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资源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课标解读
1.认识五四爱国 运动的历史意 义,认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与中国共 产党成立对中 国革命的深远 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 命的基本史实 难点: 1从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两个维度,讲 述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的知识点及其相互 之间的联系(时空观念) 2.创设情境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认识 五四运动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民 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共合作、国民革
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 领导国民革命 的历史作用。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与国民革命运动 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中 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命的史实及其伟大意义(史料实证) 3.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 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共 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国民革命 的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二、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
设置一个合作探究环节,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引导学生从 思想、阶级、组织基础等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得以传播的原因,从而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思 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时空观念
结合“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讲清北伐的目标和北伐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的时序观 念和空间观念。
史料实证
创设情境材料,用史料实证的方式,讲清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第一次 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意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意义,等等。
历史解释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归纳其经过;指出马克思传播的表现与途径;分析 “红船精神”的内涵;指出一大和二大的内容及其关系;分析中共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指出新旧民主义革命的异同点,等等。
家国情怀
通过一大和二大的召开、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对比讲述,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 首创精神,以及为了探索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道路,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培养学生敢为人先、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三、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五四运动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看完之后,涨知识了。”后讲述:五四运动 为什么会爆发 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关系 五四运动对中国革 命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四、教学主线
五四运动爱国运动的爆发及其对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和会上, 中国政府以战胜国的身份提出废除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等合理要求,但遭到了英法美等国 的拒绝,五四运动因此而爆发。在运动的后期,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促使运动取得初 步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后来的革 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两党实 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以此为旗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但由于受到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等因素的影响,国民革命运动最后失败。
五、教材整合
(一)理清关系
1、本课的线索有三条: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 民革命。
2、三条线索的关系:五四运动后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成了运动取得初步的 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在革命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两党实现了第一次 国共合作,并以此为旗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二)构建体系
1、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①定义:
(
狭义的五四运动是指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的学生示威运动。
广义的五四运动是包含着新文化运动的,因此人们常常把二
者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且,实际上新文化运
动这个名
词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出现,新文化运动也是在五四之后才
真正“动”起来。
)
②导火线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
开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一战战胜国
·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
条”等。
·拒绝中国要求,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巴黎和

时间
中国身

中国要

会议决

)
③经过
阶段 主力军 中心 斗争口号 初步胜利
前 期 5.4—6.3 青年学生 北京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最能体现运动反帝反 封的性质); “废除二十一条”; “打倒卖国贼曹汝霖、 章宗祥、陆宗舆” 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章、陆三人的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原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和全国人民的斗争沉重 打击了北洋军阀政府。
后期6.3 以后 无产阶级 上海
④性质与意义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 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意义 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 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广泛传播的开始 十月革命后
两个人中心 北京和上海
表现与途径 有大批报刊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
不少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
一批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全国陆续出现。
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 秀、李达、李汉俊,等等,他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 的转变。
2、中国共产的诞生
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标志 (中共 一大的 召开)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及共产国际代表。
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确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③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影响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 方向。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 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民革命条件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标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意义 推动全国工农运动的高涨;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②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并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国民革命的高潮
北伐战争(1924年-1927年)
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过程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影响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国民革命的结局:失败
标志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原因 客观方面: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帝国主义的干涉
主观方面: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 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 导权,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O材料整合
1.阅 读P122*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思考:什么是“红船精神“
提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 为民的奉献精神。
2. 阅读教材图片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这 份报刊有什么价值
提示: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印发号外,专门报道4日学生运动的情况。对公 众及时了解学生运动的原因和内容起了重要作用,对研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 阅读教材P121*学思之窗":请根据上述材料,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体会其时代 价值。
提示:①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置高举起爱园主义的伟大旗帜;②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 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③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塔育了永久奋斗的 伟大传统。这是五四运动伟大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柒中体现。
4.阅读教材P122*学思之窗”:结合这段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 向的。
提示:“推谢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表明中园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强调要以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这样,就确
立了中园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属性。
5. 阅读教材P123" 思考点":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园人民有 了强大的凝聚力置,中园的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6. 阅读教材P124* 史料阅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 么转变 分析转变的原因。
提示: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园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园共产党尚未强大;第一次工 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园际的决议;打 倒列强及幸阀成为全园人民的共同心愿;孙中山愿意同中园共产党合作。
三)走出误区
1.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革命任务 是一致的。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2.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并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表明它没有真 正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起来。所以,直到中共二大才真正完成建党的工作。
3.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国民党不承认共产党是合法政党),而不是党外合作, 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国民党承认共产党是合法政党,两党合作的 实质是对等合作)。
5.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策基础,是国民革命的旗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放 弃了马克思主义。
6.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民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都是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的;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六 、课堂小结
(
五四运动与
中国共产党的诞

1919年
五四运动
标志新民主义革
命开端
基本推翻北洋军
阀统治
促使国民革


动兴起
中国革命
面貌

然一新
中国共产



伐战

国共


192
6

19
24

192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