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3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3课时)

资源简介

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园地二》2024
课前解析
语文园地三包含三个主要板块的内容安排:
关注拼音: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
该板块展示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涵盖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安排,每天有四到六节课。学生将认识到课程表中的“语文、数学、音乐、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阅读、写字、劳动、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名称,并学习“文、数”等五个生字。
第二板块“用拼音”
“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 这个任务让学生通过手势、绳子、小棍等方式摆出字母,以帮助记忆拼音的形状。
“读一读,比一比。” 此任务旨在强化学生对声母z-zh、c-ch、s-sh的辨读能力,要求学生准确读出由这些声母组成的六个音节词。
“读一读,做动作。” 学生需要拼读六个音节词,并根据拼读的词语做出相应的动作,以体验拼读音节的乐趣。
关注字词:第三板块“字词句运用”
“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 通过图画认读动物名称和数量短语,学生将初步学习量词的使用。
关注积累:第四板块
该板块介绍了“日积月累”中的六个带字母的四字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大意,初步体验数字与语文的趣味。
关注阅读:第五板块“和大人一起读”
这一部分编排了一首改编自壮族民歌的儿歌《谁会飞》。通过与家长一起阅读这首儿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儿歌的趣味,并了解动物各自不同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了解课程表中的课程名称,认识“文、数”等5个生字。
能通过多种方式摆出字母,以帮助记忆拼音的形状。
正确辨读平舌和翘舌声母组成的音节。
能区分3组形近字母及易混淆的音节词。
能正确拼读6个音节词,并根据词义做出相应动作。
能利用拼音和图画认读词语,初步学习量词。
和家长一起阅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趣味,了解动物的不同活动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课程表中的课程名称,认识“文、数”等5个生字。
能通过多种方式摆字母,记忆拼音的形状。
正确辨读平舌和翘舌声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区分3组形近字母,辨别易混淆的音节词。
正确拼读6个音节词,并根据词义做出动作。
利用拼音和图画认读词语,初步学习量词。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程表中的课程名称,并认识“文、数”等5个生字。
能通过多种方式摆放字母,以帮助记忆拼音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欢迎来到充满奇妙知识的语文园地。在这里,你们将体验到丰富的语文学习时光。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识字加油站”板块。请看黑板上写的课题,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认识课程名称
教师引导: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周上过哪些课?你最喜欢哪一门课?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课程名称,包括: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道德与法治、阅读、写字、班会、劳动、科学、综合实践。
学习生字“午、语、文、数、美、术、写、会”
生字“午”
读音:wǔ
组词造句:中午、午休。例如:我在学校午休。
生字“语文”
读音:语文
组词造句:语文、文化。例如:我把语文课本放在桌子上。
观察课程表,圈出所有的“语文”课,统计一周有多少节语文课。
提问:你还在哪儿看到过“语文”这两个字?
生字“数”
读音:shù
组词造句:数学、数字;学习、学生。例如:我喜欢学数学。
观察课程表,圈出所有的“数学”课,统计一周有多少节数学课。
提问:你还在哪儿看到过“数”这个字?
生字“美术”
读音:美术
组词造句:美好、美丽、艺术、手术。例如:这节课是美术课。
观察课程表,圈出所有的“美术”课,统计一周有多少节美术课。
提问:你还在哪儿看到过“美术”这两个字?
生字“写”
读音:xiě
组词造句:写字、书写。例如:这节课是写字课。
生字“会”
读音:huì
组词造句:班会、开会。例如:这节课是班会课。
了解课程表
观察课程表并讨论:课程表的横向第一行是什么?竖向第一列是什么?
预设1:横向第一行是星期几。
预设2:竖向第一列是第几节课。
观察课程表,找出星期三的课程安排,并按照课程表的顺序拿出相应的课本,说明星期三的课程安排。
预设:星期三的第一节是数学课,第二节是语文课……教师在学生回答时强调如何正确查看课程表。
书写生字“午”和“下”
“午”
结构:首撇起笔于竖中线左侧,长横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竖沿竖中线写下来。
“下”
结构:长横位于上部居中,左低右高,长点在竖中线右侧,写在横中线上。
三、闯关游戏,学习“用拼音”
教师过渡
在掌握了如何查看课程表之后,我们将继续学习下一个板块“用拼音”。这个板块包含了多个闯关游戏,成功完成关卡的同学将获得相应的奖章。让我们一起来挑战吧!
闯第一关,争夺“摆字母”奖章
学生首先认读课本上展示的字母。
然后,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与同桌合作的方式,利用手势或自带的材料摆出字母,看看还能创造出哪些新的字母。
全班进行交流分享,讨论各组摆出的字母。
预设:可以用绳子摆出n、w、r、c,用小棍摆成z、l;用手势可以表现出a、o、e、u、b、d、k等字母。
教师将结合之前学习的手指操,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字母的形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辨读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声母,识别它们组成的音节。
能准确拼读6个音节词,并根据这些词的含义做出相应动作。
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学习“用拼音”
闯第二关,争夺“辨析”奖章
学生自主拼读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母及音节。
进行开火车式读音练习,教师适时提醒学生zì、zhī、chǐ是整体认读音节,不可拆分拼读。
学生与同桌合作读音节,相互纠正读错的字母或音节。
闯第三关,争夺“动作表演”奖章
学生尝试拼读音节词。
同桌互相帮助拼读音节词——开火车拼读。(对于chī、xī、guā、bá、luó、bo这些较难的音节词,教师可示范读或由熟练的学生带读)
学生边拼读音节词边做动作,体验拼读的乐趣。
进行“你读我做”游戏:一人读音节,另一人做动作,然后交换角色;接着,一人乱序读音节,另一人做动作,然后再交换角色。
闯第四关,读词语,找一找
教师引导:你们已经成功完成了第一关,给自己鼓掌吧!接下来进入第二关,继续努力!
观察图画,讨论图中的景物。
预设:白云、大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一展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如“白云、大山”等,让学生认读。)
数一数:图中总共有多少座山?多少朵云?多少朵花?多少只鸟?
预设:一座山、四朵云、七朵花、四只鸟。
按照示例数一数,说一说。
例子:( )( )鸡 ( )( )虫子 ( )( )鱼
答案:两只 一只 一条
拓展练习:用简单的数量短语描述教室或家里等地方的物品。
预设:一张床、三把椅子、六支笔。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都顺利完成了闯关任务,每个人都是闯关小英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带数字成语的基本意思,初步体验数字与语言表达的趣味。
借助拼音,与大人一起朗读《谁会飞》,享受亲子共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程表、摆字母、辨认平舌音和翘舌音的音节,还掌握了用拼音读音节词并做动作,同时了解了事物的量词用法。今天,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节。教师引导:欢迎来到我们的读书乐园!本节课我们将学习6个成语和一首儿歌,接下来开始我们的学习旅程吧!
朗读感受,学习成语
第一关:准确读成语
学生自主阅读生字,确保读音正确。
教师范读并带领学生朗读,帮助学生自主发现。
预设:每个成语中都包含一个数字。
教师引导学生熟读成语,理解其意思。
结合图片和四字连译法,帮助理解成语。
课外拓展:谁还能说说在课本之外学到的带数字的四字成语?
二、与大人一起读
朗读儿歌
教师播放儿歌朗读视频,询问学生:儿歌中提到了几种动物?
预设:儿歌中提到的动物有鸟、马和鱼。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教师与学生共同纠正字音。
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引导讨论儿歌中提出了哪些问题,并如何回答。
预设1:会飞、会跑、会游的动物分别是什么?
预设2:会飞的是鸟,会跑的是马,会游的是鱼。
预设3:这些动物是如何活动的?
预设4:鸟用翅膀扇动飞来飞去,马四脚腾空仰天叫,鱼摇动尾巴摆头。
多种形式朗读儿歌
进行合作朗读: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进行拍手朗读。
进行表演朗读。
激发想象,创编儿歌
教师引导:除了小鸟,还有哪些动物会飞?
预设:蜻蜓、蜜蜂等。
创编儿歌:例如,“谁会跳?” “兔子会跳。兔子怎么跳?” “扭动身体跳回家。”
积累优美词句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喜欢的词语或优美句子,与小组成员交流,并进行朗读和背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课程表
z-zh c-ch s-sh
数字
《谁会飞》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旨在全面回顾和整理拼音知识。尽管内容较为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设置了“乘火车旅行”的情境,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进行探究、体验和练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和大人一起读”的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音节和课文,理解内容,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这种做法能够持续下去,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教师的要求密切相关。在本次拼音复习中,我始终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写字环节,我特别强调区分“午”和“下”这两个汉字,并在书写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眼到、口到、心到),保证写字时手中用心,避免无意义的操作和不规范的书写。
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走神。为了提高课堂的控制和组织效果,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管理,确保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