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05 讲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1.了解超声和次声及其在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2.认识到超声和次声都是声音,符合声音的所有特点;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3.通过分析声呐,理解声呐是利用回声来定位,测距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的。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知识点一:超声波1.把频率高于 20000 Hz 的声音叫做超声。2.超声的特点和应用A、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B、应用:传递信息和能量。①回声定位: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② 声呐: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信号,碰到需要定位的目标时产生反射波,接收反射波并进行信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所在的方位和距离。③ B 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④超声波去除结石。■知识点二:次声波1.把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2.次声的特点和危害A、特点:没有什么障碍物能阻挡它;传播过程中很难被介质吸收,能量损耗少。B、危害:①能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②破坏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C、采取的措施: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D、应用:①利用它的破坏性,如制成次声武器。②制造次声驱蚊器,用于防止蚊虫叮咬。教材习题 01 解题方法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5~6 次,蚊 因为人的听党频率范围是 20~ 2000Hz,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是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300~600 次。 300~6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而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仅为什么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蚊子, 5~6Hz,低于人的听觉所能觉察的最小频率。所以,凭听觉能发现却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飞行的密蜂而不能发现飞飞行的蝴蝶。【答案】蚊子发出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内,蝴蝶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教材习题 02 解题方法查阅资料,了解你感兴 科学家发现,只有不到 10%的动物发出的声音能被人类听到。人的耳朵能听到频趣的动物发出声音的频 率在 20 到 20000 赫兹之间的振动波,但对其他频率却充耳不闻。然而,不同动物率范围,并与同学交流。 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也不同。猫能分辨 30~4500hz 的声音狗的最大听阈为 60000Hz熊和猕猴的最大听阈为 80000 赫兹【答案】略考向一:听不见的声音【例 1】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答案】B【解析】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本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选 B。【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声的利用,主要从声传递信息和声传递能量两个方面进行考查。考向二:超声波与次声波、听声与发声【例 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中传播。鱼儿听不见小儿招手的声音,其原因是招手时发出的是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在鱼的听觉范围以外。【答案】 液体 次声波【解析】[1]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气体和液体都可以传声。[2]招手会产生次声波,但由于频率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所以鱼不会被吓跑。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监测仪,数字 55.8 后的单位应该是 HzD.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答案】D【解析】A.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A 错误;B.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其他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 B 错误;C.监测噪声的设备——噪声测试仪是用来测定噪声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测试仪上数字 55.8 后的单位应该是 dB(分贝),故 C 错误;D.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相同时间内,上面音叉振动的频率大于下面的,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故 D 正确。故选 D。2.有一种声控玩具,只要对着它拍一下手,就会动起来。这种玩具所接受信号的能量是( )A.电磁能 B.光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拍手时手发出声音,引起空气的振动,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被玩具接收到,玩具内部电路接通,就会动作起来,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3.主要描述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A.探测海的深度 B.超声波击碎结石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伤【答案】B【解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A.利用声呐探测海深时,根据超声波传播一个来回的时间,得到海水深度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A 不符合题意;B.医学上用超声波击碎结石,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 B 符合题意;C.回声定位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 C 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探伤”技术探知工件内部的情况,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答案】A【解析】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比较大,指声音的响度大,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隔墙有耳”指的是隔着墙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墙体内传播,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指听见某人的声音便能知道这个人是谁,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都有差异,所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二、多选题5.图中的声波灭火装置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种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 30~60Hz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工作时产生的声波音调很高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在月球上不能使用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答案】BC【解析】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工作时发出 30~60Hz 的低频音波,频率小,所以音调低,故 A 错误;B.真空不能传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在月球上不能使用,故 B 正确;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 C 正确;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 D 错误。故选 BC。6.如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达到清洗眼镜的目的B.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发现车身后的障碍物C. 蝙蝠发出次声波遇到昆虫后反射回来发现昆虫,这种捕食的方法叫“回声定位”D. “B 超”主要是利用次声波检查孕妇腹内胎儿发育情况【答案】BCD【解析】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B 超”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BCD。7.疫情期间,小明在家上网课,下列描述 不正确的是( )A.小明设置了每天早上 7 点的闹钟,准时起床早读,闹钟发出声音是因为它在振动B.小明家人低声细语说话,不敢高声喧哗,这里的“高”与“低”指声音的音调C.课间远眺放松,小明发现有辆车正在使用倒车雷达泊车,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D.窗对面的邻居练琴声影响小明学习,他赶紧关闭窗户,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答案】BCD【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闹钟发出声音是因为它在振动,故 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B.小明家人低声细语说话,不敢高声喧哗,这里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不是音调,故 B 错误,B 符合题意;C.倒车雷达是利用发出的超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发生反射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C 错误,C 符合题意;D.关闭窗户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 D 错误,D 符合题意。故选 BCD。三、填空题8.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答案】 超声波 信息【解析】[1]由题意知,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2]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能量。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9.2022 年 10 月 3 日凌晨,山西太原有明显震感,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时人们并没有听到;在汶川地震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音而及时获救,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 。【答案】 次声波 振动 信息【解析】[1]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地震时人们并没有听到。[2][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在汶川地震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振动发出声音而及时获救,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10.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答案】 振动 信息【解析】[1]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说明水在振动,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应用是传递能量或传递信息。“扑通”声把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四、实验题11.(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2)如图 B 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答案】 D 频率 一 高 振动的频率 见解析【解析】(1)[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A 能够完成探究目的;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B 能够完成探究目的;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塑料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C 能够完成探究目的;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笔帽内空气柱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 D 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故选 D。[2]通过探究知道,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3][4][5]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第一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高;第二次钢尺伸出桌面长,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6]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很难振动,振动频率低于 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12.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甲、乙两小组分别使用不同装置进行探究。(1)如图甲所示,甲小组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内的空气抽出。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将广口瓶的塞子塞紧,存在漏气现象(2)如图乙所示,乙小组通过特殊装置 A 使发声体悬浮于罩内空中,用抽气筒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发现听到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变小,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仍在振动发声。随着不断抽气,小组成员几乎听不到声音了。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可得出结论 ;(3)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又完成如图丙所示的实验,敲击右侧音叉,看到靠在左侧音叉的小球弹跳起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小明推测,假如把该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选填“会”、“不会”“有可能”)弹起。【答案】 C 响度 推理 真空不能传声 能量 不会【解析】(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现象,故 AB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2)[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用抽气筒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小,发现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小,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仍在振动发声;随着不断抽气,小组成员几乎听不到声音了。[3][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始终都能听到声音;根据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3)[5][6]敲击右侧音叉,看到靠在左侧音叉的小球弹跳起来,说明左边的音叉也振动了,右边音叉靠空气将能量传递到左边音叉,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声音传播无介质,小球也就不会弹起。五、综合题13.如图所示,倒车雷达全称叫“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该装置能够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并提示车辆周围障碍物的情况,以提高倒车时的安全性。该装置是由声波传感器(俗称探头)、控制器和显示器、报警器(喇叭或蜂鸣器)等部分组成,声波传感器是整个装置中最核心的部件,其作用是发出与接收声波,探头常用的工作频率为 40kHz。当探头探知汽车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达到危险距离时,系统会通过显示器和蜂鸣器发出“嘀嘀”警报声来提醒驾驶员。声波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为 340m/s。(1)倒车雷达工作时,声波传感器利用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电磁波”)来测量距离的;当车与障碍物距离过小时,蜂鸣器发出急促的“嘀嘀”声是通过 传到司机耳内,从而提醒司机马上停车,这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 ;(2)司机听到急促的“嘀嘀”声时,马上停止倒车,此时,如果倒车雷达的探头向障碍物发出信号后,经过0.002 秒后接收到返回的信号,请问车尾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答案】 超声波 空气 信息 0.34m【解析】(1)[1]倒车雷达靠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工作的。[2]蜂鸣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司机收到嘀嘀声而停车,是因为这声音中携带着车与障碍物的距离的信息。(2)[4]发出信号后,0.002s 收到返回信号,则车尾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s=vt=340m/s× 12 ×0.002s=0.34m14.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如图所示,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4 s 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 500 m/s,请简要回答或计算出下列问题。(1)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 (选填“能”或“不能”);(2)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 (选填“能”或“不能”);(3)请你再写出一个超声波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4)该处海底的深度是 m。【答案】 不能 不能 用“B 超”检查身体(或倒车雷达等) 3000【解析】(1)[1]因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Hz 到 20000Hz,而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20000Hz,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2)[2]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进行太空测距。(3)[3]超声波除了利用声呐系统测海深外,还可以应用在用 B 超检查身体,清洗精密机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方面。(4)[4]超声波从发出传到海底的时间1t= ×4s=2s2s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v=1500m/s,由 v= 可得,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ts=vt=1500m/s×2s=3000m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是 3000m。第 05 讲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1.了解超声和次声及其在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2.认识到超声和次声都是声音,符合声音的所有特点;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3.通过分析声呐,理解声呐是利用回声来定位,测距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的。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知识点一:超声波1.把频率高于 20000 Hz 的声音叫做超声。2.超声的特点和应用A、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B、应用:传递信息和能量。①回声定位: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② 声呐: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信号,碰到需要定位的目标时产生反射波,接收反射波并进行信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所在的方位和距离。③ B 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④超声波去除结石。■知识点二:次声波1.把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2.次声的特点和危害A、特点:没有什么障碍物能阻挡它;传播过程中很难被介质吸收,能量损耗少。B、危害:①能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②破坏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C、采取的措施: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D、应用:①利用它的破坏性,如制成次声武器。②制造次声驱蚊器,用于防止蚊虫叮咬。教材习题 01 解题方法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5~6 次,蚊 因为人的听党频率范围是 20~ 2000Hz,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是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300~600 次。 300~6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而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仅为什么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蚊子, 5~6Hz,低于人的听觉所能觉察的最小频率。所以,凭听觉能发现却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飞行的密蜂而不能发现飞飞行的蝴蝶。【答案】蚊子发出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内,蝴蝶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教材习题 02 解题方法查阅资料,了解你感兴 科学家发现,只有不到 10%的动物发出的声音能被人类听到。人的耳朵能听到频趣的动物发出声音的频 率在 20 到 20000 赫兹之间的振动波,但对其他频率却充耳不闻。然而,不同动物率范围,并与同学交流。 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也不同。猫能分辨 30~4500hz 的声音狗的最大听阈为 60000Hz熊和猕猴的最大听阈为 80000 赫兹【答案】略考向一:听不见的声音【例 1】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考向二:超声波与次声波、听声与发声【例 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中传播。鱼儿听不见小儿招手的声音,其原因是招手时发出的是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在鱼的听觉范围以外。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监测仪,数字 55.8 后的单位应该是 HzD.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2.有一种声控玩具,只要对着它拍一下手,就会动起来。这种玩具所接受信号的能量是( )A.电磁能 B.光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3.主要描述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A.探测海的深度 B.超声波击碎结石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伤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二、多选题5.图中的声波灭火装置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种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 30~60Hz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工作时产生的声波音调很高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在月球上不能使用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6.如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达到清洗眼镜的目的B.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发现车身后的障碍物C. 蝙蝠发出次声波遇到昆虫后反射回来发现昆虫,这种捕食的方法叫“回声定位”D. “B 超”主要是利用次声波检查孕妇腹内胎儿发育情况7.疫情期间,小明在家上网课,下列描述 不正确的是( )A.小明设置了每天早上 7 点的闹钟,准时起床早读,闹钟发出声音是因为它在振动B.小明家人低声细语说话,不敢高声喧哗,这里的“高”与“低”指声音的音调C.课间远眺放松,小明发现有辆车正在使用倒车雷达泊车,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D.窗对面的邻居练琴声影响小明学习,他赶紧关闭窗户,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三、填空题8.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9.2022 年 10 月 3 日凌晨,山西太原有明显震感,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时人们并没有听到;在汶川地震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音而及时获救,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 。10.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四、实验题11.(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2)如图 B 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12.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甲、乙两小组分别使用不同装置进行探究。(1)如图甲所示,甲小组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内的空气抽出。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将广口瓶的塞子塞紧,存在漏气现象(2)如图乙所示,乙小组通过特殊装置 A 使发声体悬浮于罩内空中,用抽气筒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发现听到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变小,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仍在振动发声。随着不断抽气,小组成员几乎听不到声音了。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可得出结论 ;(3)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又完成如图丙所示的实验,敲击右侧音叉,看到靠在左侧音叉的小球弹跳起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小明推测,假如把该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选填“会”、“不会”“有可能”)弹起。五、综合题13.如图所示,倒车雷达全称叫“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该装置能够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并提示车辆周围障碍物的情况,以提高倒车时的安全性。该装置是由声波传感器(俗称探头)、控制器和显示器、报警器(喇叭或蜂鸣器)等部分组成,声波传感器是整个装置中最核心的部件,其作用是发出与接收声波,探头常用的工作频率为 40kHz。当探头探知汽车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达到危险距离时,系统会通过显示器和蜂鸣器发出“嘀嘀”警报声来提醒驾驶员。声波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为 340m/s。(1)倒车雷达工作时,声波传感器利用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电磁波”)来测量距离的;当车与障碍物距离过小时,蜂鸣器发出急促的“嘀嘀”声是通过 传到司机耳内,从而提醒司机马上停车,这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 ;(2)司机听到急促的“嘀嘀”声时,马上停止倒车,此时,如果倒车雷达的探头向障碍物发出信号后,经过0.002 秒后接收到返回的信号,请问车尾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14.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如图所示,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4 s 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 500 m/s,请简要回答或计算出下列问题。(1)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 (选填“能”或“不能”);(2)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 (选填“能”或“不能”);(3)请你再写出一个超声波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4)该处海底的深度是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5讲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生版)(预习)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2024).pdf 第05讲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师版)(预习) 2024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提升讲义(苏科版202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