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紫藤萝瀑布》表格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表格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 紫藤萝瀑布 授 课 时间
教学目 标 1.多角度赏读紫藤萝之盛,分析 描写景物的方法。 2.从紫藤萝的今昔对比阅读,体 悟文章哲理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 学 重 难 点 1.多角度赏读紫 藤萝之盛,分析描 写景物的方法。 2.从紫藤萝的今 昔对比阅读,体悟 文章哲理
课前预 习 搜索资料
板块 教师活动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 活动 串设 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 设计
一、导 同学们都见过紫藤萝吧!四月份 正是花期,这是紫荆公园青果巷 紫藤萝,甚至我们的小区里也都 能看到。 交流 PPT
宗璞说:花的美在于精神,精神 是要用心去感悟的。 今天我们就追随作家宗璞的脚 步,一起走进紫藤萝瀑布,去感 悟紫藤萝的精神之美。 都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请大家齐读标题,说说透过这双 眼睛你发现了什么 生:点明了写作对象紫藤萝。 生: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 了紫藤萝繁盛的特点。
二、赏 藤萝之 盛,析 写景之 士 正因为被这一树藤萝的繁盛所吸 引,才让“我”不由得停住了脚 步,是呀,作者也反复强调,“开 得这样盛的藤萝”(盛,板书), 这样到底是哪样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到 描写紫藤萝之盛的句子,大声朗 读,读出它的繁盛,等会选一句 来给我们分享。 圈 点 勾画 班 级 交流 花像张满的帆,张 满的帆准备干 吗 (扬帆起航) 帆属于什么词性 (名词),扬帆起 航呢 是一个动 词短语,花是静 态,而笑容是静 态,看似静态的词
2.请同学们在所有描写紫藤萝之 盛的句子中找一句你最喜欢的, 批注作者是如何表现花之盛的 (从手法上去思考) 预设: 1.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看第二小节 第一行,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 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 法,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和壮观, 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之情。(板书: 比喻夸张) 惊叹这个词用得好,请读出惊叹 之情、壮观之感。(生1读,指 名生2读) 生1点评,生2好在哪里,仿读, 齐读 2.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看第三小节 语却包含了动态 的想象,使静态变 为动态,这种写作 手法叫作:化静为 动(板书)文中还 有哪些句子也是 化静为动,请同学 们在第二段中找 找,嗯,第二段从 只是深深浅浅的 紫,一直到最后, 请同学们批注好, 我们齐读,一起再 来体会一下。 我们发现,上述所 赏析的句子都是 从花的形态、色彩 来表现它的盛的, 还写了别的方面 吗 谁来分析 小结过渡:同学们
第二行,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 好不活泼热闹!这句话运用了拟 人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多,通过 “挨接推挤”将花朵当成天真活 泼的孩子们在推推搡搡,嬉戏玩 闹,板书:拟人 评引:你说得太好了,这四个动 词把花紧紧靠在一起的情状表现 了出来,突出了花的繁密,花开 得好不活泼热闹,似乎已经让我 们感受到他们在欢歌笑语,说说 笑笑了。那他们都说话了吗 都 说了什么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 在开花!”它们嚷嚷。 3.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看第六小节 第二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 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 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 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 分析的都很到位, 眼前繁盛的紫藤 萝就是在比喻、拟 人、夸张、化静为 动、通感对比等这 样的笔法中慢慢 映入我们的眼帘, 不过啊,文章也不 全是写眼前的紫 藤萝,还写了 十多年前的紫藤 萝。在第8小节第 二行,齐读,这也 是一种写法,谁能 来分析一下。
的。这一句用了形象的比喻特写 一朵紫藤萝的样子,先把盛开的 花比作帆,又比作一个个忍俊不 禁的笑容。不仅写出了花的生机 勃勃.而且还描绘了花开时的姿 态。 4.通感,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看第8小节 第1行,“这里除了光彩,还有 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 色的”,把视觉看到的东西用到 了嗅觉上,多感官交融。(而且 “笼罩”一词说明被芳香包围, 香气很多,侧面写了花开得盛、 多,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它的香气 的确让人印象深刻。)
三、今 昔 对 比,体 悟哲理 (一)昔日藤萝之衰 1.预设:这个对比的手法,把眼 前繁茂旺盛的紫藤萝和过去稀落 伶仃的紫藤萝对比,突出紫藤萝 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紫 卷 点 勾画 同 伴 交流 评引:文中用了哪 些词语来形容过 去的紫藤萝,“稀 落伶仃”在哪一 句,我们一起读一
藤落喜爱与赞美之情。板书:对 比 紫藤萝由衰到盛,作者受到了鼓 舞。一个能受紫藤萝花开鼓舞的 人,他的人生经历和紫藤萝一定 有相似的地方。 2.请找出文中描写‘我’的语句, 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作者的情感变 化 预设: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 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 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可知作 者此时是疑惑的,痛苦的。(板 书 ) 读到这,同学们是否也有困惑, 这是关于生死怎样的疑惑,又是 关于疾病怎样的痛楚呢 我们来 看一段资料: 全 班 交流 小 组 交流 读。察言观色是什 么意思 观察别 人的语言和脸色, 试探表明了什 么 小心翼翼地 生活。这得是一种 怎样的环境啊 压抑,逼仄,树犹 如此,人何以堪 这是历史上的一 个特殊时期 文 革时期。文革时期 的紫藤萝的生命 状态也可以用一 个字表示:“衰” (板书) 资料助读:PPT 文革初期,宗璞一 家被无休止地批 斗、陪斗。父亲冯 友兰刚做完手术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和光辉 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 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此时作者的疑惑、痛楚伴随着眼 前的繁盛茂密的藤萝呈现的顽强 生命力变得宁静喜悦(板书) (二)今日人生之思 由极度的疑惑与痛楚到内心的 宁静与喜悦,作者一定想到了什 么,一定想通了什么 哪一句话 表明作者已经想通,一起读。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 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板书:生命无止境 1.同学们觉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 么,谈谈你的理解 2.宗璞的父亲冯友兰是我国著名 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人生的境 就插着管子出院, 还得接受批判。 1974年至1977年 短短四年间,宗璞 的姑母、大姐、叔 父和母亲先后辞 世,她一再经历永 别之痛。 这篇《紫藤萝瀑 布》写于1982年5 月,当时宗璞的小 弟身患绝症。 宗璞的弟弟是飞 机结构强度专家, 也是父亲最钟爱 的一个孩子。 PPT资料助读 “道德境界中的 人,无论所做何 事,皆以服务社会
界》中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 和天地境界。他还指出:“道德境 界中的人,无论所做何事,皆以 服务社会为目的......他们了解 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与社 会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先 有全体,然后始有个体。” 而宗璞的思想深受父亲影响。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枯木逢春, 国家一片欣欣向荣,大量需要人 才服务国家和民族。 所以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写一写你 的理解 PPT: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 的。所以,我们 为目的......他 们了解个人是社 会的一部分,个人 与社会是部分与 全体的关系..... 先有全体,然后始 有个体。” ———冯友兰《人生 的境界》 预设: 1.花和人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 幸,但是生命的长 河是无止境的。所 以,我们不能被眼 前的困难或过去 的不幸吓倒,而应 该像紫藤萝一样 以饱满的生命力 和积极的态度去
在同学们的理解中,老师看到了 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正 是宗璞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所以 文章最后一段,我不由得加快了 脚步,也说明作者内心变得积极 乐观,变得振奋(板书) 现在让我们回头再看看标题,你 还能读出什么 学生交流 紫藤萝的生命力如瀑布一样强而 有力,带给我们强大的冲击力影 响力,我们也要带着这种生命力 去服务于国家和民族。 面对新生活。 2.花和人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 幸,但是生命的长 河是无止境的。所 以,我们要在困境 中崛起。个人的得 失与生死算不得 什么,我们可以将 个体融入集体,去 服务于集体,去贡 献一份力量,让整 个民族的生命之 河长流不息。 3.虽然花和人都 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不幸,但是生命 的长河是无止境 的。所以,我们要 珍惜生活,热爱生 命,无论我们从前
的生活多么不幸, 我们都不能低头, 而要振作精神,绽 放我们人生的精 彩。
四、托 物 言 志,习 得写法 (作者借紫藤萝来传达积极乐观 的人生态度,这种写作手法就是 ——托物言志(板书)。这种手 法并不陌生,我们上个单元刚学 过,在哪两篇文章里 生:“《陋室铭》《爱莲说》” 我们看一下托物言志的内涵 PPT:托物言志, 即通过描绘具体 事物的形象来表 达思想,寄托感 悟。托物言志的物 可以是景物,还可 以是某种事物,托 物言志的“志”不 仅包含情感,一般 还侧重志向、情 操、爱好、愿望、 要求等。
六、作 业 仿照本文完成一篇托物言志的作 文。 要求: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植物 2.至少使用三种手法来写景状物 3.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教学这 篇散文,意在使学生从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文字中,感受紫藤 萝花的繁盛与美好;从作者回忆紫藤萝不幸的过去与现在的繁盛 所形成的对比中,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恒 和美好。最终在品味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体验和陶冶美的情感 中,学习美的表达。为此,我反复品读原作并仔细斟酌,结合散 文主旨,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通过本次课堂实录,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永远是无止境的艺 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有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 每一个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高效率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