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课程标准导航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课标解读了解明清时期 社会经济、思想 文化的重要变 化。 重点:明清时 期经济领域的 新变化及出现 的原因。 难点:明清思 想文化领域的 变化及出现的 社会背景。 1.从“唯物史观”角度(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关系),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及当时的世界形势,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从“唯物史观”角度(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 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了解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 的进步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 领域的新变化。 3.从“家国情怀”角度,了解明清时期思想文化 的新变化,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增加 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二 、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设置课堂探究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清早期民主思想未能成为近代反封建斗争思想武器 的原因和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科技的原因,等等,让学生明白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 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时空观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紧紧抓住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的新变化”这三个字,从时间上归纳 罗列经济与文化的新变化,从空间上归纳相关知识点的特点、原因、趋势、内在关系,等等。史料实证以史料研读等方式学习明清经济发生新变化的表现及局限,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明清四大 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等等。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引导学生明白明清时期促进思想文 化、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深入领会明清时期经济文化与西方的差距逐渐拉开的深层次 原因。家国情怀通过本课的学习,与学生一起了解明清时期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和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三、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研究员:西方的治理都是学习我们的科举制度!”后讲述:明至清中叶,为什 么“中国人依然极度自信和独立” 中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取得了什么成 就 为什么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相互影响但是差距却是不断地拉大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四、教学主线明清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 前强化并发展到顶峰,但是,封建制度却走向衰落,其主要表现有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并缓慢发展,对外关系上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政治和经济上的新变化,引发了思想 文化领域的变化,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逐步趋向平民化(通俗化),明清时期的文化呈现出繁荣灿烂的局面。五、教材整合(一)理清关系1、本课的线索有三条:经济的变化、思想领域的变化、其它文化领域的变化。2、三条线索的关系(思想—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小说—世俗化、平民化戏曲一京剧的形成科技一西学东渐局面形成农业的发展一商业的繁荣手工业的进步-文化新的变化→经济的变化)二)构建体系1、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背景 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表现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 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刺激人口增长。(2)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时间 明朝后期行业 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表现 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发展 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O材料整合①阅读教材P84“历史纵横”:材料反映了在哪一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提示: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织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表明了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②阅读教材P86“思考点”: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 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文化艺术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成为社会主要 力量,文学适应这一变化,渐趋世俗化,于是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遍妇女成为小说的主 人公。(3)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方面的新变化:①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②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③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④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4)经济的局限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②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2、思想领域的变化(1)明朝中后 期的变化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陆王心学形成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受到批判)(陆王心学主张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致良知”意即去掉私欲,恢复良知。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代表南宋陆九渊王守仁明朝)(2明清之际的变化: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黄宗羲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和王夫之 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材料整合阅读教材P88“问题探究”:请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陆王心学衍生出的思想解 放倾向及其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冲击。提示:王守仁和王畿认为“良知”就在每个人心中,就是“天理”,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有一 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具有思想解放倾向。李贽反对以儒家经典和孔孟之言为绝对权威,反对教条,提倡个性解放,冲击了传统思想, 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3、小说与戏曲(1)小说①明清小说发展繁荣的原因经济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 (市民阶层)。政治 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创作以深刻影响。文化 印刷术的发展,为小说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史论总结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②成就书名 作者 时间 地位《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 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农民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 篇神话小说《儒林外史》 吴敬梓 明朝中期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红楼梦》 曹雪芹 清 朝 中国古典现实主义长篇 小说的高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平民化(通俗化)(2)戏曲①创作趋势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②代表作家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牡丹亭》简介: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传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桃花扇》简介:以秦淮歌妓李香君和复社文人侯方域的恋爱故事为主线,写出当时人们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汤显孔尚佳桃 花 扇)③代表剧种昆曲: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生旦净项制针程京剧脸谱张苏 选岸脸谱昆曲悟空屠库青吴影)◎脸谱对比结论:京剧是在吸收昆曲等艺术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京剧是对昆曲的继承与发展。4、科技(1)传统科技特点 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成就 科技著作: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 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 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2西学东渐概念 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表现 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 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三)走出误区1.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根源是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2.明清经济发展受到束缚的根本原因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主要原因是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3.明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在全国范围之内,传统的小农经济仍然占 统治地位。4.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5.黄宗羲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在本质上 是地主阶级思想,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所以,虽然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在反 对君主专制上,与孙中山提倡的民主思想相同,但在本质上两者有着巨大差别。6.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其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7.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 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 主张。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8、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其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六 、课堂小结(美渊玉米、甘薯的引进明至清中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生了重大的变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帮的形成(微帮和晋商陆王心学的形成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转变成为改造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昆曲长期流行.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西学东渐化。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这两大变化并没有能够经济手工业商业思想文学艺术旧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指导思想。中国与西方的距离渐渐地被拉开了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经济与文化发科技文化经 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