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程标准导航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课标解读1.了解20世纪50~ 70年代中国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曲折发展和伟大成 就,认识“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 外交、国防等领域 所取得的成就在新 中国历史上所具有 的开创性、奠基性 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 时期中国人民艰苦 奋斗、奋发图强的 精神风貌。 重点: 八大的正确决议;“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的错误和教训;文化 大革命对民主政治的破 坏;20世纪50-70年代 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 对其教训的总结;“文 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 制 1.结合“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 动”等史实,认识20世纪50-70年 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空观念) 2.结合“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和危害,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 误及教训。(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建 设成就和外交成就,认识中国人民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家 国情怀)二、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学习,以及对它们影响和教训的分析,培养 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导入新课和史料研读的方式,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 1976年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概况。史料实证通过思维导图解读和史料研读的方式,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6年党领导社会主 义建设的成功探素和探索中的失误,以及党对政策的调整及其体现出来的自我纠错能力。历史解释创设情境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分析和判断”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教训,了解20 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辩 证地分析其中存在的左倾错误。家国情怀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经济建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从而培 养学生关注国情的意识;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在经济、国防科技、外交等方面成就 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三、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影像中的百年党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讲述: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又叫十年探索时期。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 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 在探素中又出现了哪些失误 善于完善自我的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 哪些政策的调整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四、教学主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成功的探索有:八大的召开,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重要思想。由于自身的底子薄,又深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在探索中也出现了失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即通常所说 的“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等等。但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一个勇于承认失误、善于完善 自我的政党,针对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97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 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 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五、教材整合(一)理清关系1、本课的线索有三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伟大的建设成就2、三条线索的关系:(伟大建设成就年调整反右派斗争整风运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右扩大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有益探索人民抵制失误1960)(二)构建体系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的探索:①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内容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主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意义背景)【课堂探索】为什么说八大是一次正确的探索 请说明理由。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据此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 中主要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因此,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英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主要内容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使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跟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思考:中共八大与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有什么内在关系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是对中共八大决议的贯彻与落实。(2)探索中的失误:三面红旗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影 响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真定了理论基础1957年春毛泽东时间作者)(时间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通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评价忽视了容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会社化通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②大跃进材料—:1958年1月28日在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急于求成和盲目追求高速度的 心理显得更为明显,他说,“我们民族过去做不到的事,现在也能做到。我们这民族有这么 一股劲,十五年要赶上英国,要搞四千万吨钢,要搞五亿吨煤,要搞四千万瓦电力,要发展 十倍”。村料二:大跃进”运动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土法炼钢浪费 大,质量差。据1958年统计,全国生产钢1073万吨,其中300万吨上钢无法使用。由于从 农业上抽调几千万青壮年劳力上山炼铁、炼钢…1960年与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量下降了 27.7%,粮食产量减少了1030亿公斤。思考:大跃进的特征是什么 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特征:大炼钢铁影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踩受影响。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1958年8、9月间,在未经试点的情况下,全国一哄而上,大办人民公社,仅一 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社建立后搞起各式各样的“大办”,如“大办交通”、“大办水利”、“大办公共食堂”、“大办教育”、“大办养猪”等,还纷 纷建立所谓共产主义新村。这些“大办”所需的人财物都只能从原农业社无偿地调拨,甚 至从社员手中强行收来,形成社、队“共”了社员的“产”,“共产风”由此刮起。 材料二:人民公社虽然被认为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是通向共产主义大同 社会的“金桥”。但何谓共产主义,怎样才能进入共产主义,当时实际上是并不清楚 的。……但有一点却是明确的,就是……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越纯越好,也就是 “产”“共”得越多、越彻底越好。于是把实现共产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共产”,各地大 刮“共产风”。思考: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特征: 一 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影响: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合作探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的填空。项 目 特征 影响 评价 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 路线 多快好省 忽视了容观经济规 律,对社会主义建 设造成不可估量的 影响。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 人民通切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状况的普遍愿望, 但忽视了家现的经 济规律。加上对社 会立义建设经验不 足,以及当时的自 然灾害等因素, 1959—1961年,我 国经济发生了严重 困难。 1.经济建设必须 从国情出发,坚 特卖事求是的原 则 ; 2.必须遵循经济 发展的家观规律, 处理好主观能动 性与容观实际的 关 系 ; 3.生产关系的文 革一定要适应生 产力的发展“大跃进”运动 大炼钢铁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 失调,生态环境遭 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 众生产的积极性思考:根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图片,概括指出当时社会的特点。(吃师不花篮努力稿生幽减建国一融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翻建海量社消花生面产一万零五百多斤配章)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3)政策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1959 17000 170.9 410.4 7214.4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1961 14750 80.0 181.4 506.5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回答:(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问题 原因是什么 问题: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根本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直接原因)(2)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怎样的调整 结果如何 措施: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首先从农村农业开始)实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 重要调整;1962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1964年,三届全国人 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2.文化大革命(1)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60年代中期,我国周边的国际局势趋于紧张。美国扩大侵略越南的战争,中国援 越抗美。中苏两党关系中断,两国关系恶化。中国政府顶住了来自美苏霸权主义的压力。 但同时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下》材料二:随着中苏论战的激化,联系到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一些意见分歧和“四清”运动中 暴露出的一些干部工作作风的问题,……他(毛泽东)越来越担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会被 推翻,资本主义会在中国复辟。---王桧林《中国现代化史》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当前形势做了错误的判断。(2)过程(1966年全面发动后,中典文革小组票机缩动“打倒 一切”和“易开党委闹革命”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1970-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慕动反革命式装政变,最终被检碎。1976年9月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壳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9721975年周,邓先后主持中典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1976年10月江清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3)认识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伟大的建设成就(1)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统计,“大跃进”期间,损失约1200亿元;“文革”十年,损失约5000亿元。从新 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近三十年,我国全部基建总投资为6500亿元,固定责产投资约 4000-5000亿元。由此可见,这两次大折腾所损失的6200亿元,几乎相当于我国前三十年 全邻的基建投责。至于无形的损失,计算不出来的损失,确实更难以说清楚,例如关于人才 培养的损失,人口激增等,即是如此。---摘自《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思考:“文革”给国家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为什么文革期间我国还取得伟大的建设成就呢 (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2)成就类别 成就工业 ①逐步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科技与国防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农业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 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教育和医疗 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外交 ①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与中 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3)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合作探究】归纳中国在20世纪50-70年代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并指出其中的左倾错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颂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三大制度政语潘子合外重 成就阶级耳事扩大化经清卖施一五计划,光成三大改造,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成功爆炸原子弹,导弹,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等。50年代,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70年代外交取得三大突破经济上片面谁靠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温渐政语上军事图)O 材料整合1.阅读教材P163“思考点”: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克服了困难,使园民经济稳步增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2.阅读教材P166“学思之窗”:结合这一材料,思考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那个 年代的时代精神 提示: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西方园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 下,中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在探案适合中园国情的社会主义道 路上取得重大成就,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3.阅读教材P167“学思之窗”: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提示:探素出了适合中园园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 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园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4.阅读教材P167 “问题探究”:通过邓小平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提示:国家民族独立;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裔斗。(三)走出误区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北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北错在生产关系超越 生产力水平。2.“八字方针”的内涵调整园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 工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3.“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国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对制度坚持不力、有法不依、党 内“左”倾锰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事为纲”的结果。4.“文化大革命”有性质“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 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充分说明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所程的曲折性与艰巨性。5.“两弹一星”的概念两弹一星”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6.“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两个概念有区别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标志着中美 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至1979年中美建交时,美国表示承认中华人 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六 、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在标素中曲折友县) (全面建设社金主义文化大革帝)探杂中的失 误 成功探素 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 大跃进逢动 人民合社化 逆动 中共入大 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 人字方针 七干人 大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批制(伟 大的建设成就)工业农业科技与国防教育与医疗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