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选举产生班委会》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班委会在集体生活中的职责、作用、分工及工作方式,明确班委会委员应具备的能力。 掌握班委会的选举程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民主观念,提高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 理解班级建设与个人参与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在班级建设中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班委会在集体生活中的职责及作用,掌握班委会的分工与相应职责。 知道班委会的选举程序,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观念。 理解班级建设与个人参与的关系,找到自身归属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 (二)教学难点 认识班委会的工作方式,理解各班委之间的协作关系。 积极参与班委会选举,在参选过程中初步认识自我。 学会参与班级事务,在班级建设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班级生活中的故事、案例和图片等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 复备课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认识班委会的职责和作用 (一)对接生活,引出主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你回想一下,每天清晨,走进班级教室,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再请你回想一下一日的集体生活,这些班级管理工作主要由谁负责呢?” 引导学生思考班级管理的责任人。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这些班级管理工作主要由我们的班委会来负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班委会在集体生活中的职责和作用。” (二)讲述故事,感受作用 走进他们的班级生活故事会: 教师讲述一些班级生活中的故事,如班委会组织班级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等。 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班干部。” 引导学生从班级同学的角度和班委会成员自己的角度分别说一说对班干部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眼中的班干部,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感受班委会的作用: 教师提问:“参加完今天的故事会,你有哪些感受呢?” 引导学生思考班委会在班级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班委会承担着班级建设中的很多日常工作,并负责组织参加学校中的一些活动,为班级和同学服务。班委会在班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班级的核心和‘火车头’。” (三)参与活动,明确岗位及职责 明确班委会的岗位设立及岗位职责: 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展示一些班级活动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为了更好地组织这些班级活动,班委会需要设立哪些岗位呢?” 学生交流班委会需要设立的岗位,教师进行记录和总结。 思考岗位职责的确定方法:教师提问:“如何确定各个班委的岗位职责呢?” 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岗位职责的方法。 学生讨论确定岗位职责的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明确各个班委会岗位的职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明确各个班委会岗位的职责,并进行讲解和说明。 补充不同班级的班委会组织结构及岗位名称:教师介绍不同班级的班委会组织结构和岗位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共同的是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并且各负其责。 结合学生困惑,进一步明确班委会工作方式: 提出真实困惑:教师提出一个学生的困惑,如 “有同学说:‘班级中有的活动是某个班委一个人组织的。’这个观点你是否同意?” 引导学生思考班委会的工作方式。 结合集体活动中找找答案:教师展示一些班级集体活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观察班委会的工作方式,找到答案。 采访班委会成员真实想法:教师邀请几位班委会成员分享自己在组织班级活动中的真实想法和经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班委会的工作方式。 小结班委会工作方式: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班委会成员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工作,共同承担责任。同时,各班委之间,相互协作,形成合力,与同学一起推动班级进步。 (四)辨析案例,感悟条件 播放故事情境:教师播放一个关于班委会选举的故事情境,如一位同学想竞选班长,但不知道自己是否具备条件。 结合情境判断交流:教师提问学生:“结合这个故事情境,你认为担任班长需要哪些条件呢?”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判断和交流。 结合生活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交流讨论担任班长或其他班委需要哪些条件。 小结班委应具备的条件: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担任班委会成员,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更需要热爱集体,有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和奉献精神。 (五)总结全课,强调重点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班委会的职责、作用、岗位设立及职责、工作方式和委员应具备的条件等重点内容。 教师强调班委会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班级事务,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了解班委会选举程序 (一)人人平等,民主选举 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一个班委会选举的情境,如 “班委会是班集体的核心,也是班级的‘火车头’。五年级 1 班的班委会选举活动就要开始啦!” 小调查:“我” 最认同的选举方式:教师进行一个小调查,提问学生:“你最认同的班委会选举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选举方式及其优缺点。 讨论班委会的产生方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话题为 “班委会应该怎样产生?” 引导学生思考班委会产生的方式和原则。 补充民主选举的概念: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补充民主选举的概念,强调在选举过程中人人享有参与的权利,称为 “民主选举”。 小结选举方式的确定: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班委会选举方式的确定,是依据班级情况和同学们的意愿定出的,结合了不同选举制的优点而定出的,大家的民主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依程遵规,公平公正 创设情境:教师继续创设班委会选举的情境,如 “五年级 1 班的同学们确定了民主选举班委会的方式后,将进行正式的班委会选举工作了。” 提问民主选举的步骤:教师提问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我们都需要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民主选举的具体步骤。 学生交流选举步骤:学生交流民主选举班委会需要做的事情,如发布公告、组织大家报名、布置会场、设计选票、制作票箱、无记名投票、唱票、并公示结果等。 围绕选举环节质疑、解疑: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班委会民主选举的各个环节进行质疑和解疑,如选举人数的确定、唱票的方法等。 观看视频了解选举程序: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民主选举程序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主选举的程序和要求。 小结选举程序的重要性: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班委会民主选举要尊重同学的意志,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同学们必须遵守选举纪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选出班委会成员。 解疑选举结果与预期不同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 “班委会现场选举活动结束,选举结果与我的预期不同,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选举结果。 补充选举后的后续工作:教师介绍班委会选举后还有一些后续的工作需要进行,如新当选的班委会成员的培训、工作交接等。 (三)知法学法,民主参与 找一找民主选举的地方:教师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遵循着民主选举的原则呢?”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生活中的民主选举现象。 学生交流民主选举的地方:学生交流社会生活中遵循民主选举原则的地方,如村委会选举、居委会选举、学生会选举等。 小结民主参与的意义: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在我们的集体生活中,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也是同学们知法学法、民主参与集体事务的体现。民主选举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为班级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课堂总结,巩固知识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班委会选举的程序和要求,强调民主选举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班委会选举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在今后的班级生活中会如何参与民主选举呢?” 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思考自己在班级民主选举中的责任和行动。 第三课时:积极参与班级建设 (一)班级建设需要人人 班级小调查:教师进行一个班级小调查,提问学生:“新的学年你在班级中想要担任的班级事务岗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和责任。 引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 “班集体的生活需要谁?是班委会成员?还是班级事务服务者?还是每一个人?” 引导学生思考班级建设的主体和责任。 参与班级比赛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班级比赛活动,如拔河比赛、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学生结合活动谈感受: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在这个比赛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班级建设需要谁的参与?” 引导学生结合活动体验,思考班级建设的主体和责任。 追问班级建设的方法:教师追问学生:“为了集体生活能够正常进行,我们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思考班级建设的方法和行动。 学生交流班级建设的方法:学生交流自己对班级建设的想法和建议,如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关心同学、爱护班级环境等。 小结班级建设的主体和责任: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班级建设不仅需要班委会尽职尽责,也需要班级其他同学发挥主人翁精神。我们每个人都要热情参与班级事务,贡献智慧,发挥特长。班级工作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班级建设人人参与 出示核心问题:教师出示一个核心问题,如 “作为班集体的主人,怎样参与到班级建设的工作中呢?” 引导学生思考班级建设中个人的参与方式和责任。 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一个班级建设的情境,如班级要组织一次环保活动,需要同学们共同参与。教师展示班级倡议书,介绍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学生结合倡议书找问题:学生阅读班级倡议书,找出班级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处理不当等。 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班级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如开展环保宣传、设立垃圾分类箱、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等。 观看问题解决后班级的变化:教师展示问题解决后班级的变化,如班级环境整洁、同学们环保意识提高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班级建设的成果和意义。 小结班级建设的方法和意义: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人人、时时、处处、事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群策群力地参与到班级建设的工作中。作为班级的主人,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找到自己的岗位,明确自己的责任,还要知道做好班级工作,需要人人的付出。班级建设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班级更加美好,也可以让我们自己得到成长和锻炼。 (三)牢记责任,坚持不懈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 “在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更好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呢?” 引导学生思考班级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创设故事情境:教师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如一位同学在参与班级环保活动中遇到了困难,想要放弃。教师讲述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困惑和矛盾。 参与讨论,帮助主人公: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话题为 “如何帮助故事中的主人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和方法,如鼓励主人公坚持下去、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困难等。 小结班级建设的要求: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做好班级工作,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有坚持到底的意志和毅力,需要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一定的协调能力。在责任担当中,我们还要发挥主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参与班级事务。 学以致用:教师创设另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故事中的同学解决在班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如一位同学在组织班级文艺活动中遇到了困难,不知道如何继续下去。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和方法,帮助同学克服困难,完成班级文艺活动的组织工作。 小结班级建设的意义: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班级建设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积极参与班级建设,为班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班级建设中,我们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坚持不懈地努力,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班级环境。 (四)课堂总结,展望未来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班级建设中个人的参与方式和责任,强调班级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班级建设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在今后的班级生活中会如何参与班级建设呢?”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班级建设中的行动和目标。 教师展望未来:教师对班级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班级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