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把握论文知识。
2、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重点难点:
论点、论据、相关句子作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周刚刚学习过议论文写作,老师批了同学们的 作文后,发现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的写法, 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论证过程中只有论据的 堆砌,却缺少了议论分析的过程;又比如有同学的议论语言非常 随意。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篇议论文,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议论 文写作的方法技巧。
二、严谨之论证
1.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提示:中心论点一般去哪里找 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
“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两句话不一样,一个是“做学问 先要会疑”,一个是“学则须疑”。前一句强调“会”,后一句
强调“须”。“学者先要会疑”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擅长质疑、 怀疑”;“学则须疑”是说“做学问就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批判 性思维”。作者在第4段中强调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 件”,可见,“学则须疑”更贴近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观点。
(追问:开头引用两句名言的作用 明确:引出论题,论证 中心论点;第二句提出中心论点,一举多得。)
2.文中还有没有围绕这二者及二者关系提出的观点 (提示:关 注承上启下的句子)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 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追问:这是一个复句,可否拆解成两个单句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两句话和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 明确:它们是支撑中心论点 的两个分论点。至此,我们可以完成思考探究第二题了吧!)
追问:分论点可以置于段落开头,比如“第一要敬业”;那么这 两个分论点句子可以放在文中那个段落的开头呢
明确:(1)置于3段前,(2)置于6段前。
3.请同学们朗读3-5小节,思考概括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进行 论证的第一个分论点的。
明确:3、4小节: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
5小节:对于书本内容、所有学问都要有怀疑精神。 由此可见,作者的论证全面而严谨。
4.这两个分论点能不能换位置
(提示:可以从关联词入手进行思考)
明确: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上半句交代“怀疑”对 吸纳已有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立新事物的作用。前 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合,由浅入深 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在黑格尔哲学中,“消极”是“初级阶段”,“积极”是“高级 阶段”,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消极”和“积极”意义完全不同。 “消极方面”也即“初级阶段”,怀疑能辨别真假学问,这是对 现成学问的作用;“积极方面”也即“高级阶段”,怀疑能创建 新学说和启迪新发明,是对未来学问的作用。
论证思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可见本文的论证思路也是极为严谨的。
小结:这篇文章作者采用的是递进式的论证结构,由浅入深,运 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结构严密,逻辑严谨。
三、严谨之语言
1.作者的严谨还体现在语言上,请同学们朗读以下语段并思考回 答相关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 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 说,常 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 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 否可以任意调整 为什么
明确: (1)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 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 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 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 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 重、强调的意味。
(2)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 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 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 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 “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
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 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2.第五小节也有一组连续的动词,请同学们模仿刚刚的分析,思 考这一组动词是如何体现语言的严谨的
明确:“怀疑”是“思索”的前提,“思索”是“辨别”的前提, 这三个动词逐层深入,步步递进,不能随意调换顺序。
小结:议论文的语言,常常在准确简洁平实等方面堪称经典,本 文语言的严谨可窥其一斑。
四 、严谨之怀疑
(过渡: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怀疑精神的重要性,那么就 请同学们也来怀疑一下。)
1.请同学们朗读以下句子对这个句子提出你的怀疑。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
是这样起来的。” 老师给出提示:
怕妻子冬天用凉水洗菜手冷,他发明了洗菜机;为了妻子拖地方 便,他发明了拖地机……这些实力宠妻的发明创造,都是出自76 岁的民间发明家辛世武之手。
——央视网《76岁大爷用科技宠妻》
明确:这个句子太绝对了,不严谨。 追问:如何能将它改得严谨
明确:“都是”可以改为“大多数”或“许多”。
2.朗读以下段落,结合我们学过的议论文写作注意事项,提出你 的怀疑: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 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 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 者的意思。 (第6节)
明确:我们学习一事一议议论文时学习过,议论文中引用论据后, 要对论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可是本文关于戴震的那个例子没有分 析得句子。
追问:请同学们加上一句分析。(追问:我们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明确:因果分析法、假设说理法)
示例:他就这样不断怀疑、追问,终成一代大学问家,治学广博, 音律、文学、地理无不精通。
五 、总结全文
相信我们学习本课后一定对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也对议论文写作语言的严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请同学们试着根据刚刚的学习,给第5小节“我们对于不论哪一 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观点补上事实论据 与分析。注意自己的分析语言。 (备题)
《怀疑与学问》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是在一个极为尴尬的时间段开设的——期中前 的新课已经结束,但期中考试还没开始。再考虑到学生本学期第 一次正式接触议论文,从期中前的学习复习情况来看,掌握得并 不好,因此,我选择了期中后的议论文——《怀疑与学问》对他 们的学习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因为是通过学习新课来巩固复习,所以我从学生们很熟悉的 标题入手,引导学生复习议论文标题的类型与作用,这里就是在 引导他们关注同类型的标题——《敬业与乐业》,以提醒学生们 复习这篇经典的课文。《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有些难以决断, 因此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寻并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们复习了 明确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
本文还有一个有趣的知识点——用复句引出本文的分论点: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 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必要条件。”复句与分论点都是本学期 的重要考点,一个是语法,一个是议论文阅读,通过这样一个句 子就可以同时复习了。此外这句话还是文章中间的句子,起到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还可以通过这句话来引导学生复习句 子在文段中间的作用,进而复习归纳“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 一经典阅读理解考题。
此外,因为期中前的议论文写作重点被我放在了“一事一
议”,没有分论点的议论文写作上,这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也为 期中后有分论点的写作打下基础,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 路。
本次公开课,我还有一个很大胆的尝试——让学生们质疑文 本,其实这也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方法。但是, 显然这个大胆的尝试并不是很合适,因为作者这样写确实有其深 意,而且这样的质疑反而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可以说是一个 不太成功的尝试。
不过本次公开课的时间比较仓促,其实是打乱了教材编辑者 的良苦用心的,因为后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本单元的教学其实 是一个整体,由自信到怀疑,才能够有创造,而我将本课提前到 前面来上,当期中后我再需要学生运用这一课的内容时,学生已 经忘得差不多了,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由此可见,公开课文 本的选择还需谨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