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第2课时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观潮》 第2课时 导学案

资源简介

《观潮》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深入理解并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与壮观。
2. 掌握作者通过声音和形态变化描写大潮的方法。
3. 学习作者有序观察、重点突出的写作手法。
4. 能够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描绘景物。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声大、浪高特点。
难点:学习并运用作者有序观察、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继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与壮观。
二、潮来时(第3~4自然段)
1. 听范读,找印象
播放范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思考潮来时哪两点印象最深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声大、浪高。
2. 闻潮声(直接描写)
找出并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分析句子,体会“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的妙用。
学生模拟潮声,感受大潮的气势。
3. 观潮形(直接描写)
找出并朗读描写潮形的句子。
分析潮形变化过程: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水墙→千万匹战马。
讨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4. 观潮人(间接描写)
找出描写观潮人反应的句子。
分析“人声鼎沸”、“踮着脚”、“人群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人的心情和反应。
5. 明其序
讨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
找出表示观察顺序的词语,如“远处”、“过了一会儿”、“再近些”等。
6. 想象画面,感受气势
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分享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7. 填一填,背一背
以填空形式背诵第3、4自然段。
检查背诵情况,纠正错误。
三、潮去后(第5自然段)
1. 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潮去后的景象。
2. 分析景象
讨论潮去后江面的情景,找出“余波未息”的词语。
分析“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的妙用。
3. 探究“奇”处
讨论潮去后的“奇”在哪里,体会大潮的气势和余威。
四、写法小结
1. 有序观察
学习作者按照大潮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写作方法。
2. 直接与间接描写结合
掌握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课后习题
读《浪淘沙》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内容相关的句子。
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2.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观察过的自然景观的短文,要求有条理、有重点、有生动描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