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唯物史观: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
史料实证:通过研读史料,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家国情怀: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知识梳理】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
(1)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2)欧洲列强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展开激烈争夺。
2.形成:
三国同盟 1882年正式形成,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
三国协约 20世纪初建立,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3.扩大:德国和俄、英、法等国很快参战,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战场:最初集中在欧洲战场,形成东线、西线和南线。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2.转折:凡尔登战役。
(1)概况: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阵地战。
(2)特点:战役异常惨烈,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3.扩大: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4.结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5.评价:
(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影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中考真题】
1.(2024 北京)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是日益加剧的帝国主义趋势和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直接后果。1914年以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变本加厉,同时一些军事领导人对速战速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C.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意义
2.(2024 内江)1914年7月28日,因塞尔维亚未接受“最后通牒”提出的所有条款,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一宣战的导火索是(  )
A.攻占巴士底狱 B.来克星顿的枪声
C.萨拉热窝事件 D.限制奴隶制发展
3.(2024 赤峰)一战所带来最直接、明显的后果就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其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达900万人,另有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留下终身残疾。据此可知,一战(  )
A.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性战争
B.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D.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觉醒
4.(2024 河北)让历史的火炬照亮人类的未来,让指引人类未来的火炬不再因战争黯淡甚至熄灭,2018年11月11日,78个国家的政要和受邀嘉宾齐聚法国,纪念那场战争停战100周年,在风雨中共同守望和平。与“那场战争”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攻占巴士底狱 B.巴黎公社成立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5.(2024 扬州)如表是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该表直接反映(  )
(单位:千万英镑)
国别时间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各国经济迅猛发展 B.欧洲列强扩军备战
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6.(2024 苏州)观察“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1913年)”,组成“三国协约”的是(  )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
7.(2023 东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以上表述,指明了这场战争的(  )
A.过程 B.结果 C.性质 D.影响
8.(2023 泸州)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9.(2023 烟台)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材料中的“联合抑德”包括(  )
A.组成三国同盟 B.建立三国协约
C.签署《九国公约》 D.实施马歇尔计划
10.(2023 哈尔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是(  )
A.萨拉热窝 B.凡尔登
C.莫斯科 D.斯大林格勒
11.(2018 荆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900万军人牺牲在战场上,大约1000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战争后期,一位女大学生写道,“只有邪恶和邪恶的化身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宰。”“荣耀、光荣、勇敢或神圣等字眼变得可憎。”为了应付战争开支,俄国沙皇政府大借外债,许多城市发生饥荒。1917年3月,俄国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回答2点)
【课堂训练】
1.“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材料表明一战(  )
A.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D.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的野心
2.有资料记载:“若无战车(坦克),则在1918年8月8日的上午,德军就不会受到那样严重的奇袭而发生不可收拾的恐怖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战车,逐渐感觉到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于是,不是投降就是逃走。”这说明(  )
A.科技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B.战争促进科技的进步
C.德国军事力量十分薄弱
D.战争会带来严重的灾难
3.如果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比作一场化学反应,用S+O2SO2表示。方程式中的点燃指的是(  )
A.德军突袭波兰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诺曼底登陆
4.美国人杜波伊斯在1918年曾说:“一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民主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了新式武器
B.第一次世界大战降低了欧洲地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
D.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的灾难
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同盟国成员的意大利在战争爆发后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这一事件最能说明一战的(  )
A.性质 B.导火线 C.根本原因 D.转折点
6.某同学利用如图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结论应该是(  )
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
D.帝国主义集团的形成
7.在这次战争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两倍于1910﹣1913年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受伤、失踪者达2000多万;群众因战乱死亡的人数远超过军队。这次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萨拉热窝事件
8.当前,全球军费增长进入加速期,军备竞赛呈现加剧态势。110年前的一场世界大战也在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中爆发。下列国家与这两大集团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法国——三国同盟 B.英国——三国同盟
C.德国——三国协约 D.俄国——三国协约
9.历史课上,某小组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展开讨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
B.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C.经济大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
D.法西斯国家疯狂侵略扩张
10.1903年,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1911年,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D.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1.体验战争,感悟历史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样,它(列强)的野心没有尽头……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天边才是它们的界限。而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摘编自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这一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卧倒在地,冒着汗,绝望地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
——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1)据材料一指出,列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据所学知识回答,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一战爆发距今(2024年)多少周年?回首一战,谈谈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
真题
1-10 ACACB DCBBB
11.(1)支持态度;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一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战引发了一些国家的革命。
训练
1-10 BACCA AADBA
11.(1)目的:争夺霸权;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变化:由充满信心(积极支持)到绝望逃避(恐惧);原因:感受到了战争的持久残酷。
(3)周年:110周年;感悟: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严重灾难;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