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课程标准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课标解读
1.了解北洋军阀 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 中国思想解放 的影响。 重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 治、经济、文化 难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 经济与文化相互间的关 系及影响 1通过史料研读,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的重大政治斗争,理解政治斗争背后 各种社会政治势力的消长兴衰;认识民 国初年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理解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的主耍内容,探 讨其历史背景,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 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理解顺应时代发 展潮流的重要性。(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二、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
通过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情况的分析,了解在政治经济及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新 文化运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让学生明白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时空观念
通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从派系、军阀、控制区域。扶持者等方面,讲述军 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并理解军阀割据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在时空环境下理解历史事实的能 力。
史料实证
创设图文情境材料,讲述军阀混战局面(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对北京政权的影响;引导学 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理解民国初年出现经济、社会生活新气象的原因及表现。
历史解释
创设情境材料,分析和判断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等等。
家国情怀
通过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原因的分析,理解国内因反对”二十一条而 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自己的消费 行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家国情怀。
三、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北洋时期中国的领土有多大 不要骂北洋军阀了!”后讲述:北 洋军阀统冶时期的中国,政治黑暗腐败,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但是,此时 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却获得了短暂的发展。资产阶级激进 派还折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从整体史观上看,新文化 运动是一场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运动,也是中国与世界文明主流全面接轨的运动。 那么,你是怎样评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四 、教学主线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与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 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复辟帝制,进行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活动。袁世凯死后,北洋 军阀内部出现多个派系,并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在内政外交等方面走向全面的反动。 在此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起护国战争与护法运动,但受阶级局限性的决定, 这些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均宣告失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局面对民国初年的经济、社 会生活新气象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五 、教材整合
(一)理清关系
1、本课的线索有三条: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 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的新气象
2、三条线索的关系:按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来理解。
(二)构建体系
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复辟帝制
①面临的阻力
(
要争取列
强的支持


《中华民
国临时约
法》约束
国民党反

)
②准备复辟
(
1914.12

布《修正

总统进举法
规定总硫可
连选连仕
1914.5
公布《中华
民国的法
改责任内阁
制为原统制
1912.3.10

哲就在

时大显统
1913.11
下今解

四民党
1915.5
《中日民

)
③正式称帝
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
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2)护国战争
背景 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根本目的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概况 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 战争,讨伐袁世凯。
结果 不少省份相继宣告独立
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护国运动对袁世凯造成很大的压力
列强的共同反对
思考:袁世凯称帝
为什么样会失败
)
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原因: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割据局面
派系 军阀 控制区域 扶持者
直系 冯国境 曹 锟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 鄂等省 英国 美国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闽、鲁、陕各省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 日本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国美国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国美国
(3)混战局面
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
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4)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
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
争”。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
清废帝溥仪复辟。张勋
此举实乃违背历史潮流而为,结果张勋的辫子军被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
击败,最后复辟失败。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
(5)护法运动
原因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 复国会。
经过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
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 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运动失败。
影响 打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使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发生转变,找到了可以依靠 的力量和新的出路。
(6)参加一战
目的 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概况 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
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成果 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3、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原因 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 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 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 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面粉厂和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影响 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 量。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①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②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辩、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 场的称呼。
4、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


臣星市缺乏
拥护“健先生”反
寸孔教、礼法、中节
日伦理、旧政治
仍玻安制和思味束
缚若
推动了妇女解放、
婚组自由、家庭
拥护“赛先生”,反
对旧艺术、日素教
高率民主与科学
反对国粹和日文
学,主位以白话
文作为所文学的


O
材料整合
代表人物
阵独秀、字大钉
胡适、鲁己、战玄



1915年9月,陈独
秀在

《青
的座帜,推动思
想文化革薪,有
吾解放思翘的重
大意义
甲相

旧文化

L
教的彻底批判。
大多数四民的头脑
推动了全国探刊
业的发所
北京大学和新
青年算杂志
革命等


主阵地



)
1.阅读教材 P116*学思之窗":结合这段材料,并联系课文,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
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提示:(内因)中华民园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東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亦 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园斗事的推动,特别是1915 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
提倡园货运动;(外因)欧洲列强忙于欧战,哲时放松对中园的经济慢略。
2.阅读教材P117"史料阅读":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 提示: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味。
3.阅读教材P11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军阀混战的局势给当时社会带来了 什么影响
提示:混战局势:各派军间拥兵自重,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地盘,连年内战。为维持庞大 的军费开支,各派军阀又任意增加赋税,横征暴故。
影响:长期混战给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掠本与蹂躏,广大人民群众 苦不堪百。
4.阅读教材P113*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危害
提示:目的: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疮害:它的签订,使日本扩大了在华的慢略权益,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三)走出误区
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爆发,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2、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时代潮流。
3、“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争夺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控制权。
4、护法运动使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发生了转变,认为不能够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 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寻找新的可以依靠的力量和新的出路。
5、民国初年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
6、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是,美日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侵略并 没有放松。
7、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主要原因是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 学方针。
8、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六、课堂小结
北洋
军阀
统治
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治
经济
经济
袁世凯复辟帝制
军阀割据混战
府院之争
护法运动
中国参加一战
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迅速
新文化运动
护国战争
直皖战争
直奉战争
原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概况: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影响:资产阶级队伍力量壮大-新文化运动 影响:无产阶级队伍力量壮大-五四运动
开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 内容: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功绩: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