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秦朝军威的象征(自学)》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秦朝军威的象征(自学)》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秦朝军威的象征-兵马俑群(1课时)
课题内容 秦朝军威的象征- 兵马俑群
教学章节 开篇课 授课教师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 时 共 1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中,为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艺术欣赏的相关知识而设计的课程。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课程价值有这样的描述“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本课正是基于上述理论而设课,目的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例,学习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方法,同时复兴巩固以前学过的雕塑欣赏知识。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要更多地认知和把握兵马俑群雕塑艺术的自身特点与具体特征,使学生感知祖国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中包含着令人震撼的艺术美和深刻的人文内蕴。通过对兵马俑这样一个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和情境下产生的壮美雕塑群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对民族艺术的认同感和人文情怀。
学情分析 学生绝大多数并未亲自去参观赏析过秦始皇兵马俑,对于兵马俑的了解也并不是很多,仅停留在“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概念认知,尤其是对兵马俑的相关背景和具体艺术特色以及历史价值了解比较肤浅,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课前自习搜集资料,课内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分解提炼后分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把握基本的赏析方法,并加入短剧表演,帮助学生较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知秦始皇陵兵马俑群的艺术美及其文化和历史价值,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表现手法具有写实主义注重细节的特点,感受兵马俑群所表现出的恢宏气势和整体精神。掌握欣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方式,借助图书和网络捜集资料,通过合作交流、资料共享和研究讨论等方法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制作过程、表现手法和风格特征的欣赏与了解,体会恢宏壮丽、气势磅礴的兵马俑群表现出的崇高与壮美,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领会中华民族强盛时期雕塑艺术表现出的自信、大气和雄浑的气势,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巨大价值。通过了解和欣赏兵马俑、铜车马等古代雕塑体现出的高超技巧与精湛工艺,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呈现出的时代风格和审美特征,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在微观上,以写实为主、注重细节,在宏观上,数量众多、形体高大、场面恢宏、气势磅礴。认识其深刻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问题教学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导课部分 探究学习 交流反馈 展示提升 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 2分钟左右 20分钟左右 15分钟左右 6分钟左右 2分钟左右
教 具 多媒体课件、资料参考袋、提问卡
学 具 教材、课前搜集的资料
板书设计 秦朝军威的象征-兵马俑群
教·学互动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 依据提示猜美术作品 提示关键词:西安古文明、世界享有盛名、雕塑群揭示答案出示课题《秦朝军威的象征-兵马俑群》,导入本课学习。 依据教师依次给出的关键词,结合自己已有经验,猜测该美术作品名称。 采用“猜作品”,引导学生对已有美术知识进行回顾,对照提示进行对号,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初识秦俑】1.出示兵马俑赏析图片,引导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抓住自己的第一感受,初步领略兵马俑的壮观。2.引导学生结合欣赏,和学生一起小结出兵马俑的“两大、一多、一久”。即:规模大、数量多、耗时久、人力多。3.提问:“规模大、数量多、耗时久、人力多”具体数据,并补充完课件板书。 欣赏,谈感受,根据已有知识,小结“两大、一多、一久”。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补充相关数据。 通过初步赏析和归纳,对兵马俑的基本概况有个整体了解,感知兵马俑这项美术遗迹的宏伟壮观。
【探秘秦俑】鼓励学生结合兵马俑提出问题,并写在小组提问卡上,进行展示。现场解答,鼓励其他学生尝试解答刚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作品赏析的角度并归纳出本课秦俑的赏析重点并板书:创作背景、制作工艺、艺术特色、历史价值。组成“探秘小分队”结合归纳出的赏析重点,进行随机抽取探秘任务(任务卡见后),并带着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在关键点或学生存在方法疑问时给予引导和提示。) 学生发言,对兵马俑的修建背景、制作等提出问题,并记录在问题卡上。根据已学知识,对问题尝试回答,并根据教师引导归纳作品赏析基本规律。 帮助学生面对作品尝试发问,并回顾以往的欣赏知识,归纳总结本课的赏析重点。为突出教学重难点做准备。
【交流反馈】1.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探究学习成果交流反馈。创作背景:创作者(秦始皇和各类工匠)、创作原因(古代人殉制度的改进和“事死如事生”的封建观念)制作工艺:材料(陶泥);方法:模塑(泥条盘筑)结合;制作具体方法和流程(1.取泥制泥;2.粗胎制作;3.覆泥精雕;4.入窑烧制;5.施彩完成)。艺术特色:造型(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真人比例),色彩(彩色,中国紫),手法(注重写实,技法熟练,雕刻细腻)历史价值:军事(武器——种类繁多,标准化生产——兵工业发达达;军阵——兵种全,布阵科学——军事力量强),文化(服饰——秦朝基本样式——袍衣等)教师对各组“探秘小分队”归纳的探究成果进行简短评价和补充。归纳小结:秦始皇兵马俑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等殊荣,正是以上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为古人智慧和艺术感到自豪和惊叹,而我们的很多问题也在大家的讨论中得以解答。 选取探究任务袋,小组合作围绕探究主题根据资料进行讨论探究。交流反馈 分解学习内容,任务驱动进行小组探究,利于学生在有限课时内完成预定目标。通过学习交流,感知兵马俑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突破教学重难点。
【秦俑今生】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中外展出游客参观盛景、设计元素被应用现代生活的作品等图例,引导学生观看了解,加深理解。短剧表演:兵马俑在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博物馆展出被损事件。引导学生得出启示。 了解兵马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观看短剧,得出:兵马俑文化也备受国外各界的关注和热捧;不文明观展应得到制止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近日的兵马俑的现状及艺术的传承,激发自豪感。通过短剧表演,激发学习兴趣,关注当下古文明保护问题。
拓展小结 出示不文明观展图片,引发学生讨论“面对保护人类古文明,我们应该怎样做?”小结:我们在自豪先祖伟大的艺术创作、继承先辈们的经典文化时,更要立足当下,保护好古人类文明,发扬光大! 学生发言(从自身做起、影响他人、保护文物等) 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从自身做起,增强对传统经典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课后作业 在对秦始皇兵马俑的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你还发现哪些独特之处?我们国家像秦始皇兵马俑这样伟大古文明请再举出一例,它的艺术特色怎样?并谈谈对它的传承与保护。(以文字或者ppt展示学习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并尝试挖掘其他相关古文明的探究学习。
创作背景
制作工艺
艺术特色
历史价值
探究反馈
探究反馈
探究反馈
探究反馈
学生问题
学生问题
学生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