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会默读,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 理解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海伦 ·凯勒的学习经历,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 她对海伦 ·凯勒的重要影响。3. 学习海伦 ·凯勒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4.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结构特点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脉络。2. 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的教育艺术和爱心。 教学难点:3. 理解“再塑生命” 的深层含义,感受海伦 ·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4.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条理清楚的叙述和自然的过渡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能够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悦耳的声音。但是, 有一些人却无法享受这些美好,他们生活在黑暗和寂静中。今天,我们将走进海伦 ·凯勒的世 界,了解她是如何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塑造生命的。(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作者介绍海伦 ·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出生后19个月被重病夺 去了视力和听力,最后嘴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 苦的深渊。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凯勒能够走出黑暗,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就,除了靠她 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与她的老师莎莉文的教导也是分不开的。她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和怀 念之情,写下了此文。(三)字词积累1. 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认读:攫取 (jué) 衡量 (liáng) 绽开 (zhàn) 吞噬 (shì) 稚气 (zhì)沁凉 (qìn) 阐 释 (chǎn) 称 作 (chēng) 模 糊 (mó hu) 诞生 (dàn)2. 强调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量:(liáng) 衡 量 ;(liàng) 量体裁衣逮 :(dǎi) 逮 到 ;(dài) 逮捕3. 理解词语的含义:衡量:比较,评定;考虑,斟酌。 稚气:孩子气。沁凉:透出凉意。茫然无措:指心中没有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人来人往:形容往来的人很多。无休无止:没有止境,没完没了。休,止。 旧事重提:已经过去的事情又重新提起。(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 阅读方法指导:(1)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2)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关键语句(如议论、抒情、描写等语句)。 2.思考问题:(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文章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2)谁再塑了谁的生命 明确: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 ·凯勒的生命。(3)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原貌是怎样的 明确:海伦内心苦恼,情绪愤怒,饱受煎熬。她“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五)梳理文章脉络1. 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①送“我”玩具娃娃;②教“我”单词;③教“我”认识、理解水。2. 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请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4):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的初次见面。第二部分(5—9):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及产生的巨大影响。(六)深入探究1.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事物的 明确:①从游戏入手,在“我”手上拼写“doll”, 使“我”对手指游戏产生兴趣,从而对拼 写产生浓厚的兴趣;②当莎莉文老师与“我”为“水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争执时,莎莉文老师暂时搁 置这个问题,不过一逮到机会,就又开始旧事重提;③在水井房, 一边让水在“我”的一只手上流过,一边在“我”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 这个词,唤醒了“我”模糊的意识。2.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明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充满爱心、有耐心、讲究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出色的教 育家。3. 找出表现海伦心路历程的句子,并体会她的心理。 明确:①“好几个星期以来,我被愤怒与痛苦深深攫住,苦苦折磨,而随着这种激烈的斗争而来的, 则是极度的消沉与无助。”表现了海伦的愤怒与痛苦。②“你是否有过在海上被浓雾包围的经历 那些似乎可以触摸得到的白色的黑暗将你吞噬,而 那艘大船则无比焦急而紧张地摸索着向岸边行进,能依靠的只有测深锤和测深绳,你呢,心脏剧烈地跳着,等待着什么。”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的世界的海伦的敏感、不安、恐惧。 ③“稚气的快乐和自豪使我满脸发红。”表现出海伦经过努力后学会拼写单词 “doll” 时 的自豪与激动。④“她这种无休无止尝试的劲头让我感到厌烦,于是我猛地抓起那个新娃娃,一下子把它摔在 地上。”表现了海伦学习遇到障碍时的急躁与愤怒。⑤“这个有生命的词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的灵魂带来了光明、希望和快乐,我的灵魂获得了 自由!”“离开水井房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学习的渴望……那是因为我已经学会用新的奇异 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水井房的经历使海伦感受到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唤起了她的求知 欲、生命意识和感情。⑥“我想,应该很难找到一个比那天的我更幸福的孩子吧,那一天对我来说太重要了。那一天 结束的时候,我躺在我的儿童床上,仔细回味这一天带给我的快乐。那是平生第一次,我无比 渴望新一天的到来。”形象地写出了海伦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后的喜悦心情。4. 概括说说海伦形象的变化。明确:海伦在前期由于生理缺陷而脾气古怪、焦躁、惶恐、绝望;但在跟莎莉文老师学习的过 程中,她变得好学、坚毅,有极高的悟性和丰富的情感。5.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些变化的 明确: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这些变化。莎莉文老师到来前,“我”就像在海上被浓雾包 围的航船,茫然、无助、焦急;莎莉文老师到来后,“我”获得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海伦 ·凯勒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学习了生字词,通过默读课文整体把握 了文章内容,梳理了文章脉络,深入探究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海伦的心理变化,感受到 了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教育艺术,以及海伦 ·凯勒的坚韧和成长。(八)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2.思考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第二 课 时(一 )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再塑海伦 ·凯勒的生命的 2. 明确:文章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 ·凯勒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莎莉文老师 通过耐心教导、循循善诱,帮助海伦 ·凯勒从黑暗走向光明,重新塑造了她的生命。(二)深入文本,品味语言1. 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1)文章除了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明确:文章还运用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和感情强烈的抒情。如描写句:“午后的阳光穿过覆盖在 门廊上的茂密的金银花,散落在我抬起的脸庞上。我的手指几乎是无意识地在熟悉的叶子与花 朵上触碰。这些美丽的花朵枝叶是为了迎接南方甜美的春天刚刚绽放的。”通过对阳光、金银 花等的描写,展现了美好的场景,烘托出海伦此时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感受。抒情句:“我 想,应该很难找到一个比那天的我更幸福的孩子吧,那一天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直接表达了 海伦在某一时刻的幸福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感染力。(2)这些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有什么作用 明确: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准确地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帮助及海伦对莎莉 文老师的感激之情,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2.赏析文章的语言风格(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语言平实而细腻,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例如,“我玩了一会儿布娃 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指上慢慢地拼写‘doll’ 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 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通过简单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莎莉文老师的教 育方式和海伦的学习过程。(2)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明确:例如,“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句话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将“水”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水对海伦的重要意义,以及海伦对水的深刻感 受。3.探讨文章的主题(1)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明确:“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的 灵魂被唤醒,拥有了“光明、希望和快乐”,获得了自由,她体会到了“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正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文章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 情,同时也展现了海伦 ·凯勒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三)拓展延伸1. 分享“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1)请同学们分享课外搜集到的像海伦 ·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2)学生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学习他们坚韧 不拔的精神。2.理解“再塑生命”的意义(1)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那么“再塑生命”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再塑生命”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勇气、有信心,并且不断努 力,就能够战胜困难,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命。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身边的帮助和支持,学会 感恩。(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再塑生命”的理解。明确: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 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四)课堂总结1.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2. 强调海伦 ·凯勒和莎莉文老师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启示。(五)布置作业1. 推荐阅读海伦 ·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