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往事依依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 往事依依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0.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需要掌握读音的词语:
徜徉 浩渺 雕镂 谆谆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徜徉 浩渺 雕镂 谆谆 气象万千 鸦雀无声 历历在目
3.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4.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对自然、人生、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对自然、人生、祖国的热爱之情;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概括文章主题;体会文章的选材特点;体会文章的写法,理解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有一段段难忘的往事,或幸福,或心酸,它们就像我们在人生路上留下的一个个深深的脚印,记录者我们的成长。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走进她的童年。
二、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录了作者童年时期的几件往事。同学们把课文快速默读一遍,要求:
 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画出来。(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
 3.梳理文章结构。
 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先自行解决,然后将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至全班。
三、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四、学生独立分析,开展评论 
1.有同学说文章开头“年华似流水”写得很精彩。确实如此。这短短五个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时光连续不断的特点。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的目光。
随后将“不少事情”“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几件事”的“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进行对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突出这几件往事在作者心中的分量和对作者一生的影响。
五、诵读第2至6段,思考回答:
 1.第2段中“不知不觉”“身历其境”“津津有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为什么作者以后年龄增长,重读《水浒传》时,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
3.“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一句与第5段中的哪一句遥相呼应?这两句有什么联系?
4.文中第4段引用的《千家诗》中的诗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
1.写出了作者的陶醉之情。
2.小时候的“我”读《水浒传》时将家乡一带的风景当作梁山泊,图文结合,调动形象思维,所以形象格外鲜明。用年龄增长后重读《水浒传》的体会反衬小时候读《水浒传》的形象的鲜明,主要点明形象思维在加深记忆方面所起的作用。
3.与第5段中的“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一句相呼应,后一句是对前一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
4.不能。因为它们是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来编排的,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光,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果随意调换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显得杂乱。
六、熟读全文,体会文章的选材特点
见“写作特点”
七、体会文章词语的表达效果。
例句:1.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2.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3.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八、回忆往事,进行仿写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经历让你印象深刻,虽时过境迁仍历历在目?从中选取一二,仿照课文的第2段或第5段写一小段文字。
探究活动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深刻情感,可全班合作,以“我们的往事依依”为主题开展一期主题班会,或者开展“讲讲在成长历程中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演讲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