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课题 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 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时代背景,赏析重要艺术家的经典艺术作品,进而感知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选材及内容所传达的时代信息,掌握近现代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风格和特点,提升图像识读能力,以及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鉴赏能力。 2. 认识这一时期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作品进行探究和评价,运用多种学习媒介主动地、联系地学习,形成对这一时期美术作品的审美判断能力。 3. 能够从文化与时代的角度观察、分析和鉴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掌握不同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理解美术作品创作的精神内涵及艺术家创作时秉承的民族情感。理解中国美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梳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脉络,学会多角度鉴赏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重点了解中国画的发展脉络 。 2. 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在时代变革中的转变。 3. 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以及在观念与形式上的多样化探索。 教学难点: 1. 这一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艺术语言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哪些新的发展,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与时代背景。 2. 理解艺术家创作时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讲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在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美术一方面继承与发展了中国美术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也对中国美术产生巨大影响,这一时期美术作品既符合社会生活和时代审美诉求,同时又遵循美术演变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美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和格局,在传承与融汇中创新。 引出本课基本问题: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新授 引出本课的三个大的学习板块: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反映社会变革的美术、多样化艺术探索 1. 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美术面临传承与创新的不同道路选择。以“海上画派”为代表的近代文人画家群体坚持文人画的笔墨格调同时兼具大众生活情感及审美意识。“南黄北齐”师法古人,延续着国画传统。在中西美术交流碰撞的时代,有的艺术家选择“引西润中”的继承与革新的道路。 问题一:海上画派的艺术家的笔墨的特点是什么?题材与传统中国画相比有哪些变化?. 海上画派是中国美术史上联系近代到现代非常重要的一个画派。他们不断引入西方的绘画的理念和技术,同时兼顾了中国文人书画的优良传统,使得“海派”绘画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气象,雅俗共赏、清新通俗、中西融合、折衷古今,使绘画更加符合社会的审美需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 通过展示图片及动画,具体分析海派代表画家任伯年的《屏开金孔雀》、《酸寒蔚像》,吴昌硕的《寿桃图》,讲解海派作品题材由文人画传统转为更为符合社会审美需求的市民题材,技法上运用钉头鼠尾描、墨骨法、金石入画的水墨语言将中国水墨的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问题二:海派之后,南黄北齐成为延续中国传统的代表画家,他们通过对传统的深刻理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加以独特的性格和技术上的千锤百炼,将中国画开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他们从传统里继承了什么?他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艺术语言对传统进行创新? 通过展示图片及动画,具体分析黄宾虹、齐白石的代表作品,具体讲解黄宾虹临古求法,师法自然,运用多种墨法开辟新的创作之路。齐白石描绘大众喜闻乐见之物,《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采用拟人化的表现。同时作品用绘画表现声音、距离,给观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也体现了齐白石对生活和艺术的融会贯通,进而完成了水墨的创新性表现。 问题三:20世纪中国画一方面继承本民族的美术传统,同时又受到西方美术的巨大影响。在美术界出现了“引西润中”的潮流,这一类艺术家主要有几种观点?他们的作品与现实有着怎样的关系? 通过分析林风眠的《水上鱼鹰》、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对比讲解二人的不同观点,林风眠强调“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绘画面貌上更加具有国际化视野。徐悲鸿则强调“洋为中用”、“以美育救中国”,他吸收西方现实主义的写实造型手法,既在创作手法上有较大突破,同时讴歌民族精神,更具历史使命感。 作业一:通过刚才的学习过程,在这些继承中国画传统的杰出画家中,你对哪位画家的作品最感兴趣?请尝试分析这位画家绘画创作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画面构思与布局,艺术手段与艺术语言,情感表达与审美诉求几方面作答。 反映社会变革的美术 伴随时代的变化,在前辈艺术家的感召下 ,艺术家不断探索,用中国画记录中国革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艺术家又积极投入表现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事业中去。 问题:这一时期艺术家是如何用笔墨记录时代的?他们又是以怎样的态度融入时代、与时俱进? 简单介绍蒋兆和的代表作《流民图》,作品创作背景及对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的记录。 作业二:以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完成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娇》为例,来分析美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为什么要有社会责任感?艺术能够发挥哪些社会功能? 播放视频《美术作品中的党史——江山如此多娇》 总结艺术家将革命浪漫主义与表现祖国山河的大局观结合起来。画家将对长城、山峦的局部描写,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作品从现实中来,又充分抒发诗情画意,是通过中国画的方式表现新中国的代表作。体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充分发挥了艺术为时代、艺术为人民的社会功能。 多样化艺术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艺术家开始寻找新题材,在吸收中华优良传统基础上继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反映新世界。 问题:这一时期中国画的探索有什么样的新面貌?艺术家如何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新时代? 鉴赏吴冠中、祝大年的国画作品,罗中立等人的油画作品,以及重要的公共艺术、雕塑、壁画作品。 三、本课小结 引导学生整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由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具体解读作品的题材和艺术语言,理解了中国近代美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时代精神的把握,梳理中国近现代美术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脉络,理解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继承与创新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主流,中国美术优秀的传统在近百年里得到延续,同时西方美术的输入也激活了中国艺术家对传统的再认识,并激励艺术家从多方面探索与开拓。 四、拓展练习 简单梳理中国近现代木刻版画由复制到创作,参与革命宣传,反映社会建设的历程。中国近现代油画则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将对中国美术创作和时代变迁的关系的思考记录下来,整理成评论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