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扬州慢》教案学习目标1、挖掘本词悲怆凄凉情感的具体内容。2、学习本文中借景抒情、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3、体会词中“黍离之悲”和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挖掘本词悲怆凄凉情感的具体内容。2、学习本文中借景抒情、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3、体会词中“黍离之悲”和家国情怀。一、课前预习(一)题解1.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古天下闻名。瘦西湖,大明寺,茱萸湾,纵有无数美景令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都抵不过扬州的月亮。扬州月亮有多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只为一睹扬州月亮的风采,连隋炀帝都“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架六龙”。“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令人生出多少如痴如醉的想象。2.慢“慢”指慢曲。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二)作者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到处依人作客。政治上困顿、失意,屡试不中,未能做官,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擅长诗词,精通音律,能自制新声,还工于书法,精于鉴赏,是个多才多艺之人。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三)背景介绍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抒发了《黍离》之悲。“黍离之悲”——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二、课堂探究(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习活动:初读文本,自主思考以下问题: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2.什么是“黍离之悲”?3.找出词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可以多个)(二)【情感诵读】寻意象,析情感,赏手法学习活动:有感情朗读文本,自主思考以下问题,分小组讨论交流完善,推荐代表发言展示,各组互补修正。任务一:1.思考文中“寒、冷、惊”由何而来? (寻意象 )2、找出今日之景和昔日之景,并概括景物特点。(要求:全面落实到每一句)任务二:文中“寒、冷、惊”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析情感)任务三:文中是如何表达“寒、冷、惊”的?除了对比手法之外,词中还用了哪些手法来写?(要求:每一个句号,至少有一种手法)(赏手法)(三)【思辨悟读】比较鉴赏,辨析异同请从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中,各选择一个词概括所写城市的特点,并总结《望海潮》和《扬州慢》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的不同。(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四)【妙笔赏读】赏读文本,书写你心中的姜夔通过学习这首词,你从姜夔身上读出了怎样的情怀?(自主写作,交流展示)三、课后作业(一)背诵全文,完成以下情境默写。(1)《扬州慢》中“竹西佳处”一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_______, ________”。(2)《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中的诗句“_______, ______”。(3)《扬州慢》中“清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________, _______”。(4)《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5)《扬州慢》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乌衣巷(唐)刘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宴席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1)这两篇作品均通过 意象,表达了 之感。(2)请简要赏析这两篇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