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课题名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知道探索历程及成就。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知道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科学价值观。 地理实践力: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宇宙变化,了解太空奥秘。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流浪地球》电影片段,吸引学生感受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产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探究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师:晴朗的夜空,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到很多星星,每颗星星都是宇宙中的一员。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员。讲解宇宙的概念。 【过渡】宇宙那么大,地球在哪儿呢? 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宇宙的看法,并描述地球在太空中的位置。 教师:播放图片和视频《你对太阳系了解多少》,依次讲解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的含义,并帮助学生了解行星、恒星、卫星的概念。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具体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浩瀚无垠的宇宙,了解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思考讨论:为什么地球适合人类生存呢? 学生: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教师总结:地球与太阳距离不远不近,地球获得的热量较为适中。 学生: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质量与体积,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 教师总结: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的引力适中,恰好吸引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 补充:适宜的温度为液态水创造了条件;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早期的生命诞生于海洋。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表和观看视频,得出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讲解:人类的太空探索 世界的太空探索进程 教师:通过时间顺序展示世界各国对太空探索的贡献及取得的成就。 学生:认真观看资料,了解太空探索的历程。 中国的太空探索历程 教师:播放视频《中国航天的十大高光时刻》。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中国在太空探索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资料和视频资料,带领学生感受太空探索的历程及航天精神。 自主学习:太空探索的意义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太空探索的意义。 Ⅰ.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Ⅱ.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Ⅲ.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Ⅳ.太空探索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小组讨论:航天员在月球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积累,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总结: Ⅰ.月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球有很大不同,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航天员需要克服低重力对身体的影响; Ⅱ.月球大气十分稀薄,太空辐射强,易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辐射伤害; Ⅲ.航天员还要面对剧烈的温度变化,以及没有水、氧气、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资源的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航天员工作的神圣和伟大,对太空探索产生向往和追求。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相关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 1.1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pptx 视频1.mp4 视频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