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课题 8.1 认识生命 课时 1课时课时 目标 【目标】1.通过回顾和展望生命中的重要仪式,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逆性,懂得生命的珍贵,树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通过探究从古流传至今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生命的接续与传承,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生命的价值。 【重点】生命的特征。 【难点】生命的特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合理 引入 【生活观察】 问题:1.生命中的重要仪式还有哪些 为什么要开展这些仪式 2.从这些仪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提示:1.(1)过生日、毕业典礼、婚礼等。 (2)举行仪式,是为了赋予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以特殊的意义,让平凡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让我们更加关注和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们更好地珍爱生命。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独特的、有意义的,我们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归纳总结】知识点:生命的特征(重难点) 1.生命是珍贵的 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格言警句】人者,天地之镇也。——《黄帝内经·灵枢·玉版》 解读:在自然界中,人是最宝贵、最重要的。 通过生活观察的感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观察、感悟、反思、总结。核心 任务 任务一:1.探究与分享 甲:我们的指纹、虹膜。还有很多与生俱来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 乙:我和我的双胞胎妹妹长得很像,但是我俩性格差别很大。 丙:我感觉自己没什么特别之处。 问题:结合以上说法,想想自己在哪些方面是与众不同的,说说自己为何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提示:①外形相貌、天资禀赋、性格特征、出生环境等。 ②从出生起,每个人就拥有独特的基因条件;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会汲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2.探究与分享 问题:人为什么要好好活着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提示:①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是独特的,是不可逆,也是有限的。 ②我们应该感恩生命的获得,认真对待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 【归纳总结】知识点:生命的特征(重难点) 2.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①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天资禀赋、出生环境等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 ②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会汲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3.生命是不可逆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4.生命是有限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生命有限,但我们可以充分展现生命的价值)。 【格言警句1】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陈著(宋) 解读:花谢了有重开的时候,人老了却不能返回到少年时代,指生命不可逆,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格言警句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解读: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这句话启示我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 【教材深挖】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以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将有限变为无限,将短暂变为永恒,铸就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有限的,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在奋斗和奉献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任务二:探究与分享 问题:1.上述人物的思想、精神为什么会流传至今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提示:1.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生命,他们的思想在生命的传承中,不断积淀和丰富。 2.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的人活着,那只是他的肉体躯壳还在,但所谓的良知、精神已经死亡,等同于死了;而有的人虽然已经死去,但他不朽的精神还在,这种人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生命得到了延续。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注重精神的培育和传承。 【归纳总结】知识点:生命的特征(重难点) 5.生命是有接续的 (1)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2)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指人的精神世界. 以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在不断积淀和丰富。 通过回顾和展望生命中的重要仪式,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逆性,懂得生命的珍贵,树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通过探究与分享,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总结已发现、已感知到的知识,并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通过探究从古流传至今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生命的接续与传承,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生命的价值。当堂检测 考查点1:生命的独特性 典例1:下边漫画告诉我们 ( A ) ①生命是独特的,不必盲目仿效他人 ②生命是独特的,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 ③生命是平凡的,如何努力都不会成功 ④生命是独特的,与他人不会有任何相似之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结合漫画中的文字“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可知,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限量版”,这告诉我们生命是独特的,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不要盲目仿效他人,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如何努力都不会成功”、④中“与他人不会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说法太绝对,排除。 考查点2:生命的接续 典例2:《跨学科(名师原创)》材料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列子·汤问》 (大意:别人嘲笑愚公愚昧,妄想凭一己之力挖平大山,愚公却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无穷无尽,只要不放弃,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材料二: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其间毛泽东三次讲到愚公移山的故事。他把愚公移山精神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搬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大山”的根本任务联系在一起,赋予其新内涵,增强了全党必胜的信心、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越是风疾雨骤,越是爬坡过坎,越要团结奋斗,以愚公移山的志气,以永不言弃的信念,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认识生命”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解析】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认识生命”的相关知识,设问类型是感悟类。材料一讲述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同时也体现了愚公团结协作、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发展都离不开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精神自古绵延至今,体现了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参考答案】①从愚公说的“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我感悟到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②愚公移山这种团结奋斗、艰苦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③愚公移山精神作为永不过时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精神生命的传承。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在不断积淀和丰富,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方法技巧】感悟类试题 试题特点:感悟类试题通常选用人物事迹、格言警句、历史典故等材料,这类试题的主观性较强,所以设问中通常会划定答题范围,给出明确的限制,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总结归纳的能力。 解答方法:(1)审设问,明确答题范畴。 (2)读材料,逐层分析、归纳材料主旨,链接教材相关知识。 (3)组织答案,感悟类试题的答案可以从重要性、意义、做法、启示等角度组织,尽量覆盖全面,不要有遗漏 通方法,解题指导,重难点突破。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会解题,能够自主分析,掌握答题技巧,培养思辨能力。课堂总结 *关于生命特征的认识误区* 误区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要热爱生命,及时行乐。(×) 误区辨析:(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2)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而不是及时行乐。 误区2:人的生命无法实现接续和传承。(×) 误区辨析:(1)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2)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在不断积淀和丰富。 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强调与总结,再次突破重难点,课堂小结与课后思考同步落实。板书设计 梳理思路,核心重点可视化作业布置 巩固重点, 分层思考,针对性强。教学反思 一课一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