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 1 课 辽 宋 夏 金 元 的 经 济 与 社 会教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洽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洽、经济、文化与社会等 方面的新变化。【教学重点】本课各子目的重要程度比较接近,相较而言,城市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 移更为重要。【教学难点】第四子目“社会的变化”是本课的难点。 【逻辑思路】本课的重点在于还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变化,本课第一第二子目重在 讲解宋元的经济发展。以及宋与还、金的贸易往来。第一子目重在农业与手工 业的发展,为第二子目“商业和城市的繁荣”铺垫。以商业以及城市的发展为 主。第一子目中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第二子目进行铺垫。第三子目“经济重 心南移”仍然以经济为主要内容。这一子目是从经济到社会的过渡子目,第三 子目也提及了经济的发展对于文化的影响。第四子目为“社会的变化”主要涉 及社会门第观念等改变。四个子目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两部分互相影响。在讲 解过程中应注意联系。本中将本课分为了四个子目,分别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 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以及“社会的变化”。本课标题虽为辽宋夏金元的 经济与社会,但仍然应该以宋朝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为主。但不能怒略辽夏金元 的社会经济,例如,农业方面,辽夏金边疆农业的开发;商业方面,宋朝与辽 夏金元的边境设置的官方贸易市场——榷场。第一子目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 甚至使农作物能够一年三熟,元朝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于自然经济结构的改变。 手工业方面,宋代制瓷技术的发展使瓷器成为了新的中华文明的象征。矿冶业 的发展对金属冶炼有了新的提高。其中宋代南方轮作复种的发展和经济作物的 栽培为主要内容。在讲解本子目时,不能仅仅讲解农业,手工业发展变化,对 这些发展变化进行罗列。在讲解时,对于本子目的重点进行适度深挖,并通过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商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过渡。第二子目为“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主要内容有,同其他政权的贸易往来如 榷场的设立;纸币的使用以及货币的铸造;海外贸易繁荣;城市兴盛。本子目 中对于榷场的设立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市坊制度遭到打破需要稍作详细解释。通过图片史料。将宋代的经济繁荣展现给学生。本子目中通过榷场的设立 以及城市兴盛这两个角度讲解辽夏金元的贸易、城市发展。第三子目为“经济重心南移”,在讲解本子目中除了书中内容。可以在授课 过程中增加之前学习的内容对本知识进行丰富,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讲解:首先,通过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例如三国,东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等将知识进行串联使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有较为系统的理解。其次,在多方面体 现经济重心南移的成果。例如从南北人口数量的对比,粮仓的数量等方面体现 经济重心南移在宋元时期的巨大成就。由此引出元朝大运河开通,宋朝科举南 北分卷。体现出经济重心南移对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第四子目为“社会的变化”,本子目主要通过宋代社会中门第观念的变化、 社会雇佣关系的改变+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松弛这几方面体现社会的变化。 可以从科举制度的完善。结合课后探究部分以及宋代婚姻择偶观念的变化。组 织学生思考宋代社会与前朝不同之处。从而掌握宋朝社会所出现的新变化。学 生对这种改变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内容整合】环节一:(导入)通过宋墓壁画,唐宋人口户数对比。导入本课。由此凸显出宋朝经济的繁荣。 材料一:材料二:时间 人口教 垦日数唐玄宗天宝年间 (8世纪中叶) 900余万户 计6000万口 合今460万顷北审激宗年间 (12世纪初) 2000万户 计1亿口 合今700多万顷提间:各位同学认为唐朝与宋朝哪一个朝代更加富裕 请各位同学带着 心中的答案来看以下几则材料。学生回答预设:唐朝更加强盛设计意图 通过提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的概念与惯性思 维认为唐朝更加强盛,答案与原有认知产生摩擦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一)农业阐述宋朝农业技术的进步,通过材料以及图片讲解农业技术进步之 处,其次,利用史料以及图片谚语,表现出宋朝农业技术进步之后的影 响。主要重点讲述什么是轮作复种制+为何出现这种制度。除此之外+ 通过图片展示宋朝主要耕种的经济作物。对于经济作物的概念。即一般指为工业,特别是指为轻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经济作物同普通作物的 区别以及产生的影响需要仔细讲述。为下一子目进行铺垫。边疆农业的 开发。材料一:“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清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籽耘,一任于天。”—《岭外代答》材料二:苏湖足,天下熟— 《吴郡志》 · 卷五材料三:宋人采茶制茶图 肯道婆 棉花种植推广材料四:宋人与山事田,与水事田,与海事日,出现了梯田、圩田、讼田(也叫沙 日)、架田等。——郭学信材料五: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两新、荆湖、福建及四川诸 路,茶圆+分普遍。淮南地区由于种茶农户众多,专门称之为“国户”。仅江南、 两新、荆湖、福建地区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千四五百万斤。——朱绍候《中国古代史》提问:农业技术的发展。经济作物的耕种对宋代经济有何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于历史场景有一种代入感,对于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通过材料梳理。使学生掌握经济作物的基本概念+(二)手工业主要从冶金业,制瓷业,印刷业三方面进行讲述。在冶金业方面+ 对于技术的进步之处以及对社会其他行业的影响进行阐述。在制瓷业方 面+主要在其风格色彩质感方面进行体现,通过这些方面表现出宋元制 瓷业的技术高超,以及瓷器如何成为和丝绸一样的中华民族物质代表。 在印刷方面,主要强调印刷术的出现对于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以及版权意识的出现。材料-:(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钓窑)▲宋朝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定常北)的富(市丰官富(河南)没富(河南幅宗官宝(悦州)(密(清a))制瓷业分布材料二:宋代采煤示意图材 料 三 :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遭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 北。以冶铁作兵,犀利性常云。— (宋)苏轼《石炭》材 料 四:“往往刻 一 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 后、目录后,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类似于今日书籍 的服权页。— — 叶德挥《书林清话)材料五:常薄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得铜、铅数千万斤— — 《宋会要辑稿 · 食货》材料六:① 雕刻反文 ① 上墨 ① 印刚一二四设计意图:通过史料以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立体的理解宋代手工业 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对于商业发展的影响。由此过渡到第二子目。环节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本子目主要内容在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密切,不仅有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主要通过榷场的设 立以及坊市制度的破坏体现官方以及民间的贸易发展。通过与唐朝对比 以及坊市制度的介绍。突出宋朝城市的繁荣。钱币铸造量增多开始出现 纸币通过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宋元时期的纸币。通过地图,绘画展 现宋元海外贸易繁荣。城市兴盛。材料- :材料二:材料三:市井最盛…车马闻拥,不可驻足……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是 情席买卖。——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四: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抗州作汴 州。”——宋。林升材料五:北宋户口的增长:11世纪的奇迹年代 户数口数每户平均口数按一户五口修正口数户口升阵指数太序旗拱二年(989年)650 3250真宗成平六年(1003年)6861428 2.08 3430 1.0554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10162605 2.56 5080 1.5630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12492882 2.31 6245 1.9215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15682381 1.52 7840 2.4123槽宗元祐元年(1086年)17964007 2.23 8980 2.7630塑宗大观三年(1109年)20884673 2.24 10440 32123—采自葚金芳《宋辽夏金经济研析》,户、口数均以万为单位材料六:“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材料七:—《文献通考 · 钱币考二》材料人:朝延创置權场以通南北之货 … 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好。— 《宋会要辑稿》宋朝在宋辽權场贸易中每年有四十余万的收入,以致每年给辽国缴纳的岁币(三十万)可以从榷场贸易中收回。一 霍 贺 :《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提问:指出设置榷场在经济和政洽上的重要作用。设计意图: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其中和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榷场贸易往来。教师通过提供榷场分布图和文本史料+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榷场的位置、功能和概况。解读史料+分析榷 场设置的经济与政洽作用,并突出强调榷场“和”天下的积极意义。环节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一: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标志)和规律朝代 表现 特征 规律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 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 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 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 城市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古代中国经济 重心南移,一 是由北向南从 黄河流域转移 到长江流域和 江南一带,二 是由内地向沿 海逐渐转移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 上北方 南方经济总量基本 持平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 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材料二材料三: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其中,两浙、两江和福 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丈》问题:材料三中这组教据说明了什么 设 计 意 图:运用数据史料,化繁为简,对学生理解文化重心南移有直 观的帮助。运用观点讨论的方式+深化学生的历史理解。使其能在结合 现实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见解。利用表格。使学生能构建经济重心南移 的知识框架。环节五:社会的变化通过科举制度的变化,土地买卖的变化以及婚姻观念的变化来体现 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化。材料一:唐代有率相524人,科举出身者为232 人,《宋史》载宋代133名率 相中,由科举出身的达到123 名,(比例)大大高于唐代。— 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问题: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 宋代率相来源的变化对社会阶层关系有何影 响 材料二: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 税院,一 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宋会要辑稿》问题:根据审代地契残片及材料指出土地买卖要经历哪一重要步骤,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 材料三:贫客无定势,日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袁氏世范》材料四:“民间修昏(婚)姻,不计官品而上(尚)阿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 不计崔卢耶 ”—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材料13: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当士人,不问阴阳古凶及其家世,谓之 “榜下捉婿”。— (宋)朱感: 《萍洲可谈》材料14:薛居正子薛惟古之瘿妇柒氏,将携资(十万贯)再嫁。士大夫向敏中、 张齐贤都事着求娶……相互闹得不可开女。— 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 问题:材料反映的唐、宋朝择偶标准是什么 唐宋择偶标准的变化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分别从婚姻观念,科举制度变化,田地买卖变化表现宋代社 会观念的变化,利用具象的社会现实体现出抽象的社会观念。通过对比 前朝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史料的能力。环节六:结课通过思维导图对本科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再梳理过程中对于第一第二第 三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对于经济与社会的逻辑关系也要进行 联系,不能割裂本课第四子目。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掌握本课基本框架,对本课知识有系统 的了解。了解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解决方案】本课的重点在于城市的繁荣以及经济重心南移。所以对于这两部分的讲解 需要深度挖掘。对于城市繁荣的讲解部分,不能遗漏元朝时期城市的繁荣,此外这一部分 的讲解可以配合唐朝时期的城市制度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对比。从人口,经济,制度方面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宋朝城市的繁荣以及变化。以及元朝时期大 都与杭州的繁荣之处。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本课较为重要的点+对于这部分的讲解有必要将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进行串联。从南北对比,以及事件线两方 面进行阐述,构建出经济中心的基本框架。另外,对于本课所设计的经济重心 南移对于文化的影响。可以利用史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本课的难点在于社会的变化这一子目。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解可能会产生困难,在讲解过程中尽量使抽象内容具象化,通过具体的事件+ 制度等改变反映出宋代社会的变化。例如通过宋朝科举制的改进对于社会变化 有什么关系等等+使学生对社会的变化有更加具象的了解+再通过衍生回归抽 象。【思维导图】农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 商业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海外贸易 城市繁荣 耕种制度 经济结构 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宋;五大名窑 制瓷业 元:青花瓷、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矿冶业— -煤 印刷业(宋元时期的南移进程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平民社会的到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人身束缚的松弛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经济中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参考资料】主要专著:1.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葛金芳:《宋代经济史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郭正忠:《两宋城乡商品货币经济考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4.博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5.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6.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7.朱瑞熙、张邦炜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8.李华瑞主编:《“唐宋变草”论的由来与发展》。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9.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10.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1.陈高华、史卫民:《中国经济通史:元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12.陈高华:《元大都》。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13.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2003年版参考论文:1.董萍.近二十年来宋夏金时期西北经济史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 2.王晓燕。论宋与辽、夏、金的榷场贸易.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4年3.李华瑞;郭志安.2005年辽宋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 4.葛金芳.宋辽夏金时期的经济干扰与经济波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5.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云南大学.2015年6.高雅婷;代谦.河流上的繁荣:宋朝水路运输与海外贸易.经济评论.2016年 7.陈大为.论夏宋贸易对北宋的影响.开封大学学报.2006年8.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0 年9.李莹;刘春度.试论元朝之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 年10.王利恒;欧启均.浅析王氏高丽王朝中后期与元朝的经济贸易复兴.现代商 业.2011年11.杨成光;赵斌。还、金、元朝榷盐辨析与制度经济交易成本的关联。商业时 代.2013年12.宗英杰.元朝的建立与宋代繁荣商品经济发展的切断(上).陶瓷科学与艺 术.2018年13.宗英杰.元朝的建立与宋代繁荣商品经济发展的切断(下).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年 参考资料:1.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佚名 2.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佚名 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佚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