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视频导入:《火焰山的温度计》学习目标区域认知:能够识别不同区域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综合思维:学会综合考虑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多种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地协调观:理解气温变化对农业、工业、人类生活等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如何通过温室气体排放等方式影响全球气温,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实践力: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当地的气温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气温变化规律的理解。动手操作和观察“模拟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实验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录:01/气温的变化02/气温的分布03/本课小结04/随堂检测PART 01气温的变化Changes in temperature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我们通常所指的气温是距离地面1.5米处的空气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气温的测量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通常在每天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测一次。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73页,《为什么要在百叶箱里观察气温》,互相交流。气温的测量-1010020求日平均气温。(8+16+12+4)/4=10℃81612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通常是把一天中四次观测得的气温值相加,除以4除了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通常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12)气温的计算根据表格数据,绘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气温的变化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图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的日变化说出当日最高气温。说出当日最低气温。计算当日的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4.5℃31-24.5=6.5℃气温日较差太阳辐射地面逆辐射大气吸收午后2时才吸收完整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年较差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判断:哪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大?123456789101112-100102030℃陆地海洋123456789101112-100102030℃海洋陆地北半球南半球月平均气温 北半球 南半球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最高值最低值71821728气温的年变化海洋总比陆地迟一个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A、B分别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AB南半球,最热月在1月北半球,最热月在7月气温的年变化最低月平均气温>15°C,终年高温0--15°C,冬季温和<0°C,冬季寒冷最高月平均气温25°C左右,夏季高温<20°C,夏季凉爽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夏季高温,冬季温和终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变化如何判读气温曲线图PART 02气温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1)等高线是________的相等的点连成的线。(2)等高线是________的曲线。(3)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________相等。(4)同一幅等高线图上________相等。海拔封闭海拔等高距温故知新:等高线自主学习:阅读书本P75图4.2并结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完成下列填空。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 相等;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 。3.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 中心;气温大低温小知识迁移:等温线气温的分布规律等温线分布有什么规律呢?20℃10℃0℃20℃10℃0℃向北递减向南递减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从赤道向两极世界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规律一世界气温由低纬(赤道)向高纬(两极)逐渐降低。气温的分布规律等温线比较弯曲等温线比较平直思考:为什么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陆地39%海洋61%陆地19%海洋81%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温的分布规律青藏高原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气温的分布规律思考:10℃等温线为什么在亚洲部分往南弯曲呢?规律二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北半球同纬度大陆和海洋相比,7月哪里气温高?1月哪里气温高?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ABDC气温的分布规律C(陆地)<D(海洋)A(陆地)>B(海洋)规律三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世界1月气温图中最低值出现在哪里?世界7月气温图中最高值出现在哪里?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气温的分布规律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等温线更为平直。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赤道)向高纬(两极)逐渐降低。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形因素纬度因素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较湿润海陆因素课堂训练连一连活动: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日变化年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陆地:最高7月,最低1月海洋:最高8月,最低2月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本课小结随堂检测1.观测气温前,老师跟学生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以下正确的是( )A.测量工具只需百叶箱B.观测仪器需要受到太阳照射C.百叶箱距离地面13米D.记录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下图示意百叶箱和测量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D随堂检测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下图示意百叶箱和测量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C2.测量的数据中( )A.①为20时的气温B.③为12时的气温C.②④温差约为6℃D.气温日较差是15℃随堂检测D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开幕,当天成都的气温23℃~31℃,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气温为3℃~9℃。世界的气温分布既有差异,又有一定的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3.据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随堂检测c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开幕,当天成都的气温23℃~31℃,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气温为3℃~9℃。世界的气温分布既有差异,又有一定的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热带的年平均气温约20℃B.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C.等温线密集的地方年温差小D.南半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课题名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能够识别不同区域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综合思维:学会综合考虑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多种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地协调观:理解气温变化对农业、工业、人类生活等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如何通过温室气体排放等方式影响全球气温,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当地的气温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气温变化规律的理解。动手操作和观察“模拟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实验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教学难点 会判读气温曲线图。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火焰山的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我国最热的地方,初步感知气温。 【设计意图】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1.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概念 教师:提问什么是气温?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回答: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我们通常所指的气温是距离地面1.5米处的空气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温的测量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73页,《为什么要在百叶箱里观察气温》,互相交流。 教师:强调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通常在每天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测一次。读取温度计度数时,视线要保持水平。 学生:计算日平均气温。 (8+16+12+4)/4=10℃ 教师:补充气温的计算 日平均气温:将每天四个时刻的温度加起来,除以4即为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将本月每日的日均温相加,除以本月天数即为本月的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将各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月数12即为年平均气温。 【设计意图】本块知识点难度不大,设置成自主学习,可以通过阅读材料,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气温的日变化 学生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图。 教师: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问题,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说出当日最高气温。 最高气温:31℃ 说出当日最低气温。 最低气温:24.5℃ 计算当日的气温日较差。 31-24.5=6.5℃ 拓展延伸: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中午12点? 【设计意图】通过日变化曲线图学会从图中迅速获取最低温、最高温、日较差,掌握基本的识图能力。 气温的年变化 掌握了“气温的日变化”后,学生对照着自主学习“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教师展示问题:读图判断哪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大? 学生读图回答:哈尔滨的气温年较差大。 【设计意图】对比气温的日变化,学习气温的年变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 教师:展示南北半球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认真读图,完成表格,并总结规律。 总结:升温和降温时,海洋总是比陆地迟一个月。 教师追问:如何判断A、B分别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总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观察曲线最高温出现的月份,就可判断南北半球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判读气温曲线图 【设计意图】为后期学习描述气候的特征打下基础。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书本P75图4.2并结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完成下列填空。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通过回顾等高线的知识,迁移学习等温线。 (2)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师提问引导并带领学生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1: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从赤道向两极世界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追问:思考:为什么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 学生读图回答: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变化不大。 教师引导提问并带领学生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2:思考:10℃等温线为什么在亚洲部分往南弯曲呢? 教师引导提问并带领学生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3:北半球同纬度大陆和海洋相比,7月哪里气温高?1月哪里气温高? 读图思考:世界1月气温图中最低值出现在哪里?世界7月气温图中最高值出现在哪里? 师生总结: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地理要素分布图中找分布规律,分析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思维。 教师播放视频: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课下自己用水和沙子做实验观察海陆气温变化的差异。 【设计意图】结合实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课后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pptx 视频1.mp4 视频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