大,并且轨迹近似为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4、速度与物体运动(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称为“速率”,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教材习题 01 解题方法某老师晨练时,在 45min 内快步行走 ①运用 v= ,代入数值可求速度,运用 s=vt,4.5km。他在这段时间内行走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相当于多少米每秒? 可求路程,另外各物理量的单位要配套使用;1m/s=3.6km/h……教材习题 03 解题方法在平直的公路上,某同学观察到大巴车上的车速显示 ①运用 v= ,代入数值可求速度,屏始终显示 72km/h。他用电子表测出大巴车由第 1根路灯杆到第 6根路灯杆的时间为 10s。若路灯杆之运用 s=vt,可求路程,另外各物理间是等距的,则相邻两根路灯杆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量的单位要配套使用; 1m/s =3.6km/h……教材习题 05 解题方法北由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某次高速列车运行信息如下表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列所示 车在不同路段所用的时间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运行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和行驶的路程,根据 v=1 北京南 12:00 12:00 0 0计算速度,并进行比较即2 天津南 12:31 12:33 31 分 120km可。3 济南西 13:33 13:35 1小时 33分 406km ……4 南京南 15:33 15:35 3小时 33分 1023km5 上海虹桥 16:38 16:38 4小时 38分 1318km根据列车运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 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考点一 速度与物体运动1.如图记录了小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 3s 运动的路程为 60mB.根据图中小车的运动情况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C.由 v= 可知,图中小车运动时 v 与 t 成反比D.图中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2.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速度(以 m/s 为单位),而生活中,运动达人们常常用配速(以 min/km 为单位)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则 1m/s 的运动速度比配速为 10min/km 的运动速度要 (选填“快”或“慢”)。考点二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观众看到第一名冲过终点时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B.终点裁判通过记录用时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C.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D.物理学中采用裁判的方法来定义速度的4.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甲图采用的方法是 ;乙图采用的方法是 。考点三 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5.骑马人甲、乙分别同时从相距 L 的 A、B 两处相向运动,骑马人甲与骑马人乙相遇后,甲立即调转方向以同样的速度原路返回 A 处,并停留在 A 处,从出发到再次返回 A 处用时为 t0,过一段时间后,骑马人乙也到达 A 处,骑马人乙从 B 处到 A 处用时为 t,其中 t=2t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骑马人甲和骑马人乙速度大小之比为 1:3B.从出发到第一次中途相遇,骑马人甲和骑马人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2:1C.骑马人甲再次返回 A 处时,骑马人乙到达 AB 的中点D.骑马人甲和骑马人乙通过的总路程之比为 3:16.2024 年 2 月 27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飞行汽车”(如图所示)成功完成全球首条跨海跨城航线的首飞,从深圳到珠海用时 20min,若两地间飞行路程为 70km,则巡航速度可达 km/h。7.济南交警出动警务航空队在高架桥等重点区域,利用警用无人机进行城市高架路视频巡检,对降低通行效率,扰乱交通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空中打击”。表中列出了无人机的部分工作参数,通过计算回答无人机以最大水平飞行速度匀速飞行 1km 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总质量(含电池及桨) 9kg最大上升速度 8m/s最大水平飞行速度 21m/s考点四 匀速直线运动8.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 D.一.选择题(共 8 小题)1.在进行 100 米赛跑时,甲同学到达终点时,乙同学恰好跑了 90 米。第二次比赛时,甲同学的起跑线在乙同学的起跑线后 10 米处,即甲同学跑 110 米,乙同学跑 100 米,若他们还是以原来的速度跑。请问谁先到达终点(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C.同时到达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能估算出物体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2:3,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3: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A.8:9 B.9:8 C.2:9 D.9:24.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 5~10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20mB.在 0~20s 内物体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 0~10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4m/sD.在 0~5s 内与 10~20s 内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2:15.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敏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敏越跑越快,最终以 12.5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敏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敏在前 50m 一定用了 6.25s B.小敏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8mC.小敏的平均速度是 8m/s D.小敏的平均速度是 8km/s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列选项是明明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四个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表示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 D.7.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由东向西步行,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s~12s,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同时同地出发C.4s~12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第 8s 时,甲、乙的速度相等8.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3:2,时间之比为 2:1,则两车的路程之比为( )A.1:1 B.3:2 C.2:3 D.3:1二.填空题(共 4 小题)9.小红在“纸锥下落的快慢”比赛活动中发现 A、B 两个纸锥(如图所示)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纸锥下落所用的时间不同,由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10.今年 9 月 30 日晚,中国选手谢震业、葛曼棋双双加冕杭州亚运会男女百米“飞人大战”冠军。以奔跑时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边的计时牌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裁判员是通过相等路程比较 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11.如图是汽车速度计和交通标志,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km/h;由交通标志可知汽车从这两个标志牌到西大桥限速 km/h,最快要 min。12.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喜爱,行驶时若以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是 的;出于安全考虑,平衡车限速 15km/h,以该速度在水平路面行驶 3km,用时 min。三.计算题(共 3 小题)13.周末,小明想要去参观滕王阁,他在手机上预先查看了路线,总路程约为 3.9km。其它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进行相关计算。(1)乘坐 26 路公交车的时间是多少?(2)小明的步行速度是 1m/s,求小明步行的总路程。(3)求公交车的平均车速是多少 km/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4.K279 次列车由北京开往十堰,从北京到十堰铁路长 900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K279 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郑州 襄阳 十堰K279 到站时间 ﹣ 19:09 3:42 6:00发车时间 10:00 19:33 3:58 ﹣(1)K279 次列车由郑州到襄阳所用的时间:(2)K279 次列车由北京到达十堰的平均速度;(3)中途 K279 次列车以 36km/h 的速度穿越长度为 1600m 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 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15.如图是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车辆以 70km/h 的速度进入全长为 34km 的区间测速路段,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以 100km/h 的速度行驶了 0.2h,然后再以 70km/h 的速度继续行驶直至离开该区间测速路段,请计算:(1)汽车以 100km/h 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以 70km/h 的速度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3)通过计算说明,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有没有超出限定速度。第 03 讲 运动的快慢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1.知道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2.理解速度的概念。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3.认识匀速直线运动。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4 大考点) 4.理解并会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5.会使用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1、速度(1)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m/s。常用的单位还有 km/h。关系:1m/s=3.6km/h。(3)速度的公式:通常用字母 v 表示速度,用字母 s 表示路程,用字母 t 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v s 。t(4)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①蜗牛的速度约为 1.5×10-3m/s。②人步行约为 1.1m/s。③人骑自行车约为 5m/s。④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约为 30m/s。⑤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⑥真空中的光速为 3×108m/s。2、运动快慢的比较(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2)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3)用路程除以时间,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3、匀速直线运动(1)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或某一距离)的运动速度,就知道了它在任意时间段内或任意运动点上的速度。②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s(3)计算公式: v ;不能从数学角度把公式 s=vt 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t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4)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 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甲乙所示。(5)匀速直线运动仅为理想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存在,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不大,并且轨迹近似为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4、速度与物体运动(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称为“速率”,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教材习题 01 解题方法某老师晨练时,在 45min 内快步行走 ①运用 v= ,代入数值可求速度,运用 s=vt,4.5km。他在这段时间内行走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相当于多少米每秒? 可求路程,另外各物理量的单位要配套使用;1m/s=3.6km/h……【答案】解:t=45min=0.75h;s=4.5km;4.5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v= = =6km/h;0.756km/h=1.66m/s;答: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 6km/h;1.66m/s。教材习题 03 解题方法在平直的公路上,某同学观察到大巴车上的车速显示 ①运用 v= ,代入数值可求速度,屏始终显示 72km/h。他用电子表测出大巴车由第 1根路灯杆到第 6根路灯杆的时间为 10s。若路灯杆之运用 s=vt,可求路程,另外各物理间是等距的,则相邻两根路灯杆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量的单位要配套使用; 1m/s =3.6km/h……【答案】解:72 千米/时=20 米/秒。路程 S=vt=20×10=200(米)n=200÷(6-1)=200÷5,=40(米).答:每两根路灯杆相隔 40 米。教材习题 05 解题方法北由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某次高速列车运行信息如下表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列所示 车在不同路段所用的时间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运行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和行驶的路程,根据 v=1 北京南 12:00 12:00 0 0计算速度,并进行比较即2 天津南 12:31 12:33 31 分 120km可。3 济南西 13:33 13:35 1小时 33分 406km ……4 南京南 15:33 15:35 3小时 33分 1023km5 上海虹桥 16:38 16:38 4小时 38分 1318km根据列车运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 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答案】解:(1)列车由北京南驶往上海虹桥的时间 t=16:38﹣12:00=4h38min=h,列车由北京南驶往上海虹桥的路程 s=1318km,列车由北京南驶往上海虹桥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列车在“济南西—南京南”路段所用的时间 t1=15:33﹣13:35=1h58min=h,列车在“济南西—南京南”路段行驶的路程 s1=1023km﹣406km=617km,列车在“济南西—南京南”路段行驶的平均速度 ,列车在“南京南—上海虹桥”路段所用的时间 .列车在“南京南—上海虹桥”路段行驶的路程 s2=1318km﹣1023km=295km,列车在“南京南—上海虹桥”路段的平均速度 ,答:(1)列车由北京南驶往上海虹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84km/h;(2)列车在“济南西—南京南”路段运行得最快 在“南京南—上海虹桥”路段运行得最慢。考点一 速度与物体运动1.如图记录了小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 3s 运动的路程为 60mB.根据图中小车的运动情况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C.由 v= 可知,图中小车运动时 v 与 t 成反比D.图中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答案】B【解答】解:AD、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的速度 v= = =30m/s,由 v= 可得,小车 3s 运动的路程 s′=vt′=30m/s×3s=90m,故 AD 错误;B、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根据 s=vt 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C、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与时间无关,故 C 错误。故选:B。2.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速度(以 m/s 为单位),而生活中,运动达人们常常用配速(以 min/km 为单位)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则 1m/s 的运动速度比配速为 10min/km 的运动速度要 慢 (选填“快”或“慢”)。【答案】慢【解答】解:配速为 10min/km 的运动速度为:v= = ≈1.7m/s>1m/s,所以 1m/s 的运动速度比配速为 10min/km 的运动速度要慢一些。故答案为:慢。考点二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观众看到第一名冲过终点时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B.终点裁判通过记录用时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C.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D.物理学中采用裁判的方法来定义速度的【答案】D【解答】解:A、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观众看到第一名冲过终点时用,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员通过的路程长短,判断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运动快,即采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 A 正确;B、终点裁判通过记录用时是通过比较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得快,即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 B 正确;C、速度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越大,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越大,故 C 正确;D、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即观众的方法,故 D 错误。故选:D。4.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甲图采用的方法是 在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 ;乙图采用的方法是 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自行车与摩托车运动时间相同,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路程大的运动快,即在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2)由图乙可知,自行车与摩托车的路程相同,但运动时间不同,可以通过比较时间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即采用的方法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故答案为:在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考点三 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5.骑马人甲、乙分别同时从相距 L 的 A、B 两处相向运动,骑马人甲与骑马人乙相遇后,甲立即调转方向以同样的速度原路返回 A 处,并停留在 A 处,从出发到再次返回 A 处用时为 t0,过一段时间后,骑马人乙也到达 A 处,骑马人乙从 B 处到 A 处用时为 t,其中 t=2t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骑马人甲和骑马人乙速度大小之比为 1:3B.从出发到第一次中途相遇,骑马人甲和骑马人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2:1C.骑马人甲再次返回 A 处时,骑马人乙到达 AB 的中点D.骑马人甲和骑马人乙通过的总路程之比为 3:1【答案】C【解答】解:A、设骑马人甲的速度为 v 甲,骑马人乙的速度为 v 乙,A、B 之间的距离为 sAB,根据速度公式得,骑马人乙从 B 处到 A 处的路程 sAB=v 乙 t=2v 乙 t0,﹣﹣﹣﹣﹣﹣①骑马人甲与骑马人乙相遇共同经过的路程:sAB=(v 甲+v 乙)× t0,﹣﹣﹣﹣﹣﹣②由①②解得,v 甲:v 乙=3:1,故 A 错误;B、从出发到第一次中途相遇,用的时间相等,t'= t0,根据速度公式得,s 甲:s 乙=v 甲 t':v 乙 t'=v 甲:v 乙=3:1,故 B 错误;C、骑马人甲再次返回 A 处时,骑马人乙经过的路程:s 乙'=v 乙 t0,由①知,s 乙'= sAB,故 C 正确;D、两人都返回 A 处时,s 甲'':s 乙''=v 甲 t0:2v 乙 t0=v 甲:2v 乙=3:2,故 D 错误。故选:C。6.2024 年 2 月 27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飞行汽车”(如图所示)成功完成全球首条跨海跨城航线的首飞,从深圳到珠海用时 20min,若两地间飞行路程为 70km,则巡航速度可达 210 km/h。【答案】210。【解答】解:已知从深圳到珠海用时 20min ,若两地间飞行路程为 70km ,则巡航速度。故答案为:210。7.济南交警出动警务航空队在高架桥等重点区域,利用警用无人机进行城市高架路视频巡检,对降低通行效率,扰乱交通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空中打击”。表中列出了无人机的部分工作参数,通过计算回答无人机以最大水平飞行速度匀速飞行 1km 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总质量(含电池及桨) 9kg最大上升速度 8m/s最大水平飞行速度 21m/s【答案】47.6s【解答】解:飞行时间 t= = =47.6m/s答:无人机以最大水平飞行速度匀速飞行 1km 大约需要 47.6s。考点四 匀速直线运动8.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 D.【答案】A【解答】解:A、该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正确;B、该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且物体做加速运动,故 B 错误;C、该图象表示,路程与时间成反比,故 C 错误;D、该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故 D 错误。故选:A。一.选择题(共 8 小题)1.在进行 100 米赛跑时,甲同学到达终点时,乙同学恰好跑了 90 米。第二次比赛时,甲同学的起跑线在乙同学的起跑线后 10 米处,即甲同学跑 110 米,乙同学跑 100 米,若他们还是以原来的速度跑。请问谁先到达终点(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C.同时到达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A【解答】解:根据第一次比赛情况可知:在相同时间 t,甲跑了 100m,乙跑了 90m,根据 v= 可知:甲的速度 v 甲= ,乙的速度 v 乙= ;第二次比赛时,甲跑了 110m,甲所用时间 t 甲= =1.1t,乙跑了 100m,乙所用时间 t 乙= ≈1.11t,由此可见:t 甲<t 乙,所以甲先到达终点;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2.《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能估算出物体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答案】B【解答】解: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与速度无关,故 A 错误;B、“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的是一天内通过的距离,可以估算速度的大小,故 B 正确;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诗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是猿的声音,与速度无关,故 C 错误;D、从“轻舟已过万重山”知,“山”相对于轻舟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通过了距离,但不知道时间,所以无法估算速度的大小,故 D 错误。故选:B。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2:3,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3: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A.8:9 B.9:8 C.2:9 D.9:2【答案】B【解答】解:因为 s 甲:s 乙=3:4,t 甲:t 乙=2:3,∴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 = × = × = 。故选:B。4.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 5~10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20mB.在 0~20s 内物体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 0~10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4m/sD.在 0~5s 内与 10~20s 内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2:1【答案】D【解答】解:A、由图可知,在 5~10s 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通过的路程为 0,故 A 错误;B、由图可知,物体在 0~5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5~10s 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10~20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 0~20s 内物体不是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C、由图可知,0~10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 = =2m/s,故 C 错误;D、由图可知,在 0~5s 内物体的速度:v1= = =4m/s,10~20s 内物体的速度:v2= ==2m/s,则在 0~5s 内与 10~20s 内物体的速度之比:v1:v2=4m/s:2m/s=2:1,故 D 正确。故选:D。5.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敏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敏越跑越快,最终以 12.5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敏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敏在前 50m 一定用了 6.25sB.小敏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8mC.小敏的平均速度是 8m/sD.小敏的平均速度是 8km/s【答案】C【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敏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 s=100m,所用时间 t=12.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8m/s,因此 C 正确,D 错误;小敏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到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 A、B 错误。故选:C。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列选项是明明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四个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表示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 D.【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A、物体沿斜上方运动,运动轨迹是直线,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符合题意;B、物体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运动轨迹是直线,相邻两点的距离逐渐变大,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 B不符合题意;CD、物体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因此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7.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由东向西步行,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s~12s,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同时同地出发C.4s~12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第 8s 时,甲、乙的速度相等【答案】A【解答】解:A、由图可知,4s~12s,甲、乙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所以此时段,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正确;B、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 t=4s 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 4s,故 B 错误;C、甲同学从 4s 开始行走,到 8s 末行走了 5m,用时 4s,则甲的速度:v 甲= = =1.25m/s;乙同学从 0s 开始行走,到 8s 末行走了 5m,用时 8s,则乙的速度:v 乙= = =0.625m/s;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后运动,即向东运动,故 C 错误;D、由图可知,第 8s 时,甲、乙的位置相同,即此时甲、乙相遇,而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 D 错误。故选:A。8.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3:2,时间之比为 2:1,则两车的路程之比为( )A.1:1 B.3:2 C.2:3 D.3:1【答案】D【解答】解: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3:2,时间之比为 2:1,根据 s=vt 可得两车的路程之比为 = = = 。故选:D。二.填空题(共 4 小题)9.小红在“纸锥下落的快慢”比赛活动中发现 A、B 两个纸锥(如图所示)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纸锥下落所用的时间不同,由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纸锥下落的快慢与锥角是否有关 ?【答案】纸锥下落的快慢与锥角是否有关【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A、B 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锥的锥角大小不同,纸锥下落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可以探究的问题是:纸锥下落的快慢与锥角是否有关。故答案为:纸锥下落的快慢与锥角是否有关。10.今年 9 月 30 日晚,中国选手谢震业、葛曼棋双双加冕杭州亚运会男女百米“飞人大战”冠军。以奔跑时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边的计时牌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裁判员是通过相等路程比较 时间 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答案】运动;时间。【解答】解:(1)以奔跑时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边的计时牌相与运动员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奔跑时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计时牌是运动的;百米赛跑中裁判员是用通过路程相等,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的。故答案为:运动;时间。11.如图是汽车速度计和交通标志,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70 km/h;由交通标志可知汽车从这两个标志牌到西大桥限速 40 km/h,最快要 12 min。【答案】70;40;12。【解答】解:(1)由左图所示汽车速度计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70km/h;(2)由右图所示交通标志可知,该路段限速 40km/h;由右图所示交通标志牌可知,此处距西大桥的距离是 8km;根据 v= 可得:汽车从这两个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要 t= = =0.2h=12min。故答案为:70;40;12。12.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喜爱,行驶时若以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是 静止 的;出于安全考虑,平衡车限速 15km/h,以该速度在水平路面行驶 3km,用时 12 min。【答案】静止;12。【解答】解:(1)行驶时若以车为参照物,人和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车上的人是静止的;由平均速度公式 得: = ;故答案为:静止;12。三.计算题(共 3 小题)13.周末,小明想要去参观滕王阁,他在手机上预先查看了路线,总路程约为 3.9km。其它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进行相关计算。(1)乘坐 26 路公交车的时间是多少?(2)小明的步行速度是 1m/s,求小明步行的总路程。(3)求公交车的平均车速是多少 km/h?(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乘坐 26 路公交车的时间是 24min;(2)小明的步行速度是 1m/s,小明步行的总路程为 600m;(3)公交车的平均车速是 8.25km/h。【解答】解:(1)乘坐 26 路公交车的时间:t=34min﹣6min﹣4min=24min=0.4h,(2)小明步行的时间:t'=6min+4min=10min=600s,根据速度公式得,小明步行的总路程:s'=v't'=1m/s×600s=600m=0.6km,(3)乘公交车的路程:s=3.9km﹣0.6km=3.3km,平均车速是:v= =8.25km/h。答:(1)乘坐 26 路公交车的时间是 24min;(2)小明的步行速度是 1m/s,小明步行的总路程为 600m;(3)公交车的平均车速是 8.25km/h。14.K279 次列车由北京开往十堰,从北京到十堰铁路长 900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K279 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郑州 襄阳 十堰K279 到站时间 ﹣ 19:09 3:42 6:00发车时间 10:00 19:33 3:58 ﹣(1)K279 次列车由郑州到襄阳所用的时间:(2)K279 次列车由北京到达十堰的平均速度;(3)中途 K279 次列车以 36km/h 的速度穿越长度为 1600m 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 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答案】(1)K279 次列车由郑州到襄阳所用的时间为 8h9min;(2)K279 次列车由北京到达十堰的平均速度是 45km/h;(3)这列火车的长度是 100m。【解答】解:(1)由表知 k279 次列车 19:33 从郑州出发,3:42 到达襄阳,所以火车的运行时间是 t=24:00﹣19:33+3:42=8h9min(2)北京与十堰间的路程 s=923km,k279 次列车 10:00 由北京出发,第二天 6:00 到达十堰,则它的运行时间 t=24h00min﹣10h+6h=20h,则火车的平均速度:v= = =45km/h;(3)火车行驶的路程:s=vt=150s×36× m/s=1500m,因为 s=L 隧道﹣L 车,所以 L 车=L 隧道﹣s=1600m﹣1500m=100m。答:(1)K279 次列车由郑州到襄阳所用的时间为 8h9min;(2)K279 次列车由北京到达十堰的平均速度是 45km/h;(3)这列火车的长度是 100m。15.如图是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车辆以 70km/h 的速度进入全长为 34km 的区间测速路段,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以 100km/h 的速度行驶了 0.2h,然后再以 70km/h 的速度继续行驶直至离开该区间测速路段,请计算:(1)汽车以 100km/h 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以 70km/h 的速度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3)通过计算说明,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有没有超出限定速度。【答案】(1)汽车以 100km/h 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 20km;(2)汽车以 70km/h 的速度行驶的总路程是 14km;(3)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为 85km/h,超出了限定速度。【解答】解:(1)汽车以 100km/h 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s=vt=100km/h×0.2h=20km;(2)汽车以 70km/h 的速度行驶的总路程 s′=34km﹣20km=14km;(3)汽车以 70km/h 的速度行驶的总时间 ,平均速度 ,85km/h>80km/h,所以平均速度超出了限定速度。答:(1)汽车以 100km/h 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 20km;(2)汽车以 70km/h 的速度行驶的总路程是 14km;(3)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为 85km/h,超出了限定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3讲 运动的快慢(学生版)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讲义(人教版2024) .pdf 第03讲 运动的快慢(教师版)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讲义(人教版2024)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