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2.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能够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并体会作者对这些往事的情感。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引用诗句、描写景物等。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 身的文学素养。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回忆的往事及这些往事对作者的影响。(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2)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启示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和价值观。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和学生时代都有许多难忘的往事,这些往事或许是一次快乐的旅行,或 许是一本喜爱的书籍,或许是一位敬爱的老师。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成 长之路。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去感受她童年和学生时 代的那些美好回忆。(二)字音教学1.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齐读。模糊 (mó hu) 浩渺 (hào miǎo) 重读(chóng dú) 绚丽 (xuàn lì)雕镂 (diāo lòu) 角 色(jué sè) 镌刻 (juān kè) 谆谆 (zhūn zhūn)素娥 (sù é) 婵 娟 (chán juān) 徜徉 (cháng yáng) 眼花缭乱 (yǎn huā liáo luàn) 心旷神怡 (xīn kuàng shén yí)2. 教师强调重点字音和字形,如“模”“重”“镂”等的读音,“镌”“徜徉”等的写法。3.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纠正读音。(三)整体感知1.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回忆了哪些往事 明确:文章主要回忆了小时候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童年读《千家诗》、初中 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以及老师的谆谆教导等往事。2. 这些往事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和影响 明确: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让作者乐在其中,身临其境,启发了作者的形象思 维;读《千家诗》让作者美不胜收、心旷神怡,获得了美的享受和生活情趣;听国文老师诵读 宋词和诗歌让作者深深感动、深受感染,培养了作者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的谆谆教导让作者 铭刻在心,使作者一生受用不尽。(四)课文品读1. 作者为什么对这些往事“仍历历在目” 明确: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不仅在当时给作者带来了很多乐趣,而且对作者的成长 具有重要意义。读书启发了作者的形象思维,给作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作者成为一 个志趣高尚的人。2.作者在追溯少年时代的往事时,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思 明确:看山水画时,作者表现出热爱大自然之情;读《评注图像水浒传》时,表现出好读书、 善品味之趣;读《千家诗》时,表现出爱国、爱美、爱生活之情;听国文老师上课时,表现出 酷爱文学、关注时代的情思。3. 作者成长的源头是什么 明确:作者成长的源头是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回忆的往事以及这些往事对作者的影响。今天,我们将继 续深入品味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手法。(二)语言品味1.文章中引用了许多诗句,如第4段引用的“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等,这些诗句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明确:这些诗句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它们是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来编排的,与前文相照 应。如果随意调换,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显得杂乱。2.第5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词典中都解释为“雕刻”,作者为什么不用 同一个词 明确:①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②二者表达的情感及程度不同。“雕镂”写出了老 师的讲课对作者的影响之深,让作者永不忘记;“镌刻”则指作者对诗歌的深刻印象。3. 文章中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 请找出来并赏析。示例:“描绘了许多光怪陆离的图画,让人在神奇的世界里遨游”,这句话运用了“光怪陆离” “遨游”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中图画的奇妙,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之情。(三)写作手法探讨1.文章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①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出回忆,中间详细叙述往事,最后总结全文,点明 主旨。②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如引用《千家诗》中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③通 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2. 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明确:例如,在描写看山水画时,作者用“专注凝视”“徜徉”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自己 对山水画的喜爱和陶醉之情。同时,通过对山水画中景物的描绘,如“村庄”“塔尖”“园 柳”“炊烟”等,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3. 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 明确:在描写国文老师时,作者通过对老师朗诵诗词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如“老 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生动地展现了老师的形象,表现出老师对诗 词的热爱和深刻理解,从而感染了作者。(四)主旨探究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通过对童年及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2. 你从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高尚情操。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那些美好的回忆成为我们人生的 宝贵财富。(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或学生时代的一件难忘往事,并谈谈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2.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朝花夕拾》《城南旧事》等,进一步提高学生 的文学素养。(六)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 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七)布置作业1. 抄写文中的好词好句,加深对文章语言的理解和记忆。2. 写一篇短文,回忆自己的一件往事,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手法,如引用、描写 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