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
一、课标要求
1、认识两宋在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
第一子目“儒学的复兴”所述程朱理学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2.难点:
第一子目“儒学的复兴”,第四子目“少数民族文字”。
三、逻辑思路
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 字)讲述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多姿文化。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 。 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中,学生对宋元时期文化已经有基本了解。在本单 元的第9-11课介绍的是宋元时期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在政治建设与 经济发展方面的变化,而政治交往与经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 文化艺术和科技起到促进作用,构成了中国宋元时期文明的辉煌时期。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决定将本课主题确定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 明”,宋元时期的中华文明既有中原地区儒家思想的复兴,又有文学 艺术和科技的发展,同时周边少数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也形成了 自己的文字。
在本课教学中“儒学的复兴”作为主要教学重点,“儒学的复兴” 与“少数民族文字”作为教学难点。通过适当增加史料训练学生分析 总结材料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通过分析政治、经济对 文化的影响,培育学生具备一定的唯物史观意识;通过认识宋元时期 文化的繁荣昌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培育学生的家国 情怀。
本课逻辑思路可由“思想、文艺、科枝、文字”展开,故将本课 主体内容为四大部分;
(一)继往开来新儒学
(二)雅俗共赏新文艺
(三)举世无双新科技
(四)美美与共新文字
四 、内容整合
(一)继往开来新儒学:儒学的复兴
1、背景:
(1)政治:重建伦理纲常秩序的需要。国家分裂,战乱和农民起义频繁, 极大地冲击了伦理纲常秩序,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学说。
(2)经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强对人 民的控制。
(3)文化:
①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
道教的兴起冲击了儒学的地位。
②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从北宋中期起,
-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恩想内涵。
③科学文化的进步引起了理学家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
2、儒学复兴运动
(1)时间: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内容:
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②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 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影响: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
3、程朱理学的兴起
①代表人物:
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嘉。
②主要思想:
认识论和方法论:“格物致知”。
◆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道德观:“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天理 的核心是“仁”。
◆人生观:“存天理,去人欲”,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③ 表现:.
“四书”,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 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雅俗共赏新文艺:文学艺术
1、宋词
(1)背景:两宋经济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 词 。
(2)特点: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一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 固定格式。
(3)成就:士大夫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作家以豪放派的苏轼、 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2、元曲
(1)内容:包括散曲和杂剧。
(2)特点: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 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就形成了杂剧。
(3)代表人物: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4)地位: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3、话本
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即话本,实质是早期的白
话小说。
4、书法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
(1)分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2)成就:以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 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狠高。
【补充拓展】6、史学
(1)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方志的编修。
(三)举世无双新科技;科枝
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1)表现:
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 火器;
③指南针: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 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2)影响: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沈括和郭守敬
(1)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一份 珍贵遗产,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 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郭守敬天文实测数据在当时世界 上大为领先。
(四)美美与共新文字:少数民族文字 1、表现:
契丹族:辽契丹大字、小字。
女真族:金女真文字。
党项族:西夏文。
蒙古族:畏兀体蒙古文、八思巴字。
五 、解决方案
环节一:课程导入
(

1
038
西夏

西夏
1227
契丹大小字
1115
1125
960
北宋
程颢、程颐
苏轼、柳永
毕昇、沈括
赵佶
李清
1276
1368
900
1000 1100
1200
1300年份
关汉卿
王实甫
郭守敬
王祯
八思巴


十国


照、辛弃疾
979
1127
南宋
蒙古
女真文
90
7

1234
1206
916
)
环节二:课程教学
(一)继往开来新儒学
1、时代背景
(
儒家思想演变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武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明
应运而生
蔚然大宗
遭受打击
三教合
新体系——理学
正统思想
受到挑战
)
——[明]丁云鹏(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材料: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些
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 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 变及其作用》
即:理学产生的必要性 三教融合,儒学危机; 纲常松弛,社会危机; 疆域缩小,文明危机。
2、程朱理学
(
周敦颐
周敦颐
张载
程颢
程颐
集大成者:朱嘉
)
(1)理的概念:
①理为本体,相当于“天道”
②理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自然,而且在社会中表现为三纲五常。
(
天理
人性

三纲五常
物理


自然
)
君 仁义礼智信
臣 父
子 夫 等级秩序 妻
(2)内涵:
①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材料: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
文公文集》
②人生观:“存天理,去人欲”,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材料:问:“饮食之间,就为天理,就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 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
也。”——《朱子语类》
③认识论(成为圣人的方法):“格物致知”
材料—: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大学 · 第六章》
材料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事不穷,则阙了—事道理;—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
宇窗观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在气先
}
((雨宋以后官方哲学
人生观
“存天理,去人欲”
认识论(成为圣人的方法)
“格物致知
朱嘉理学体系
编著《四书幸向集注》
文学
暂学基础
思想
后世科举考试像据
)
(3)特点:①注重抽象思维;②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4)推广:朱熹注解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影响;
宋理宗:以二程、朱熹等五人从祀孔庙,并御笔亲书朱熹所作《白鹿 洞书院学规》颁赐太学。
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 解释为主。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6)程朱理学是非千古评
材料: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 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遇制人欲,约束带 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 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 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
论 》
积极:有利于构建理想人格(气节、品德、责任、担当);塑造中华民族 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专制统治。
消极:一定程度上束缚思想扼杀人性。
(二)雅俗共赏新文艺
1、文学
材料:“凡—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 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清)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1)宋词
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特点: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
各有固定格式。
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材料—: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寒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材料二:雨霖铃作者: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2)元曲与元杂剧
①散曲和杂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 · 秋思》 ②杂剧代表作:
关汉卿的《窦娥冤》 王实甫的《西厢记》 马致远的《汉宫秋》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3)话本;说书演出的底本,!早期的白话小说。 《全相平话五种》《清平山堂话本》
(4)书法
材料:(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马
宗霍《书林藻鉴》
特点: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
者手票中苦。言言里
) (
4声意恶a诗色
) (
中单良事:比属
吴e地溶诗之幸
k 中*



重执来代进在抢
)苏黄米蔡的书法艺术
(


)
(




高G其世成山b




上0主作气使之
) (

)苏轼《赤壁赋》 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
(

) (



) (
:

) (

) (

) (

f AA








*
·
亲争善



3.





37
)
米芾《箧中帖》 蔡襄《谢郎帖》
( 5 ) 绘 画
以山水画,花鸟回和人物画为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宋元的绘画艺术
(
王冕《墨梅图》
)
(

·赵孟頫《人骑图》
) (
苏轼《木石图》
宋微宗《芋荧锦鸡图》
)
(6)史学
①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方志的编修。
(三)举世无双新科枝
材料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 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 上。——英国哲学家培根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种;外国用 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人,中国却拿来当饭 吃。——鲁迅《电的利弊》
成就
宋 朝 基 本 成 熟 印刷术 最早记载了印刷术的 是《梦溪笔谈》,毕 异发明活字印刷术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 宗教改革,促进了恩想解放和 社会进步
火药 大量用于军事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欧 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 展
指南针 世界上第一次记述用 人工磁化法制造指南 针的著作是《梦溪笔 谈》,北宋时期,指南 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 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世界科枝丈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
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 重大的推动作用。
北宋沈括 《梦溪笔谈》 总结科枝成果
元郭守敬 《授时历》 天文观测仪;天文测量;测定 数据世界领先
元王祯 《农书》 农业枝术;农业工具
(四)美美与共新文字
(
辽 辽
西夏

蒙古
元朝



兴1














支及作礼
1114年契丹大
1101年契丹小1345年西夏文1224年女真文畏兀体蒙古文1314年附注汉文
字“耶律习涅墓字“辽道宗哀册”石刻“陀罗尼”“进士题名碑”
书法作品
的八思巴字
“教士
志”拓片局部
拓片局部
拓片局部
拓片局部
高部
元农





平公化


静蝶



)
(
假藏施事责微脱藏星制非施
能数的古结表雅面病丧声者蔬能
法歌物城度氛微感激成减感
景和薛如真游批年藏意想自精途
法糖精白票或或靠的低熟线枝据
二把露擦或佛是踞容意荤堆靠指
)
贡反 初
又 开
及 作 补
(
元朝巴思巴
) (
1114年契丹大
) (
西夏文


) (
1101年契丹小字
“辽道宗哀册”
) (
字“耶律习涅墓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字《百家姓》
志”拓片局部 拓片局部
材料一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国家肇基朔方, 俗尚简古,未遑制作...今文治浸兴,而字书有阙,于一代制度,实
为未备。——《元史 · 八恩巴传》
材料二:在此前后的四个世纪中,中国本土逐渐落入亚洲内陆的部落 民族之手。辽、金和元这三个由征服者建立的朝代,都继承了前者的 业绩,并逐步加强了对中国的统治。....但是中国文明不仅没有天绝, 反而颇有创造性地应付了外族挑战,发展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应付模 式中古的文化遗产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伊沛霞《剑桥插 图中国史》
目的: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需要
特征:深受中原文化以及汉字的影响
意义:有利于文明的交流借鉴与传承;推动统—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
环节三:总结课程
1、辽宋夏金元文化带来的影响:
文化繁荣,推动政治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文化传承,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带来深远影响。
实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也会影响一定时 期的政治经济。
2、“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习近平
3、辽宋夏金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不 断加强,再加上中外交往频繁的促进,使这--时期的文化呈现出高 度繁荣的景象。科学枝术、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长
足的进步。尤其是三大发明领先于世,对人类的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 贡献。同时,辽、西夏、金同汉族文化交融,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传 统,又有各自的特点。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思 想
宋朝文化
科 技
文学:
来元语本 书法京
艺术
(
元文化
)科技
文字;
代表人:程版、程颗;朱喜
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 三大发明在宋朝的成熟 (
豪放派
婉约深
)科学家 沈括 宋词的箭诗体 注重拍象思维 (


)“理”是白燃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存天理,灭人欲 儒学教育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 火药大量运用军事 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苏轼、辛弃疾 柳永、李清照
散曲
元由
杂句
(
科学家
农学家
)郭守敬《授时历》 王祯《农书》
《蒙古秘史》
畏兀体蒙古文
汉语拼音化
(




)少数民族文化 创造本民族文字
契丹大字、小字 西夏文
女真文字
五 、思维导图 导图一
(
儒家思想演变
应运而生
蔚然大家
遭受打击
西


















三教合













)
导图二:
物理
自 然
天理
(
人性
)三纲五常
(

)社 会
导图三:
朱嘉理学体系
教学基础 愿想
文学
宇宙观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在气先 } 南宋以后官方哲学
人生观 “存夭理,去人额
认识论(成为圣人的方法) “格物致知”
(
后世科举考试依据
)编著《四书章句某注》
导图四: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思想
宋朝文化
科技
文学
来元语本 书法家
艺术
元文化 科技
文字;
代表人:程版、程颗;朱喜
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 三大发明在宋朝的成熟 (
豪放泥
婉约深
)科学家 沈括 宋词的新诗体 注重拍象思维 (
观点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存天理,灭人欲 儒学教育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 火药大量运用军事 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苏轼、辛弃疾 柳永、李清照
元由 科学家 农学家 散曲 杂句 郭守数《授时》 王祯《农书》
(
《蒙古秘史》
汉语拼音化
)畏兀体蒙古文
(




)少数民族文化 创造本民族文字
契丹大字、小字
西夏文 女真文字
五 、参考资料
(一)经典原始史料: [元]脱脱等:《辽史》 [元]脱脱等《宋史》 [元]脱脱等:《金史》 [明]宋濂等:《元史》 《朱子语录》
《朱文公文集》
(二)学术界经典书籍:
1、宋
姚瀛艇主编:《宋代文化史》何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姜广辉:《理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钱穆:《朱子学提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高全喜:《理心之间——朱嘉和陆九渊的理学》,三联书店1992年版
邱汉生:《四书集注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钱穆:《宋明理学概述》,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版
陈来:《宋明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版 张毅:《宋元文艺思想史》,中华书局2019年7月版
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华书局2019年4月版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张家驹:《沈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2、辽夏金
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版 李桂枝:《辽金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刘浦江:《辽金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吴天墀:《西夏史稿》(增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元:
陈高华、张帆、刘晓:《无代文化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
姚大力:《“天马”南牧:元朝的社会与文化》,长春出版社2005年

(三)学术研究成果: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四)网络授课课件:
网络课件:宜兴第一中学 ·王江《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网络课件;教学实录:许钰茹《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五)纪录片:
《大宋》; 《南宋》;《神秘的西夏》;《无代三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