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案一、课程标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 存在的局限性。二、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难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阶级实质三、逻辑思路本课共分为四个子目:“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 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来编排,这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但仍需要我们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四个子目之间的 内在关联。太平天国运动由农民阶级领导,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以金 田起义为肇端,后在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随后又北伐、西征,占领了清朝 的半壁江山,达到鼎盛但由于统冶集团的迅速腐化,太平天国又迅速衰落下去, 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民 间的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初步探索,表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的发表,前者体现了农民阶级追求财富平等的美好愿望,后者则提出了向西方学 习的主张,但二者都因为脱离实际而未能实现。第一子目的重点内容为太平天国 运动失败的原因,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仍无法脱 离封建统治的思想观念。洋务运动是官府主导的探索国家出路的一场自救式运动,其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洋务运动的内容可以分为四部分:办军工、开民 厂、育人才、建海军。由于洋务运动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有过详细的学习, 此处可以用设置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归纳。洋务运动的实质和意义是这一子目 的重点。洋务运动的企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求得国富民强,这是无法实 现的,充分暴露了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过 渡正当中国的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出路 进行探索的时候,列强并未停止侵略的步伐。第三子目“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分为两部分,但两部分也可以归纳为一 个部分:列强的进一步侵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 义过渡,对于殖民地、原料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这一时期,我国西北、西南和 东南相继出现边疆危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运用时间轴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重 点在甲午中日战争,要通过史料和地图引导学生理解日本发动战争的背景和战争 的简要过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这一子目的重点内容,可以设置问 题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或史料归纳来解决。要让学生理解,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于中国制度的落后。关于第三子目和第四子目的过渡,可以在讲解《马关条约》 的内容时加以衔接。比如设置表格,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作对比,突 出列强侵华方式的新变化,即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过 渡《马关条约》签订 以后,列强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第四子目篇幅不长,但要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华不再是简单的掠夺原料、商品输出,而是转变为划分势力范围、资本输出、贷款、修铁路等方式压榨中国,课 本中提到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不仅说明中国的危局进一步恶化,也表明了 列强之间为了自身在华利益,相互斗争又相互勾结。在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时, 可以通过漫画、地图等形式抽象地表现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四、内容整合第一部分:农民反抗之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部分:地主自救之路——洋务运动第三部分:探索与御侮——列强侵略的加剧五、思维导图天国 判蓝天国的查第天国(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农 民 反 抗 之 路 — — 太 平 天 国 运 动天朝田 亩制安》(《资政新2》)天国迪户太平天国造动的防响以m 发逆,可以勤远略实s:(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地 主 自 教 之 路 — — 洋 务 运 动评价探与相面——列福彻的h分 中 国 的 狂六、教学过程(草案)环节1:导入幻灯片展示浮雕:金田起义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是什 么样子的呢 当时的人们又是怎样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的呢 今天,我们进入 第17课的学习。环节2:正课讲授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史料: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 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连年激增......清政府为了支付 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接刮。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玩重......加以 灾荒连年。1846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早灾 害......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国境。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19)》学生回答(预设):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地主官僚的压榨,以及自然灾害使 得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合二为一,共同挤压中国人民。幻灯片展示天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教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在多次科举考试落第后,吸收 了基督教的一些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人在 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随后一路北上,攻克永安后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南京后又 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达到鼎盛,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日益腐败。幻灯片展示太平天国领导阶层的简图 如: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 西王萧朝贵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教师从上面这幅图我们不难看出,东王杨秀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很大, 这样的情况终于导致1856年统治集团发生了内讧,太平天国开始衰落。幻灯片展示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简要史实教师: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李秀成等人的领导下取得浦口、三河大捷,后 来败给与曾国藩领导的湘军。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幻灯片展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书影:(資政旨准颁行是照北感排言将明天朝田献制度熊新年三好癸国天平太新篇码行几来心回集)问题设计: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学生活动:阅读课本96页史料阅读和课件上关于《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归纳并对以上两个纲领做出评价。幻灯片内容:《资政新篇》在政治上主张立法用人得当;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 资本主义;文化上主张改革社会风尚;在外交上,提出独立自主政策。“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天朝田亩制度》预设:《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追求平等的迫切愿望,《资政新篇》具有 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二者都有些脱离实际,在当时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问题设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史料(幻灯片展示):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 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 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预设:领导集团的腐败;没有突破封建秩序;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问题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教师: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打击了清朝的统治,还使中央的权力下移,湘淮系官 僚集团崛起。过渡:那么,地主阶级又对国家出路进行了哪些探索呢 问题设计: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实质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学思之窗,思考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和实质。 预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御外侮;“中体西用”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预设:创办军事工业(自强);开办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求富);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建立新式海军。 幻灯片展示表格:内容 代表办军工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总局开民厂 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育人才 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强海军 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问题设计: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史料:从某种意义上说,泽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 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 助具体的事务和事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学生活动:结合课本和史料回答问题预设: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是各个领域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 运动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系封建统治,失败是必然的。过渡:在探索国家出路的同时,列强侵略的步伐也没有停止。幻灯片展示地图:19世纪60年代后的边疆危机西北:俄英支持叛乱分子阿古柏侵占我国新疆地区西南:法国入侵越南,中法战争东南:美日进犯台湾过渡:除了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亚洲的日本也起了侵略的野心。问题设计: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史料:“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疏球,使之会同朝数,责难 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 度。”——吉田松阴欲维护我帝国之独立。伸张军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 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清国征讨方咯》学生活动:结合课本和史料归纳,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预设):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对外扩张,对中国 的侵略蓄谋已久;直接原因:朝鲜农民起义。幻灯片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过程:丰岛海战→平壤陆战→黄海海战→辽东、山东半岛→威海卫战役问题设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和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光绪十七年)四月,户部奏酌拟筹饷办法一招,议以南北购置外泽枪炮、 船只、机器暂停两年,即将所省价银解部充饷。——池仲祐《海军大事记》学生回答(预设):清军指挥失误;军队素质低下;根本原因:清廷的腐败和 制度的落后。探究:《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完成表格表格:《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 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 岛屿、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 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深渊结论:割地和赔款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腹地;允许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由 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过渡:由于《马关条约》的一系列条款,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幻灯片展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和漫画(A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环节3:课堂小结幻灯片展示本节课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展示练习题进行当堂测验。七、参考资料1.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华书局,1994年版2.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 3.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4.姜涛:《太平天国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5.《筹办夷务始末》(道光咸丰同治),中华书局,196419792008年版6.《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7.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 中日战争》,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