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程标准导航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课标解读了解日本军国 主义的侵华罪 行,感悟中华民 族英勇不屈的 精神 重点: 日本侵华的罪行;抗日 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 面抗战 难点: 日本侵华的原因和对日 本侵华战争的正确认识 1.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梳理日本侵 华的史实(时空观念) 2.分析日本侵华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的影响,理解两党关系的演变。 (唯物史观) 3.通过史料研读和提炼有效信息,分析 日本侵华的原因、局部抗战时期国民政 府的内外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的原因、经过和作用(历史解释) 4.结合图文史料,分析日本帝国主义犯 下的滔天罪行,理解对待日本侵华战争 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5.通过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实现,认 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 砥柱。(家国情怀)二、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创设情境材料,引导学生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充分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是一场 针对中国的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所以,最后的胜利一定属 于中国。时空观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十四年抗战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抗战的整体框 架;以时间为线索,讲述日本侵华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起抗战的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使学 生认识到抗战从局部发展全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史料实证创设情境材料,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深入理解日 本侵华的原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含义、背景、实质)、国联提出对中国东北实行“国 际共管方案”(原因、依据、影响)、西安事变(背景、经过、三派政治力量态度、意义)、 全面抗战爆发的原因与条件,等等。历史解释通过设计合作探究环节,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和作用,深入分析和判断两次国 共合作的异同点:结合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日军侵华的罪行,并形成正确看待日 军这种侵华罪行的正确态度。家国情怀通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甘屈辱的民族,在深重的民族灾难面前,强烈的爱国主义可以冲突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的隔阂和对立,使全民族团结为一体,同舟共济,共御外侮,从而涵养学生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家国怀。三、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后讲述: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逼蒋抗日 西安 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对抗日战争的形势产生了什么深 远影响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四、教学主线日本制造一系列慢华事件及其对中国抗战局势的影响: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 事变,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局部抗战开始。受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和英美等西方大国绥靖政 策的鼓舞,日本接连制造一二八事变、扶持“伪满洲国”的成立、华北事变等一系列事变, 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在此危机关头,张学良、杨虎城发 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中共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 国共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经过8年全民族的浴血抗战,中华民族最终打败 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五、教材整合(一)理清关系1、本课的线索有两条:日本的侵华罪行、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2、两条线索的关系:因果关系(1日本侵华罪行主要有:军事上制造一系列的侵华事变、屠杀中国人民(南京大屠杀(1937.12))、实施细菌战、毒气战,政治上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2)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 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抗战。(二)构建体系1、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概述十四年抗战包括局都抗战在内的整个抗日斗争八年抗战全国性抗战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1931年0月1日 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策投周书1037年月7日tt 事重整个抗曰战争期间,中 国军民伤亡 3587.9 余人,(万余人,)其中军人伤亡民众伤亡 2249.9 万余人(十四年抗战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1945日本宣布无条件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19311937)①侵华原因有利时机蒋介石推 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 政策历史原因 侵略中国 是日本既 定的国策侵华原因现实原因转嫁经济与政治危机国际原因英美等大国的绥站政策②侵华事件:东北三省沦陷-上海沦陷-华北名存实亡名称 概况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 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 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伪满洲国。华北事变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实际上控制了热 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 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 会最主要矛盾的地位。(2)局部抗战(国民党) (爱国学生) (东北军民)中国共产党(·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东北抗日联军在共产党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推行“外必先安内”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撒兵;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侵略;长城抗战) (·掀起一、九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报起高湘)·1935年.发 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年底召开瓦 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背 景 ①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曰” ②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 共抗日过 程 ①1936年12月,蒋介石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二人发动“兵 谏”,以武力逼蒋抗日 ②经各方努力,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影 响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②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 战的局面初步形成【合作探究 一 】材料— :“现在我们国内没有安定统一,若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来谋攘外,那么我们就是处于 腹背受敌内外夹攻的境地了。因此,革命军当前的责任,第一乃是剿匪安定,第二才是抗日来 攘外。要晓得剿匪的工作,实在是抗日的前提,要抗日就必先剿匪,能剿匪的一定能抗日。”---1933年5月蒋介石在崇仁总指挥部的讲话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和侵略,蒋介石推行什么政策 “攘外”指的是什么 安内又指的是什 么 这一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攘外:表面是抗击日本的侵略,其实不过是谋求同日本侵略者的妥协。安内: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实质:以“攘外”掩人耳目,以“安内”为借口,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压制抗日民主运动, 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请求国际联盟解决东北问题。1932年1月,国联 成立以英国人李顿爵士为团长的调查团。1932年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日内 瓦、南京、东京三地同时公布。报告书称中国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冲突的重要原因”。报告书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中日两国都应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对于国联调查团的整个 调查过程,李顿坦言:“我们在中国的使馆为中国辩护,而我们在东京的使馆为日本辩护, 这件事最是有趣。” —— 《名声扫地的李顿调查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顿调查团对东北问题的态度及其依据,国联的态度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态度: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依据:《九国公约》中列强在华“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践踏中国主权,纵容日本侵略的野心,加快二战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2、全面抗战的开始(1)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铭记历史)1937年7月7日晚, 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四四口W图口 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2)全面抗战的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初步形成正式形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用) ((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争取民心、聚力量的作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救国力量被最大限度地调动与组织起来,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崭新局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力量基础。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呱固和发展,壮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革命的力量,成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根本保证。)3、日军的侵华罪行(1)对占领区南京大屠杀 背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 都。过程:日军在南京烧杀劫掠六周,屠杀30万人以上。影响: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每年的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政治上:以华 制华 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 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经济上:以战 养战 ①垄断经济: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 ②粮食统制:将粮食定为军用物资,造成普遍饥懂和死亡。 ③强征苦力: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2)对敌后抗日根据地①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②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3)其它方面对国统区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大轰炸,死者1万人 以上。践踏国际 公法 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九一八事变后组建细菌部队,1938年成为臭名昭 著的731细菌部队。“慰安妇” 制度 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 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合作探究二】是什么原因使日本军国主义者,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恶魔 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 该怎样正确看待日军的种种侵华罪行 参考答案:历史原因:武士道精神的长期毒害;军国主义、民族歧视等极端狭隘思想教育导致日本军人 在战争中灵魂扭曲和心理变态。现实原因:日本意在用屠杀来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认识:我们要把日本人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区分开来,坚持用世代友好思想来发展中日关系;对抗日战争的理解不能仅限于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而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树立正确 的战争观,理性爱国,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坚定信念。O 材料整合1.阅读教材P134“思考点”: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够多和平解决 提示:(1)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是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根本因素。(2)以周恳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努力。(3)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促进作用。2.阅读教材P134“历史纵横”: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八一宣言”的发表和瓦 窑堡会议召开的意义。提示:“《八一宣方》”的发表,标志着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有力 地鼓辨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瓦薪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全园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3.阅读教材P133教材导言和“日本东方会议会场”图: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这次会议的召开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目的:慢占满洲,进而侵占全中园。说明:日本慢华蓄谋已久。4.阅读教材P133“日军炮击东北军兵营”图:日军轰炸东北军兵营师出有名吗 当时东北 军是如何应对的 结果如何 提示:日军表炸东北宰兵营师出无名。日本关东幸自己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 园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袭击东北军驻地。当时东北军接受南京园民政府“坚决不抵抗”的 命令,未做抵抗就将军队撒回关内。结果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三)走出误区1.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 社会的最主要矛盾。2.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根据地,但不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因为陕甘宁边区从未被日军侵占, 不属于“敌后”。3.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主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上升为主 战场,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配合的。4.局部抗战时期,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区。5.全民族抗战并不仅仅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指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 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6.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六 、课堂小结(十九路军抗战一二.九运动东北人民革命军中共发表八一宣言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一全面抗战制造南京大屠杀扶植傀儡政权野蛮经济掠夺对重庆等地滥炸“三光”政策实施细菌战推行慰安妇制度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悲剧不能重演中日两国要世代友好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成立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日本侵华日本侵华罪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局部抗战启示v)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