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28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新视角教学设计 第28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资源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 第28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一、课程标准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课标解读
1.形成对中国特色 重点: 1.搜集各方面史料,从“史料实证“角
社会主 义道路、理 论体系、制度、文 邓小平理论 度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 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化的形成过程及 意义的系统认识; 难点: 2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 成与发展,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先
2.认识改革开放以 进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来中国 在各个领 域取得的成就、综 合国力及国际影 响力的不断提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 3结合不同领域的巨大成就,从“家 国情怀”角度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 建设成就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和 白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先进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角度,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与必然性。
时空观念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学习与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搜集图文史料,从中提炼有效的信息,学习与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 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原因与表现。
历史解释
构建思维导图知识体系,设置合作探究环节,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使学生形成对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客观的认识。
家国情怀
通过史料研读、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 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原因及影响,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巨大成就的理性认识,激起学生 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升华家国情怀。
三、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的里程碑”后讲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
程。从此,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方面
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 四 、教学主线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国民素质和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国防和军事实力增强,这些表明了中国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此外,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反对单边主义、倡导多边主义”等中国方案,越来越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 这也说明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建设的实践成果。同时,它又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
五、教材整合
(一)理清关系
1、本课的线索有三条:第一条(第一子目)讲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结晶,第二条(第二子目讲)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分别从理论 与实践维度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前两个子目着眼于国内,第三条(第三个子目)着眼于 国际层面的实践成果。
2、三条线索的关系:
(
改革开放的成就
理论成就
实践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平新
时代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思想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国外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
(二)构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导入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改革开放在理论建设层面的成就。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 这些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地位)怎样
(2)加就体乘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
主要代表。
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
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圈和发展社会
主义的基本问题
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

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被写入党章,并被确
立为壳的指导思想。
时间代



解决问



地位
邓小
平理

)
“三
个代
表 ”
重要 思 想
时间代表
(
内 意

) (



)解决问题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 民为主要代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
力的发晨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 政之基、力量之源。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 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 导思想。
科学
发展

时间代表
解决问题
内容
意义
地位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海为主要代表。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
晨、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美于发展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重大成果。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
被写入党章;20 12年,中
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
(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要内容
一大主题 一大判断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作出了在现阶段我国社
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持色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曰
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
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统筹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时间、代表
两大布局
)
(
20
1
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壳的指导
思想。
20
1
8年3月,第

三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平理论、



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

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

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写入党章
写入完法
地位(意义)
平新
时代


特色
社会
主义
思想
)
(s)过透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攻坚 克难,改革开放在实践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7)昏入语: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 前列、思想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突破等方面。
(2)加就体乘
综 合 国 力 不 项 目 体现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超过30%、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
基础设施建设走在 世界前列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总里程都居世界第一
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
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断 提 升 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 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 跨越式发展。
思想文化事业不断 发展 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 础。
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 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 得突破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 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S)过透语: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球治理和构建公平合 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中国方案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各国世界人民所接受。
3.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7)昏入语: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依然兴风作浪,多边主义受到严重挑战。中国国际影响 力的不断扩大,为全球占战略的稳定注入了正能量。
(2)加体乘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2)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表现
(1)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①大国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大国协调和合作,构 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②周边国家: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③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 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④欧洲、拉美国家: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积极发挥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①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 区热点问题。
②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④以共商、共建、共享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影响
(1)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2)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5)陆乘语: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越来越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这或许是改革开放在国际层面中国对世界 的最大贡献了。
(三)材料整合
1 . 阅读教材P178“学思之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提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鸦片战事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 产阶级等积极探素国家的出路。但所有找救危局的努力,都没有真正使国家和人民得到解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定成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体大复兴的中国 梦而不懈奋斗,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体大生利,使中华民族续写新的挥煌,让中华文明焕发出盖勃生机。
2.阅读教材P179“2011—2018 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中 美日三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如何 分析中国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提示:(1)趋势:从数据图可以看出:美国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日本整体处于停滞或徘徊状
态;中国稳步上升,实力进一步增强,与美国的差距正避步缩小,而日本与中国的差距在逐
步拉大。(2)原回: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正确指导。
3 . 阅读教材P175“‘ 复兴号'与‘和谐号’相会的瞬间”:图片反映了什么
提示:两车相会,既代表了中国速度,也代表了中国质量;既表明中国的制造水平,更显示 了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
4 . 阅读教材P182 “问题探究”:(1)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请用史实证明这一 观点。(2)习近平提出“新时代”这一概念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提 示 :(1)史实: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改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 国两制”、依法治国等;中国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中国坚持走 中国特急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2)依据:党的十人大以来,我 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特化是进入新时代的决定性国素;我国国际地位显著 提升、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
六 、课堂小结
(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现:新形
势下实现什么样的
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怎么样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怎样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
第二位
基础设施走在世界
前列
精神文明、文化事
业成果显著
军队建设取得突破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
关系
支持联合国发挥核
心作用
倡导“一带一路”
建设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综合国
力不断
提升
国际影
响力不
断扩大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
体系形成与
发展
改革开
放以来
的巨大
成就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