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秋统编九上历史精讲课堂(教案+素材)】第15课 探寻新航路备·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史料,概括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地图、视频和文字史料,了解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等探寻新航路的重要实践,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航海家们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时空观念、家国情怀)3.通过图片、文字等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并且使整个世界联系到一起,在世界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第二、三部分介绍了探寻新航路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之间是因果关系。【本课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几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哥伦布“发现”美洲。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备·教学提示 绘制新航路开辟数字记忆示意图,提高绘制历史简图的基本技能。【活动】示例:备·教材答案 【课后活动】1.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87名船员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他们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查阅资料,思考:15世纪,欧洲能够承载30人左右的船只是什么样子的 动力靠什么 (教材P74)[答案] 以哥伦布的船“圣玛利亚号”为例,虽然它的构造图已经失传,但是根据相关记录,学者们对它的样子有所了解。“圣玛利亚号”长21~24米,宽6~9米,它的动力主要来自主帆和前桅帆,能装载约100吨的货物。它可能是一艘船底圆、船首高的武装商船,上有三根或四根桅杆,还有一根从船首或上层建筑物倾斜伸出的船首斜桅。这种船一般有长方形和三角形帆,后桅则有一块大角帆。哥伦布航行时还有两艘船同行,一艘是“尼娜号”,另一艘则是“平塔号”。它们是轻快多桅小帆船,长15~24米,动力是靠风帆。2.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他们的看法为什么如此矛盾 请分析原因。(教材P74)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答案] 他们看法矛盾的原因是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应该全盘否定,理由是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给当地的印第安人带来了破坏和掠夺。“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应该充分肯定,理由是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把落后的美洲带入了文明时代。这两种看法各有其片面性。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本着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哥伦布远航美洲确实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但同时也应看到,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使掠夺的财富成为原始资本,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进步意义是主要的。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第15课 探寻新航路课件教学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1]。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听老师介绍瑞典地理学家奥劳斯·马格努斯的《海图》,思考:是什么让人们如此无畏地驶向大海 未知海域的尽头又是什么 通过介绍瑞典地理学家奥劳斯·马格努斯的《海图》并提问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朝向大海 1.阅读《欧洲人去往东方的旧航路》和《欧洲人开辟的新航路》两幅地图,思考:海洋中充满了重重危险,并且已经有了旧航路,那为什么欧洲人还要开辟新航路呢 2.欣赏《银钱兑换商夫妇》的图片及材料,结合人物对话,思考:去哪里寻找黄金呢 3.学生听老师介绍马可·波罗,回答:《马可·波罗行纪》对开辟新航路有什么影响 4.跟随老师的问题,结合图片中剪刀的形状,进一步思考:海上危险重重,欧洲人何以敢走新航路 结合迪亚士和哥伦布说的话进行分析。 5.结合亨利王子和伊莎贝拉女王的故事及材料,思考:航海家为何能开辟新航路 从而得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通过展示两幅地图来对新航路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思考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通过展示昆丁·马西斯《银钱兑换商夫妇》的图片及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去哪里寻找黄金呢 3.教师结合材料介绍马可·波罗,提问《马可·波罗行纪》对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4.进一步引申问题:为什么欧洲人不走旧有的航路到达亚洲呢 然后结合图片中剪刀的形状,进一步提问:海上危险重重,欧洲人何以敢走新航路 最后展示迪亚士和哥伦布说的话,并进行分析。 5.结合亨利王子和伊莎贝拉女王的故事并结合材料分析:航海家为何能开辟新航路 从而得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通过丰富的材料和图片进行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及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讲授新课: 扬帆起航 1.参与故事会,对四位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进行对比。 2.结合地图,思考:为什么西班牙向西航行而葡萄牙向东航行 3.结合图片及教师讲解的哥伦布的故事,思考:哥伦布为何能受到人们的纪念 4.结合材料和麦哲伦航海日记,思考:依据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航海家的哪些品质 5.阅读图片和材料,分析:人们为什么抵制纪念“哥伦布日” 6.阅读《美国人民的历史》的材料,思考:哥伦布是“残暴血腥的屠夫”吗 7.结合图片和材料进行分析,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8.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 1.开办故事会,倾听学生的活动成果,并给予点评。 2.结合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四位航海家的航行方向。 3.教师结合图片讲解哥伦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哥伦布为何能受到人们的纪念 4.教师结合材料和麦哲伦航海日记,引导学生思考:航海家的品质有哪些 5.展示材料让学生思考航行的残酷,引导分析:人们为什么抵制纪念“哥伦布日” 6.教师结合材料,引导分析:如何正确评价哥伦布 7.教师结合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8.最后提出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 教师引导学生知晓: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公正、客观,要依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同时要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 1.通过学生自我表达,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又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得课堂具有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结合对哥伦布的评价,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讲授新课: 勇立潮头 听老师的总结,做好笔记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中国正在建设海军强国,在全新的征程中,中国必将逐梦深蓝,勇立潮头。 与本课导入相呼应,使学生认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板书设计课堂小练 1.自1405年起,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下列为两者成功航行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2.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开始远航,然而他的船队却漂到了“新大陆”,世界历史新的一页由此打开。材料中的“新大陆”指的是 ( ) A.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亚洲 3.下列哪一航海家及其船队的远航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 1.C 2.A 3.D课后作业 请完成配套图书第15课的练习题精讲过程模式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2]。【课前导学】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边的填空。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背景(1)经济:欧洲 需求逐渐扩大, 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诱因: 在行纪中描述的东方的富庶,激起欧洲人对 的向往。 (3)危机:15世纪中期, 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欧洲人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 。 2.技术条件: 学说、“ ”导航技术及 技术的突破等。 二、新航路的开辟主要代表及成就:1.1487—1488年,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发现”了非洲的 ,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1497—1498年, 绕过 到达 西海岸。 3.1492年, 横渡大西洋,“发现”了 和 。 4.1519—1522年, 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 ,证明了 的正确。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1.欧洲大西洋沿岸 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 的发展。 2.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 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3.世界 连为一个 , 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参考答案一、 1.市场 商品经济 马可·波罗 东方 奥斯曼帝国 新航路 2.地圆 罗盘 造船二、 1.迪亚士 好望角 2.达·伽马 好望角 印度 3.哥伦布 古巴 海地 4.麦哲伦 环球航行 地圆说三、 1.工商业 资本主义 2.商业 3.开始 整体 世界的观念【新课导入】·激趣置疑 图片导入教师展示图片材料,并提问:同学们,你认识这些历史人物吗 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过渡:是的,他们都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共同为新航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探寻新航路》这一课,让我们共同去领略当时的航海风采。【新知探究】·历史解释 “新航路”教师展示PPT,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新航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方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航路。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之一。学习任务一 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唯物史观1.阅读教材和材料,探究当时欧洲的航海家为什么要去探寻新航路。材料一 15世纪末期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 东方黄金遍地,香料盈野……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行纪》材料三 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材料四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亚洲商品价格上涨,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教材,得出结论。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帮助学生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必要性):(1)经济动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2)社会动因:《马可·波罗行纪》引起欧洲人的“寻金热”。(3)思想动因:人文主义思想鼓励探索冒险精神。(4)商业动因(直接动因):奥斯曼帝国占领传统商路,引发商业危机。2.他们为什么能开辟新的航路 (情境还原)教师过渡:如果你作为当时远洋船队的一员,除了动因外,你认为应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以实现远洋航行 学生结合材料,思考新航路开辟需要的条件,并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开辟新航路需要具备各种条件,比如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提升、地理知识的增加(季风、洋流等)、自然科学(地圆学说)、海上探险经验的积累、皇室资金的支持等。学习任务二 探寻新航路的过程·时空观念1.教师布置任务:新航路的开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请阅读课本,完成表格。支持国家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 成就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归纳,如下:支持国家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 成就葡萄牙 1487— 1488年 迪亚士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第一次绕过好望角1497— 1498年 达·伽马 绕过非洲好望角驶达印度 所开辟的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西班牙 1492年 哥伦布 (意) 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1519— 1522年 麦哲伦 (葡) 其船队绕过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后又到达菲律宾群岛,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2.我们可以从航海家身上感受哪些精神 学生回答:勇于开拓、创新进取、不怕牺牲、吃苦耐劳等。教师点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是重点知识,特别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航行时间、航行路线等。对于航海家不畏艰险、勇于开创的精神,要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学习任务三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史料实证教师展示材料,并设问:根据材料探究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材料一 尽管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但是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欧洲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国家开始进行早期的殖民掠夺。【课堂小结】新航路的开辟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它揭开了近代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序幕,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板书设计】 (根据板书,让学生实时记忆)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利用地图分析四位航海家的航程,内容非常有趣,能更直观生动地让学生理解他们的路线及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